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2-05-02 16:39:30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南部的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少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祭祀。元代地方官多次整修武侯祠。元仁宗时,南阳卧龙岗古建筑命名为武侯祠。明清时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今日武侯祠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结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忘返。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成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汉《李孟初碑》、汉《赵到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武侯祠大门于右任题联)。武侯祠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龙飞蛇腾,苍劲峭拔,堪称龙岗一景。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其字铁划银勾,体势潇洒。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是南阳市博物馆的馆址所在地。博物馆依祠而建,有《诸葛亮与南阳》蜡像展、《东汉南阳历史蜡像馆》、《汉文化苑》等陈列展览,丰富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馆、祠、园三位一体,是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佳文明博物馆。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1297-1307) 重修。清康熙时(1662-1722),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祠东南隅有台,传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隅有龙角塔。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草庐: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前额“诸葛草庐”,为1973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小虹桥: 草庐之前,有一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传为诸葛亮来往必经之地。

古柏亭: 位于草庐左侧东部。此处有古柏一株,传为诸葛亮所植。后人因此建亭,并以“古柏”命名。亭为青瓦挑角,石砌围墙,门窗为木棂组饰的方格。门楣横额“古柏亭”为清咸丰四年(1854)秋月,南阳知县钮雷所书。

梁父岩: 小虹桥西,宁远楼之前,叠石成峰,谓之“梁父岩”。

抱膝石: 梁父岩之西,位于宁远楼前左侧,依古柏置石凳,为“抱膝石”。

伴月台: 在草庐右廊西部。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阶22道,四周围以砖墙。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

老龙洞: 老龙洞和伴月台为一联体建筑。伴月台下有一砖券小门,内有一道弯曲的长洞、传说此洞常有巨龙出现而得名。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野云庵: 在草庐右侧东部。正面壁饰“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图案,其树木、花卉、鸟兽皆为砖雕。门额“野云庵”及两侧楹联亦系青砖雕成。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诸葛井: 入口右侧卧龙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诸葛井。井口为青石凿成,传为诸葛亮“躬耕”时汲水之处。

躬耕亭: 入口左侧,清康熙中知府罗景重修祠宇时建于宁远楼之北,为一纪念性处所,后湮。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凤踊又在其前立“汉武侯躬耕处”石刻一通,作为留念。

(注:南阳武侯祠目前并非宗教活动场所,仅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2-05-02 16:39:30

|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南部的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少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祭祀。元代地方官多次整修武侯祠。元仁宗时,南阳卧龙岗古建筑命名为武侯祠。明清时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今日武侯祠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结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忘返。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成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汉《李孟初碑》、汉《赵到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武侯祠大门于右任题联)。武侯祠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龙飞蛇腾,苍劲峭拔,堪称龙岗一景。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其字铁划银勾,体势潇洒。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是南阳市博物馆的馆址所在地。博物馆依祠而建,有《诸葛亮与南阳》蜡像展、《东汉南阳历史蜡像馆》、《汉文化苑》等陈列展览,丰富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馆、祠、园三位一体,是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佳文明博物馆。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1297-1307) 重修。清康熙时(1662-1722),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祠东南隅有台,传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隅有龙角塔。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草庐: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前额“诸葛草庐”,为1973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小虹桥: 草庐之前,有一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传为诸葛亮来往必经之地。

古柏亭: 位于草庐左侧东部。此处有古柏一株,传为诸葛亮所植。后人因此建亭,并以“古柏”命名。亭为青瓦挑角,石砌围墙,门窗为木棂组饰的方格。门楣横额“古柏亭”为清咸丰四年(1854)秋月,南阳知县钮雷所书。

梁父岩: 小虹桥西,宁远楼之前,叠石成峰,谓之“梁父岩”。

抱膝石: 梁父岩之西,位于宁远楼前左侧,依古柏置石凳,为“抱膝石”。

伴月台: 在草庐右廊西部。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阶22道,四周围以砖墙。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

老龙洞: 老龙洞和伴月台为一联体建筑。伴月台下有一砖券小门,内有一道弯曲的长洞、传说此洞常有巨龙出现而得名。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野云庵: 在草庐右侧东部。正面壁饰“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图案,其树木、花卉、鸟兽皆为砖雕。门额“野云庵”及两侧楹联亦系青砖雕成。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

诸葛井: 入口右侧卧龙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诸葛井。井口为青石凿成,传为诸葛亮“躬耕”时汲水之处。

躬耕亭: 入口左侧,清康熙中知府罗景重修祠宇时建于宁远楼之北,为一纪念性处所,后湮。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凤踊又在其前立“汉武侯躬耕处”石刻一通,作为留念。

(注:南阳武侯祠目前并非宗教活动场所,仅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