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4年“宗教慈善周”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福州日报 佚名

2014-09-16 10:58:54

道教之音福建讯    2014年9月15上午,福州市2013年宗教公益慈善总结暨2014年“宗教慈善周”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开启今年“公益助学五教同行”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

“宗教慈善周”活动是按照国家宗教局统一部署,五大宗教同步开展、信徒广泛参与的公益慈善活动,旨在深化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促进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从2012年开始,每年9月的第3周为“宗教慈善周”,今年为9月15日至21日。

去年以来,我市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金额达1700多万元。在去年“宗教慈善周“上,由市民宗局牵头搭建平台,我市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共同参与的“公益助学五教同行”公益项目,得到宗教界的广泛关注,大家踊跃捐款。其中,去年募集的助学资金共21万元,已资助76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其中分别捐助30名大学生每人5000元、7名高中生每人2000元、14名初中生每人1500元、25名小学生每人1000元。

今年的“宗教慈善周”,市民宗局继续向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天主教堂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协会、福州清真寺管委会发出倡议书,倡导宗教界继续开展少数民族助学活动。“希望通过努力,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市宗教界围绕救灾、助学、帮困、义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公益慈善工作。本周,福州西禅寺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联合在西禅寺开展义诊,所有的诊费和医药费均免费。

“我们的义诊队每年都会组织至少3次活动,深入贫困地区解村民之忧。”市基督教协会林雪英告诉记者,义诊队的医生均由信徒自愿报名后筛选组成,所有医疗费由各基督教堂募集而来,大家报名、捐款十分踊跃。此外,在花巷基督教堂等均设有医疗室,可义务为市民看病。

“自1990年教堂重新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做慈善,至今已有20多年。”铺前基督教堂邱牧师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会开展献血、义诊、资助贫困生等活动,经常走访福利院、敬老院送温暖,在四川地震时,他们还曾带着赈灾物资前往救助。

随着宗教慈善活动的开展,宗教慈善也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近期,福州开元寺将成立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用于帮扶弱势群体和挖掘保护福州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成立基金会,更好地帮助弱势群体,也希望能引起社会关注,让更多人加入慈善的队伍。”福州开元寺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宗教慈善活动的增多,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不断创新。今年,市民宗局倡导“微慈善”形式,即宗教场所帮助所在村(社区)贫困学生、居民,“做好身边事、帮助身边人”。

去年,闽侯的大湖龙洋寺向所在洋山村捐款26万元修建路灯、水利事业,捐款18.18万元用于扶持洋山村老人院。福州九门局九仙君道院也持续帮扶所在村,去年共捐助27.5万元,主要用于帮助所在村贫困生就学。

“宗教场所就近帮助所在村,由于地理位置便利,与周围民众较为熟悉,活动开展方便,帮扶也更有实效。”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郑孔霖说,通过这种“微慈善”,实实在在解决附近居民困难,也能增进宗教场所与当地居民的联系。

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宗教场所多、分布广,“一个宗教场所帮扶一个当地村或社区,看似‘小慈善’,必能汇聚成‘大力量’”。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福州市2014年“宗教慈善周”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福州日报 佚名

2014-09-16 10:58:54

|
福州市2014年“宗教慈善周”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

道教之音福建讯    2014年9月15上午,福州市2013年宗教公益慈善总结暨2014年“宗教慈善周”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开启今年“公益助学五教同行”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

“宗教慈善周”活动是按照国家宗教局统一部署,五大宗教同步开展、信徒广泛参与的公益慈善活动,旨在深化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促进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从2012年开始,每年9月的第3周为“宗教慈善周”,今年为9月15日至21日。

去年以来,我市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金额达1700多万元。在去年“宗教慈善周“上,由市民宗局牵头搭建平台,我市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共同参与的“公益助学五教同行”公益项目,得到宗教界的广泛关注,大家踊跃捐款。其中,去年募集的助学资金共21万元,已资助76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其中分别捐助30名大学生每人5000元、7名高中生每人2000元、14名初中生每人1500元、25名小学生每人1000元。

今年的“宗教慈善周”,市民宗局继续向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天主教堂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协会、福州清真寺管委会发出倡议书,倡导宗教界继续开展少数民族助学活动。“希望通过努力,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市宗教界围绕救灾、助学、帮困、义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公益慈善工作。本周,福州西禅寺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联合在西禅寺开展义诊,所有的诊费和医药费均免费。

“我们的义诊队每年都会组织至少3次活动,深入贫困地区解村民之忧。”市基督教协会林雪英告诉记者,义诊队的医生均由信徒自愿报名后筛选组成,所有医疗费由各基督教堂募集而来,大家报名、捐款十分踊跃。此外,在花巷基督教堂等均设有医疗室,可义务为市民看病。

“自1990年教堂重新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做慈善,至今已有20多年。”铺前基督教堂邱牧师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会开展献血、义诊、资助贫困生等活动,经常走访福利院、敬老院送温暖,在四川地震时,他们还曾带着赈灾物资前往救助。

随着宗教慈善活动的开展,宗教慈善也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近期,福州开元寺将成立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用于帮扶弱势群体和挖掘保护福州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成立基金会,更好地帮助弱势群体,也希望能引起社会关注,让更多人加入慈善的队伍。”福州开元寺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宗教慈善活动的增多,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不断创新。今年,市民宗局倡导“微慈善”形式,即宗教场所帮助所在村(社区)贫困学生、居民,“做好身边事、帮助身边人”。

去年,闽侯的大湖龙洋寺向所在洋山村捐款26万元修建路灯、水利事业,捐款18.18万元用于扶持洋山村老人院。福州九门局九仙君道院也持续帮扶所在村,去年共捐助27.5万元,主要用于帮助所在村贫困生就学。

“宗教场所就近帮助所在村,由于地理位置便利,与周围民众较为熟悉,活动开展方便,帮扶也更有实效。”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郑孔霖说,通过这种“微慈善”,实实在在解决附近居民困难,也能增进宗教场所与当地居民的联系。

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宗教场所多、分布广,“一个宗教场所帮扶一个当地村或社区,看似‘小慈善’,必能汇聚成‘大力量’”。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