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

《中国宗教》 金勋

2015-11-22 09:42:47

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

(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宗教出现在网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这是部分宗教尝试利用网络传播的酝酿期;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较具规模的宗教团体不仅设宗教网站,而且挖掘、利用网络功能经营教团、对外开展传教活动。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是网络上宗教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出现了一批前所未闻的“网络宗教”。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宗教世俗化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宗教活动在全球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伴随信众人数减少,全球各种宗教组织的力量也在不断减弱。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世界各国诸多宗教团体都努力寻找新的传教与活动方式。因应这一需求,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传教开始兴盛起来,它已蕴含了日后出现的“网络宗教”的许多特征。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发展,一些独立的有关宗教的网站开始出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批宗教相关的网站露出水面。在这一阶段,世界上一些较大的宗教团体、教派开始纷纷在互联网上设立自己的主页来努力宣传自己的教团,吸引更多信众。

在这一阶段建立的宗教网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宗教团体多以设立宗教网站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存在;

二是这些宗教网站基本上都是由规模较大的正规的宗教团体建立的;

三是网站大多以单向发布信息为主,较少提供双向交流平台。

这些宗教网站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和巩固信众的宗教信仰;提供与宗教相关的资源、信息;成为宗教团体内外联络沟通的渠道,通过网站及时向外界发布讯息。

而90年代中后期则是宗教在网络上发展迅速、影响力日趋扩大的阶段。这一阶段宗教网站的主要特征:

一是除了各大宗教团体之外,许多小的宗教团体、地方的宗教分支机构乃至个人都开始设立自己的宗教网站或网页;

二是宗教网站不仅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也开始承担双向的信息交流功能,成为了教团与信徒、信徒与信徒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是许多信息化手段也开始出现并大量运用;

四是一些寄身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新型宗教开始显现端倪。

(二)

以互联网普及率高且宗教市场较活跃的日本为例,其宗教网站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

(一)“宗教自由超市”的形成。通过平面网站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直接提供包括宗教教义、典籍、解说、宗教相关活动等在内的宗教信息是日本新宗教各教团最早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传播自身宗教教义的尝试,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主要的方式。除了个别个性化宗教团体和一些属于教团内部的信息外,这些宗教相关的信息被完全以公开的方式提供到网络上。在日本社会,任何一个可以使用网络的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直接登录网站或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宗教信息。这种宗教信息提供方式的改变给宗教信仰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

首先,过去由教职人员掌控的专业宗教知识直接摆在一般民众面前,信徒可以选择自己所需的信仰。

其次,信徒的宗教生活超越时空,得到多元发展。它意味着一个居住在北海道的人可以坐在家里,通过视频与自己喜欢的冲绳巫师探讨关心的问题;也意味着一位充满好奇的基督徒同样有机会在网络上自由浏览伊斯兰教的相关内容。互联网的这种功能促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宗教自由超市”,即信徒们可以根据网络上提供的各种信息判断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宗教类型,而不再受到时空、知识、偏见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当他们认为自己的选择有误时,可以轻松地摒弃前者,去选择其他宗教。

(二)电子邮件。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对大多数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网络的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而短信技术与网络的结合使人们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终端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并浏览网站,这进一步将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纳入到互联网的范围之内。通过电子邮件的宗教信息传播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这种模式改变了平面网络被动性的传播方式。在平面传播方式中宗教团体本身不能控制也无法预知有什么人、有多少人、会在什么时间登录网站并观察网站的哪一部分内容,而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则可以准确地在自己确定的时间内将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对象,而且,这种发送极为便捷并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受限制地进行大量发送。

其次,这种通过电子邮件的传递方式还带有一定的连锁传递性。由于每一次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具备发送信息的功能,而电子邮件的快捷与便利又使得这种再传递变得极为简单,这就使得某些特定的宗教信息往往会在网络上呈爆炸式传递,带来极大的社会影响。

第三,电子邮件传递的宗教信息本身是可逆的,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向信息发布者提问、质疑、讨论、争执,从而使得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形成交流,并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互动。第四,由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宗教信息的成本很低,同时其发送者的真实身份也很难被辨别,这就使得网络上电子邮件传递的宗教信息鱼龙混杂,其中包含大量的虚假信息。而网络中各接受者在再次发出这些宗教信息时,又时不时地会注入一些自己的主观意见,这就使得这些宗教信息更加混乱。

(三)网络论坛与个人博客。日本各大门户网站与宗教网站都会为互联网用户的在线交流提供相应的网络平台。网络论坛与电子邮件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当,它主要是为了给互联网使用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固定平台。很快这些固定的平台便由讨论话题与使用人群的不同分成了很多不同的板块,而其中宗教相关的板块一直都是讨论极为活跃而热烈的部分。

宗教相关的网络论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同一宗教或派别为核心,信徒在聊天室中交换各自对本宗的理解,询问解疑、交流心得,分享各自的宗教体验,发布宗教活动的信息;另一类则不拘泥于宗派或教团,人们往往因为共同的经历而比较自由地聚集起来,相互分享各自的经历并安慰与开导彼此,这一类宗教形式往往被称为“治愈系”宗教活动。

在这样的论坛中往往存在着一个或几个主导型的人物,他们或者是某宗教的教职人员或者则是某论坛的资深人士,他们在论坛中往往扮演维护秩序、提供最重要的宗教性解释的角色。这种网络宗教论坛其实已经出现了“宗教互助组织”的特征。而在个人博客中,人们对宗教的描绘完全进入了一种个性化的倾诉之中。由于在网络中个人现实身份的消失隐去、不再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使得很多在日常社会中无法宣泄的情感在网络空间中得到了较自由而全面地释放。

当一个人处在自己的博客中时,个人是可以直接面对自己的神灵展开倾诉的,由于个人在自我网络空间的绝对权威,因此,在这个空间中可以获得近似神灵的绝对的话语权,这使得个人在网络空间中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性的一面。博客是私人空间,但在互联网上则是开放的,因此,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而博客的个人运营与社会化管理也将成为重要的课题。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

    《中国宗教》 金勋

    2015-11-22 09:42:47

    |
    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
    |

    金勋:“互联网+”时代 全球宗教如何弘法传道

    (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宗教出现在网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这是部分宗教尝试利用网络传播的酝酿期;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较具规模的宗教团体不仅设宗教网站,而且挖掘、利用网络功能经营教团、对外开展传教活动。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是网络上宗教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出现了一批前所未闻的“网络宗教”。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宗教世俗化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宗教活动在全球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伴随信众人数减少,全球各种宗教组织的力量也在不断减弱。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世界各国诸多宗教团体都努力寻找新的传教与活动方式。因应这一需求,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传教开始兴盛起来,它已蕴含了日后出现的“网络宗教”的许多特征。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发展,一些独立的有关宗教的网站开始出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批宗教相关的网站露出水面。在这一阶段,世界上一些较大的宗教团体、教派开始纷纷在互联网上设立自己的主页来努力宣传自己的教团,吸引更多信众。

    在这一阶段建立的宗教网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宗教团体多以设立宗教网站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存在;

    二是这些宗教网站基本上都是由规模较大的正规的宗教团体建立的;

    三是网站大多以单向发布信息为主,较少提供双向交流平台。

    这些宗教网站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和巩固信众的宗教信仰;提供与宗教相关的资源、信息;成为宗教团体内外联络沟通的渠道,通过网站及时向外界发布讯息。

    而90年代中后期则是宗教在网络上发展迅速、影响力日趋扩大的阶段。这一阶段宗教网站的主要特征:

    一是除了各大宗教团体之外,许多小的宗教团体、地方的宗教分支机构乃至个人都开始设立自己的宗教网站或网页;

    二是宗教网站不仅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也开始承担双向的信息交流功能,成为了教团与信徒、信徒与信徒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是许多信息化手段也开始出现并大量运用;

    四是一些寄身于网络虚拟空间的新型宗教开始显现端倪。

    (二)

    以互联网普及率高且宗教市场较活跃的日本为例,其宗教网站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

    (一)“宗教自由超市”的形成。通过平面网站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直接提供包括宗教教义、典籍、解说、宗教相关活动等在内的宗教信息是日本新宗教各教团最早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传播自身宗教教义的尝试,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主要的方式。除了个别个性化宗教团体和一些属于教团内部的信息外,这些宗教相关的信息被完全以公开的方式提供到网络上。在日本社会,任何一个可以使用网络的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直接登录网站或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宗教信息。这种宗教信息提供方式的改变给宗教信仰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

    首先,过去由教职人员掌控的专业宗教知识直接摆在一般民众面前,信徒可以选择自己所需的信仰。

    其次,信徒的宗教生活超越时空,得到多元发展。它意味着一个居住在北海道的人可以坐在家里,通过视频与自己喜欢的冲绳巫师探讨关心的问题;也意味着一位充满好奇的基督徒同样有机会在网络上自由浏览伊斯兰教的相关内容。互联网的这种功能促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宗教自由超市”,即信徒们可以根据网络上提供的各种信息判断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宗教类型,而不再受到时空、知识、偏见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当他们认为自己的选择有误时,可以轻松地摒弃前者,去选择其他宗教。

    (二)电子邮件。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对大多数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网络的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而短信技术与网络的结合使人们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终端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并浏览网站,这进一步将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纳入到互联网的范围之内。通过电子邮件的宗教信息传播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这种模式改变了平面网络被动性的传播方式。在平面传播方式中宗教团体本身不能控制也无法预知有什么人、有多少人、会在什么时间登录网站并观察网站的哪一部分内容,而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则可以准确地在自己确定的时间内将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对象,而且,这种发送极为便捷并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受限制地进行大量发送。

    其次,这种通过电子邮件的传递方式还带有一定的连锁传递性。由于每一次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具备发送信息的功能,而电子邮件的快捷与便利又使得这种再传递变得极为简单,这就使得某些特定的宗教信息往往会在网络上呈爆炸式传递,带来极大的社会影响。

    第三,电子邮件传递的宗教信息本身是可逆的,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向信息发布者提问、质疑、讨论、争执,从而使得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形成交流,并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互动。第四,由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宗教信息的成本很低,同时其发送者的真实身份也很难被辨别,这就使得网络上电子邮件传递的宗教信息鱼龙混杂,其中包含大量的虚假信息。而网络中各接受者在再次发出这些宗教信息时,又时不时地会注入一些自己的主观意见,这就使得这些宗教信息更加混乱。

    (三)网络论坛与个人博客。日本各大门户网站与宗教网站都会为互联网用户的在线交流提供相应的网络平台。网络论坛与电子邮件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当,它主要是为了给互联网使用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固定平台。很快这些固定的平台便由讨论话题与使用人群的不同分成了很多不同的板块,而其中宗教相关的板块一直都是讨论极为活跃而热烈的部分。

    宗教相关的网络论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同一宗教或派别为核心,信徒在聊天室中交换各自对本宗的理解,询问解疑、交流心得,分享各自的宗教体验,发布宗教活动的信息;另一类则不拘泥于宗派或教团,人们往往因为共同的经历而比较自由地聚集起来,相互分享各自的经历并安慰与开导彼此,这一类宗教形式往往被称为“治愈系”宗教活动。

    在这样的论坛中往往存在着一个或几个主导型的人物,他们或者是某宗教的教职人员或者则是某论坛的资深人士,他们在论坛中往往扮演维护秩序、提供最重要的宗教性解释的角色。这种网络宗教论坛其实已经出现了“宗教互助组织”的特征。而在个人博客中,人们对宗教的描绘完全进入了一种个性化的倾诉之中。由于在网络中个人现实身份的消失隐去、不再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使得很多在日常社会中无法宣泄的情感在网络空间中得到了较自由而全面地释放。

    当一个人处在自己的博客中时,个人是可以直接面对自己的神灵展开倾诉的,由于个人在自我网络空间的绝对权威,因此,在这个空间中可以获得近似神灵的绝对的话语权,这使得个人在网络空间中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性的一面。博客是私人空间,但在互联网上则是开放的,因此,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而博客的个人运营与社会化管理也将成为重要的课题。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