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本土宗敎的衰落与亚伯拉罕宗教的兴起

知乎 陈毓秀

2016-04-02 08:59:00

陈芝:中国本土宗敎的衰落与亚伯拉罕宗敎在中国的兴起

这是普度大学对中国县域优势宗教组织分布的统计图,是第一个中国具体地区宗教分布情况的呈现。在这个问题下基督教(新教)的思想会在中国兴盛吗?姬轩亦阿姨认为中国未来必然是道教,我不知道他以及给他点赞的人为什么会这么乐观。

由于政府部门不愿意配合调查,所以这张图里很多地区是零报告的空白,但就目前掌握的数据,可以鲜明地看出各种亚伯拉罕宗教在大陆呈主导地位,传统的佛道苦苦挣扎,佛教唯一大面积占主导地位的乃是与汉人格格不入的藏传佛教区(西藏、青海、内蒙),西北属于伊斯兰,并将向河南中原地区扩张,北方地区属于天主教和新教,南方佛教依然拥有优势,但被亚伯拉罕宗教鲸吞蚕食。

在可预期的未来十数年间,亚伯拉罕宗教的能力将继续扩张,佛教将继续退缩,而道教占优势的县城在如今只有零星分布的几个孤岛,在可预期的未来可能全灭。唯一兴盛发达的地区,在隔海相望的台湾,不过图中没有显示。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的道教不大可能衰落,只是占优势的是佛教,而基督教比重没有大陆那么大,伊斯兰教聊胜于无。但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古代佛教就占优势,道教远不及佛教的影响力。只是再不及,也没有如今衰落的严重。

坦白得讲,亚伯拉罕宗教在中国的兴盛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并不是说传统宗教还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而是说它们是在填补空白,自然一往无前,毫不费力,由于传统的宗教社区早被连根拔起,因此外来者能够非常轻松地征服中国。

换句话说,如果传统的宗教社区还在,那么亚伯拉罕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就要面对原有宗教的激烈抵抗,因为宗教作为一种模因(meme),是非此即彼的,原则上根本不能妥协,某种信仰昌盛必然意味着另一种信仰的衰落。

这种抵抗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存在,那个时候佛道依然是汉族地区的优势信仰,在如今的西藏和台湾存在抵抗,佛教信仰仍然是这两地的主流,但大陆汉族聚居区近三十年根本不存在,亚伯拉罕宗教长驱直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的重要节点,就像两晋的儒生看到佛教信仰在中国的长驱直入,彻底征服中国,想想就让人兴奋。

自四九年以来的土改、三大改造乃至文革,摧毁了传统的共同体,将原子个人收拢于国企之中,是儒教和道教失败的根本原因,其他任何解释不过是在隔靴捎痒。固然进步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理由,确实会使传统的旧宗教陷入衰落,但绝对不会出现这样根本性的瓦解,只有在整个社会体系统统瓦解以后,原本由旧共同体延续的宗教才会彻底解体,无力回天。

台湾传统宗教在外来宗教面前巨大的优势,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只要宗教扎根的社区没有被外力摧毁,传统宗教并非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相反,倒可能适应地非常好。因为正常社会里,人们信仰宗教往往是随波逐流,根据习惯和传统,父母亲信仰什么,自己信仰什么,没有经过多少抉择和反思。

由于佛道共同体在前三十年被制度性暴力摧枯拉朽地毁灭,迈入八十年代与诸亚伯拉罕宗教竞争时佛道并没有显著优势,所有宗教的传教士都一视同仁地面对被从国企中解放出去却没有归宿,一团散沙的原子个人。

人们为什么想要信仰?谈到信仰,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有信仰总比没信仰来的好?我在这个问题下有过解释,在于寻求安全感,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人在波折动荡的市场经济中反而更容易感到彷徨困顿,因此哪一种意识形态最先将一团散沙的原子个人塑造出共同体,为其提供安身立命的位置,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而佛道没有天启宗教快速塑造共同体的能力,如果你参加过大陆家庭教会的团契,看着信徒每周的礼拜中唱诵圣诗,互相祝福,共同祷告,便会明白为什么基督教会在九十年代以后发展速度一发不可收拾,这还是政府打压后的结果。信教的人,很多都是以前国有企业的员工,他们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生存了一辈子,早就不适应没有共同体的生活,而教会则能为他们提供归宿。

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有可能,他们当然会优先选择佛道,但遗憾的是,佛道没有这个能力,为其塑造共同体。道教在二十世纪后期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传统中国的彻底失败。它不再有为世界文明输出价值和意识形态的能力,反而为各种外来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质料。

只要帝国依旧坚持抑制民间自治组织的形成,那么古罗马时代基督教的后来居上之景将再度重显于亚细亚。晚期文化垂死的躯体将发育出一个新的文明,这个文明可能不是新教的,也不是天主教的,但必然是某个基督教的变体,历史路径已经形成,知识分子无力更改。

窝老有预感,如果帝国始终坚持现在的打压政策,始终作死,太平天国很可能在大陆重演。如今百分之七十的基督教信徒,是九四年后信仰的。如果不允许合法宗教的传播,那么信徒就只能选择全能神、被立王一流。但是允许的话,又会危急到自己生存的根基,是作亦是死,不作亦是死。但前者会死的更难看。当然,那个时候是大家一起死。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陈芝:本土宗敎的衰落与亚伯拉罕宗教的兴起

知乎 陈毓秀

2016-04-02 08:59:00

|
陈芝:本土宗敎的衰落与亚伯拉罕宗教的兴起
|

陈芝:中国本土宗敎的衰落与亚伯拉罕宗敎在中国的兴起

这是普度大学对中国县域优势宗教组织分布的统计图,是第一个中国具体地区宗教分布情况的呈现。在这个问题下基督教(新教)的思想会在中国兴盛吗?姬轩亦阿姨认为中国未来必然是道教,我不知道他以及给他点赞的人为什么会这么乐观。

由于政府部门不愿意配合调查,所以这张图里很多地区是零报告的空白,但就目前掌握的数据,可以鲜明地看出各种亚伯拉罕宗教在大陆呈主导地位,传统的佛道苦苦挣扎,佛教唯一大面积占主导地位的乃是与汉人格格不入的藏传佛教区(西藏、青海、内蒙),西北属于伊斯兰,并将向河南中原地区扩张,北方地区属于天主教和新教,南方佛教依然拥有优势,但被亚伯拉罕宗教鲸吞蚕食。

在可预期的未来十数年间,亚伯拉罕宗教的能力将继续扩张,佛教将继续退缩,而道教占优势的县城在如今只有零星分布的几个孤岛,在可预期的未来可能全灭。唯一兴盛发达的地区,在隔海相望的台湾,不过图中没有显示。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的道教不大可能衰落,只是占优势的是佛教,而基督教比重没有大陆那么大,伊斯兰教聊胜于无。但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古代佛教就占优势,道教远不及佛教的影响力。只是再不及,也没有如今衰落的严重。

坦白得讲,亚伯拉罕宗教在中国的兴盛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并不是说传统宗教还会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而是说它们是在填补空白,自然一往无前,毫不费力,由于传统的宗教社区早被连根拔起,因此外来者能够非常轻松地征服中国。

换句话说,如果传统的宗教社区还在,那么亚伯拉罕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就要面对原有宗教的激烈抵抗,因为宗教作为一种模因(meme),是非此即彼的,原则上根本不能妥协,某种信仰昌盛必然意味着另一种信仰的衰落。

这种抵抗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存在,那个时候佛道依然是汉族地区的优势信仰,在如今的西藏和台湾存在抵抗,佛教信仰仍然是这两地的主流,但大陆汉族聚居区近三十年根本不存在,亚伯拉罕宗教长驱直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历史的重要节点,就像两晋的儒生看到佛教信仰在中国的长驱直入,彻底征服中国,想想就让人兴奋。

自四九年以来的土改、三大改造乃至文革,摧毁了传统的共同体,将原子个人收拢于国企之中,是儒教和道教失败的根本原因,其他任何解释不过是在隔靴捎痒。固然进步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理由,确实会使传统的旧宗教陷入衰落,但绝对不会出现这样根本性的瓦解,只有在整个社会体系统统瓦解以后,原本由旧共同体延续的宗教才会彻底解体,无力回天。

台湾传统宗教在外来宗教面前巨大的优势,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只要宗教扎根的社区没有被外力摧毁,传统宗教并非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相反,倒可能适应地非常好。因为正常社会里,人们信仰宗教往往是随波逐流,根据习惯和传统,父母亲信仰什么,自己信仰什么,没有经过多少抉择和反思。

由于佛道共同体在前三十年被制度性暴力摧枯拉朽地毁灭,迈入八十年代与诸亚伯拉罕宗教竞争时佛道并没有显著优势,所有宗教的传教士都一视同仁地面对被从国企中解放出去却没有归宿,一团散沙的原子个人。

人们为什么想要信仰?谈到信仰,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有信仰总比没信仰来的好?我在这个问题下有过解释,在于寻求安全感,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人在波折动荡的市场经济中反而更容易感到彷徨困顿,因此哪一种意识形态最先将一团散沙的原子个人塑造出共同体,为其提供安身立命的位置,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而佛道没有天启宗教快速塑造共同体的能力,如果你参加过大陆家庭教会的团契,看着信徒每周的礼拜中唱诵圣诗,互相祝福,共同祷告,便会明白为什么基督教会在九十年代以后发展速度一发不可收拾,这还是政府打压后的结果。信教的人,很多都是以前国有企业的员工,他们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生存了一辈子,早就不适应没有共同体的生活,而教会则能为他们提供归宿。

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有可能,他们当然会优先选择佛道,但遗憾的是,佛道没有这个能力,为其塑造共同体。道教在二十世纪后期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传统中国的彻底失败。它不再有为世界文明输出价值和意识形态的能力,反而为各种外来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质料。

只要帝国依旧坚持抑制民间自治组织的形成,那么古罗马时代基督教的后来居上之景将再度重显于亚细亚。晚期文化垂死的躯体将发育出一个新的文明,这个文明可能不是新教的,也不是天主教的,但必然是某个基督教的变体,历史路径已经形成,知识分子无力更改。

窝老有预感,如果帝国始终坚持现在的打压政策,始终作死,太平天国很可能在大陆重演。如今百分之七十的基督教信徒,是九四年后信仰的。如果不允许合法宗教的传播,那么信徒就只能选择全能神、被立王一流。但是允许的话,又会危急到自己生存的根基,是作亦是死,不作亦是死。但前者会死的更难看。当然,那个时候是大家一起死。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