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道教的途径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授籙

放戒

出家

居士

拜师

授 箓

授箓是符箓道派收受弟子,建立和扩展教派组织的基本方式。所谓箓,又称道箓、 法箓,是一种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我们在谈道符时已经作过简单扼要的介绍。授予某 人道箓,意味著正式接纳他为本派弟子;得受某一箓,则表示该人已经正式皈依道门,也标 志著他在道派中处於什麽地位。授箓时实际上与授符联系在一起,所以泛称为授符箓。

授箓制度起於正一盟威道,後来形成多派符箓,各有授受制度。正一盟威道创立於东 汉,当时便定下许多规戒制度,使起於民间的道教向著制度化宗教的方向迈开大步。其中有 一项便是授箓制度。张道陵创道时的授箓方式已不得其详,但在《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多 处提到有「箓生」的称号,足见当时已经有完整的制度设置。据传说约当晋末,张道陵天师 四世孙张盛迁居江西省贵溪龙虎山,於是该地成为正一派的宗坛所在地。张盛将授箓制度也 带到龙虎山。据说当时便确定了三元日授箓的制度。与张天师创道同时或稍後,形成了许多 其它或大或小的道派。不过起初,它们都实行拜师学道的办法,师弟子间设下盟誓,表示道 心不变,不得违逆师长。这种办法,比较适合单线的传承,对於教团的稳固和扩张,显然不 相适应。所以後来各道派都看到了正一盟威道授箓方法的优越性,南北朝时形成的上清、灵 宝等道派,也都拟定了自己的法箓,并且也采取授箓收弟子的办法。到了隋唐时代,诸派道 教各有宗坛,但又在社会上以统一的宗教的面貌出现,以与其它宗教(例如佛教)相区别。因 此,诸派法箓也作出统一的排列。唐代,自最基层的正一箓起,以上清箓为最高,凡一百二 十阶,形成严密规范的系统。宋以後,仍有新的符箓出现,比如神霄、清微、净明等都是新 出的比较重要的符箓道派,各有自己的符箓授受方法。从北魏开始,历代帝王或有信仰道教 的,也曾有人受符箓,而以唐代为最盛。达官贵人、士大夫受箓的就更多了。这些都促进了 授箓制度的完善,也提高了道箓的社会地位。

各派符箓,往往都分别有很多阶别。得 受符箓是入道凭证,同时由低阶符 向高阶迁升,便意味著其道阶在上升。所以就一派而言 ,从入道到升迁,其间要有多次受箓。如果要在整个道教界中取得较高的地位,则要分别受 诸派综合排列的道箓。

南宋历元,到明初,各符箓派多归于正一派,授 箓便成为正一派传承的主要方式。自东汉至於宋代,先後出现过许多种符箓。其中最有影响 的是龙虎山(正一宗坛)、茅山(上清宗坛),以及阁皂山(灵宝宗坛)三家,合称三山符 箓。南宋末和元代,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道门中及民间习惯称张天师)提举三山符箓, 所以诸派符箓皆属张天师掌管。明代,原来的诸符箓道派先後并入正一,正一派实际上成为 全部符箓道派的总称。它沿袭原来的授箓方式,但对具体的法箓阶次等已经有所改变。到近 代,龙虎山天师号称有三十六种箓,七十二种符。但因遭受近代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其 符箓已经不全。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皈依道教的途径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
    皈依道教的途径
    |

    授籙

    放戒

    出家

    居士

    拜师

    授 箓

    授箓是符箓道派收受弟子,建立和扩展教派组织的基本方式。所谓箓,又称道箓、 法箓,是一种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我们在谈道符时已经作过简单扼要的介绍。授予某 人道箓,意味著正式接纳他为本派弟子;得受某一箓,则表示该人已经正式皈依道门,也标 志著他在道派中处於什麽地位。授箓时实际上与授符联系在一起,所以泛称为授符箓。

    授箓制度起於正一盟威道,後来形成多派符箓,各有授受制度。正一盟威道创立於东 汉,当时便定下许多规戒制度,使起於民间的道教向著制度化宗教的方向迈开大步。其中有 一项便是授箓制度。张道陵创道时的授箓方式已不得其详,但在《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多 处提到有「箓生」的称号,足见当时已经有完整的制度设置。据传说约当晋末,张道陵天师 四世孙张盛迁居江西省贵溪龙虎山,於是该地成为正一派的宗坛所在地。张盛将授箓制度也 带到龙虎山。据说当时便确定了三元日授箓的制度。与张天师创道同时或稍後,形成了许多 其它或大或小的道派。不过起初,它们都实行拜师学道的办法,师弟子间设下盟誓,表示道 心不变,不得违逆师长。这种办法,比较适合单线的传承,对於教团的稳固和扩张,显然不 相适应。所以後来各道派都看到了正一盟威道授箓方法的优越性,南北朝时形成的上清、灵 宝等道派,也都拟定了自己的法箓,并且也采取授箓收弟子的办法。到了隋唐时代,诸派道 教各有宗坛,但又在社会上以统一的宗教的面貌出现,以与其它宗教(例如佛教)相区别。因 此,诸派法箓也作出统一的排列。唐代,自最基层的正一箓起,以上清箓为最高,凡一百二 十阶,形成严密规范的系统。宋以後,仍有新的符箓出现,比如神霄、清微、净明等都是新 出的比较重要的符箓道派,各有自己的符箓授受方法。从北魏开始,历代帝王或有信仰道教 的,也曾有人受符箓,而以唐代为最盛。达官贵人、士大夫受箓的就更多了。这些都促进了 授箓制度的完善,也提高了道箓的社会地位。

    各派符箓,往往都分别有很多阶别。得 受符箓是入道凭证,同时由低阶符 向高阶迁升,便意味著其道阶在上升。所以就一派而言 ,从入道到升迁,其间要有多次受箓。如果要在整个道教界中取得较高的地位,则要分别受 诸派综合排列的道箓。

    南宋历元,到明初,各符箓派多归于正一派,授 箓便成为正一派传承的主要方式。自东汉至於宋代,先後出现过许多种符箓。其中最有影响 的是龙虎山(正一宗坛)、茅山(上清宗坛),以及阁皂山(灵宝宗坛)三家,合称三山符 箓。南宋末和元代,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道门中及民间习惯称张天师)提举三山符箓, 所以诸派符箓皆属张天师掌管。明代,原来的诸符箓道派先後并入正一,正一派实际上成为 全部符箓道派的总称。它沿袭原来的授箓方式,但对具体的法箓阶次等已经有所改变。到近 代,龙虎山天师号称有三十六种箓,七十二种符。但因遭受近代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其 符箓已经不全。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