神仙事迹和道德伦理——兼论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陈耀庭

2013-07-14 20:50:34

神仙是道的化身

道教是一种宗教,因此,道教是有神论者的社会实体。道教徒信仰道教就是要信神和拜神。在道教徒的心目中,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在赐福,在护佑,或者在惩罚作恶的人。而无论是地位最高的神,或者地位卑下的鬼,都是由道衍生出来,并且是道的体现。因此,信神和拜神就是信仰道和崇拜道。

道教的神,以他们是否降生到人间作为标准来区分,可以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没有降生到人类中间的,他们来自于先天,是“道之玄气”,“聚而成形”的,例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皇大帝等等。

第二类是曾经降生到人间的先天神灵,他们也来自于先天,但是,又曾经降生人间为师,例如:太上老君等等。

第三类原来就是人,在人间经过修炼和善行立功而得道,最后名列仙班的,例如:吕洞宾萨守坚等等。此三类神仙,不管是哪一类,他们都是具像的,都是偶像化了的,人格化了的,特别是一些曾经降生人间的神仙,他们都像普通人一样有生有死,有人一样的行为和人一样的感情,其中有些神仙在人间还留下了传诵千古的篇章,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和沁人肺腑的情节。这些神仙的事迹,以及在事迹中体现出来的神仙思想和关怀众生的道德行为,正是道教徒世世代代崇拜的主要对象,并且成为道教徒在人生旅途中道德行为的楷模。

正因为神是“道”的化身,“道”的体现,所以,道教神仙的事迹和行为等等也都是符合“道”的内涵的。这里的内涵除了是哲学意义上的“道”以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道”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内容。道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内容主要就是人的行为顺应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各项行为规范。道教的神仙既然是“道”的化身,那么,神仙的行为也必然是道的社会伦理内容的具体的体现,自然,神仙本身就是道的社会伦理内容的具像的化身。

已故的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道教全真派宗师傅圆天道长,生前在1990年北京白云观律坛传戒的时候,曾经开示说过,“自古至今,没有不爱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社会道德的神仙”⑴。傅大师的话明确指出了道教神仙的道德伦理的含义,告诉我们,道教的神仙都是“道”的至善的化身,也是道教为人处世、修真学道的榜样。

六十甲子太岁神是道教伦理的群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道教宫观在修复、重建和恢复开放之际,都仿效北京白云观,安排有元辰殿的建制,并在其中供奉有六十甲子太岁神的群像。这些太岁神者有名有姓,图像也有头有脸。可是,现存的道教文献对于这些太岁神的来历却没有记载。

2003年春节过后,上海城隍庙住持正一派宗师陈莲笙和香港蓬瀛仙馆永远馆长黎显华先后受到本命太岁的启示,要他们将启示的内容编定为六十位太岁神的传记。在二位道门前辈的指导下,多名学术界人士,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搜集、整理、研究,终于将六十位太岁神的传记编写完成,并且于9月5日在重庆绍龙观举行了《太岁神传略》的拜授仪式,由上海城隍庙陈莲笙道长、香港蓬瀛仙馆黎显华道长和南昌万寿宫住持张继禹道长共同拜授签署编定。

从陈莲笙道长和黎显华道长获得的启示中,人们不难发现以下三点:

第一,太岁神的地位在道教神仙体系中间并不高。因此,他们降生到尘世,一般也都降生在县官以下的百姓之中。降生后地位最高的太岁神是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但是管仲的地位也不过是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部级领导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六十位太岁神降生的事迹,比较贴近百姓的生活,也对百姓有比较强的感染力。

第二,太岁神大多降生剧烈动荡的时代。时代潮流出现了某种需要,迫切需要有主流力量来扶正,来教化,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太岁神都是这些时代主流力量的代表。例如,社会盗贼横行,太岁神降生就捕杀盗贼,稳定社会。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太岁神降生就守卫疆土,保护百姓。他们一生的事迹都是普通百姓生存、奋斗的榜样,也是百姓向往和钦敬的对象。

第三,太岁神是社会和个人命运的主宰,但是,他们的降生告诉道教徒,“我命在我,不属天地”⑵(《西升经》语)。命运虽然不可抗拒,但是人能够以自己的后天努力,扬善积德,勤奋劳动,改善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生活。

在陈莲笙道长和黎显华道长的主持下编定的《太岁神传略》就是六十位太岁神替天行道的生动记录。这里从六个方面略作简介。

忠于祖国。道教植根于中华大地和中华文化之中,道教的枝叶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液。信仰道教的人,主要也是中国人。因此,道教的神仙都是忠于祖国、忠于中华、忠于中华民族的典范。例如:

壬子太岁邱德降生于北宋末年。当年,北宋面临着金元的入侵,国势垂危,朝廷中主战和主和二派斗争十分尖锐。每个人都要面对是否忠于朝廷的考验。壬子太岁降生于国家患难之际,在建炎三年(1129年)随着洪皓出使金朝,为副使。金朝用高官厚禄,诱使洪皓和邱德等投降金廷,洪皓和邱德等坚决不从。于是金廷就把洪皓和邱德等流放到了北方的冷山,让他们住在泥土和木板的房子里,柴火烧光了,只能靠拣马粪当燃料,烧点面糊充饥,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邱德等被拘禁在冷山整整十五年,胡须和头发都熬成雪白,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直到绍兴十四年(1143年)才被释放,回到宋朝故乡的土地上。

辛丑太岁杨信降生于汉代。汉武帝为了求得社会安定发展的局面,曾经派遣了许多使节出使周边国家,以修好邻国,争取发展的时机。众所周知的“苏武牧羊”就是其中一个使节的故事。苏武忠于祖国、不辱使命,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教育了一代代中华子孙。辛丑太岁杨信也有类似苏武的经历。杨信在元鼎(前116-前111年)时,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看见杨信既非王族又非大臣,只不过是一介书生,就屡加刁难。但是,杨信忠于朝廷,刚强正直,忠贞不二。单于要召见杨信,杨信手持高高的使节,不肯离手,进不得单于的帐幕。于是,单于没有办法,只能把座椅搬出自己的穹庐来面见杨信。双方在谈到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的条件的时候,单于提出汉朝要送大量丝绸和食物给匈奴,而杨信则寸步不让,提出要将单于的太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杨信的出使和谈判,虽然没有结果,但是,为汉武帝争取到了征服四邻的时间。汉武帝向东征服了貉和朝鲜,向西打通了通向月氏和大夏的通道,阻断了西域各国的联络和往来,分裂了匈奴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样就为汉代的强盛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匈奴眼看汉朝越来越强大,这样才无奈的将杨信送回了中国。

守卫疆土。中国从秦汉时期起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幅员辽阔,有很长的边境线。因此,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守护国土不受侵犯,历来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众所周知的“岳母刺字”,勉励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就是千古传诵的宁死不屈、保卫祖国的佳话。在六十位太岁神中,有不少武将,其中有不少就是守卫边疆、平定判乱、保护百姓安居乐业的英雄,他们有的在沙场建立了丰功伟绩,加官进爵,有的则英勇牺牲,为百姓世代崇敬。例如:

壬申太岁刘旺降生于明代,身为都指挥使。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鞑靼兵骚扰边境,使得边疆民众惶惶不安。刘旺率儿子塔斯就在古城堡设置埋伏,准备伏击入侵者。鞑靼兵来侵犯的时候,刘旺和他的儿子英勇出击,同鞑靼兵大战,但是因为孤不敌众,援绝矢竭,突围又不得出,情势危急。鞑靼兵胁迫刘旺父子投降。刘旺说:我是为国家镇守边关的,发誓要同边关同存亡。于是刘旺父子都英勇地牺牲在战场上。

己酉太岁程宝在五代十国时降生在南汉,忠于国家,勇猛不屈。当时有个杨廷艺密谋叛乱,就收养徒弟三千余人,准备夺取交州。而交州守将李进因为收受杨廷艺的贿赂,明知情况异常,也不加防范和举报。长兴二年(931年)冬,杨廷艺起兵叛乱,围攻交州。李进吓破了胆,逃回京城,被南汉皇帝诛杀了。南汉皇帝就派程宝带兵去救助交州,但是,为时已晚,没有抵达,交州就被杨廷艺攻陷了。程宝在交州城外攻打杨廷艺,因为长途行军,兵力疲惫,不敌而死。后来,杨廷艺被镇压,程宝的英勇业绩也得到了朝野的广泛传诵。

清正廉洁。中国从秦汉时期开始就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拥有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朝廷通过这支队伍管理国家。因为有这样一支吃朝廷饭的官僚队伍,自然就会有清官和贪官之分。中国的百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了无数个清官形象,把管理国家、维系民生的希望寄托在包拯、海瑞等清官身上。降生的太岁神也有许多是为人传诵的清官。例如:

庚子太岁卢秘降生在明代,又名卢熙。卢秘任睢州同知。明代经过元末的社会剧变,动乱刚刚平定,人民极需休养生息。卢秘减轻百姓的赋役,让百姓生活恢复生机。当时正巧有御史衔命,搜罗旧军籍的人充当工役。睢州百姓中间符合充役条件有上千人。卢秘为了百姓的生计就隐瞒了实数,只上报了几个人。御史大怒,就将睢州的功曹抓了起来,一定要睢州按照实数充役。睢州其他官吏都害怕了,想照数实报。卢秘说:我是百姓的父母官。百姓都没有了,我还当什么睢州的父母官。于是,卢秘就亲自去见御史,对御史说:睢州应召的旧军籍的人就是这几个,你一定要强制招募,百姓就会离散,只剩下我一个同知在,那么,你就把我抓去充当工役吧。御史大怒,斥骂卢秘。卢秘坚定地站着,不离开。御史无奈,不得不接受卢秘的报数。卢秘在任中间不幸逝世,居然连发丧的钱也没有,只得由官府为他举行丧礼。开丧的那一天,睢州的官吏和百姓哭着为他送行,睢州的大路上挤满了人群。此时,天亦为之动容垂泪,大雨倾盆,可是,为卢秘送行的百姓没有一个退避躲雨的。

丙辰太岁辛亚降生在隋代,又名辛公义。开皇初年,辛亚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可是医药还不普及。当地百姓如果有了病,家里的人就会合家躲避,任得病的人自生自灭。辛亚为了改变当地的风俗,就让有病的人用车辇送来衙门听事厅的廊上,以至于廊上都睡满了病人。辛亚自己设了一个休息睡榻,日夜守侯在病人身边。并且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买治病的药品,免费给得病的百姓服用。于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愈。等病人痊愈以后,辛亚就将病人的家属召来,劝说他们要事亲至孝,友爱同胞,诸病家子弟也都惭愧而去。岷州的百姓都称辛晋是“慈母”。

勤奋好学。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中国又是一个从二千年以前就有了文字的国家。中国自古就积累了大量文献材料。文字和文献需要一代代的传承,因此,中国自古就有教育的传统,尊师重教。知识传承,代代不止。特别是以学问高下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以后,中国更是造就了一代代一批批的知识分子。在太岁神中间,自然也有许多勤奋好学,并且能够以所学指导所行的典范。例如:

壬午太岁陆明降生于明代,少年聪慧,习儒有成。中了举人,终身好读书,没有一天释卷。做官的时候也以道守官,不献媚于上司。当时有二兄弟争夺财产,陆明就耐心劝说,帮助他们辨别是非曲直,最后说得他们觉悟,彼此相互忍让,得以继续同居。陆明为官严格坚毅,措施有方。凡是官衙内有所举措,百姓还没有感觉疲累,事情常常就办成了。

庚辰太岁董德降生于宋代,又名董德修。董德从小学习儒家经典,老实寡言,不喜欢玩耍嬉戏,立志苦读,勤劳忘倦。长大以后,三次参加漕试没有中举,于是,隐居起来,努力学问。他说:我们家族自然会因为有学问而显赫起来。何必一定要做官呢,真是庸俗啊?选董德曾经到过陆九渊门下学习,终日静坐,潜心探究理学。跟随他学习的人中间,很多人都立德成名了。

路不拾遗。路不拾遗、严于律己等等都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的伦理美德。其中,路不拾遗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则是对个人行为的直觉约束。在中国传统伦理美德中,赞扬路不拾遗、严于律己,以此为善,又谴责欺贫爱富、忘恩负义等等,并将这样的行为视作“恶”,世世代代谴责有这样恶行的人。在降生的太岁神中间,也有一些是中国传统伦理美德的榜样。例如:

乙亥太岁谢太降生于明代,又名谢廷辅。谢太在山路上拾到一个包裹,里面有银子四百两。他就用衣服将包裹覆盖在地上,坐在山路上,等待失主来取。一天过去了,失主没有出现。他就将包裹收拾回家,搁置在房子的梁上,怕别人再来偷取。第二天,谢太再去山路上守候,结果看见一个人边骑快马,边大声叫喊有没有人拾到包裹。谢太主动上前邀请骑马的人回家,一边用饭菜招待他,一边询问他有关包裹的种种。在问清核实以后,谢太就将梁上的包裹取下来,交还失主。失主感动地说:我是为主人管理官家之事的。这次东西丢失,如果找不回来,那就性命难保了。现在承蒙你救了我的性命,我愿意拿出一半来作为酬谢。谢太不接受这笔钱。失主又说要将此事告诉官府,给以表彰。谢太也不同意。谢太路不拾遗又不求报答的善行,后来得到了好的报应。他的子孙都升官直至翰林。

壬辰太岁彭泰降生于明代。彭泰幼年就聪明伶俐,中了进士,为官刚介朴素,勤于政务,常常以古人的品质自励。小时候聘了同村的穷人家的女孩子为妻,后来,彭泰家发迹以后,彭家就想毁婚,解除婚约。彭泰不同意。又称那个女孩子相貌丑陋,要彭泰另娶,彭泰仍然不同意。于是彭家不得不让做官的彭泰同穷人家的女孩子结了婚。彭泰同妻子一辈子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隐逸终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社会有时蒸蒸日上,有时问题丛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自古就有许多怀有志向的能人,他们抱着“达则兼利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安身立命的态度。他们不合于社会潮流,却又无力去扭转乾坤。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入仕为官,混同世俗,也不能毁伤父母交给自己的血肉之躯。于是,他们怀着满腹才学,选择了隐迹草莽的道路,例如:

乙未太岁杨仙降生于宋代。杨仙年幼时习儒,聪慧有才,但是,他淡薄名利,好仙术,隐游诸山。在山中,杨仙同虎豹同处,就像同小鸟在一起一样。郢州朱司户仰慕杨仙的才学,留他在家里居住了好多年。杨仙平时话语不多,但是,说话料事如神。有一天,杨仙在喝酒以后,对朱司户说:我要辞世而去了,果然,不几天杨仙无疾而终,被葬在山里。后二年,朱司户去京师,忽然在路上看见杨仙,说话谈笑同生前一样,朱上前问杨仙,杨仙不予回答。朱司户回家以后,打开杨仙落葬的墓穴,发现其中空空如也,于是,朱就在墓边修建了一座塔,以志纪念。

乙酉太岁蒋崇降生于元代,又名蒋尚。元代社会中,汉人书生大部分得不到重视,难入仕途。蒋崇纯朴、严谨,不说假话,为人含蓄,毫不浮夸。碰到人也话语不多,像怕说话一样。乡里之中,如果碰到纠纷,蒋崇常常说几句劝导话,然后又不说了,他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粮食,有时候还会断餐。他住的房子也难以遮蔽风雨,不过蒋崇都能坦然处之。但是,乡里中人,如果有了患难,蒋崇就竭力帮助。甚至有人向他借田耕种,他也毫不吝啬。因此,蒋崇在乡里之中有很高的威望,得到众人的崇敬。晚年时,蒋崇得病,探望和问候他的人终日不断。蒋崇逝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悲伤。

以上列举了六个方面十二位太岁神降生的事迹,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降生的太岁神都是爱国家、爱民族、守护疆土、热爱百姓、清正廉洁、勤奋学习、路不拾遗、严于律己、不与社会浊流同流合污的正人君子。他们虽然是神,但是他们降生以后,就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现在毕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因此他们自然是受到道教徒敬仰的神灵,也是道教徒安身立命的榜样。

以道德的力量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太岁神传略》的拜授问世,有着深刻的意义。其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能够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近二十年来,由于海内外道教宫观广泛建造了元辰殿,按照北京白云观元辰殿的画像和塑像,供奉了六十甲子太岁神,因此,崇拜太岁神的道教信徒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已经注意到,在参拜太岁的道教信徒中间,有大量的中年和青年道教信徒。

同道教宫观太岁神崇拜发展趋势相应的是,一些从来不拜太岁神的佛教庙宇,也在近年来迅速增加拜太岁的内容,举行拜太岁的法会。

对此,道教界的前辈们指出,太岁神崇拜的流行,可能是当代道教贴近社会生活的一个结合点,也可能是新的道教信徒的一个增长点。

分析近年来太岁神崇拜流行的原因,从道教自身来说,元辰殿的广泛建造无疑是一个原因和基础条件。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新建的元辰殿,道教信徒就没有地方去崇拜太岁神。除此以外,太岁神崇拜逐渐流行,无疑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个人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关注。李素菊和刘绮菲在《青年与“宗教热”》一书中说到,“改革开放迎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春天,过去单一死板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由此引发了价值观念、社会信仰的多元化趋向。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千军万马步调一致、齐声欢呼、共同高唱的景象不见了。人们开始谈论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合法、人生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彩的画面”。⑶个人的能力和作用得到重视,个人的理想、爱好和习惯得到尊重,于是个人的命运也得到了光明磊落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太岁神正是关系人的一生命运和一年流年的神灵。于是道教信徒都要来崇拜太岁神。

其次,个人希望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香港社会同大陆社会不同。在香港,社会一向重视个人的能力、作用和命运,个人的自由、理想、爱好和习惯也一直得到尊重。但是,香港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也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也出现了类似香港的动荡。李素菊和刘绮菲在《青年与“宗教热”》一书在说到市场经济社会时称,“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机制的运转,使人们面临着社会对其优胜劣汰的选择”,“公司倒闭、企业停产、岗位优化、职工下岗等现象,造成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和工作环境的迁移,由此产生了人们精神上的无形压力过度紧张”,⑷至于金融风暴、股市风险、房产涨落,更是让人觉得社会飘摇不定。因此,人们常常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近年来海内外的道教信徒都关心太岁神和关注崇拜太岁神。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形成了海内外太岁神崇拜的流行基础。这两个原因,估计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太岁神崇拜流行的势头不仅不会缩减,而且可能还要扩大。这样一个形势的出现,对于中国道教来说,也正是一个服务社会、服务信徒的良好机会。抓住这个机会,用好这个机会,已经引起所有道教界人士的重视。

道教承认社会和个人都各有天运,要求人按照天命来运作。但是道教又主张“力命”,就是不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天命,而是主张用后天的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处境。这一重要的神学思想在其他宗教中是罕见的,也正是我们引导道教徒正确对待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弘扬六十位太岁神的事迹,让道教徒体悟太岁神降生所包含的启示。引导道教徒信命而又不听凭命运的摆布,引导道教徒积极地面对生活,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奋斗搏击,积极地维护社会的正义,不与邪恶的思潮同流合污。

陈莲笙道长在《道风集》中曾经《以道德之力振兴道教》作为一篇文章的标题,认为“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坚持行道,那么‘道’就在修道人的心中和身上了,换言之,那个修道人应该说就是‘得道’了”⑸。六十位太岁神,在天界是完美无缺的神灵。他们降生人间,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长有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传记记载的是他们在人间社会的作为,因此,其事迹是贴近人的生活的,也是让人感觉可亲可学的。以太岁神降生人间的品格,教化道教徒,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必然能够使得道教鼓励道教徒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积极投入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力量。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道教也能使自己的宗教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获得自己健康的发展。

注:

⑴《中国道教》,1990年,第2期,7页,中国道教协会。

⑵《道藏要籍选刊》,第3册,6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⑶《青年与“宗教热”》,24-2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⑷《青年与“宗教热”》,2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⑸《道风集》,1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神仙事迹和道德伦理——兼论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陈耀庭

2013-07-14 20:50:34

|
神仙事迹和道德伦理——兼论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

神仙是道的化身

道教是一种宗教,因此,道教是有神论者的社会实体。道教徒信仰道教就是要信神和拜神。在道教徒的心目中,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在赐福,在护佑,或者在惩罚作恶的人。而无论是地位最高的神,或者地位卑下的鬼,都是由道衍生出来,并且是道的体现。因此,信神和拜神就是信仰道和崇拜道。

道教的神,以他们是否降生到人间作为标准来区分,可以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没有降生到人类中间的,他们来自于先天,是“道之玄气”,“聚而成形”的,例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皇大帝等等。

第二类是曾经降生到人间的先天神灵,他们也来自于先天,但是,又曾经降生人间为师,例如:太上老君等等。

第三类原来就是人,在人间经过修炼和善行立功而得道,最后名列仙班的,例如:吕洞宾萨守坚等等。此三类神仙,不管是哪一类,他们都是具像的,都是偶像化了的,人格化了的,特别是一些曾经降生人间的神仙,他们都像普通人一样有生有死,有人一样的行为和人一样的感情,其中有些神仙在人间还留下了传诵千古的篇章,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和沁人肺腑的情节。这些神仙的事迹,以及在事迹中体现出来的神仙思想和关怀众生的道德行为,正是道教徒世世代代崇拜的主要对象,并且成为道教徒在人生旅途中道德行为的楷模。

正因为神是“道”的化身,“道”的体现,所以,道教神仙的事迹和行为等等也都是符合“道”的内涵的。这里的内涵除了是哲学意义上的“道”以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道”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内容。道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内容主要就是人的行为顺应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各项行为规范。道教的神仙既然是“道”的化身,那么,神仙的行为也必然是道的社会伦理内容的具体的体现,自然,神仙本身就是道的社会伦理内容的具像的化身。

已故的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道教全真派宗师傅圆天道长,生前在1990年北京白云观律坛传戒的时候,曾经开示说过,“自古至今,没有不爱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社会道德的神仙”⑴。傅大师的话明确指出了道教神仙的道德伦理的含义,告诉我们,道教的神仙都是“道”的至善的化身,也是道教为人处世、修真学道的榜样。

六十甲子太岁神是道教伦理的群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道教宫观在修复、重建和恢复开放之际,都仿效北京白云观,安排有元辰殿的建制,并在其中供奉有六十甲子太岁神的群像。这些太岁神者有名有姓,图像也有头有脸。可是,现存的道教文献对于这些太岁神的来历却没有记载。

2003年春节过后,上海城隍庙住持正一派宗师陈莲笙和香港蓬瀛仙馆永远馆长黎显华先后受到本命太岁的启示,要他们将启示的内容编定为六十位太岁神的传记。在二位道门前辈的指导下,多名学术界人士,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搜集、整理、研究,终于将六十位太岁神的传记编写完成,并且于9月5日在重庆绍龙观举行了《太岁神传略》的拜授仪式,由上海城隍庙陈莲笙道长、香港蓬瀛仙馆黎显华道长和南昌万寿宫住持张继禹道长共同拜授签署编定。

从陈莲笙道长和黎显华道长获得的启示中,人们不难发现以下三点:

第一,太岁神的地位在道教神仙体系中间并不高。因此,他们降生到尘世,一般也都降生在县官以下的百姓之中。降生后地位最高的太岁神是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但是管仲的地位也不过是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部级领导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六十位太岁神降生的事迹,比较贴近百姓的生活,也对百姓有比较强的感染力。

第二,太岁神大多降生剧烈动荡的时代。时代潮流出现了某种需要,迫切需要有主流力量来扶正,来教化,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太岁神都是这些时代主流力量的代表。例如,社会盗贼横行,太岁神降生就捕杀盗贼,稳定社会。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太岁神降生就守卫疆土,保护百姓。他们一生的事迹都是普通百姓生存、奋斗的榜样,也是百姓向往和钦敬的对象。

第三,太岁神是社会和个人命运的主宰,但是,他们的降生告诉道教徒,“我命在我,不属天地”⑵(《西升经》语)。命运虽然不可抗拒,但是人能够以自己的后天努力,扬善积德,勤奋劳动,改善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生活。

在陈莲笙道长和黎显华道长的主持下编定的《太岁神传略》就是六十位太岁神替天行道的生动记录。这里从六个方面略作简介。

忠于祖国。道教植根于中华大地和中华文化之中,道教的枝叶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液。信仰道教的人,主要也是中国人。因此,道教的神仙都是忠于祖国、忠于中华、忠于中华民族的典范。例如:

壬子太岁邱德降生于北宋末年。当年,北宋面临着金元的入侵,国势垂危,朝廷中主战和主和二派斗争十分尖锐。每个人都要面对是否忠于朝廷的考验。壬子太岁降生于国家患难之际,在建炎三年(1129年)随着洪皓出使金朝,为副使。金朝用高官厚禄,诱使洪皓和邱德等投降金廷,洪皓和邱德等坚决不从。于是金廷就把洪皓和邱德等流放到了北方的冷山,让他们住在泥土和木板的房子里,柴火烧光了,只能靠拣马粪当燃料,烧点面糊充饥,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邱德等被拘禁在冷山整整十五年,胡须和头发都熬成雪白,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直到绍兴十四年(1143年)才被释放,回到宋朝故乡的土地上。

辛丑太岁杨信降生于汉代。汉武帝为了求得社会安定发展的局面,曾经派遣了许多使节出使周边国家,以修好邻国,争取发展的时机。众所周知的“苏武牧羊”就是其中一个使节的故事。苏武忠于祖国、不辱使命,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教育了一代代中华子孙。辛丑太岁杨信也有类似苏武的经历。杨信在元鼎(前116-前111年)时,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看见杨信既非王族又非大臣,只不过是一介书生,就屡加刁难。但是,杨信忠于朝廷,刚强正直,忠贞不二。单于要召见杨信,杨信手持高高的使节,不肯离手,进不得单于的帐幕。于是,单于没有办法,只能把座椅搬出自己的穹庐来面见杨信。双方在谈到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的条件的时候,单于提出汉朝要送大量丝绸和食物给匈奴,而杨信则寸步不让,提出要将单于的太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杨信的出使和谈判,虽然没有结果,但是,为汉武帝争取到了征服四邻的时间。汉武帝向东征服了貉和朝鲜,向西打通了通向月氏和大夏的通道,阻断了西域各国的联络和往来,分裂了匈奴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样就为汉代的强盛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匈奴眼看汉朝越来越强大,这样才无奈的将杨信送回了中国。

守卫疆土。中国从秦汉时期起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幅员辽阔,有很长的边境线。因此,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守护国土不受侵犯,历来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众所周知的“岳母刺字”,勉励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就是千古传诵的宁死不屈、保卫祖国的佳话。在六十位太岁神中,有不少武将,其中有不少就是守卫边疆、平定判乱、保护百姓安居乐业的英雄,他们有的在沙场建立了丰功伟绩,加官进爵,有的则英勇牺牲,为百姓世代崇敬。例如:

壬申太岁刘旺降生于明代,身为都指挥使。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鞑靼兵骚扰边境,使得边疆民众惶惶不安。刘旺率儿子塔斯就在古城堡设置埋伏,准备伏击入侵者。鞑靼兵来侵犯的时候,刘旺和他的儿子英勇出击,同鞑靼兵大战,但是因为孤不敌众,援绝矢竭,突围又不得出,情势危急。鞑靼兵胁迫刘旺父子投降。刘旺说:我是为国家镇守边关的,发誓要同边关同存亡。于是刘旺父子都英勇地牺牲在战场上。

己酉太岁程宝在五代十国时降生在南汉,忠于国家,勇猛不屈。当时有个杨廷艺密谋叛乱,就收养徒弟三千余人,准备夺取交州。而交州守将李进因为收受杨廷艺的贿赂,明知情况异常,也不加防范和举报。长兴二年(931年)冬,杨廷艺起兵叛乱,围攻交州。李进吓破了胆,逃回京城,被南汉皇帝诛杀了。南汉皇帝就派程宝带兵去救助交州,但是,为时已晚,没有抵达,交州就被杨廷艺攻陷了。程宝在交州城外攻打杨廷艺,因为长途行军,兵力疲惫,不敌而死。后来,杨廷艺被镇压,程宝的英勇业绩也得到了朝野的广泛传诵。

清正廉洁。中国从秦汉时期开始就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拥有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朝廷通过这支队伍管理国家。因为有这样一支吃朝廷饭的官僚队伍,自然就会有清官和贪官之分。中国的百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了无数个清官形象,把管理国家、维系民生的希望寄托在包拯、海瑞等清官身上。降生的太岁神也有许多是为人传诵的清官。例如:

庚子太岁卢秘降生在明代,又名卢熙。卢秘任睢州同知。明代经过元末的社会剧变,动乱刚刚平定,人民极需休养生息。卢秘减轻百姓的赋役,让百姓生活恢复生机。当时正巧有御史衔命,搜罗旧军籍的人充当工役。睢州百姓中间符合充役条件有上千人。卢秘为了百姓的生计就隐瞒了实数,只上报了几个人。御史大怒,就将睢州的功曹抓了起来,一定要睢州按照实数充役。睢州其他官吏都害怕了,想照数实报。卢秘说:我是百姓的父母官。百姓都没有了,我还当什么睢州的父母官。于是,卢秘就亲自去见御史,对御史说:睢州应召的旧军籍的人就是这几个,你一定要强制招募,百姓就会离散,只剩下我一个同知在,那么,你就把我抓去充当工役吧。御史大怒,斥骂卢秘。卢秘坚定地站着,不离开。御史无奈,不得不接受卢秘的报数。卢秘在任中间不幸逝世,居然连发丧的钱也没有,只得由官府为他举行丧礼。开丧的那一天,睢州的官吏和百姓哭着为他送行,睢州的大路上挤满了人群。此时,天亦为之动容垂泪,大雨倾盆,可是,为卢秘送行的百姓没有一个退避躲雨的。

丙辰太岁辛亚降生在隋代,又名辛公义。开皇初年,辛亚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可是医药还不普及。当地百姓如果有了病,家里的人就会合家躲避,任得病的人自生自灭。辛亚为了改变当地的风俗,就让有病的人用车辇送来衙门听事厅的廊上,以至于廊上都睡满了病人。辛亚自己设了一个休息睡榻,日夜守侯在病人身边。并且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买治病的药品,免费给得病的百姓服用。于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愈。等病人痊愈以后,辛亚就将病人的家属召来,劝说他们要事亲至孝,友爱同胞,诸病家子弟也都惭愧而去。岷州的百姓都称辛晋是“慈母”。

勤奋好学。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中国又是一个从二千年以前就有了文字的国家。中国自古就积累了大量文献材料。文字和文献需要一代代的传承,因此,中国自古就有教育的传统,尊师重教。知识传承,代代不止。特别是以学问高下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以后,中国更是造就了一代代一批批的知识分子。在太岁神中间,自然也有许多勤奋好学,并且能够以所学指导所行的典范。例如:

壬午太岁陆明降生于明代,少年聪慧,习儒有成。中了举人,终身好读书,没有一天释卷。做官的时候也以道守官,不献媚于上司。当时有二兄弟争夺财产,陆明就耐心劝说,帮助他们辨别是非曲直,最后说得他们觉悟,彼此相互忍让,得以继续同居。陆明为官严格坚毅,措施有方。凡是官衙内有所举措,百姓还没有感觉疲累,事情常常就办成了。

庚辰太岁董德降生于宋代,又名董德修。董德从小学习儒家经典,老实寡言,不喜欢玩耍嬉戏,立志苦读,勤劳忘倦。长大以后,三次参加漕试没有中举,于是,隐居起来,努力学问。他说:我们家族自然会因为有学问而显赫起来。何必一定要做官呢,真是庸俗啊?选董德曾经到过陆九渊门下学习,终日静坐,潜心探究理学。跟随他学习的人中间,很多人都立德成名了。

路不拾遗。路不拾遗、严于律己等等都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的伦理美德。其中,路不拾遗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则是对个人行为的直觉约束。在中国传统伦理美德中,赞扬路不拾遗、严于律己,以此为善,又谴责欺贫爱富、忘恩负义等等,并将这样的行为视作“恶”,世世代代谴责有这样恶行的人。在降生的太岁神中间,也有一些是中国传统伦理美德的榜样。例如:

乙亥太岁谢太降生于明代,又名谢廷辅。谢太在山路上拾到一个包裹,里面有银子四百两。他就用衣服将包裹覆盖在地上,坐在山路上,等待失主来取。一天过去了,失主没有出现。他就将包裹收拾回家,搁置在房子的梁上,怕别人再来偷取。第二天,谢太再去山路上守候,结果看见一个人边骑快马,边大声叫喊有没有人拾到包裹。谢太主动上前邀请骑马的人回家,一边用饭菜招待他,一边询问他有关包裹的种种。在问清核实以后,谢太就将梁上的包裹取下来,交还失主。失主感动地说:我是为主人管理官家之事的。这次东西丢失,如果找不回来,那就性命难保了。现在承蒙你救了我的性命,我愿意拿出一半来作为酬谢。谢太不接受这笔钱。失主又说要将此事告诉官府,给以表彰。谢太也不同意。谢太路不拾遗又不求报答的善行,后来得到了好的报应。他的子孙都升官直至翰林。

壬辰太岁彭泰降生于明代。彭泰幼年就聪明伶俐,中了进士,为官刚介朴素,勤于政务,常常以古人的品质自励。小时候聘了同村的穷人家的女孩子为妻,后来,彭泰家发迹以后,彭家就想毁婚,解除婚约。彭泰不同意。又称那个女孩子相貌丑陋,要彭泰另娶,彭泰仍然不同意。于是彭家不得不让做官的彭泰同穷人家的女孩子结了婚。彭泰同妻子一辈子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隐逸终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社会有时蒸蒸日上,有时问题丛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自古就有许多怀有志向的能人,他们抱着“达则兼利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安身立命的态度。他们不合于社会潮流,却又无力去扭转乾坤。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入仕为官,混同世俗,也不能毁伤父母交给自己的血肉之躯。于是,他们怀着满腹才学,选择了隐迹草莽的道路,例如:

乙未太岁杨仙降生于宋代。杨仙年幼时习儒,聪慧有才,但是,他淡薄名利,好仙术,隐游诸山。在山中,杨仙同虎豹同处,就像同小鸟在一起一样。郢州朱司户仰慕杨仙的才学,留他在家里居住了好多年。杨仙平时话语不多,但是,说话料事如神。有一天,杨仙在喝酒以后,对朱司户说:我要辞世而去了,果然,不几天杨仙无疾而终,被葬在山里。后二年,朱司户去京师,忽然在路上看见杨仙,说话谈笑同生前一样,朱上前问杨仙,杨仙不予回答。朱司户回家以后,打开杨仙落葬的墓穴,发现其中空空如也,于是,朱就在墓边修建了一座塔,以志纪念。

乙酉太岁蒋崇降生于元代,又名蒋尚。元代社会中,汉人书生大部分得不到重视,难入仕途。蒋崇纯朴、严谨,不说假话,为人含蓄,毫不浮夸。碰到人也话语不多,像怕说话一样。乡里之中,如果碰到纠纷,蒋崇常常说几句劝导话,然后又不说了,他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粮食,有时候还会断餐。他住的房子也难以遮蔽风雨,不过蒋崇都能坦然处之。但是,乡里中人,如果有了患难,蒋崇就竭力帮助。甚至有人向他借田耕种,他也毫不吝啬。因此,蒋崇在乡里之中有很高的威望,得到众人的崇敬。晚年时,蒋崇得病,探望和问候他的人终日不断。蒋崇逝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悲伤。

以上列举了六个方面十二位太岁神降生的事迹,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降生的太岁神都是爱国家、爱民族、守护疆土、热爱百姓、清正廉洁、勤奋学习、路不拾遗、严于律己、不与社会浊流同流合污的正人君子。他们虽然是神,但是他们降生以后,就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现在毕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因此他们自然是受到道教徒敬仰的神灵,也是道教徒安身立命的榜样。

以道德的力量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太岁神传略》的拜授问世,有着深刻的意义。其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能够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近二十年来,由于海内外道教宫观广泛建造了元辰殿,按照北京白云观元辰殿的画像和塑像,供奉了六十甲子太岁神,因此,崇拜太岁神的道教信徒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已经注意到,在参拜太岁的道教信徒中间,有大量的中年和青年道教信徒。

同道教宫观太岁神崇拜发展趋势相应的是,一些从来不拜太岁神的佛教庙宇,也在近年来迅速增加拜太岁的内容,举行拜太岁的法会。

对此,道教界的前辈们指出,太岁神崇拜的流行,可能是当代道教贴近社会生活的一个结合点,也可能是新的道教信徒的一个增长点。

分析近年来太岁神崇拜流行的原因,从道教自身来说,元辰殿的广泛建造无疑是一个原因和基础条件。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新建的元辰殿,道教信徒就没有地方去崇拜太岁神。除此以外,太岁神崇拜逐渐流行,无疑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个人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关注。李素菊和刘绮菲在《青年与“宗教热”》一书中说到,“改革开放迎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春天,过去单一死板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由此引发了价值观念、社会信仰的多元化趋向。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千军万马步调一致、齐声欢呼、共同高唱的景象不见了。人们开始谈论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合法、人生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彩的画面”。⑶个人的能力和作用得到重视,个人的理想、爱好和习惯得到尊重,于是个人的命运也得到了光明磊落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太岁神正是关系人的一生命运和一年流年的神灵。于是道教信徒都要来崇拜太岁神。

其次,个人希望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香港社会同大陆社会不同。在香港,社会一向重视个人的能力、作用和命运,个人的自由、理想、爱好和习惯也一直得到尊重。但是,香港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也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也出现了类似香港的动荡。李素菊和刘绮菲在《青年与“宗教热”》一书在说到市场经济社会时称,“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机制的运转,使人们面临着社会对其优胜劣汰的选择”,“公司倒闭、企业停产、岗位优化、职工下岗等现象,造成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和工作环境的迁移,由此产生了人们精神上的无形压力过度紧张”,⑷至于金融风暴、股市风险、房产涨落,更是让人觉得社会飘摇不定。因此,人们常常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近年来海内外的道教信徒都关心太岁神和关注崇拜太岁神。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形成了海内外太岁神崇拜的流行基础。这两个原因,估计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太岁神崇拜流行的势头不仅不会缩减,而且可能还要扩大。这样一个形势的出现,对于中国道教来说,也正是一个服务社会、服务信徒的良好机会。抓住这个机会,用好这个机会,已经引起所有道教界人士的重视。

道教承认社会和个人都各有天运,要求人按照天命来运作。但是道教又主张“力命”,就是不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天命,而是主张用后天的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处境。这一重要的神学思想在其他宗教中是罕见的,也正是我们引导道教徒正确对待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弘扬六十位太岁神的事迹,让道教徒体悟太岁神降生所包含的启示。引导道教徒信命而又不听凭命运的摆布,引导道教徒积极地面对生活,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奋斗搏击,积极地维护社会的正义,不与邪恶的思潮同流合污。

陈莲笙道长在《道风集》中曾经《以道德之力振兴道教》作为一篇文章的标题,认为“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坚持行道,那么‘道’就在修道人的心中和身上了,换言之,那个修道人应该说就是‘得道’了”⑸。六十位太岁神,在天界是完美无缺的神灵。他们降生人间,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长有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传记记载的是他们在人间社会的作为,因此,其事迹是贴近人的生活的,也是让人感觉可亲可学的。以太岁神降生人间的品格,教化道教徒,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必然能够使得道教鼓励道教徒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积极投入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力量。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道教也能使自己的宗教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获得自己健康的发展。

注:

⑴《中国道教》,1990年,第2期,7页,中国道教协会。

⑵《道藏要籍选刊》,第3册,6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⑶《青年与“宗教热”》,24-2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⑷《青年与“宗教热”》,2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⑸《道风集》,1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