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宗教文化是宣传媒体的社会责任

中国宗教网 刘元春

2014-06-23 16:18:22

我们常说,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品格,是社会行为最基本的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往往违法乱纪,犹如大坝决堤,必将漫漶无边,祸害无穷。因此,信守道德底线,仁义为本,诚正不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格塑造与社会教化的基点。 为此,先哲们告诫希图圣贤的“诸君子”,要心怀敬畏、谨言慎行,不可恣意妄为、睥睨天下。《礼记》中有言,即使个人独处,也应“诚于中,形于外”,时刻警醒自己“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从2012年底龚琳娜夫妇演唱《法海你不懂爱》、2014年初毕福剑等人的表演,到惠州交警街头上演《西游记外传》、延安小贩扮相悟空八戒“烤卖唐僧肉”,再到世界巧克力巨头玛氏集团“饿货唐僧来了”的士力架广告,多数是以佛教历史人物“法海”、“玄奘”为原型的恶俗演绎,同时,也有扮“如来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仙女嫦娥”等佛儒道信仰体系中的神圣形象者,并在他们身上比附世俗语言、形象等,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宗教界人士的信仰情感,同时也以庸俗的形态歪曲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常说,文化千古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自觉,我们才能引导和组织起亿万群众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有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气魄和胆略。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示我们:“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显然,担当发展文化的社会责任,首先要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这就是要求我们对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充满自尊和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依托。其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儒佛道信仰体系,熔铸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成为深深扎根在我们灵魂深处并激扬在现实时空的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文化能够延续至今,在于有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传承和担当,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玄奘等佛教高僧大德们的奉献。以玄奘西行取经为蓝本的《西游记》故事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泛传播,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中,玄奘与孔子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将玄奘与孔子、老子、孙子、屈原作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宣传的历史文化名人向世界推介。玄奘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与符号。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称赞玄奘等舍身求法的人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动摇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者轻易地唾弃”。著名人文学者周国平先生曾说,“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玄奘原本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文化名圣”,却在一些电视节目中被当作公众娱乐的对象,难免让仰视和追随玄奘风范、让珍重和效仿中国文化精神的人士担忧是否意味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和尊重的丢失。

习总书记就文化宣传工作曾多次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他强调,面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怀有敬畏之心。2013年11月26日,习总书记在山东曲阜等地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2013年12月30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敬畏、尊重传统文化,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来激发和培育大家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是舆论宣传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当今社会,传媒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公众节目或人物更多地担负着引领和发挥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他们也更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精神。如今,人们讲求创新,在电视大众传媒方面更是如此,但必须坚持的原则不能改变,那就是在关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仰的“创意”或“创新”的时候,不能背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缺失和遗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尊重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信仰文化,如此方能“自净其意”和“轨持善解”,真正达成文化自信。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尊重宗教文化是宣传媒体的社会责任

中国宗教网 刘元春

2014-06-23 16:18:22

|
尊重宗教文化是宣传媒体的社会责任
|

我们常说,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品格,是社会行为最基本的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往往违法乱纪,犹如大坝决堤,必将漫漶无边,祸害无穷。因此,信守道德底线,仁义为本,诚正不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格塑造与社会教化的基点。 为此,先哲们告诫希图圣贤的“诸君子”,要心怀敬畏、谨言慎行,不可恣意妄为、睥睨天下。《礼记》中有言,即使个人独处,也应“诚于中,形于外”,时刻警醒自己“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从2012年底龚琳娜夫妇演唱《法海你不懂爱》、2014年初毕福剑等人的表演,到惠州交警街头上演《西游记外传》、延安小贩扮相悟空八戒“烤卖唐僧肉”,再到世界巧克力巨头玛氏集团“饿货唐僧来了”的士力架广告,多数是以佛教历史人物“法海”、“玄奘”为原型的恶俗演绎,同时,也有扮“如来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仙女嫦娥”等佛儒道信仰体系中的神圣形象者,并在他们身上比附世俗语言、形象等,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宗教界人士的信仰情感,同时也以庸俗的形态歪曲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常说,文化千古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自觉,我们才能引导和组织起亿万群众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有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气魄和胆略。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示我们:“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显然,担当发展文化的社会责任,首先要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这就是要求我们对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充满自尊和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依托。其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儒佛道信仰体系,熔铸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成为深深扎根在我们灵魂深处并激扬在现实时空的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文化能够延续至今,在于有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传承和担当,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玄奘等佛教高僧大德们的奉献。以玄奘西行取经为蓝本的《西游记》故事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泛传播,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中,玄奘与孔子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将玄奘与孔子、老子、孙子、屈原作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宣传的历史文化名人向世界推介。玄奘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与符号。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称赞玄奘等舍身求法的人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动摇他们的自信力;同时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恢廓的胸襟与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者轻易地唾弃”。著名人文学者周国平先生曾说,“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玄奘原本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文化名圣”,却在一些电视节目中被当作公众娱乐的对象,难免让仰视和追随玄奘风范、让珍重和效仿中国文化精神的人士担忧是否意味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和尊重的丢失。

习总书记就文化宣传工作曾多次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他强调,面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怀有敬畏之心。2013年11月26日,习总书记在山东曲阜等地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2013年12月30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敬畏、尊重传统文化,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来激发和培育大家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是舆论宣传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当今社会,传媒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公众节目或人物更多地担负着引领和发挥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他们也更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精神。如今,人们讲求创新,在电视大众传媒方面更是如此,但必须坚持的原则不能改变,那就是在关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仰的“创意”或“创新”的时候,不能背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缺失和遗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尊重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信仰文化,如此方能“自净其意”和“轨持善解”,真正达成文化自信。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