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山碧霞祠(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0-04-01 12:32:00

祠以照壁、火池、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左右分列东西神门、钟鼓楼、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 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照壁和火池均在南神门外,照壁下部石砌,上部砌作五脊墙顶,北面镶石板4 块,大书“万代瞻仰”。壁高3.45米,宽5.22米,厚0.65米。火池一间在照壁北,又名金藏库,砖石建造,面阔5.3米,进深5.3米,通高5.7米,无梁檩横砖发券,筒瓦五脊歇山顶。面北开一门,东西山墙各开一窗,是香客焚烧币帛及香纸的地方。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东有东神门,西有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在火池北,石砌方形,顶部条石平铺。门宽2.7米,进深 5.26米,高2.73米,东西各有小房一间,门相对。门有歌舞楼3间,面阔9.79米,进深4.95米,通高4.9米,两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东西山顶各开一拱形门,北面无壁。檐檩垫板等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西神门与天街相连,东神门与通玉皇顶的盘道相接,两门形式相同,均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3.25米,进深5.4米。上筑阁楼各3间,面阔8.8米,进深3.5 米,通高4.9米,二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三神门间各有北向小房,顶部铺条石,将东西阁楼和歌舞楼连在一起,有石阶相通。

钟鼓楼位于大山门前东西阁楼北,面阔、进深均5.4米,通高7.38米,方形重檐五脊歇山顶,灰色筒瓦,楼身施四通柱,上下层间施四楞木铺钉木板。上屋施角梁、扶角梁、金枋等起架。金枋上横置一圆梁悬挂兽钮莲口铜钟。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大山门,5间,面阔19.8米,进深11.2米,通高12.15米,五柱九檩七架梁,中柱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九脊歇山顶,筒瓦板瓦、大脊垂脊、勾头、滴水、螭吻、走兽等均铁铸。

正次间中柱下装3门,稍间檐下砌墙开圆拱窗,内置青龙、白虎、文曲、武曲星君4铜像。檐下施斗拱,柱头科为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平身科每间4柁,也为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斗拱檐檩普柏枋、阑额、垫板、由额及雀替施墨线大点金彩绘。

东西御碑亭,位于大山门后两侧,方形,面阔进深均6.2米,通高7.9米,施四通柱,九脊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盖顶。檐下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头。下层四周砌墙。两碑亭均开一南向门及向院内的门。斗拱檩枋上施墨线大点金彩绘。亭内置乾隆登岱诗汉白玉碑。

东西配殿各3间,面阔13米,进深7.7米,通高8.4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承托抱头梁(蚂蚱头状),平身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托六分头,檩枋斗拱上饰墨线大点金彩绘。东配殿供眼光奶奶和二侍童铜像,西配殿供送生娘娘及二侍童铜像。瓦面的板瓦、筒瓦、大脊、螭吻、勾头、滴水、走兽等皆铁铸。

院中为香亭,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香亭,在正殿前院中,方形,面阔进深均5.8米,通高8.3米。亭身四通柱,周列角柱和辅角柱,共12根,形成下层环廊。柱上施斗拱、柱头科一斗二升交麻叶头,平身科每面8个,一斗二升蚂蚱头。上层柱头科斗拱单昂一斗二升三踩,平身科每面6个,影作一斗三升。黄琉璃瓦九脊重檐歇山顶。亭内设神龛,供碧霞元君铜像。
院东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内有乾隆登岱诗碑。

祠东为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驻跸亭。院南为宝藏岭,上有巨石类狮,俗称狮子峰。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图:张永春道长     文:网络)

更多泰山图库欣赏请点击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山东泰山碧霞祠(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0-04-01 12:32:00

    |
    山东泰山碧霞祠(2)
    |

    祠以照壁、火池、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左右分列东西神门、钟鼓楼、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 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照壁和火池均在南神门外,照壁下部石砌,上部砌作五脊墙顶,北面镶石板4 块,大书“万代瞻仰”。壁高3.45米,宽5.22米,厚0.65米。火池一间在照壁北,又名金藏库,砖石建造,面阔5.3米,进深5.3米,通高5.7米,无梁檩横砖发券,筒瓦五脊歇山顶。面北开一门,东西山墙各开一窗,是香客焚烧币帛及香纸的地方。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东有东神门,西有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在火池北,石砌方形,顶部条石平铺。门宽2.7米,进深 5.26米,高2.73米,东西各有小房一间,门相对。门有歌舞楼3间,面阔9.79米,进深4.95米,通高4.9米,两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东西山顶各开一拱形门,北面无壁。檐檩垫板等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西神门与天街相连,东神门与通玉皇顶的盘道相接,两门形式相同,均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3.25米,进深5.4米。上筑阁楼各3间,面阔8.8米,进深3.5 米,通高4.9米,二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三神门间各有北向小房,顶部铺条石,将东西阁楼和歌舞楼连在一起,有石阶相通。

    钟鼓楼位于大山门前东西阁楼北,面阔、进深均5.4米,通高7.38米,方形重檐五脊歇山顶,灰色筒瓦,楼身施四通柱,上下层间施四楞木铺钉木板。上屋施角梁、扶角梁、金枋等起架。金枋上横置一圆梁悬挂兽钮莲口铜钟。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大山门,5间,面阔19.8米,进深11.2米,通高12.15米,五柱九檩七架梁,中柱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九脊歇山顶,筒瓦板瓦、大脊垂脊、勾头、滴水、螭吻、走兽等均铁铸。

    正次间中柱下装3门,稍间檐下砌墙开圆拱窗,内置青龙、白虎、文曲、武曲星君4铜像。檐下施斗拱,柱头科为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平身科每间4柁,也为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斗拱檐檩普柏枋、阑额、垫板、由额及雀替施墨线大点金彩绘。

    东西御碑亭,位于大山门后两侧,方形,面阔进深均6.2米,通高7.9米,施四通柱,九脊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盖顶。檐下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头。下层四周砌墙。两碑亭均开一南向门及向院内的门。斗拱檩枋上施墨线大点金彩绘。亭内置乾隆登岱诗汉白玉碑。

    东西配殿各3间,面阔13米,进深7.7米,通高8.4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承托抱头梁(蚂蚱头状),平身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托六分头,檩枋斗拱上饰墨线大点金彩绘。东配殿供眼光奶奶和二侍童铜像,西配殿供送生娘娘及二侍童铜像。瓦面的板瓦、筒瓦、大脊、螭吻、勾头、滴水、走兽等皆铁铸。

    院中为香亭,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香亭,在正殿前院中,方形,面阔进深均5.8米,通高8.3米。亭身四通柱,周列角柱和辅角柱,共12根,形成下层环廊。柱上施斗拱、柱头科一斗二升交麻叶头,平身科每面8个,一斗二升蚂蚱头。上层柱头科斗拱单昂一斗二升三踩,平身科每面6个,影作一斗三升。黄琉璃瓦九脊重檐歇山顶。亭内设神龛,供碧霞元君铜像。
    院东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内有乾隆登岱诗碑。

    祠东为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驻跸亭。院南为宝藏岭,上有巨石类狮,俗称狮子峰。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图:张永春道长     文:网络)

    更多泰山图库欣赏请点击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