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和谐文化的体验和实践方法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汤伟奇     时间:2013-09-23 20:17:59      繁體中文版     

《道德经》第十八章有云:“大道废,有仁义。”当大道荒废,社会失衡,便会产生矛盾冲突和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因此有志之士,必须重建道统,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德去教化众生,启迪民智,扇扬民风,以达和谐的境界。今天我特引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第五十四章的大义,就和谐文化的体验和实践方法作简要的说明。

首先引述《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现分节解释如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智”:明智的人不轻言;轻言的人不明智①。智者能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这是真智,如求修真之经。

◎塞其兑,闭其门;

“礼”:塞住人的欲望,关闭上人的意欲。意欲如贼,以礼伏之,不学礼,无以立,礼貌是人之衣冠,德之表现,故以礼止欲,非礼勿为。

◎挫其锐,解其纷。

“义”:教育众生,不露锋芒,调解众人纠纷,才是义者的行为;做适宜之事,排难解纷,以义行来教化。

◎和其光,同其尘。

“仁”;韬光养晦,混同尘世,打成一片。这是仁爱行为,真正付出爱心,混成一体。

◎是谓玄同。

“信”:这就叫做“玄同”,自然和谐。信可说是仁义礼智之集大成,即五常德。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因为要达到“玄同”和谐的诚信境界:诺守信言是不分亲近或疏远的人;不分有利或损害的人;也不分敬重或鄙视的人;是对所有众生的守望相助。所以,“玄同”和谐境界,守信用(五常德)则为天下人所景仰。

现再引述《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原文:

善德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再分节解释如下:

○善建者不拔,善守五德者,死而不亡。

○善抱者不脱,为人慈爱正直,决不弃一。

○子孙祭祀不辍子孙和睦,后世敬仰。

上面三句响应第五十六章:“故为天下贵。”的立论,下面的七节,说明实践五常德和谐之法的好处: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实践五常和谐之法,是做人之真理,修身养性,养精节欲,立德立言;非大智能者,决不能为也。(戒盗)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在家族中实践五常和谐之法,是以身作则,积财俭用,家庭和睦;故此信用最为重要,现代社会,夫妻反目,皆因背信轻言,忘记愿盟,失信所致也。(戒妄语)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在乡亲中实践五常和谐之法,是以礼伏贼(不贪便宜),兴利除弊,乡人敬重;是故以礼待客,宾主尽欢,在现代社会,守望相助,礼让睦邻。(戒酒)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在社会中实践五常和谐之法,是以善泽民,爱民简政,国人仿效;以义务教育,使壮有所用,人皆有正当的谋生技能,才是社会富盛的真实力。(戒淫)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在世界中实践五常和谐之法,是以仁德为教育目的,大公无私,必能全球称颂。仁者无敌,以德服人。(戒杀)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日三省吾身;家人信实;乡亲谦和;百姓康宁;人类和谐。(戒盗以养肾,戒妄语以养脾,戒酒以养心,戒淫以养肺,戒杀以养肝,长生之道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吾如何得知其可行呢?因为推己及人;身心健康,和谐共存,如全球施行,人类必定获得“福寿康宁”。

真正悟道的人,其品格和德行是理智而高尚的,后世的人也将以之为典范。他在自身的表现是真诚;他在家庭的表现是关怀;他在乡里的表现是公益;他在国家的表现是责任;他在天下的表现是博爱和平。悟道的人,皆能推已及人,由律己修身、齐家治国、进而世界大同;皆以大道为依归。悟道的人,慎言笃行,蹈义履仁,以自然为法,以天下为公。我们此时处于科技急速发展,而信仰日趋纷岐的动荡时代,有志之士,务须发愤行道,践行常德,冀使人人悟道,方能合力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

注:

①明智:懂事理;有达见;想得周到。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7年第3期  作者:汤伟奇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