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宗教国际交往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民族报 李东清

2015-09-28 13:41:03

当今频繁的宗教国际交往活动,一定程度上使得宗教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角色更加错综复杂。特别自美国发生“9·11”事件以来,宗教已成为“驱动国际政治的一股重要动力,并引起国际局势波动” 的特殊因素。当然,这种情况既与各宗教主动适应社会不无关系,但更离不开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在“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我国现阶段,在“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把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作为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 的今天,我们探究宗教国际交往及对我国的启示,则显得尤为必要。

世俗政治对宗教依然青睐是宗教发展的重要原因

尽管很多国家都规定“国家不应当同宗教发生关系,宗教团体不应当同国家政权发生联系” ,但作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由于“在引导、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有关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有效性,是其他手段难以代替的” ,宗教依然成为了政治势力青睐的对象,这更加速了宗教的国际交往。

各国对宗教的保护支持是合法推力。虽然大多数国家已实现了政权、文化教育与宗教的分离,但现实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宗教。首先,宗教的思想信仰性和跨民族性要求各国尊重保护宗教。尽管只是人们的思想信仰问题,但宗教的跨民族性、群众性注定了宗教在各国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影响力。世界各国解决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也反复证明,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通过思想的办法来解决。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灾难。因为民族的不同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不能代替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方面的一致性。相反,作为各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所以,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对本国的宗教采取了尊重保护的态度,也支持它们合法的对外交往活动,这就为开创宗教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政治基础。其次,宗教在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求各国不得不关心支持宗教。作为民间外交的方式之一,由于“宗教文化完全可以成为构筑国际联盟和国际合作的桥梁和媒体。这源于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所以,宗教交往历来被各国所重视。因为这种交往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政治封锁以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也可以借助宗教的名义宣传本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使世界各国真正了解认识自己,以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利益。宗教的多样特点又给这种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在“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各民族的和平;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就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 的全球化时代,宗教参与对外交往自然是在所难免。

敌对势力的阴谋利用是特殊推力。宗教也成了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和拉拢的对象。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特别青睐宗教。掌控世界、控制他国是他们不变的目标,但常规的侵略方式现在受到了强力挑战。由于宗教既可以作为思想观念去影响群众,又可作以为社会组织去统辖群众,且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煽动性的特性,宗教国际交往也就成了他们实现阴谋的理想选择。所以,在现阶段,“美国各派基督教会是积极推动美国‘人权’外交、在全球扩展美国意识形态影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今,宗教因素成为美国以霸权主义为内核的转型外交的重要内容。” 其次,敌对宗教势力也借机向民族国家发难。这在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从1979年到1991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借传道布教的名义,4次回祖国波兰访问,不仅揭开了波兰政局动荡的序幕,也对日后的苏东剧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全球化的现阶段,境外敌对宗教势力借交往之际对我国实施的渗透、破坏更是日益严峻。再次,一些地方的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和极端主义势力也借宗教之名实施其罪恶计划。目前,这种情况在我国“集中表现为达赖集团打着宗教旗号搞西藏独立,新疆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另外,宗教也是引发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出现冲突、分化或斗争的特殊引子。实际上,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背后,都具有宗教的动因。

科技发展是宗教发展的另类原因

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加速了人们认识宗教的步伐。科技发展既刺激了宗教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社会,也为其提供了开创国际交往新局面的机遇。科技发展为宗教国际交往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往条件。虽然“科学和宗教本质上不能调和,科学必将最后战胜宗教”,但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现代交通工具、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运用,把广袤的地球变成了近在咫尺的地球村,为宗教国际交往提供了优越条件。首先,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保证了宗教交往的顺利进行。科学发展实现了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也使宗教长出了飞天的翅膀,宗教遥远的异地传播和交流往来不再需要经年累月。这种进步方便了各宗教的交流往来。其次,互联网为宗教交往开辟了另类交往方式。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宗教的传统传播与交流方式,为其活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渠道,而且也使“宗教的当代发展已从最初的‘电子教会’走向‘信息网络’,宗教与‘电子教会’所构成的‘虚拟世界’相映成趣,形成复杂呼应。” 信息网络的全球性普及使宗教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作为目前宗教与国际关系互动领域中最为关键的渠道,网络媒体既加速了虚拟的宗教国际交往频率,方便了各宗教及其信徒之间的交流往来,也使交往方式由传统的面对面变成了虚拟的面对面。

科技发展引起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间接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则激发了宗教的国际交往。由于“宗教的传播一般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活动而开展的”,“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的路线通常是沿着商道进行的,” 所以,当今的全球化对宗教国际交往也造成了重要影响。首先,全球化有助于各宗教的交流往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许多国家实施了“对外开放”或“开放边界”政策,这既为各宗教的“无疆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增强了它们的“全球意识”和“普世诉求”。为使自身的价值理念能够成为全世界的“普世价值”,一些宗教通过多渠道开始了“普遍传播”,加强了与其他宗教的交流往来,从而开创了宗教交往与对话的新时代。其次,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宗教信徒的跨国流动。经济全球化必然引发包括宗教信徒在内的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流动,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宗教交错分布的特殊局面。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有所体现:“‘福音西进’使基督教传入了以往伊斯兰教、佛教的传统流行地区;‘伊教南下’则让原本无穆斯林群居的南方地区因经营生意、外出打工等方面的流动,而出现了清真寺及相应的伊斯兰教活动;而‘密藏东渐’也使本来保持在西南藏区的藏传佛教进入内地,形成与汉地佛教共在、对应的状况。” 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特色,“教随人动、宗教入市”现象不仅彻底改变了各宗教的传统分布格局,形成了各宗教交错分布的格局,也给各宗教间的交往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今宗教国际交往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多因素的客观存在注定了宗教国际交往的现实存在。“当代各种形式的宗教组织活跃于国际舞台,对推动世界和平、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产生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宗教作用的两面性及其角色的复杂性,也给各种敌对势力借其实施颠覆、演变社会主义国家计划提供了机会,其社会危害性已在前苏东国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宗教国际交往对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基本启示。

积极鼓励、支持我国宗教参与国际交往。这既是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尊重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体现,也是促进中外宗教界交流合作、实现各宗教对话的基本需要。“历史经验表明,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界与国外宗教界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而且可以促进外国友人了解党的宗教政策,扩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维护世界和平。” 同时,宗教本身的特殊性及其与民族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宗教国际交往渠道的多样性和交往效果的深刻性。特殊多样的交往渠道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了解我国国情、国策、现状及民族宗教信仰等政策的窗口,能让世界各民族真实地认识社会主义中国,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坚决打击借助宗教国际交往对我国的渗透破坏行为。“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上国家间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国家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些民族和宗教组织正在试图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将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于是,宗教国际交往也成了他们实施阴谋的突破口。中国自然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对外开放又给其提供了极好的实践机会。目前,“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和我国反渗透的激烈斗争的前沿阵地。” 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首先和直接受害的是爱国宗教团体本身,”也会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打击以宗教为幌子的渗透破坏活动,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人民的利益、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实现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治教的有机统一,也才能切实保护合法宗教组织及其信徒的权益。

充分利用宗教国际交往,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宗教国际交往有助于各宗教的交流对话。“宗教对话的目标,就是要在承认、尊重并保持宗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发掘出能够普遍适用和遵循的伦理准则,寻求在多样性中实现统一性。” 宗教对话能够促进不同宗教教徒间的相互理解信任,有助于营造我国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环境。同时,这种交往也有助于宗教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和特殊力量,宗教文化是巩固政权、构筑民族性格、强化民族凝聚力的复杂文化系统。这种文化交流既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发展,也密切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联系与交流。此外,由于相聚在相同信仰的旗帜下,这种交往可以突破民族、肤色、性别、国家、阶级和政党的障碍,不仅可以吸引海外教会、教徒和相关的宗教组织支持我国的捐资助学、助残赈灾等社会慈善事业,也能吸引更多的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我国的发展。

总之,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重视宗教国际交往问题,既是维护我国宗教的切身利益、推动其发展的实际体现,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和谐发展的需要。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当代宗教国际交往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民族报 李东清

2015-09-28 13:41:03

|
当代宗教国际交往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

当今频繁的宗教国际交往活动,一定程度上使得宗教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角色更加错综复杂。特别自美国发生“9·11”事件以来,宗教已成为“驱动国际政治的一股重要动力,并引起国际局势波动” 的特殊因素。当然,这种情况既与各宗教主动适应社会不无关系,但更离不开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在“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我国现阶段,在“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把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作为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 的今天,我们探究宗教国际交往及对我国的启示,则显得尤为必要。

世俗政治对宗教依然青睐是宗教发展的重要原因

尽管很多国家都规定“国家不应当同宗教发生关系,宗教团体不应当同国家政权发生联系” ,但作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由于“在引导、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有关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有效性,是其他手段难以代替的” ,宗教依然成为了政治势力青睐的对象,这更加速了宗教的国际交往。

各国对宗教的保护支持是合法推力。虽然大多数国家已实现了政权、文化教育与宗教的分离,但现实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宗教。首先,宗教的思想信仰性和跨民族性要求各国尊重保护宗教。尽管只是人们的思想信仰问题,但宗教的跨民族性、群众性注定了宗教在各国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影响力。世界各国解决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也反复证明,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通过思想的办法来解决。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灾难。因为民族的不同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不能代替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方面的一致性。相反,作为各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所以,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对本国的宗教采取了尊重保护的态度,也支持它们合法的对外交往活动,这就为开创宗教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政治基础。其次,宗教在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求各国不得不关心支持宗教。作为民间外交的方式之一,由于“宗教文化完全可以成为构筑国际联盟和国际合作的桥梁和媒体。这源于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所以,宗教交往历来被各国所重视。因为这种交往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政治封锁以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也可以借助宗教的名义宣传本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使世界各国真正了解认识自己,以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利益。宗教的多样特点又给这种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在“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各民族的和平;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就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 的全球化时代,宗教参与对外交往自然是在所难免。

敌对势力的阴谋利用是特殊推力。宗教也成了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和拉拢的对象。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特别青睐宗教。掌控世界、控制他国是他们不变的目标,但常规的侵略方式现在受到了强力挑战。由于宗教既可以作为思想观念去影响群众,又可作以为社会组织去统辖群众,且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煽动性的特性,宗教国际交往也就成了他们实现阴谋的理想选择。所以,在现阶段,“美国各派基督教会是积极推动美国‘人权’外交、在全球扩展美国意识形态影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今,宗教因素成为美国以霸权主义为内核的转型外交的重要内容。” 其次,敌对宗教势力也借机向民族国家发难。这在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从1979年到1991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借传道布教的名义,4次回祖国波兰访问,不仅揭开了波兰政局动荡的序幕,也对日后的苏东剧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全球化的现阶段,境外敌对宗教势力借交往之际对我国实施的渗透、破坏更是日益严峻。再次,一些地方的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和极端主义势力也借宗教之名实施其罪恶计划。目前,这种情况在我国“集中表现为达赖集团打着宗教旗号搞西藏独立,新疆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另外,宗教也是引发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出现冲突、分化或斗争的特殊引子。实际上,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背后,都具有宗教的动因。

科技发展是宗教发展的另类原因

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加速了人们认识宗教的步伐。科技发展既刺激了宗教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社会,也为其提供了开创国际交往新局面的机遇。科技发展为宗教国际交往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往条件。虽然“科学和宗教本质上不能调和,科学必将最后战胜宗教”,但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现代交通工具、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其运用,把广袤的地球变成了近在咫尺的地球村,为宗教国际交往提供了优越条件。首先,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保证了宗教交往的顺利进行。科学发展实现了交通工具的现代化,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也使宗教长出了飞天的翅膀,宗教遥远的异地传播和交流往来不再需要经年累月。这种进步方便了各宗教的交流往来。其次,互联网为宗教交往开辟了另类交往方式。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宗教的传统传播与交流方式,为其活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渠道,而且也使“宗教的当代发展已从最初的‘电子教会’走向‘信息网络’,宗教与‘电子教会’所构成的‘虚拟世界’相映成趣,形成复杂呼应。” 信息网络的全球性普及使宗教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作为目前宗教与国际关系互动领域中最为关键的渠道,网络媒体既加速了虚拟的宗教国际交往频率,方便了各宗教及其信徒之间的交流往来,也使交往方式由传统的面对面变成了虚拟的面对面。

科技发展引起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间接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则激发了宗教的国际交往。由于“宗教的传播一般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活动而开展的”,“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的路线通常是沿着商道进行的,” 所以,当今的全球化对宗教国际交往也造成了重要影响。首先,全球化有助于各宗教的交流往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许多国家实施了“对外开放”或“开放边界”政策,这既为各宗教的“无疆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增强了它们的“全球意识”和“普世诉求”。为使自身的价值理念能够成为全世界的“普世价值”,一些宗教通过多渠道开始了“普遍传播”,加强了与其他宗教的交流往来,从而开创了宗教交往与对话的新时代。其次,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宗教信徒的跨国流动。经济全球化必然引发包括宗教信徒在内的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流动,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宗教交错分布的特殊局面。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有所体现:“‘福音西进’使基督教传入了以往伊斯兰教、佛教的传统流行地区;‘伊教南下’则让原本无穆斯林群居的南方地区因经营生意、外出打工等方面的流动,而出现了清真寺及相应的伊斯兰教活动;而‘密藏东渐’也使本来保持在西南藏区的藏传佛教进入内地,形成与汉地佛教共在、对应的状况。” 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特色,“教随人动、宗教入市”现象不仅彻底改变了各宗教的传统分布格局,形成了各宗教交错分布的格局,也给各宗教间的交往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今宗教国际交往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多因素的客观存在注定了宗教国际交往的现实存在。“当代各种形式的宗教组织活跃于国际舞台,对推动世界和平、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产生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宗教作用的两面性及其角色的复杂性,也给各种敌对势力借其实施颠覆、演变社会主义国家计划提供了机会,其社会危害性已在前苏东国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当今世界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宗教国际交往对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基本启示。

积极鼓励、支持我国宗教参与国际交往。这既是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尊重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体现,也是促进中外宗教界交流合作、实现各宗教对话的基本需要。“历史经验表明,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界与国外宗教界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而且可以促进外国友人了解党的宗教政策,扩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维护世界和平。” 同时,宗教本身的特殊性及其与民族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宗教国际交往渠道的多样性和交往效果的深刻性。特殊多样的交往渠道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了解我国国情、国策、现状及民族宗教信仰等政策的窗口,能让世界各民族真实地认识社会主义中国,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坚决打击借助宗教国际交往对我国的渗透破坏行为。“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上国家间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国家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些民族和宗教组织正在试图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将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于是,宗教国际交往也成了他们实施阴谋的突破口。中国自然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对外开放又给其提供了极好的实践机会。目前,“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和我国反渗透的激烈斗争的前沿阵地。” 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首先和直接受害的是爱国宗教团体本身,”也会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打击以宗教为幌子的渗透破坏活动,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人民的利益、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实现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治教的有机统一,也才能切实保护合法宗教组织及其信徒的权益。

充分利用宗教国际交往,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宗教国际交往有助于各宗教的交流对话。“宗教对话的目标,就是要在承认、尊重并保持宗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发掘出能够普遍适用和遵循的伦理准则,寻求在多样性中实现统一性。” 宗教对话能够促进不同宗教教徒间的相互理解信任,有助于营造我国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环境。同时,这种交往也有助于宗教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和特殊力量,宗教文化是巩固政权、构筑民族性格、强化民族凝聚力的复杂文化系统。这种文化交流既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发展,也密切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联系与交流。此外,由于相聚在相同信仰的旗帜下,这种交往可以突破民族、肤色、性别、国家、阶级和政党的障碍,不仅可以吸引海外教会、教徒和相关的宗教组织支持我国的捐资助学、助残赈灾等社会慈善事业,也能吸引更多的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我国的发展。

总之,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重视宗教国际交往问题,既是维护我国宗教的切身利益、推动其发展的实际体现,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和谐发展的需要。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