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23家寺庙负责人到卧云山道观学习绿化

道教之音 薛春生

2015-08-13 09:03:07

道教之音陕西讯     《道教之音》网站于2015年7月13日,刊登了由琴心悠悠采写的《陕西省道协会长胡诚林道长一行到榆林地区部分道观调研》一稿,其中报道地处毛乌素沙漠南沿,生态环境脆弱的榆阳区卧云山道观,经过30年坚持不懈地绿化,绿化率达到90%,使沙漠中的卧云山道观隐身在3000亩茂密的林木中,其优美的绿色景观,已成为榆林城市的后花园。胡诚林道长调研后指出,卧云山道观两代人致力于荒沙生态建设的精神值得全省道教界学习,其经验值得推广。该报道刊登后,在榆林宗教界引起很大反响。8月12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榆林绿色文化网络,组织了榆林市的榆阳区、横山县、神木县三县区的23家寺庙负责人和绿色志愿者共50多人,以及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的安富步、深尾叶子、伊藤谦等5位教授、讲师、博士,共同到榆阳区卧云山道观,举行了参观、学习、交流绿化现场会,会上向榆林全市宗教场所,推广卧云山道观的绿化经验。

榆林市绿色文化网络副主任、榆阳区道教协会副会长、卧云山管委会主任徐祥海道长,在会上介绍卧云山道观的绿化经验。薛春生摄

与会者在参观卧云山道观绿化成果后,举行了座谈会。会上榆林市绿色文化网络副主任、榆阳区道教协会副会长、卧云山管委会主任徐祥海道长,介绍了卧云山道观30年来的绿化经验和取得的成果。他们按照道祖提出的“自然无为”之道,开始自力更生植树治沙,聘请退休林业高级工程师、“绿圣”朱序弼为林业技术总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给道观捐资、赠送苗木搞绿化。同时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引导信众和绿色志愿者,义务植树绿化和进行林木有效管护。采取经济林与生态林相结合,景观绿化与生态美化相结合,珍稀植物保护与苗木育种相结合。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绿化,共绿化3000多亩荒沙,共有2055个植物品种(包括变种),涉及140科,452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民办的“卧云山沙地植物园”, 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园内有不少是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品种。引种驯化成功了80多种耐寒耐旱木本花卉,现在园内有草本、木本花卉超过200个品种。过去沙丘连绵,风沙肆虐,生态环境极差的卧云山道观。已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道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生态系统美,自然和谐美,现在卧云山已成为榆林城市的后花园。被业内人士称其是西北“绿色树木资源基因库”和“珍稀花木库”, 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命名为“科普示范基地”, 2012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卧云山召开。

参观、学习、交流绿化会的现场。薛春生摄

会上横山绿色文化网络副主任、退休林业高级工程师张宪文说,卧云山道观的绿化成果可谓一举多得,其宝贵经验是。一是倡导信众树立道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是道教生态伦理观,易于筹措民间绿化资金,二是引导群众义务参与景区植树绿化,三是道观庙宇场财物无人敢破坏,所植树木成活率高易保护,四是随着卧云山景区绿化水平的提高,可逐步实现景区绿化、美化、香化的三结合,让景区上档次上水平。

陕西云海景观园林苗圃孙汉圆经理在会上说,今年他免费给绿色文化网络赠送2万株树苗,用以道观和庙宇景区绿化。榆阳区林木种子站站长朱继发建议,各道观和庙宇在绿化方面要向卧云山道观学习,要搞好绿化的总体规划,要多种植适生的本土树种,加快绿化成效,绿化既要美化,又要有经济效益,让寺庙景区种、养、加综合发展,使绿化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收益,实现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会的榆林学院客座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安富步说,卧云山组织民间力量,义务绿化的成功经验值得向世界推广。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日报社  薛春生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陕西榆林23家寺庙负责人到卧云山道观学习绿化

道教之音 薛春生

2015-08-13 09:03:07

|
陕西榆林23家寺庙负责人到卧云山道观学习绿化
|

道教之音陕西讯     《道教之音》网站于2015年7月13日,刊登了由琴心悠悠采写的《陕西省道协会长胡诚林道长一行到榆林地区部分道观调研》一稿,其中报道地处毛乌素沙漠南沿,生态环境脆弱的榆阳区卧云山道观,经过30年坚持不懈地绿化,绿化率达到90%,使沙漠中的卧云山道观隐身在3000亩茂密的林木中,其优美的绿色景观,已成为榆林城市的后花园。胡诚林道长调研后指出,卧云山道观两代人致力于荒沙生态建设的精神值得全省道教界学习,其经验值得推广。该报道刊登后,在榆林宗教界引起很大反响。8月12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榆林绿色文化网络,组织了榆林市的榆阳区、横山县、神木县三县区的23家寺庙负责人和绿色志愿者共50多人,以及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的安富步、深尾叶子、伊藤谦等5位教授、讲师、博士,共同到榆阳区卧云山道观,举行了参观、学习、交流绿化现场会,会上向榆林全市宗教场所,推广卧云山道观的绿化经验。

榆林市绿色文化网络副主任、榆阳区道教协会副会长、卧云山管委会主任徐祥海道长,在会上介绍卧云山道观的绿化经验。薛春生摄

与会者在参观卧云山道观绿化成果后,举行了座谈会。会上榆林市绿色文化网络副主任、榆阳区道教协会副会长、卧云山管委会主任徐祥海道长,介绍了卧云山道观30年来的绿化经验和取得的成果。他们按照道祖提出的“自然无为”之道,开始自力更生植树治沙,聘请退休林业高级工程师、“绿圣”朱序弼为林业技术总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给道观捐资、赠送苗木搞绿化。同时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引导信众和绿色志愿者,义务植树绿化和进行林木有效管护。采取经济林与生态林相结合,景观绿化与生态美化相结合,珍稀植物保护与苗木育种相结合。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绿化,共绿化3000多亩荒沙,共有2055个植物品种(包括变种),涉及140科,452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民办的“卧云山沙地植物园”, 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园内有不少是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品种。引种驯化成功了80多种耐寒耐旱木本花卉,现在园内有草本、木本花卉超过200个品种。过去沙丘连绵,风沙肆虐,生态环境极差的卧云山道观。已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道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生态系统美,自然和谐美,现在卧云山已成为榆林城市的后花园。被业内人士称其是西北“绿色树木资源基因库”和“珍稀花木库”, 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命名为“科普示范基地”, 2012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卧云山召开。

参观、学习、交流绿化会的现场。薛春生摄

会上横山绿色文化网络副主任、退休林业高级工程师张宪文说,卧云山道观的绿化成果可谓一举多得,其宝贵经验是。一是倡导信众树立道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是道教生态伦理观,易于筹措民间绿化资金,二是引导群众义务参与景区植树绿化,三是道观庙宇场财物无人敢破坏,所植树木成活率高易保护,四是随着卧云山景区绿化水平的提高,可逐步实现景区绿化、美化、香化的三结合,让景区上档次上水平。

陕西云海景观园林苗圃孙汉圆经理在会上说,今年他免费给绿色文化网络赠送2万株树苗,用以道观和庙宇景区绿化。榆阳区林木种子站站长朱继发建议,各道观和庙宇在绿化方面要向卧云山道观学习,要搞好绿化的总体规划,要多种植适生的本土树种,加快绿化成效,绿化既要美化,又要有经济效益,让寺庙景区种、养、加综合发展,使绿化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收益,实现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会的榆林学院客座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安富步说,卧云山组织民间力量,义务绿化的成功经验值得向世界推广。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日报社  薛春生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