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钟祈福:世界各民族广泛认可的文化符号

福客网 商子雍

2013-12-30 16:41:32

每逢新年来到,世界上的许多民族、许多国家,都有鸣钟祈福这么一种习俗。立足于“存在即合理”这样的哲学认知来解读鸣钟祈福活动,我认为,小到每个个人,大到整个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必须仰仗希望的支撑,方能够持续地快乐成长、大步前行,也因此,人类才有了鸣钟祈福这么一种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的重要精神活动。所谓祈福,其实就是把自己对未来的愿望,向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对象倾诉,产生这种精神活动的根源,是由于处于蒙昧状态的弱小人类,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知水平都相当低,身处因茫然无知而产生的深重恐惧之中,幼小的人类向一种自己臆造出来的神秘而强大的对象寻求精神上的支持,是十分自然的事儿;宗教的产生,其实也是沿着这么一种路径,而古今中外的祈福活动,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程度不同的宗教色彩。

经过无数千年的发展进化,随着科学的不断昌明,人类已经变得空前强大,那为什么祈福活动仍然是一种颇为广泛的社会需要呢?我想原因有二。第一,比起仍有众多未解之谜,并且可以随时展现自己巨大破坏力的大自然来说,人类依旧弱小并将继续弱小下去,只不过弱小的程度有所改变而已,更何况由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又使得人类陷入了新的、更深重的焦虑之中,我们还远远不曾达到可以随心所欲、能够自在无忧的境界;其次,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嬗变,祈福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是有宗教信仰和没有宗教信仰的民众共同需要的一种精神慰藉。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祈福当然可以由个人随时随地来进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里,也的确常常会做这样的心理自慰或心理按摩。但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又不难发现,那种通过某种程式进行的集体祈福,又特别为人们所喜爱。我想,这应该是因为,精心设计的程式,会使得祈福活动特别地具有神圣感和庄严感,而集体祈福,又能够放大祈福活动所产生的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

在世界各地,鸣钟祈福活动的地点大都是在寺院(或教堂),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祈福活动就和宗教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以我居住的城市西安为例,如今每年元旦鸣钟祈福的地点,就是佛教名刹大慈恩寺;另一个鸣钟祈福的地点大荐福寺旧址,尽管如今已经不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但在历史上,也曾经是赫赫有名的皇家寺院,并且是传统长安八景“雁塔晨钟”的所在地。

把鸣钟祈福的时间定在新年和旧年交界的那个时刻,是历史惯性所致,这无可非议;但我们却应该多少明白一点儿这种惯性形成的缘由。

但凡历法,不管是中历还是西历,其制定都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的。现行的公元纪年和中国传统农历,皆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因此也就无法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烙印。在农耕文明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忙,秋收冬藏,春分、立夏、谷雨、冬至……人们是按农时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的,这其中,生产方式又必定主导着生活、乃至娱乐方式的走向。每到农闲时,有大量物质积累可以消费,也有大段空闲时间需要填补,于是,以过新年为核心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活动,便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为什么公元纪年和中国农历的新年,会“英雄所见略同”地都设置在冬闲,而不是春种、夏忙和秋收之时,缘由即在于此。

每逢新年来到,世界上的许多民族、许多国家,都有鸣钟祈福这么一种习俗

至于铜钟成为祈福活动不可或缺的“道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的钟起源于何时,现存史籍记载不一。但最初的钟是陶制的这么一个历史事实,却有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一件高约9厘米、底部直径5厘米,共鸣体为圆筒形、顶端为圆柱形短柄的新石器时期陶钟为证。

夏禹时期,出现了青铜制的钟。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我国就有了不同形制的钟,从殷墟出土的乐器中,已能见到用青铜铸成的造型古朴的几种钟。到了周代,钟在古代乐器分类中,居于八音之首,为金类乐器。铜钟在古代是宗庙或宫廷举行典礼和宴会时所用的乐器,历代都用于雅乐。

古代的钟分为特钟和编钟,特钟又称为鎛,单独挂在木架上,每架只有一枚;而编钟则是多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同一木架上。随着佛教的传入,到了南北朝时,由于受到印度圆口钟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形如瓦罐的圆形钟。从此,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在保留“钟”的最原始意义的基础上,圆形钟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圣器具的象征。这类钟,佛寺、钟楼使用最多,成为了体现君主和神灵崇高伟大的圣器。

钟被中国人尊崇,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很充分的表现,比如“黄钟大吕”这么一个成语,是用来状绘庄严、正大、高妙、和谐的声音;而在另一个成语之中,“黄钟毁弃”又被用来比喻“贤士无名”这么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形态,这两个成语中的黄钟,指的都是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六律的第一律。

有趣的是,在国外很多地方的非宗教活动里,钟和鸣钟,同样也被赋予神圣的意义。以美国为例。公元1751年,美国费城建造了一个国家独立历史公园,被视为美国精神具象物的自由钟,就安放在公园里。这个在英国定制的大钟,因镌刻有《圣经》上的如下话语“直到各方土地上的所有居民均宣告自由”而得名。自由钟曾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为第一次宣读《独立宣言》而鸣响;为合众国宪法通过而鸣响;为送富兰克林赴英陈情,召集市民讨论英国颁布的《糖税法》和《印花税法案》而鸣响;为华盛顿的逝世而鸣响……二战期间,自由钟的声音被电台广为播送,成为美国人信念的旗帜;黑人争取投票权,围绕它静坐;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中,以“让自由之声响彻”开头的9个排比句,更是气势磅礴,让人热血沸腾…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钟和鸣钟祈福,是被世界各民族广泛认可的一种文化符号;并且,这种文化符号是无需翻译就可以被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所理解,成为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所以,每逢新年、旧年交界的子夜时刻,西安的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就会敲响祈福的钟声,让108响钟声送走我们的108个烦恼,让108响钟声放飞我们的108个希望……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鸣钟祈福:世界各民族广泛认可的文化符号

福客网 商子雍

2013-12-30 16:41:32

|
鸣钟祈福:世界各民族广泛认可的文化符号
|

每逢新年来到,世界上的许多民族、许多国家,都有鸣钟祈福这么一种习俗。立足于“存在即合理”这样的哲学认知来解读鸣钟祈福活动,我认为,小到每个个人,大到整个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必须仰仗希望的支撑,方能够持续地快乐成长、大步前行,也因此,人类才有了鸣钟祈福这么一种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的重要精神活动。所谓祈福,其实就是把自己对未来的愿望,向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对象倾诉,产生这种精神活动的根源,是由于处于蒙昧状态的弱小人类,对自己、以及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知水平都相当低,身处因茫然无知而产生的深重恐惧之中,幼小的人类向一种自己臆造出来的神秘而强大的对象寻求精神上的支持,是十分自然的事儿;宗教的产生,其实也是沿着这么一种路径,而古今中外的祈福活动,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程度不同的宗教色彩。

经过无数千年的发展进化,随着科学的不断昌明,人类已经变得空前强大,那为什么祈福活动仍然是一种颇为广泛的社会需要呢?我想原因有二。第一,比起仍有众多未解之谜,并且可以随时展现自己巨大破坏力的大自然来说,人类依旧弱小并将继续弱小下去,只不过弱小的程度有所改变而已,更何况由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又使得人类陷入了新的、更深重的焦虑之中,我们还远远不曾达到可以随心所欲、能够自在无忧的境界;其次,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嬗变,祈福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是有宗教信仰和没有宗教信仰的民众共同需要的一种精神慰藉。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祈福当然可以由个人随时随地来进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里,也的确常常会做这样的心理自慰或心理按摩。但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又不难发现,那种通过某种程式进行的集体祈福,又特别为人们所喜爱。我想,这应该是因为,精心设计的程式,会使得祈福活动特别地具有神圣感和庄严感,而集体祈福,又能够放大祈福活动所产生的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

在世界各地,鸣钟祈福活动的地点大都是在寺院(或教堂),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祈福活动就和宗教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以我居住的城市西安为例,如今每年元旦鸣钟祈福的地点,就是佛教名刹大慈恩寺;另一个鸣钟祈福的地点大荐福寺旧址,尽管如今已经不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但在历史上,也曾经是赫赫有名的皇家寺院,并且是传统长安八景“雁塔晨钟”的所在地。

把鸣钟祈福的时间定在新年和旧年交界的那个时刻,是历史惯性所致,这无可非议;但我们却应该多少明白一点儿这种惯性形成的缘由。

但凡历法,不管是中历还是西历,其制定都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的。现行的公元纪年和中国传统农历,皆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因此也就无法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烙印。在农耕文明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忙,秋收冬藏,春分、立夏、谷雨、冬至……人们是按农时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的,这其中,生产方式又必定主导着生活、乃至娱乐方式的走向。每到农闲时,有大量物质积累可以消费,也有大段空闲时间需要填补,于是,以过新年为核心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活动,便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为什么公元纪年和中国农历的新年,会“英雄所见略同”地都设置在冬闲,而不是春种、夏忙和秋收之时,缘由即在于此。

每逢新年来到,世界上的许多民族、许多国家,都有鸣钟祈福这么一种习俗

至于铜钟成为祈福活动不可或缺的“道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的钟起源于何时,现存史籍记载不一。但最初的钟是陶制的这么一个历史事实,却有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一件高约9厘米、底部直径5厘米,共鸣体为圆筒形、顶端为圆柱形短柄的新石器时期陶钟为证。

夏禹时期,出现了青铜制的钟。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我国就有了不同形制的钟,从殷墟出土的乐器中,已能见到用青铜铸成的造型古朴的几种钟。到了周代,钟在古代乐器分类中,居于八音之首,为金类乐器。铜钟在古代是宗庙或宫廷举行典礼和宴会时所用的乐器,历代都用于雅乐。

古代的钟分为特钟和编钟,特钟又称为鎛,单独挂在木架上,每架只有一枚;而编钟则是多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同一木架上。随着佛教的传入,到了南北朝时,由于受到印度圆口钟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形如瓦罐的圆形钟。从此,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在保留“钟”的最原始意义的基础上,圆形钟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圣器具的象征。这类钟,佛寺、钟楼使用最多,成为了体现君主和神灵崇高伟大的圣器。

钟被中国人尊崇,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很充分的表现,比如“黄钟大吕”这么一个成语,是用来状绘庄严、正大、高妙、和谐的声音;而在另一个成语之中,“黄钟毁弃”又被用来比喻“贤士无名”这么一种不健康的社会形态,这两个成语中的黄钟,指的都是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六律的第一律。

有趣的是,在国外很多地方的非宗教活动里,钟和鸣钟,同样也被赋予神圣的意义。以美国为例。公元1751年,美国费城建造了一个国家独立历史公园,被视为美国精神具象物的自由钟,就安放在公园里。这个在英国定制的大钟,因镌刻有《圣经》上的如下话语“直到各方土地上的所有居民均宣告自由”而得名。自由钟曾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为第一次宣读《独立宣言》而鸣响;为合众国宪法通过而鸣响;为送富兰克林赴英陈情,召集市民讨论英国颁布的《糖税法》和《印花税法案》而鸣响;为华盛顿的逝世而鸣响……二战期间,自由钟的声音被电台广为播送,成为美国人信念的旗帜;黑人争取投票权,围绕它静坐;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中,以“让自由之声响彻”开头的9个排比句,更是气势磅礴,让人热血沸腾…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钟和鸣钟祈福,是被世界各民族广泛认可的一种文化符号;并且,这种文化符号是无需翻译就可以被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所理解,成为沟通他们心灵的桥梁。所以,每逢新年、旧年交界的子夜时刻,西安的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就会敲响祈福的钟声,让108响钟声送走我们的108个烦恼,让108响钟声放飞我们的108个希望……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