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活动在京举行

中国宗教学术网 李志鸿

2014-06-25 08:34:10

道教之s音北京讯    2014年6月21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在北京香山路2号院安东饭店一层举办第三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活动。该 活动属于世界宗教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新时期的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子课题之一。“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是北京的道教学界同仁共同提议,由中国社科院世 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筹建的一个主要面向中青年研究者的开放型的学术交流团体,广大同仁希望能借此相互砥砺,共同切磋,以推进道教与民间 宗教研究的深入发展。

道教与养生,道教与中医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以上两个专题的讨论也屡见不鲜。应该说,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古 老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道教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讲养生修炼、与传统中医学相关的内容。如存思、导引(含武术)、辟谷、行气(含胎息)、按 摩、咽液、房中、祝由、外丹、内丹等等方术。道教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文化 交流状况,是难得的活着的资料宝库。客观的看,道教的养生及修炼方术中,包含着今天仍然有效的合理成分,或有待研究改造的元素。在专业学者的著作中分析研 究,鉴别真伪,研究探索新的养生治病之道,更应鼓励。

有鉴于此,本次沙龙以“道教医药与养生”为主题。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 戈国龙研究员率先发表主题报告《丹道与养生》,戈国龙研究员从“道教内丹学的概念”,“道教内丹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丹道与养生”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指 出道教内丹学借用外丹术语以鼎炉、药物、火候为三要素,以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系统为象征语言,以道家哲学为理论基础,是综合和升华了道教史上的各种修 炼方术,而形成的以三教融合为特征以性命双修为宗旨的内修成仙之道。道教内丹学有6方面的主要特点。此后,戈国龙研究员对道教内丹学“返本还原”以及“顺 逆演化的图示”等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从“生命的四层结构模型”以及“从四层结构模型看养生问题”两个重要方面论述了“丹道与养生”的内在关联。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何振中博士以《道教服食方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何博士围绕着“道教服食方的概念及其特征”, “道教服食方的类别及内容”,“道教典籍所载的服食方”,“中医著述中的道教服食方”,“中医传承道教服食方的几个方面”,“现代中医药对道教服食方的传 承”等方面就道教的服食方以及中医传承道教服食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释。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康复系的张清怡博士以 《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大医叶天士的饮食养生观》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张清怡博士以《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中心,从具体的病例入手,深入探 讨了中医营养及饮食养生的密切关联。提醒广大听众只有了解食材自身的药性,以及本人自身的身体特性,才能有效的做好饮食养生。

来自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历史所、哲学所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活动,针对道教与养生,道教与中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第三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活动在京举行

中国宗教学术网 李志鸿

2014-06-25 08:34:10

|
第三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活动在京举行
|

道教之s音北京讯    2014年6月21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在北京香山路2号院安东饭店一层举办第三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活动。该 活动属于世界宗教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新时期的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子课题之一。“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是北京的道教学界同仁共同提议,由中国社科院世 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研究室筹建的一个主要面向中青年研究者的开放型的学术交流团体,广大同仁希望能借此相互砥砺,共同切磋,以推进道教与民间 宗教研究的深入发展。

道教与养生,道教与中医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以上两个专题的讨论也屡见不鲜。应该说,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古 老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道教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讲养生修炼、与传统中医学相关的内容。如存思、导引(含武术)、辟谷、行气(含胎息)、按 摩、咽液、房中、祝由、外丹、内丹等等方术。道教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文化 交流状况,是难得的活着的资料宝库。客观的看,道教的养生及修炼方术中,包含着今天仍然有效的合理成分,或有待研究改造的元素。在专业学者的著作中分析研 究,鉴别真伪,研究探索新的养生治病之道,更应鼓励。

有鉴于此,本次沙龙以“道教医药与养生”为主题。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 戈国龙研究员率先发表主题报告《丹道与养生》,戈国龙研究员从“道教内丹学的概念”,“道教内丹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丹道与养生”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指 出道教内丹学借用外丹术语以鼎炉、药物、火候为三要素,以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系统为象征语言,以道家哲学为理论基础,是综合和升华了道教史上的各种修 炼方术,而形成的以三教融合为特征以性命双修为宗旨的内修成仙之道。道教内丹学有6方面的主要特点。此后,戈国龙研究员对道教内丹学“返本还原”以及“顺 逆演化的图示”等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从“生命的四层结构模型”以及“从四层结构模型看养生问题”两个重要方面论述了“丹道与养生”的内在关联。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何振中博士以《道教服食方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何博士围绕着“道教服食方的概念及其特征”, “道教服食方的类别及内容”,“道教典籍所载的服食方”,“中医著述中的道教服食方”,“中医传承道教服食方的几个方面”,“现代中医药对道教服食方的传 承”等方面就道教的服食方以及中医传承道教服食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释。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康复系的张清怡博士以 《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大医叶天士的饮食养生观》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张清怡博士以《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中心,从具体的病例入手,深入探 讨了中医营养及饮食养生的密切关联。提醒广大听众只有了解食材自身的药性,以及本人自身的身体特性,才能有效的做好饮食养生。

来自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历史所、哲学所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活动,针对道教与养生,道教与中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