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道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0-11-01 14:43:00

净明道,道教教派之一,是宋元间在南昌西山兴起的一个道教派别,由灵宝派分衍而成,全称“净明忠孝道”。该派尊奉许逊为祖师,称其法箓出于许逊之传。 据称许逊于西晋太康(280~289)年间曾任旌阳县令,故人称许旌阳。后弃官返归乡里,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道。其主要弟子有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世称许逊及其十一弟子为十二真君。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许逊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许逊飞升后,其后代在西山许宅立游帷祠,后改为观,继续传道。隋炀帝时,“焚修中辍,观亦寻废”。①至唐永淳(682~683)年间,道士胡惠超重建。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吴猛等十一人为“真人”,加赠玉隆宫为玉隆万寿宫。隋唐时当地 出现神化许 逊的信仰 。 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采,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许逊信仰在南昌西山一带更为盛行 。

南宋初,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根据客观形势,宣称绍兴元年(1131)八月十五日,许真君“自天而下”,降临玉隆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消禳厄会,民赖以安”。②何真公假托许逊降授经典,建立了五百人的庞大教团,实为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但何真公一系的净明道传承未久,似即湮没无闻。

至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刘玉又重新进行创教活。据《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二十五岁,自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胡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以善道劝化,自至元二十年(1283)至大德元年(1297)的十四年间,自称先后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另行开创净明道。

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旌阳公一传),刘玉为第二代传人(旌阳公二传)。元至大三年(1310),刘玉去世,传法于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黄元吉于西山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至治三年(1323)挟其学游于京师,“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③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

《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嗣教四先生传》有黄元吉、徐异、赵宜真、刘渊然四人的传记。刘渊然以下的传承系谱不明。《净明忠孝全书正讹》附载了许迈、许穆、吕洞宾白玉蟾、傅大师、朱真人、张真人等七人的传记,前四人显非净明道人物。傅大师为宋代豫章人,其名不详,为铁柱宫道士,小有名气,曾得朱熹赠诗。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子朱权,因对封藩不满,转而学习净明道法,后被明成祖封为涵虚真人。张真人,《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五十九称张逍遥,河南杞县人,慕净明之旨,入南昌西山修道,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三《人物志》载:明末清初之际,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的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诚于顺治九年(1652)入南昌西山研修净明忠孝道,感叹玉隆万寿宫的荒废,曾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后,净明道的法统就由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继续维持。以后,净明道的历史已难查考。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该教自称净明忠孝道,“盖其说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而已”。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其说盖有取于佛家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倡言净明 ,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后该教逐渐归入正一道。

关于净明道的产生时间问题,现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一致,主要有三说:一是晋代说,即由许逊创立,二是南宋绍兴年间说,即由何守证创立;三是元代说,即由刘玉创立。仅从名称来看,“净明忠孝道”一词确实出现于元代刘玉创教时期。《净明忠孝全书》是由黄元吉编辑,后经徐异校正而成的,约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成书,是净明道的基本经典。清乾隆、光绪版的《逍遥山万寿宫志》,也是记载净明道历史的重要资料。两书所载净明道系谱虽不尽相同,但皆尊许逊为净明道师,明显反映了许逊至刘玉以下各嗣教的承袭关系,这就表明道派认定该教创立于许逊时期。在元代官僚士大夫中亦认为刘玉净明道是许逊道派的继续。光禄大夫蔡国公张硅在为《净明忠孝全书》所作序中说:“西山玉真刘先生继旅阳仙翁净明之道”。从净明道教义,亦可看出源于许逊教团之关系。吴猛身体力行,以孝敬父母而见诸于《晋书》记载,无论是谌母遇孝道明王得道,抑或是兰公得孝梯王之孝道的传说,都反映许逊教团以孝道为宗旨的特点。元士大夫滕宾在《净明忠孝全书》序中说:“许公胜阳,其教人亦以忠孝为说”。黄元吉在与弟子的问答中,也说许逊等十二真君“皆慕孝道之教而成真焉”⑨再从传教实践看,吴猛、许逊为民解厄除难,刘玉教派强调济世度人,其宗旨是一致的。从传教地点看,净明道有固定的教区,南昌西山万寿宫,虽经历兴衰,但千余年问,香火不断。诚然,刘玉净明道对早期净明道教法进行了更新,改革了符咒、斋醛、告斗等修炼方术,提倡孝道,制定了“日知录”、“功过格”,作为教徒日常生活的规范。《净明忠孝全书》的辑撰,标志着完整的宗教思想体系的形成,这些都是刘玉净明道超出许逊教团的地方。刘玉的改革,适应了时代的变化,促进了教派的发展。纵观净明道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虽几经兴衰,但延续不断,成为道教中历史饮久的教派。许逊创教,刘玉弘道,两人是净明道史中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净明道的历史,是道教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页。净明道的历史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净明道至明洪武年间刘渊然之后,净明道传度不明,至今已中断了六百多年。于2005年首次恢复传度。

净明道百字法派为: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果保忠祯。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金山派
下一篇:大江西派朔源概考
|

净明道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0-11-01 14:43:00

|
净明道
|

净明道,道教教派之一,是宋元间在南昌西山兴起的一个道教派别,由灵宝派分衍而成,全称“净明忠孝道”。该派尊奉许逊为祖师,称其法箓出于许逊之传。 据称许逊于西晋太康(280~289)年间曾任旌阳县令,故人称许旌阳。后弃官返归乡里,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道。其主要弟子有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世称许逊及其十一弟子为十二真君。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许逊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许逊飞升后,其后代在西山许宅立游帷祠,后改为观,继续传道。隋炀帝时,“焚修中辍,观亦寻废”。①至唐永淳(682~683)年间,道士胡惠超重建。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吴猛等十一人为“真人”,加赠玉隆宫为玉隆万寿宫。隋唐时当地 出现神化许 逊的信仰 。 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采,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许逊信仰在南昌西山一带更为盛行 。

南宋初,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根据客观形势,宣称绍兴元年(1131)八月十五日,许真君“自天而下”,降临玉隆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消禳厄会,民赖以安”。②何真公假托许逊降授经典,建立了五百人的庞大教团,实为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但何真公一系的净明道传承未久,似即湮没无闻。

至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刘玉又重新进行创教活。据《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二十五岁,自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胡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以善道劝化,自至元二十年(1283)至大德元年(1297)的十四年间,自称先后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另行开创净明道。

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旌阳公一传),刘玉为第二代传人(旌阳公二传)。元至大三年(1310),刘玉去世,传法于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黄元吉于西山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至治三年(1323)挟其学游于京师,“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③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

《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嗣教四先生传》有黄元吉、徐异、赵宜真、刘渊然四人的传记。刘渊然以下的传承系谱不明。《净明忠孝全书正讹》附载了许迈、许穆、吕洞宾白玉蟾、傅大师、朱真人、张真人等七人的传记,前四人显非净明道人物。傅大师为宋代豫章人,其名不详,为铁柱宫道士,小有名气,曾得朱熹赠诗。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子朱权,因对封藩不满,转而学习净明道法,后被明成祖封为涵虚真人。张真人,《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五十九称张逍遥,河南杞县人,慕净明之旨,入南昌西山修道,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三《人物志》载:明末清初之际,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的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诚于顺治九年(1652)入南昌西山研修净明忠孝道,感叹玉隆万寿宫的荒废,曾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后,净明道的法统就由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继续维持。以后,净明道的历史已难查考。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释道为特点。该教自称净明忠孝道,“盖其说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而已”。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其说盖有取于佛家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倡言净明 ,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后该教逐渐归入正一道。

关于净明道的产生时间问题,现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一致,主要有三说:一是晋代说,即由许逊创立,二是南宋绍兴年间说,即由何守证创立;三是元代说,即由刘玉创立。仅从名称来看,“净明忠孝道”一词确实出现于元代刘玉创教时期。《净明忠孝全书》是由黄元吉编辑,后经徐异校正而成的,约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成书,是净明道的基本经典。清乾隆、光绪版的《逍遥山万寿宫志》,也是记载净明道历史的重要资料。两书所载净明道系谱虽不尽相同,但皆尊许逊为净明道师,明显反映了许逊至刘玉以下各嗣教的承袭关系,这就表明道派认定该教创立于许逊时期。在元代官僚士大夫中亦认为刘玉净明道是许逊道派的继续。光禄大夫蔡国公张硅在为《净明忠孝全书》所作序中说:“西山玉真刘先生继旅阳仙翁净明之道”。从净明道教义,亦可看出源于许逊教团之关系。吴猛身体力行,以孝敬父母而见诸于《晋书》记载,无论是谌母遇孝道明王得道,抑或是兰公得孝梯王之孝道的传说,都反映许逊教团以孝道为宗旨的特点。元士大夫滕宾在《净明忠孝全书》序中说:“许公胜阳,其教人亦以忠孝为说”。黄元吉在与弟子的问答中,也说许逊等十二真君“皆慕孝道之教而成真焉”⑨再从传教实践看,吴猛、许逊为民解厄除难,刘玉教派强调济世度人,其宗旨是一致的。从传教地点看,净明道有固定的教区,南昌西山万寿宫,虽经历兴衰,但千余年问,香火不断。诚然,刘玉净明道对早期净明道教法进行了更新,改革了符咒、斋醛、告斗等修炼方术,提倡孝道,制定了“日知录”、“功过格”,作为教徒日常生活的规范。《净明忠孝全书》的辑撰,标志着完整的宗教思想体系的形成,这些都是刘玉净明道超出许逊教团的地方。刘玉的改革,适应了时代的变化,促进了教派的发展。纵观净明道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虽几经兴衰,但延续不断,成为道教中历史饮久的教派。许逊创教,刘玉弘道,两人是净明道史中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净明道的历史,是道教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页。净明道的历史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净明道至明洪武年间刘渊然之后,净明道传度不明,至今已中断了六百多年。于2005年首次恢复传度。

净明道百字法派为: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果保忠祯。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