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南海诸岛庙宇,保护南海文化遗产

凤凰周刊 陈进国

2016-06-15 15:44:19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中国人民是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最早主人,在许多岛礁上建立了不少具有道教或佛教性质的庙宇,这些庙宇是岛礁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也是渔民在岛上活动的中心。由于土地有限,这些庙宇结构简单,规模偏小,多数就地取材,用珊瑚石堆砌。部分由中国大陆运来的砖瓦砌筑而成。古庙宇大都位于岛礁的边缘,庙门向海。这些庙宇遗留着不同时代的瓷器,屡经修葺或翻建,明代、清代及民国年间皆有。近现代的中西文献,海峡两岸的陆上、水下考古调查,以及各类的实地调查和口述资料,都如实地记录了南海诸岛的庙宇遗迹及其变迁情况。

我曾多次在海南省及西沙永兴岛进行庙宇方面的田野调查,走访了海南岛各县市的近200座庙宇,事实证明南海诸岛庙宇史迹与南海诸岛渔民的信仰传统密切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强调要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文化空间,从而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南海诸岛庙宇是中国先民开发这些岛屿的历史和拥有土地主权的铁证。重视中国南海诸岛的庙宇文化空间的保护,是传承南海的文化遗产、提升中国海洋文明文化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海诸岛中国庙宇文化遗产丰富

南海诸岛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等岛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就率先登上南海诸岛,进行渔猎生产,是最早来到南海诸岛的先住民,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开发经营和命名,是历史拥有南海诸岛的主人。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最早实行军政管辖和最早行使主权。

中国人民持续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并在岛上兴建了各种中国文化设施,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庙宇等文化空间。

目前,中国实际管辖的岛屿的庙宇遗迹多被自行毁弃。根据中西历史文献的记载,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物调查,目前明确记录建有庙宇的岛礁,共有20多个。其中,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由台湾当局管辖;中业岛、西月岛、马欢岛被菲律宾侵占;南威岛、南钥岛、奈罗礁、鸿庥岛被越南侵占。这些庙宇对于侵占国家来说更是要早除之而后快,甚至兴建自己的庙宇以强化占有,以期伪造所谓的历史证据。

南海诸岛庙宇种类较多,有娘娘庙、石庙、公庙、土地庙、孤魂庙、兄弟公庙等称呼。

一是娘娘庙,俗称妈祖庙,一般供有神像。海南诸岛的娘娘庙,大多是海南、广东等地的渔家在岛上生活时供奉的,以保护海上航行安全、祈求风调雨顺。海南文昌疍民还有向“天后婆”放彩船(纸船)祈求平安的习俗。东沙群岛中的东沙岛,西沙群岛的甘泉岛、北岛、东岛、珊瑚岛、琛航岛、广金岛、永兴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台湾当局管辖),历史上都有娘娘庙。永兴岛俗称猫注岛。“猫注”其实是“妈祖”的谐音。有些岛屿上的娘娘庙则供奉着观音菩萨,如珊瑚岛上的金沙寺。

二是土地庙。西沙群岛的晋卿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西月岛、南威岛、南钥岛、鸿庥岛等都有分布。旧时的土地庙多供奉有石质的神像或者香炉、陶瓷酒杯酒壶,材质由石板、珊瑚等砌成。太平岛的土地庙还悬挂有“有求必应”等字,鸿庥岛土地庙还有对联。

三是兄弟公庙,也称孤魂庙、昭应庙。108兄弟崇拜是海南岛独有的信仰,传说有二:一是明代海南岛108位渔民遭遇海难后显灵;二是清代108位海南籍海商,被海盗杀害抛海而成神。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琼海、文昌等地的渔民都要祭拜108兄弟。凡渔民出海,也必祭兄弟公。东沙群岛的东沙岛,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北岛、东岛、南岛、赵述岛、和五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南沙群岛的奈罗礁、中业岛、西月岛、马欢岛等,都有兄弟公庙。永兴岛、和五岛和北岛的孤魂庙多为文昌及潭门港渔民所建。

外交维权理应重视庙宇主权价值

回顾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历次外交交涉,外国侵占者屡次不得不承认,庙宇是证明中国拥有南海诸岛先占权的重要历史证据和法理依据。当代中国的南海外交维权,不应该忘却,而应该重视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在维护南海主权时的文化证据。

1906年日本西泽吉次以“发现”为名,侵占东沙群岛,改为“西泽岛”,并毁掉大王庙、兄弟庙及疍民墓地等。中国政府向日本交涉的证据就是岛上有古庙遗迹和渔民生产。后来日本拟借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来坐实对东沙的占有,我国宣示主权的证据仍然是庙宇及其神像,并非“无主之地”,日本政府也承认和尊重这样的历史事实。1939年日本入侵太平岛、永兴岛后,还试图另建大和民族的“神社”,以强调所谓的文化存在。

1933年法国入侵中国南沙九小岛,国民政府也是以南沙有中国渔民膜拜的庙宇史迹来进行严正批驳的,当时的法国官方报纸也正式承认。台湾当局实际管控的太平岛和东沙岛,恢复了土地庙、大王庙、观音堂,并由驻岛官兵参与庙务管理,常年举行祭拜庆典。

1936年法国借中日将激战之际,“乃藉口安南历史《大南一统志》内载某皇帝曾派人至黄沙岛立祠捕鱼等语”,企图将西沙群岛归其所有。越南所谓黄沙岛建有古庙的文献,是指《大南实录正编》154卷:“黄沙在广义(现为广南省)海分,有一处白沙堆,树木森茂。堆之中有井,西南有古庙,碑刻‘万里波平’四字。北面珊瑚石,突立一堆。周围三百四十丈(二尺),高一丈三(二)尺,与沙堆齐,名盘滩石。去年(一八三四年),帝将于此处建庙、立碑,适因风涛弗果。至是乃遣水军该队范文原率监城兵匠,与广义、平定二府夫船,运往材料,建立庙宇(距古庙七丈)。庙之左置石碑,前设屏障。旬日工竣而还。”其实,著名史学家韩振华早已证明:“越南嘉隆帝所占有的黄沙,即葛洪,亦即今外罗山,又称CAT-ON(意日黄沙、金沙),它与西沙群岛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系。”事实上越南黄沙岛是在今外罗山(理山岛)。1939年法国又派兵非法侵占永兴岛时,越南人借机拆掉娘娘庙的砖瓦,并在岛的北面伪造文物,把猫注娘娘庙篡改为黄沙寺,伪书了一对文法不通的对联:“春亦有情海深喜逢鱼弄月,人得其意春风和气鸟逢林”,伪书“大南皇帝保大十四年(1939)三月初一日”云云,本想伪造越南皇帝在明命十六年己未(1839年)派人在黄沙岛建黄沙神祠,但保大四年(1939年)却露出马脚。上世纪20年代,海南琼海渔民从西沙珊瑚岛海里捞起一尊石雕像,越南竟冒认为古占婆人石雕。

但如今越南比中国还重视在侵占的南海诸岛的庙宇文化建设。据媒体报道,2012年越南当局派遣6名佛教僧侣以重新占领岛上的废弃寺庙,而这些寺庙上次有中国渔民居住的时候是1975年。

改革开放前,中国受左倾错误观念和无神论思想的影响,长期忽视南海诸岛庙宇的历史遗迹价值和文化主权价值,特别是对于西沙群岛的庙宇,或改作他用,或彻底毁弃。永兴岛孤魂庙的管治现状,其文化建设仍未受到重视,可以管窥出海南三沙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处于相当薄弱的环节,不仅缺乏南海诸岛地理人文知识,而且缺乏主权维护的意识。1993年永兴岛重建的孤魂庙,居然误刻着越南人伪造的对联,并张挂着庙门上。近年出版介绍对联的书籍,误将此伪造对联视为西沙古庙旧联,大摆乌龙。包括:任喜民主编《对联艺术》(1983),马书田《千年对联佳话》(1987),唐麒主编《中国对联故事总集综合卷》(2004),许树安、郑春苗《中国文化知识(续编)》(1990),李从武主编《奇联巧对选赏》(1993),《对联故事总集》卷4(2002)等书。

保护南海渔民宗教信仰自由

隋唐以来,南海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列为礼制中的中祀(岳镇海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始设南海祠于广东南海县南海镇,历朝先后加封南海神为“广利昭明帝”、“南海洪圣广利王”、“南海昭顺洪圣广利王”、“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南海昭明龙王之神”等封号。明永乐七年(1409年)又敕封南海神为“宁海伯”,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明代伐安南叛乱时也派人祭告南海神。今海南定安县黄竹镇第头村广利明皇大帝庙就在坚持祭拜南海神。1935年《奉派调查东沙岛报告书》载:“岛东尚有渔人酬资建筑之洪圣庙一座。在捕鱼时期,以便储粮之用”,所拜的就是国家南海祭典中的洪圣龙王。

南海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国海上渔民和海上丝绸之路过往船只,都要在南海诸岛或海上举行海祭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沿海渔民都要举办海祭大典。农历二月,南海居民更要纷纷举办“龙抬头”祭典。海南渔民在出海捕鱼期间和农历七月普度,也祭拜108兄弟公。农历四月,中国的两广地区和海南民众还要纪念守护海疆的伏波将军。恢复南海诸岛的庙宇设施,传承中国固有的南海祭典文化,不仅有助于唤醒南海诸岛的信仰历史记忆,也有利于满足中国南海渔民的日常信仰需求,从而有效地维护中国海疆领土完整和文化主权。

目前,相关方面已经在积极展开行动。2015年,海南省道教协会举办了“恢复海南诸岛民间庙宇及其民俗文化活动”会议,是国内首次重视这一议题的研讨会。恢复南海诸岛的庙宇设施及其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中国重视宗教工作的群众性的充分体现,是全面落实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关键环节,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国沿海人民海洋信仰的文脉。

(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6年第19期周刊,作者为陈进国,采访整理 记者 / 徐佳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恢复南海诸岛庙宇,保护南海文化遗产

凤凰周刊 陈进国

2016-06-15 15:44:19

|
恢复南海诸岛庙宇,保护南海文化遗产
|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中国人民是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最早主人,在许多岛礁上建立了不少具有道教或佛教性质的庙宇,这些庙宇是岛礁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也是渔民在岛上活动的中心。由于土地有限,这些庙宇结构简单,规模偏小,多数就地取材,用珊瑚石堆砌。部分由中国大陆运来的砖瓦砌筑而成。古庙宇大都位于岛礁的边缘,庙门向海。这些庙宇遗留着不同时代的瓷器,屡经修葺或翻建,明代、清代及民国年间皆有。近现代的中西文献,海峡两岸的陆上、水下考古调查,以及各类的实地调查和口述资料,都如实地记录了南海诸岛的庙宇遗迹及其变迁情况。

我曾多次在海南省及西沙永兴岛进行庙宇方面的田野调查,走访了海南岛各县市的近200座庙宇,事实证明南海诸岛庙宇史迹与南海诸岛渔民的信仰传统密切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强调要保护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文化空间,从而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南海诸岛庙宇是中国先民开发这些岛屿的历史和拥有土地主权的铁证。重视中国南海诸岛的庙宇文化空间的保护,是传承南海的文化遗产、提升中国海洋文明文化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海诸岛中国庙宇文化遗产丰富

南海诸岛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等岛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就率先登上南海诸岛,进行渔猎生产,是最早来到南海诸岛的先住民,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开发经营和命名,是历史拥有南海诸岛的主人。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最早实行军政管辖和最早行使主权。

中国人民持续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并在岛上兴建了各种中国文化设施,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庙宇等文化空间。

目前,中国实际管辖的岛屿的庙宇遗迹多被自行毁弃。根据中西历史文献的记载,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物调查,目前明确记录建有庙宇的岛礁,共有20多个。其中,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由台湾当局管辖;中业岛、西月岛、马欢岛被菲律宾侵占;南威岛、南钥岛、奈罗礁、鸿庥岛被越南侵占。这些庙宇对于侵占国家来说更是要早除之而后快,甚至兴建自己的庙宇以强化占有,以期伪造所谓的历史证据。

南海诸岛庙宇种类较多,有娘娘庙、石庙、公庙、土地庙、孤魂庙、兄弟公庙等称呼。

一是娘娘庙,俗称妈祖庙,一般供有神像。海南诸岛的娘娘庙,大多是海南、广东等地的渔家在岛上生活时供奉的,以保护海上航行安全、祈求风调雨顺。海南文昌疍民还有向“天后婆”放彩船(纸船)祈求平安的习俗。东沙群岛中的东沙岛,西沙群岛的甘泉岛、北岛、东岛、珊瑚岛、琛航岛、广金岛、永兴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台湾当局管辖),历史上都有娘娘庙。永兴岛俗称猫注岛。“猫注”其实是“妈祖”的谐音。有些岛屿上的娘娘庙则供奉着观音菩萨,如珊瑚岛上的金沙寺。

二是土地庙。西沙群岛的晋卿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西月岛、南威岛、南钥岛、鸿庥岛等都有分布。旧时的土地庙多供奉有石质的神像或者香炉、陶瓷酒杯酒壶,材质由石板、珊瑚等砌成。太平岛的土地庙还悬挂有“有求必应”等字,鸿庥岛土地庙还有对联。

三是兄弟公庙,也称孤魂庙、昭应庙。108兄弟崇拜是海南岛独有的信仰,传说有二:一是明代海南岛108位渔民遭遇海难后显灵;二是清代108位海南籍海商,被海盗杀害抛海而成神。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琼海、文昌等地的渔民都要祭拜108兄弟。凡渔民出海,也必祭兄弟公。东沙群岛的东沙岛,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北岛、东岛、南岛、赵述岛、和五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南沙群岛的奈罗礁、中业岛、西月岛、马欢岛等,都有兄弟公庙。永兴岛、和五岛和北岛的孤魂庙多为文昌及潭门港渔民所建。

外交维权理应重视庙宇主权价值

回顾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历次外交交涉,外国侵占者屡次不得不承认,庙宇是证明中国拥有南海诸岛先占权的重要历史证据和法理依据。当代中国的南海外交维权,不应该忘却,而应该重视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在维护南海主权时的文化证据。

1906年日本西泽吉次以“发现”为名,侵占东沙群岛,改为“西泽岛”,并毁掉大王庙、兄弟庙及疍民墓地等。中国政府向日本交涉的证据就是岛上有古庙遗迹和渔民生产。后来日本拟借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来坐实对东沙的占有,我国宣示主权的证据仍然是庙宇及其神像,并非“无主之地”,日本政府也承认和尊重这样的历史事实。1939年日本入侵太平岛、永兴岛后,还试图另建大和民族的“神社”,以强调所谓的文化存在。

1933年法国入侵中国南沙九小岛,国民政府也是以南沙有中国渔民膜拜的庙宇史迹来进行严正批驳的,当时的法国官方报纸也正式承认。台湾当局实际管控的太平岛和东沙岛,恢复了土地庙、大王庙、观音堂,并由驻岛官兵参与庙务管理,常年举行祭拜庆典。

1936年法国借中日将激战之际,“乃藉口安南历史《大南一统志》内载某皇帝曾派人至黄沙岛立祠捕鱼等语”,企图将西沙群岛归其所有。越南所谓黄沙岛建有古庙的文献,是指《大南实录正编》154卷:“黄沙在广义(现为广南省)海分,有一处白沙堆,树木森茂。堆之中有井,西南有古庙,碑刻‘万里波平’四字。北面珊瑚石,突立一堆。周围三百四十丈(二尺),高一丈三(二)尺,与沙堆齐,名盘滩石。去年(一八三四年),帝将于此处建庙、立碑,适因风涛弗果。至是乃遣水军该队范文原率监城兵匠,与广义、平定二府夫船,运往材料,建立庙宇(距古庙七丈)。庙之左置石碑,前设屏障。旬日工竣而还。”其实,著名史学家韩振华早已证明:“越南嘉隆帝所占有的黄沙,即葛洪,亦即今外罗山,又称CAT-ON(意日黄沙、金沙),它与西沙群岛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系。”事实上越南黄沙岛是在今外罗山(理山岛)。1939年法国又派兵非法侵占永兴岛时,越南人借机拆掉娘娘庙的砖瓦,并在岛的北面伪造文物,把猫注娘娘庙篡改为黄沙寺,伪书了一对文法不通的对联:“春亦有情海深喜逢鱼弄月,人得其意春风和气鸟逢林”,伪书“大南皇帝保大十四年(1939)三月初一日”云云,本想伪造越南皇帝在明命十六年己未(1839年)派人在黄沙岛建黄沙神祠,但保大四年(1939年)却露出马脚。上世纪20年代,海南琼海渔民从西沙珊瑚岛海里捞起一尊石雕像,越南竟冒认为古占婆人石雕。

但如今越南比中国还重视在侵占的南海诸岛的庙宇文化建设。据媒体报道,2012年越南当局派遣6名佛教僧侣以重新占领岛上的废弃寺庙,而这些寺庙上次有中国渔民居住的时候是1975年。

改革开放前,中国受左倾错误观念和无神论思想的影响,长期忽视南海诸岛庙宇的历史遗迹价值和文化主权价值,特别是对于西沙群岛的庙宇,或改作他用,或彻底毁弃。永兴岛孤魂庙的管治现状,其文化建设仍未受到重视,可以管窥出海南三沙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处于相当薄弱的环节,不仅缺乏南海诸岛地理人文知识,而且缺乏主权维护的意识。1993年永兴岛重建的孤魂庙,居然误刻着越南人伪造的对联,并张挂着庙门上。近年出版介绍对联的书籍,误将此伪造对联视为西沙古庙旧联,大摆乌龙。包括:任喜民主编《对联艺术》(1983),马书田《千年对联佳话》(1987),唐麒主编《中国对联故事总集综合卷》(2004),许树安、郑春苗《中国文化知识(续编)》(1990),李从武主编《奇联巧对选赏》(1993),《对联故事总集》卷4(2002)等书。

保护南海渔民宗教信仰自由

隋唐以来,南海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列为礼制中的中祀(岳镇海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始设南海祠于广东南海县南海镇,历朝先后加封南海神为“广利昭明帝”、“南海洪圣广利王”、“南海昭顺洪圣广利王”、“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南海昭明龙王之神”等封号。明永乐七年(1409年)又敕封南海神为“宁海伯”,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明代伐安南叛乱时也派人祭告南海神。今海南定安县黄竹镇第头村广利明皇大帝庙就在坚持祭拜南海神。1935年《奉派调查东沙岛报告书》载:“岛东尚有渔人酬资建筑之洪圣庙一座。在捕鱼时期,以便储粮之用”,所拜的就是国家南海祭典中的洪圣龙王。

南海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国海上渔民和海上丝绸之路过往船只,都要在南海诸岛或海上举行海祭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沿海渔民都要举办海祭大典。农历二月,南海居民更要纷纷举办“龙抬头”祭典。海南渔民在出海捕鱼期间和农历七月普度,也祭拜108兄弟公。农历四月,中国的两广地区和海南民众还要纪念守护海疆的伏波将军。恢复南海诸岛的庙宇设施,传承中国固有的南海祭典文化,不仅有助于唤醒南海诸岛的信仰历史记忆,也有利于满足中国南海渔民的日常信仰需求,从而有效地维护中国海疆领土完整和文化主权。

目前,相关方面已经在积极展开行动。2015年,海南省道教协会举办了“恢复海南诸岛民间庙宇及其民俗文化活动”会议,是国内首次重视这一议题的研讨会。恢复南海诸岛的庙宇设施及其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中国重视宗教工作的群众性的充分体现,是全面落实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关键环节,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国沿海人民海洋信仰的文脉。

(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6年第19期周刊,作者为陈进国,采访整理 记者 / 徐佳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