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元皇派(3)

道教之音整理 赑宻瓕

2015-03-31 15:06:16

四、当代元皇派道脉源流及现状

1.赵侯祖师封号源流

赵侯祖师真正的道教封号为: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积广惠,义勇显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统领三元九州兵马,节制城隍土地,实为赤县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总土地,都辖龙神地脉。圣主额上正有一纵目,金甲持剑,廿六岁得道为少年像 ,左右金枪太子,右有红毛童子,玉帝敕赐竹鞭印信,名之为“赶山鞭”,开府治事,赐额“九州阴阳兵马司”。 累世显圣救民,唐太宗闻圣主显迹,敕封神勇大将军,永镇灌口。明皇幸至天回镇,圣主显圣,告明皇回銮,后果得收复两京之捷,乃加封“赤城王显应侯”。赵侯之称自此始也。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封为 “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后金帅纥石烈志宁引兵攻宋,川陕节度使张浚,亲祷于侯,侯乃告金兵进兵之实,于是宋军全军以 退,保全皇朝。故曰:“协佐绍兴皇朝”,加“显英王”。至 顺元年上尊号“承积广惠显英王”。(后来王小波李顺造反,也称自己是川主,所以有封号被夺得情况,但是川主的信仰地位已经深入人心。根据小说笔记的描述,宋代清源妙道真君的信仰是普及全国的信仰,不单单是四川人的保护神这样赵侯先是在嘉州斩蛟龙治水显圣,获封神号,后来永镇灌口,成为灌口神。) 广成天师杜光庭曾因为“灌江”神驱动阴兵,调动都江堰水坝,保住都城成都不被水淹,上表蜀主。这也是赵侯手握竹节金鞭为何名之为“赶山鞭关于川主到底是 李冰 还是赵侯 还是李二郎 杨二郎的争辩儒家学者向来推崇李冰而杜天师《贺江神移堰笺》说道:大禹浚江……李冰创堰。故而江神并非李冰,推之乃是神勇大将军。不过李冰是在人气太高,所以灌口“王庙”需要把这两位王爷一起供奉,所以名为“二王庙”。庙门口的对联说的很面白:“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即将赵侯加工为李冰之子,久而久之,赵二郎变成了李二郎。后来话本小说的兴盛,又在变为杨二郎。其实事迹的主题和称谓,还是宋代的全民信仰:“清源妙道真君”。

2.元皇派的分支

元皇派有两支一支为道派(文坛):道士,吹海螺。一支为巫派(武坛),称端公或师公,吹牛角。两派神榜亦不同。道士称赵侯为:“正一启教玄皇会上赵侯圣主”,巫师称之为:“轩辕启教玄皇会上赵侯圣主”但是所用实际都是强调兵马法术。而道士的元皇神榜多写:“正一启教玄皇会上赵侯圣主如意宝光尊神统领五方五路阴司猖司兵马之香位”,而巫派的神榜则是各种各样,巫派更多地区则用画像代替神榜,这根巫派文化水平较低有一定的缘故,而在西南的一些地区,这些专门画坛神图的画师都是父子相传,作为独门绝技,密不外传,因其画画的技法独具一格,是少有的民间艺术,有的艺人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在《八仙全传》开头就有描述二郎神的神威,在清朝,二郎神已经从全民信仰,演变为:四川人的保护神。这是在全国的四川会馆,基本都会是川主庙,川主寺。而赵侯所流传的法教:元皇派经过几百年的流传,由四川传道福建,又重福建传回四川。至今闾山收兵牃文也常用赵侯。而云贵川三省作为元皇派的策源地,元皇教学习者也很多。甚至远至湖南都有元皇流传。川主经中说赵侯乃是紫微大帝化生,实则,元皇派大体也属于“北帝”法脉。而与后来的北帝法不同之处在于,元皇的兵马体系。强调法师作为“统兵元帅”的角色。凡是除去申奏外,多强调用兵马处理。 

3.道教兵马法术

由于必须介绍元皇法,在此不得不引入一个话题,道教兵马法术,因为前文已述,元皇派的核心就是兵马法术。不论道教雷法祈祷之派还是道教教外别传,抑或是民间法流,施行特殊道法多需派遣吏兵。兵可分上中下三坛,上坛为法师籙中所佩神将官吏,比如《正一盟威经籙》中就有上仙都察奸钩骑、上仙都天驯甲卒、上仙都收黑食黑吏云云,此类天仙兵理皆属上乘,调兵之权有严格的控制,不学该阶道法不授法籙则无权调用;中坛为山川社令五岳兵马,例如附属岱岳的东岳兵马,附属南岳的圣帝兵马,隶属于唐葛周三将军的三元兵马,茅山的正统茅山三洞吏兵亦属此类,地方社令兵马受命于帝君、祖师、当地城隍、庙王,听法师调遣;下坛属阴兵,由伤亡青壮男组成,按不同的派系可分五路五猖兵马、舞袖草坛兵马(泰山石岗当中五百草头神即属此类)、金枪银刀兵马、青苗地主吏兵等,兵将的魂魄被法师收归坛中(以兵马罐装乘)依照五方旗号安置于法坛之下,授以戒律,听令于法师。 民间收下坛兵马的法术各有千秋,有的能专招来战死青年亡魂,有的能专门招来山魈木客。解放前,老一辈回忆,梅山教里有一个支脉叫做猫猪匠,是仅次于“虎匠”的一个法派,这一家招梅山兵马是极具特色。很多年前,在湖南怀化的乡间,一位霜鬓白发的长者头戴梅山教的花巾,身披半壁五岳法衣,在当地的“包公殿”里祭出了他在文革中东躲西藏才保存下来的的一套法器——牛角号、五雷令牌、九星师刀、卦等。在袅袅香烟阵阵锣鼓里,他从桌子底下取出一个农村腌咸菜的大罐,点燃了一把火纸口中念念有词。接着他大吼一声,跳上法台吹响牛角,就看见对面的山坡上鬼火窜动,由于夜色很浓,看得十分清楚。不一会就见远处的山上好像起了一层薄薄的黑烟,像八仙桌那么大一股黑烟飘来飘去,很多人都踮着脚看热闹。就这么持续了大概五六分钟,大黑烟自己乖乖的钻进了大罐子里,令人啧啧称奇。略上年纪的村民都说这种招兵他们小时候也见过,有的法师招兵,能飞来飞蛾、大黄蜂,还有的老蜘蛛从大梁上掉下来,据说还有的能招来蛇,这些动物都能自己钻进桶里,成为法师的兵马。以上传说有点宽张的成分,但是道法之大,无奇不有,读者自鉴,仅此为说明元皇法而作的一个引申,至于梅山教和元皇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待以后专文论述。 元皇派的标志,则是蜀中人俗称的“坛神”(法师收容兵马的法器,石制或陶制品),以前在四川基本都会像财神一样供奉在左边门背后。但是四川的老人都知道“坛神老爷不好惹,小气”,不是因为坛神不好惹,是因为每一个坛,都是法事扎出去的兵马。猖兵肆无忌惮,信士不好生伺候,既然能致富,当然也可以高些有的没的。而安坛神的讲究也特别大,一般谁安得坛自有安坛的法师能庆。就如同元皇的兵马,谁放的猖,也多半只有自己能收。这并不是说别人不能节制兵马,是因为法师和兵马之间的盟誓,只有法师最清楚,所以特别好处理。

4.元皇派神谱

元皇派由于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北至河南开封一带,东至福建、两广,但其主要分布于云贵川三省,各地所供奉的神灵也不一致,但是只要是元皇派,必定供奉赵侯祖师,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云贵川地区川主(赵侯祖师)、土主(各地不一,川内为蜀主刘备,滇中为大理中央本主灵镇五峰段宗榜将军、黔地有的为夜郎,等等不一)、药王(孙思邈)为元皇派三圣,也称下三教,与之对应的为道、释、儒上三教。无论是道士还是巫师,只要是学元皇,不得不尊此三圣。 除以上三圣外,元皇法坛中必不可缺的就是太上老君,有的地区供奉通天教主(灵宝天尊),在元皇派神仙谱系中,太上老君并没有在道教那么突出的地位,但是老君爷一定在法坛的中央或者正上方,谓之“老君坐殿”,可见是镇坛的主神,其余神仙大多是地方神,也有道教神仙,如披发祖师(玄帝)、华光祖师(马天君)、风火二将、关圣帝君、三官大帝、杨泗将军、千里眼顺风耳等等,无法一一统计。元皇派法师在表牒上大多用“太上老君敕令印”,也有的用“九州阴阳兵马司印”,也有的用“城隍司印”等等因地而异,令牌则有用“三山祖师令”者,“元皇号令者”,因地而异。

5.元皇派的典籍和科仪

(1)道派——文坛

关于元皇派的正规典籍资料比较稀少,目前除了四川成都二仙庵版的《川主妙经》、《广成仪制*川主正朝》、《天坛玉格》、《东岳法忏》和《道法会元》这些道教典籍以外,笔者还没有发现其他正式经典记录,但是民间手抄本的元皇派法本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元皇派文坛的科仪经典,治病驱邪的法术秘典,招兵收兵的法术、庆坛傩戏的唱本等等,真是包罗万象,笔者收藏的一份《元皇法籙》,里面收录三百六十道符箓,以及奏职用的职牒范本,招兵牒、收兵牒、发兵牒、关猖牒、安坛牒、还愿疏、求子疏、净宅疏等等,内容异常丰富,从以上牒文可以看出元皇派文坛的科仪跟道教可以近似,元皇派牒扎有自己的司额,有的写“太上三清正一元皇正教院”、有的写“太清元皇院”、有的写“元皇大法院”等等不一,元皇派文坛有一整套自己的科仪系统,尤其在四川内江、合江县等地,其科仪还保留的非常完善,从开坛到送圣,大小法事,不计其数,在此不一一举例,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庆坛醮和还大愿醮,而完成这些醮事则必须有武坛的法师共同协助才能完成,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武坛的科仪法事。

(2)巫派——武坛

以上仅只是以元皇派文坛的典籍而言,元皇派武坛则很少有文字记载,大多是师徒间口传心授,不立文字,没有较固定的制式,做法事大多采用唱兵等形式,类似当地民歌、山歌的曲调,法事也相对随意,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元皇派巫派有时演傩戏。傩戏还分法师还是阳戏。唱傩的不一定是元皇法师,元皇法师也不一定会唱傩。唱傩是端公们做法事。就如道士们做法事。而阳戏就是只唱戏,娱神而已,没有法事。这个阳戏原本多是勾愿的时候唱。而勾愿在元皇法系统中,也是和兵马一样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时候,文坛和武坛的法师轮流上坛行科做法,已是早已水乳交融。但是一般情况来说,文坛法师会学武坛的法事,但是武坛法师学文坛法事的则少之又少,这跟其文化水平也许有很大的关系。元皇派内有句话:“各家自扫门前雪,各人兵马各人带”,派内道友大多独来独往,相互之间除了做大型法事以外,很少联系,亦没有组织的概念,比较重视师承法脉的纯正性,即一个师傅所传的徒弟及徒子徒孙们为一个支系,做法事、庆坛、演挪戏大部分是本支系的人,除非人手不够,才会请外支系的道友,在该支系收徒、过教、抛牌奏职、安坛、收兵等重要法事举行时,外支系的道友还必须回避,不得在场观看。

五、总论

正一元皇派与其祖师赵侯聖祖一样,我们拨开层层历史的迷雾,好不容易才得以见到其真面目,如果要用学术的严谨态度去考证、论证,恐怕要写一本书也难得写完,本文文仅仅是收录网络上仅有的一些资料,笔者加以编辑、收录加工而成,并不是什么新作或创造性的文章,仅仅为大家了解这一道教神秘的派别录入一点资料而已。

附录1:元皇派三字经

我玄皇 实正教 习天心 得洞神 制地只 显道场 李赵罗 号三师 李真君 学道法 天师府 隐青城 传至道 至赵侯 大法显 冷源江 斩孽龙 凿离堆 锁黄龙 镇水患 保疆场 封二郎 守西川 至明皇 罗公兴 入禁中 教隐术 游月宫 出太微 玄皇教 大法扬 川主号 天子封 左丞相 玉帝敕 管兵马 三界内 赠印信 题司额 开福地 治赤城 罗城镇 是祖庭 二王庙 是衙门 排营房 布将兵 又药王 孙思邈 唐医圣 善治人 针老龙 医猛虎 佐玄皇 是三圣 土主君 清明君 司土地 管人民 汉天子 刘玄德 是真身 或璧山 或恒候 司各处 总辖治 马胜魁 号五显 玄皇教 首员将 又五通 是盟王 赵公神 黑虎当 郭三郎 都猖主 九州内 督元帅 掌五路 号五猖 张五郎 翻坛庙 梅山人 先锋将 此玄皇 大道场 治邪恶 伐淫庙 万代兴 美名扬

附录2:赵侯祖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潜神修炼,列位先天,大道真君,法界无极,体道无为,传老君之妙诀,书道祖之灵符。手执七星诛龙剑,脚踩南蛇五彩云。斩妖魔于三界内外,宣教化于四海古今。阐教开坛,玄裔永赖,召神遣将,誓愿无边,灵通贯斗。常启福祥,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元皇启教,万法宗师,雷霆应化,太清真人,度玄演正天尊。

(本文由道教之音收录自网站的片段文章汇集编辑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申明)。 

(龙源 编辑 整理)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三茅派字辈传承
    下一篇:李家道的介绍
    |

    正一元皇派(3)

    道教之音整理 赑宻瓕

    2015-03-31 15:06:16

    |
    正一元皇派(3)
    |

    四、当代元皇派道脉源流及现状

    1.赵侯祖师封号源流

    赵侯祖师真正的道教封号为: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积广惠,义勇显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统领三元九州兵马,节制城隍土地,实为赤县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总土地,都辖龙神地脉。圣主额上正有一纵目,金甲持剑,廿六岁得道为少年像 ,左右金枪太子,右有红毛童子,玉帝敕赐竹鞭印信,名之为“赶山鞭”,开府治事,赐额“九州阴阳兵马司”。 累世显圣救民,唐太宗闻圣主显迹,敕封神勇大将军,永镇灌口。明皇幸至天回镇,圣主显圣,告明皇回銮,后果得收复两京之捷,乃加封“赤城王显应侯”。赵侯之称自此始也。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封为 “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后金帅纥石烈志宁引兵攻宋,川陕节度使张浚,亲祷于侯,侯乃告金兵进兵之实,于是宋军全军以 退,保全皇朝。故曰:“协佐绍兴皇朝”,加“显英王”。至 顺元年上尊号“承积广惠显英王”。(后来王小波李顺造反,也称自己是川主,所以有封号被夺得情况,但是川主的信仰地位已经深入人心。根据小说笔记的描述,宋代清源妙道真君的信仰是普及全国的信仰,不单单是四川人的保护神这样赵侯先是在嘉州斩蛟龙治水显圣,获封神号,后来永镇灌口,成为灌口神。) 广成天师杜光庭曾因为“灌江”神驱动阴兵,调动都江堰水坝,保住都城成都不被水淹,上表蜀主。这也是赵侯手握竹节金鞭为何名之为“赶山鞭关于川主到底是 李冰 还是赵侯 还是李二郎 杨二郎的争辩儒家学者向来推崇李冰而杜天师《贺江神移堰笺》说道:大禹浚江……李冰创堰。故而江神并非李冰,推之乃是神勇大将军。不过李冰是在人气太高,所以灌口“王庙”需要把这两位王爷一起供奉,所以名为“二王庙”。庙门口的对联说的很面白:“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即将赵侯加工为李冰之子,久而久之,赵二郎变成了李二郎。后来话本小说的兴盛,又在变为杨二郎。其实事迹的主题和称谓,还是宋代的全民信仰:“清源妙道真君”。

    2.元皇派的分支

    元皇派有两支一支为道派(文坛):道士,吹海螺。一支为巫派(武坛),称端公或师公,吹牛角。两派神榜亦不同。道士称赵侯为:“正一启教玄皇会上赵侯圣主”,巫师称之为:“轩辕启教玄皇会上赵侯圣主”但是所用实际都是强调兵马法术。而道士的元皇神榜多写:“正一启教玄皇会上赵侯圣主如意宝光尊神统领五方五路阴司猖司兵马之香位”,而巫派的神榜则是各种各样,巫派更多地区则用画像代替神榜,这根巫派文化水平较低有一定的缘故,而在西南的一些地区,这些专门画坛神图的画师都是父子相传,作为独门绝技,密不外传,因其画画的技法独具一格,是少有的民间艺术,有的艺人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在《八仙全传》开头就有描述二郎神的神威,在清朝,二郎神已经从全民信仰,演变为:四川人的保护神。这是在全国的四川会馆,基本都会是川主庙,川主寺。而赵侯所流传的法教:元皇派经过几百年的流传,由四川传道福建,又重福建传回四川。至今闾山收兵牃文也常用赵侯。而云贵川三省作为元皇派的策源地,元皇教学习者也很多。甚至远至湖南都有元皇流传。川主经中说赵侯乃是紫微大帝化生,实则,元皇派大体也属于“北帝”法脉。而与后来的北帝法不同之处在于,元皇的兵马体系。强调法师作为“统兵元帅”的角色。凡是除去申奏外,多强调用兵马处理。 

    3.道教兵马法术

    由于必须介绍元皇法,在此不得不引入一个话题,道教兵马法术,因为前文已述,元皇派的核心就是兵马法术。不论道教雷法祈祷之派还是道教教外别传,抑或是民间法流,施行特殊道法多需派遣吏兵。兵可分上中下三坛,上坛为法师籙中所佩神将官吏,比如《正一盟威经籙》中就有上仙都察奸钩骑、上仙都天驯甲卒、上仙都收黑食黑吏云云,此类天仙兵理皆属上乘,调兵之权有严格的控制,不学该阶道法不授法籙则无权调用;中坛为山川社令五岳兵马,例如附属岱岳的东岳兵马,附属南岳的圣帝兵马,隶属于唐葛周三将军的三元兵马,茅山的正统茅山三洞吏兵亦属此类,地方社令兵马受命于帝君、祖师、当地城隍、庙王,听法师调遣;下坛属阴兵,由伤亡青壮男组成,按不同的派系可分五路五猖兵马、舞袖草坛兵马(泰山石岗当中五百草头神即属此类)、金枪银刀兵马、青苗地主吏兵等,兵将的魂魄被法师收归坛中(以兵马罐装乘)依照五方旗号安置于法坛之下,授以戒律,听令于法师。 民间收下坛兵马的法术各有千秋,有的能专招来战死青年亡魂,有的能专门招来山魈木客。解放前,老一辈回忆,梅山教里有一个支脉叫做猫猪匠,是仅次于“虎匠”的一个法派,这一家招梅山兵马是极具特色。很多年前,在湖南怀化的乡间,一位霜鬓白发的长者头戴梅山教的花巾,身披半壁五岳法衣,在当地的“包公殿”里祭出了他在文革中东躲西藏才保存下来的的一套法器——牛角号、五雷令牌、九星师刀、卦等。在袅袅香烟阵阵锣鼓里,他从桌子底下取出一个农村腌咸菜的大罐,点燃了一把火纸口中念念有词。接着他大吼一声,跳上法台吹响牛角,就看见对面的山坡上鬼火窜动,由于夜色很浓,看得十分清楚。不一会就见远处的山上好像起了一层薄薄的黑烟,像八仙桌那么大一股黑烟飘来飘去,很多人都踮着脚看热闹。就这么持续了大概五六分钟,大黑烟自己乖乖的钻进了大罐子里,令人啧啧称奇。略上年纪的村民都说这种招兵他们小时候也见过,有的法师招兵,能飞来飞蛾、大黄蜂,还有的老蜘蛛从大梁上掉下来,据说还有的能招来蛇,这些动物都能自己钻进桶里,成为法师的兵马。以上传说有点宽张的成分,但是道法之大,无奇不有,读者自鉴,仅此为说明元皇法而作的一个引申,至于梅山教和元皇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待以后专文论述。 元皇派的标志,则是蜀中人俗称的“坛神”(法师收容兵马的法器,石制或陶制品),以前在四川基本都会像财神一样供奉在左边门背后。但是四川的老人都知道“坛神老爷不好惹,小气”,不是因为坛神不好惹,是因为每一个坛,都是法事扎出去的兵马。猖兵肆无忌惮,信士不好生伺候,既然能致富,当然也可以高些有的没的。而安坛神的讲究也特别大,一般谁安得坛自有安坛的法师能庆。就如同元皇的兵马,谁放的猖,也多半只有自己能收。这并不是说别人不能节制兵马,是因为法师和兵马之间的盟誓,只有法师最清楚,所以特别好处理。

    4.元皇派神谱

    元皇派由于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北至河南开封一带,东至福建、两广,但其主要分布于云贵川三省,各地所供奉的神灵也不一致,但是只要是元皇派,必定供奉赵侯祖师,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云贵川地区川主(赵侯祖师)、土主(各地不一,川内为蜀主刘备,滇中为大理中央本主灵镇五峰段宗榜将军、黔地有的为夜郎,等等不一)、药王(孙思邈)为元皇派三圣,也称下三教,与之对应的为道、释、儒上三教。无论是道士还是巫师,只要是学元皇,不得不尊此三圣。 除以上三圣外,元皇法坛中必不可缺的就是太上老君,有的地区供奉通天教主(灵宝天尊),在元皇派神仙谱系中,太上老君并没有在道教那么突出的地位,但是老君爷一定在法坛的中央或者正上方,谓之“老君坐殿”,可见是镇坛的主神,其余神仙大多是地方神,也有道教神仙,如披发祖师(玄帝)、华光祖师(马天君)、风火二将、关圣帝君、三官大帝、杨泗将军、千里眼顺风耳等等,无法一一统计。元皇派法师在表牒上大多用“太上老君敕令印”,也有的用“九州阴阳兵马司印”,也有的用“城隍司印”等等因地而异,令牌则有用“三山祖师令”者,“元皇号令者”,因地而异。

    5.元皇派的典籍和科仪

    (1)道派——文坛

    关于元皇派的正规典籍资料比较稀少,目前除了四川成都二仙庵版的《川主妙经》、《广成仪制*川主正朝》、《天坛玉格》、《东岳法忏》和《道法会元》这些道教典籍以外,笔者还没有发现其他正式经典记录,但是民间手抄本的元皇派法本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元皇派文坛的科仪经典,治病驱邪的法术秘典,招兵收兵的法术、庆坛傩戏的唱本等等,真是包罗万象,笔者收藏的一份《元皇法籙》,里面收录三百六十道符箓,以及奏职用的职牒范本,招兵牒、收兵牒、发兵牒、关猖牒、安坛牒、还愿疏、求子疏、净宅疏等等,内容异常丰富,从以上牒文可以看出元皇派文坛的科仪跟道教可以近似,元皇派牒扎有自己的司额,有的写“太上三清正一元皇正教院”、有的写“太清元皇院”、有的写“元皇大法院”等等不一,元皇派文坛有一整套自己的科仪系统,尤其在四川内江、合江县等地,其科仪还保留的非常完善,从开坛到送圣,大小法事,不计其数,在此不一一举例,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庆坛醮和还大愿醮,而完成这些醮事则必须有武坛的法师共同协助才能完成,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武坛的科仪法事。

    (2)巫派——武坛

    以上仅只是以元皇派文坛的典籍而言,元皇派武坛则很少有文字记载,大多是师徒间口传心授,不立文字,没有较固定的制式,做法事大多采用唱兵等形式,类似当地民歌、山歌的曲调,法事也相对随意,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元皇派巫派有时演傩戏。傩戏还分法师还是阳戏。唱傩的不一定是元皇法师,元皇法师也不一定会唱傩。唱傩是端公们做法事。就如道士们做法事。而阳戏就是只唱戏,娱神而已,没有法事。这个阳戏原本多是勾愿的时候唱。而勾愿在元皇法系统中,也是和兵马一样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时候,文坛和武坛的法师轮流上坛行科做法,已是早已水乳交融。但是一般情况来说,文坛法师会学武坛的法事,但是武坛法师学文坛法事的则少之又少,这跟其文化水平也许有很大的关系。元皇派内有句话:“各家自扫门前雪,各人兵马各人带”,派内道友大多独来独往,相互之间除了做大型法事以外,很少联系,亦没有组织的概念,比较重视师承法脉的纯正性,即一个师傅所传的徒弟及徒子徒孙们为一个支系,做法事、庆坛、演挪戏大部分是本支系的人,除非人手不够,才会请外支系的道友,在该支系收徒、过教、抛牌奏职、安坛、收兵等重要法事举行时,外支系的道友还必须回避,不得在场观看。

    五、总论

    正一元皇派与其祖师赵侯聖祖一样,我们拨开层层历史的迷雾,好不容易才得以见到其真面目,如果要用学术的严谨态度去考证、论证,恐怕要写一本书也难得写完,本文文仅仅是收录网络上仅有的一些资料,笔者加以编辑、收录加工而成,并不是什么新作或创造性的文章,仅仅为大家了解这一道教神秘的派别录入一点资料而已。

    附录1:元皇派三字经

    我玄皇 实正教 习天心 得洞神 制地只 显道场 李赵罗 号三师 李真君 学道法 天师府 隐青城 传至道 至赵侯 大法显 冷源江 斩孽龙 凿离堆 锁黄龙 镇水患 保疆场 封二郎 守西川 至明皇 罗公兴 入禁中 教隐术 游月宫 出太微 玄皇教 大法扬 川主号 天子封 左丞相 玉帝敕 管兵马 三界内 赠印信 题司额 开福地 治赤城 罗城镇 是祖庭 二王庙 是衙门 排营房 布将兵 又药王 孙思邈 唐医圣 善治人 针老龙 医猛虎 佐玄皇 是三圣 土主君 清明君 司土地 管人民 汉天子 刘玄德 是真身 或璧山 或恒候 司各处 总辖治 马胜魁 号五显 玄皇教 首员将 又五通 是盟王 赵公神 黑虎当 郭三郎 都猖主 九州内 督元帅 掌五路 号五猖 张五郎 翻坛庙 梅山人 先锋将 此玄皇 大道场 治邪恶 伐淫庙 万代兴 美名扬

    附录2:赵侯祖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潜神修炼,列位先天,大道真君,法界无极,体道无为,传老君之妙诀,书道祖之灵符。手执七星诛龙剑,脚踩南蛇五彩云。斩妖魔于三界内外,宣教化于四海古今。阐教开坛,玄裔永赖,召神遣将,誓愿无边,灵通贯斗。常启福祥,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元皇启教,万法宗师,雷霆应化,太清真人,度玄演正天尊。

    (本文由道教之音收录自网站的片段文章汇集编辑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申明)。 

    (龙源 编辑 整理)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