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本源是民俗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佚名

2014-06-03 12:07:15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其自身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凝聚过程,其繁荣、传承和淡化、遗忘与其身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息息相关。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种精美包装的商品粽子广告大行其道,年轻人也在兴高采烈计划如何安排3天假期。原本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中国节日的“味道”究竟哪里去了?我们又该如何促进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鱼小辉研究员告诉记者,不是节日没有文化意义,而是商业炒作让“节日”失去文化意义,变成了纯休闲的假期。许多节日,有清晰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只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节日味道才会更浓。

“端午节不只是吃几个粽子,也不只是简单享受一个假日,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习俗传承。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采杂药,祭屈原、划龙舟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需要让节日回归民俗本源,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精髓。”鱼小辉说。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谢扬举认为,端午等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农耕文明历史文化内涵。农耕文明时代,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岁岁如是。人们生活节奏缓慢,辛苦劳作之余,偶尔会在小的节日里聚会宴饮一下,把酒话桑麻。那时的节日,节味浓,人情味更浓。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快,加之城市景观与农耕文明时代的田园风光、“四合五天井”民居等建筑也相去甚远;生活条件的改善让现代人难再对粽子和月饼产生食欲;多彩的娱乐也不再使人们对赛龙舟和看花灯等民俗欢呼雀跃;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让亲情挂牵成为随时联系的现实,如此一来,少了盼吃求乐、期待团圆渴望的节日“味道”自然大打折扣。

端午节承载更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谢扬举说,端午前后正值夏季来临,蚊虫滋生,疾病容易流行。在古代缺乏医疗设施的情况下,端午习俗中吃粽子、门前插艾、喝雄黄酒等仪式,都是为了祛病、防五毒。五彩缕、香包、五毒兜肚等作为端午特色,既是先辈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产物,包含着大量科学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后来,端午的人文色彩也日益浓厚,添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文化元素,承载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唯有尽力增加端午的文化味道,才能避免传统节日只停留在舌尖的尴尬。鱼小辉表示,“味道”重在品悟,但引导与弘扬不可或缺。今天过端午节,亟须挖掘端午的文化内涵,用民众喜爱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方式举办各种端午节庆活动;在新型城市(镇)化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记得住乡愁”,积极构建或恢复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人际关系;把有典型意义的端午文化载体搬进博物馆等等。通过传承端午节文化习俗活动,让节日回归民俗本源,以唤醒人们的节日情感。使青少年懂得中华民族的过去,更知道为中华民族的明天而奋斗,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通过政府主导、舆论引导、民间推动,让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愈来愈浓!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节日的本源是民俗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佚名

2014-06-03 12:07:15

|
节日的本源是民俗
|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其自身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凝聚过程,其繁荣、传承和淡化、遗忘与其身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息息相关。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种精美包装的商品粽子广告大行其道,年轻人也在兴高采烈计划如何安排3天假期。原本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中国节日的“味道”究竟哪里去了?我们又该如何促进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鱼小辉研究员告诉记者,不是节日没有文化意义,而是商业炒作让“节日”失去文化意义,变成了纯休闲的假期。许多节日,有清晰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只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节日味道才会更浓。

“端午节不只是吃几个粽子,也不只是简单享受一个假日,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习俗传承。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采杂药,祭屈原、划龙舟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需要让节日回归民俗本源,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精髓。”鱼小辉说。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谢扬举认为,端午等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农耕文明历史文化内涵。农耕文明时代,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岁岁如是。人们生活节奏缓慢,辛苦劳作之余,偶尔会在小的节日里聚会宴饮一下,把酒话桑麻。那时的节日,节味浓,人情味更浓。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快,加之城市景观与农耕文明时代的田园风光、“四合五天井”民居等建筑也相去甚远;生活条件的改善让现代人难再对粽子和月饼产生食欲;多彩的娱乐也不再使人们对赛龙舟和看花灯等民俗欢呼雀跃;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让亲情挂牵成为随时联系的现实,如此一来,少了盼吃求乐、期待团圆渴望的节日“味道”自然大打折扣。

端午节承载更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谢扬举说,端午前后正值夏季来临,蚊虫滋生,疾病容易流行。在古代缺乏医疗设施的情况下,端午习俗中吃粽子、门前插艾、喝雄黄酒等仪式,都是为了祛病、防五毒。五彩缕、香包、五毒兜肚等作为端午特色,既是先辈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产物,包含着大量科学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后来,端午的人文色彩也日益浓厚,添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文化元素,承载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唯有尽力增加端午的文化味道,才能避免传统节日只停留在舌尖的尴尬。鱼小辉表示,“味道”重在品悟,但引导与弘扬不可或缺。今天过端午节,亟须挖掘端午的文化内涵,用民众喜爱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方式举办各种端午节庆活动;在新型城市(镇)化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记得住乡愁”,积极构建或恢复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人际关系;把有典型意义的端午文化载体搬进博物馆等等。通过传承端午节文化习俗活动,让节日回归民俗本源,以唤醒人们的节日情感。使青少年懂得中华民族的过去,更知道为中华民族的明天而奋斗,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通过政府主导、舆论引导、民间推动,让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愈来愈浓!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