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宏忠道长:精诚办学,以道育才

道教之音 吉宏忠道长

2016-06-24 17:48: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善信大德,各位道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诸位来到上海城隍神秦裕伯的故里浦江镇,共同见证上海道教学院成立三十周年暨新校区、鹤坡观奠基庆典。作为上海道教学院第一届的毕业生和现任院长,我谨代表学院同仁对大家的莅临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道教从近代以来逐步衰落,直到今天仍未得到全面的振兴。究其原因有很多,而道门人才的匮乏,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近百年来,道教身处社会变革的大时代,由于一直缺乏能够沟通古今中西的人才梯队,也就难以担负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从而开拓新的发展局面。尽管不乏有识之士,提出建立“道学研究院”以培养仙道人才的设想,但因国家民族的动荡、道门力量的薄弱,而终究无法付诸实现。

改革开放后,古老的道教重新焕发青春,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教内外所普遍认识。在传统师徒制已难以适应道教发展的形势下,道门中人开始借鉴社会教育模式,兴办现代意义上的宗教院校。从此,系统化地传承道教文化并培育新型道士的使命,就落到了道教学院身上。可以说,办好道教学院是培养当代道教人才的需要,是坚定道教信仰的需要,是继承和传播道教文化的需要,更是促进海内外道教文化交流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一、 上海道教学院办学历程

上海道教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勃兴和文化的荟萃,越来越多的高道大德与道教学者,逐渐汇聚在上海滩并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力。文革浩劫之后,以陈莲笙老会长为代表的老一代道教界人士,不仅殚精竭虑,恢复道教活动场所,更是充分认识到道教人才缺乏的危机。1986年,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市道教协会,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即着手在西林后路的老白云观,筹建“上海道学班”,招收了第一届学员。这个完全是白手起家的小小班级,在诸位教内外贤达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办学场地狭小、师资经费匮乏等困难,坚持办了三届,培养出诸多日后上海道教的领导骨干成员。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无限缅怀陈老会长等上海道教界前辈对道教教育的高瞻远瞩和精诚付出。没有他们的筚路蓝缕,就不可能有今日上海道教学院的发展和壮大。2005年,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我院为全日制道教高等院校,成为国内唯一专门培养正一道教徒的道教学院。学院的校址,迁到了松江区的东岳庙,并在2006年开办了第四届的大专班,也开始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办学。以上四届,共培养了一百三十余名学生,为各宫观输送了急需的道教教职人员,初步解决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道教人才缺乏问题。

自2011年以来,上海道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时代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道教的兴衰荣辱,在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能否造就道深德厚的人才队伍,将直接决定上海道教乃至于整个道门的发展趋向。为此,道协班子针对以往办学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切改进,召引师资人才,加大财力投入,着力提升上海道教学院的办学品位,并将之确定为今后上海道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方针指引下,2012年进行了新一届的招生,并于2013年初正式开设了首届本科班,专业为“道教教义与文化”,继续采取联合高校办学的模式。本科班的开设,不仅使学院在学历层次上实现了新的迈进,在专业上贴近了道门迫切需要,更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深入探索。

二、 上海道教学院教育理念

上海道教学院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爱国爱教的基本方向,努力造就拥护党和政府领导,对三清大道信仰虔诚、威仪充足,具有全面道教文化功底,学修并重、明理达事的新时代正一派道教人才。学院特别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及道性人格的熏陶培养,严格清规戒律和校规校纪的执行,力求培育弘法传道的英才团队。我们努力为刚刚踏入道门的年轻学子,提供认识、学习道教博大精深文化的系统教育平台,为他们的道业晋升打下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也为传承道法奠定通经晓义的牢固根底,从而不断生起对道教的虔诚信仰与献身精神。

道门先贤曾说“未有神仙不读书”。历代学养精深、弘道度人的著名高道,都有深厚的诗书功底,藉此妙悟玄理、贯通百家,方能担负起继往开来的时代责任。因此,上海道教学院特别注重文化课程设置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上实行专业定位和全面策划,广泛延请教内外明师进行授课指导。我们牢牢坚守历代祖师“因术以体道,明道而用术”的原则,结合时代特征,使学院教育与师徒传承式的宫观教育相得益彰。

三、 上海道教学院办学情况

现主要根据上海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的办学情况,将我们对道教教育的探索实践,简要汇报于下:

第一,思政教育,落实到位。上海道教学院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与服务意识,使思政教育真正转化为拥护政府领导并推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保证每周一准时进行升国旗仪式,每天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节目,邀请上海民宗委的相关领导来学院做各类政策形势报告。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专门聘请了思想政治辅导员,为长期有效的思政教育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坚定信仰,严格戒行。正信、正念为一切修道之本。在正视道门现状和总结道教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上海道教学院将宗教信仰教育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和现场宗教活动,来强化学生对道教的感情与信仰,使道教学院的学子们对道教的感情从朦胧到亲切,对道教的信仰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并约束以深入日常生活的各项规戒,从而使学道、弘道成为全院上下的共同追求。

第三,学修并立,开放思路。上海道教学院教务处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规划,将文化课程与修行实践,按照玄门养生作息的规律,在每天早晚搭配进行,相得益彰。学院按照四大板块的模式,先后开设了数十门文化课,均遴选该领域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进行授课,包括:道协领导、学界教授、教界道长、社会贤达以及本学院教师等。另外,教务处为提升学生修道水平,相应礼请了有道功实践的各派道长进行讲学与带修。学院注重交流,带领学生们参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个校区,对象牙塔生活有了直面的认识;参访了华东神学院和上海佛学院,在比较宗教的视野下,增进了对其它宗教院校生活的了解。特别是,专门组织全班学生外出参访了道教圣地武当山,修习养生功夫;并远赴香港诸大宫观进行现代弘道问题的实地考察,开辟了当代道教院校恢复“云游参访”的风气。道教学院注重慈善理念教育,组织学生去社会福利院及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慰问,以实践道教的度人理念。在寒暑假期间,专门安排全体学生在宫观中进行实习,并结合实习所观所感,提交相应的宫观调查报告,促使学生认真了解当代道门的现状,反思弘道之路。为亲近大众,教务处还负责开设了“社会公众部”,面向各界大众弘扬道教文化。现已在上海举办了多期讲道班和养生班,并于2014年开始在上海虹庙进行每周末持续性面向社会的讲经、雅集活动。在这其中,道教学院年轻的学子们不仅志愿从事服务工作,而且担当起讲经弘法的责任,逐渐接触广大信众,为日后的弘道宣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每学期期末的学业考核中,教务处与各位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严格考查每位学生的学业,并通过中期考核淘汰机制,督促学生精进求学。特别是,学院探索进行了分流教学活动,即通过对不同学生特长兴趣的划分和重组,配以不同专业的导师,来培养更为专精的弘道人才。实践证明,道教学院教学必须要秉承玄门传统,回归仙道本色,大力肃整学风,使“道才塑造”成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第四,民主管理,师生和谐。上海道教学院历来教师人数不多,但均秉持“民主管理”的精神,经常与学生进行贴心的沟通交流。学院历届班委会均进行民主选举,任贤举能,以协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日常管理。学院定期召开班委座谈会,征求意见,发现并解决问题。班委会也具体策划和举办了诸如“道教学院体育节暨首届太极拳比赛”、“道教学院文化艺术节暨迎新联欢会”“中秋晚会”“迎春晚会”等反响热烈的学生活动。另外,还组织十余位同学编导、排练了道教话剧《黄粱梦》,并已于2014年在上海各道教庙会和江苏省道教艺术节中精彩上演。师生们还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道教学院萌道基金”,捐资行善,以营造学道之士公心为众、慈爱济困的良好氛围。如此上下沟通、师生和谐,不仅使道门学子能够快乐成长,也历练了他们在各方面的办事才干。

四、 上海道教学院未来愿景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海道教学院开办三十年以来,各项教育工作可谓兢兢业业,扎实迈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道门中人的高度评价。当然,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如引进人才缺乏编制,办学经费尚有缺口,教内师资数量稀少,硬件设施水平较低等。为力争将本学院早日办成名符其实的全国一流道教院校,我们对道教学院未来的发展作了以下的规划设想:

1、设计建设一座可供教学、修持和弘道使用的上海道教学院新校区,作为长期教学场所,满足办学需求。购置现代化的电教、网络、影像和各类图书资料,切实提升学院硬件设备水平。非常高兴的是,在上海市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特别是在闵行区和浦江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个项目今天就要顺利启动。新校区按照“前观后学”的格局规划设计,占地9430㎡,建筑面积11316㎡,总投资近亿元,各类教学功能设施完备,能同时容纳240名学生就读,满足道教院校“学修一体”的教学要求。待会,我们将举行奠基仪式。在此,我代表上海市道教协会和上海道教学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道教学院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集聚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有序开展大专、本科、研究生的阶梯式教学,更多地举办现有道士培训,突出自身教育特色,力争将本学院办成华东七省市乃至于全国的道教人才培养中心。

3、整合资源,借鉴友教办学经验,利用社会大学的科研资源,不断增进与学术界的联系,积极开展道教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将本学院办成当代道教研究的重镇。

4、开拓进取,宣道弘道,推进道教艺术、道教思想、道教养生等方面的弘扬力度,开办各种文化讲座和体道课程,将本学院打造成道教信众和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教育基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忆往昔,逝者如斯;望前景,大道兴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道门人士的积极努力下,上海道教学院一定会克服前进路途上的种种困难,秉承玄风,砥砺前行。经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上海道教学院合院道众发愿,以追思道祖之感念心、探玄修真之赤诚心、度化众生之无量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道教复兴点燃智慧的灯火!

相关链接:

上海道教学院成立30周年庆典暨鹤坡观奠基仪式举行

(本文依据吉宏忠道长上海道教学院三十周年庆典致辞整理)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吉宏忠道长:精诚办学,以道育才

道教之音 吉宏忠道长

2016-06-24 17:48:10

|
吉宏忠道长:精诚办学,以道育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善信大德,各位道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诸位来到上海城隍神秦裕伯的故里浦江镇,共同见证上海道教学院成立三十周年暨新校区、鹤坡观奠基庆典。作为上海道教学院第一届的毕业生和现任院长,我谨代表学院同仁对大家的莅临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道教从近代以来逐步衰落,直到今天仍未得到全面的振兴。究其原因有很多,而道门人才的匮乏,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近百年来,道教身处社会变革的大时代,由于一直缺乏能够沟通古今中西的人才梯队,也就难以担负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从而开拓新的发展局面。尽管不乏有识之士,提出建立“道学研究院”以培养仙道人才的设想,但因国家民族的动荡、道门力量的薄弱,而终究无法付诸实现。

改革开放后,古老的道教重新焕发青春,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教内外所普遍认识。在传统师徒制已难以适应道教发展的形势下,道门中人开始借鉴社会教育模式,兴办现代意义上的宗教院校。从此,系统化地传承道教文化并培育新型道士的使命,就落到了道教学院身上。可以说,办好道教学院是培养当代道教人才的需要,是坚定道教信仰的需要,是继承和传播道教文化的需要,更是促进海内外道教文化交流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一、 上海道教学院办学历程

上海道教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勃兴和文化的荟萃,越来越多的高道大德与道教学者,逐渐汇聚在上海滩并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力。文革浩劫之后,以陈莲笙老会长为代表的老一代道教界人士,不仅殚精竭虑,恢复道教活动场所,更是充分认识到道教人才缺乏的危机。1986年,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市道教协会,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即着手在西林后路的老白云观,筹建“上海道学班”,招收了第一届学员。这个完全是白手起家的小小班级,在诸位教内外贤达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办学场地狭小、师资经费匮乏等困难,坚持办了三届,培养出诸多日后上海道教的领导骨干成员。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无限缅怀陈老会长等上海道教界前辈对道教教育的高瞻远瞩和精诚付出。没有他们的筚路蓝缕,就不可能有今日上海道教学院的发展和壮大。2005年,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我院为全日制道教高等院校,成为国内唯一专门培养正一道教徒的道教学院。学院的校址,迁到了松江区的东岳庙,并在2006年开办了第四届的大专班,也开始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办学。以上四届,共培养了一百三十余名学生,为各宫观输送了急需的道教教职人员,初步解决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道教人才缺乏问题。

自2011年以来,上海道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时代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道教的兴衰荣辱,在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能否造就道深德厚的人才队伍,将直接决定上海道教乃至于整个道门的发展趋向。为此,道协班子针对以往办学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切改进,召引师资人才,加大财力投入,着力提升上海道教学院的办学品位,并将之确定为今后上海道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方针指引下,2012年进行了新一届的招生,并于2013年初正式开设了首届本科班,专业为“道教教义与文化”,继续采取联合高校办学的模式。本科班的开设,不仅使学院在学历层次上实现了新的迈进,在专业上贴近了道门迫切需要,更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深入探索。

二、 上海道教学院教育理念

上海道教学院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爱国爱教的基本方向,努力造就拥护党和政府领导,对三清大道信仰虔诚、威仪充足,具有全面道教文化功底,学修并重、明理达事的新时代正一派道教人才。学院特别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及道性人格的熏陶培养,严格清规戒律和校规校纪的执行,力求培育弘法传道的英才团队。我们努力为刚刚踏入道门的年轻学子,提供认识、学习道教博大精深文化的系统教育平台,为他们的道业晋升打下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也为传承道法奠定通经晓义的牢固根底,从而不断生起对道教的虔诚信仰与献身精神。

道门先贤曾说“未有神仙不读书”。历代学养精深、弘道度人的著名高道,都有深厚的诗书功底,藉此妙悟玄理、贯通百家,方能担负起继往开来的时代责任。因此,上海道教学院特别注重文化课程设置的完备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上实行专业定位和全面策划,广泛延请教内外明师进行授课指导。我们牢牢坚守历代祖师“因术以体道,明道而用术”的原则,结合时代特征,使学院教育与师徒传承式的宫观教育相得益彰。

三、 上海道教学院办学情况

现主要根据上海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的办学情况,将我们对道教教育的探索实践,简要汇报于下:

第一,思政教育,落实到位。上海道教学院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与服务意识,使思政教育真正转化为拥护政府领导并推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保证每周一准时进行升国旗仪式,每天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节目,邀请上海民宗委的相关领导来学院做各类政策形势报告。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专门聘请了思想政治辅导员,为长期有效的思政教育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坚定信仰,严格戒行。正信、正念为一切修道之本。在正视道门现状和总结道教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上海道教学院将宗教信仰教育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和现场宗教活动,来强化学生对道教的感情与信仰,使道教学院的学子们对道教的感情从朦胧到亲切,对道教的信仰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并约束以深入日常生活的各项规戒,从而使学道、弘道成为全院上下的共同追求。

第三,学修并立,开放思路。上海道教学院教务处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规划,将文化课程与修行实践,按照玄门养生作息的规律,在每天早晚搭配进行,相得益彰。学院按照四大板块的模式,先后开设了数十门文化课,均遴选该领域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进行授课,包括:道协领导、学界教授、教界道长、社会贤达以及本学院教师等。另外,教务处为提升学生修道水平,相应礼请了有道功实践的各派道长进行讲学与带修。学院注重交流,带领学生们参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个校区,对象牙塔生活有了直面的认识;参访了华东神学院和上海佛学院,在比较宗教的视野下,增进了对其它宗教院校生活的了解。特别是,专门组织全班学生外出参访了道教圣地武当山,修习养生功夫;并远赴香港诸大宫观进行现代弘道问题的实地考察,开辟了当代道教院校恢复“云游参访”的风气。道教学院注重慈善理念教育,组织学生去社会福利院及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慰问,以实践道教的度人理念。在寒暑假期间,专门安排全体学生在宫观中进行实习,并结合实习所观所感,提交相应的宫观调查报告,促使学生认真了解当代道门的现状,反思弘道之路。为亲近大众,教务处还负责开设了“社会公众部”,面向各界大众弘扬道教文化。现已在上海举办了多期讲道班和养生班,并于2014年开始在上海虹庙进行每周末持续性面向社会的讲经、雅集活动。在这其中,道教学院年轻的学子们不仅志愿从事服务工作,而且担当起讲经弘法的责任,逐渐接触广大信众,为日后的弘道宣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每学期期末的学业考核中,教务处与各位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严格考查每位学生的学业,并通过中期考核淘汰机制,督促学生精进求学。特别是,学院探索进行了分流教学活动,即通过对不同学生特长兴趣的划分和重组,配以不同专业的导师,来培养更为专精的弘道人才。实践证明,道教学院教学必须要秉承玄门传统,回归仙道本色,大力肃整学风,使“道才塑造”成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第四,民主管理,师生和谐。上海道教学院历来教师人数不多,但均秉持“民主管理”的精神,经常与学生进行贴心的沟通交流。学院历届班委会均进行民主选举,任贤举能,以协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日常管理。学院定期召开班委座谈会,征求意见,发现并解决问题。班委会也具体策划和举办了诸如“道教学院体育节暨首届太极拳比赛”、“道教学院文化艺术节暨迎新联欢会”“中秋晚会”“迎春晚会”等反响热烈的学生活动。另外,还组织十余位同学编导、排练了道教话剧《黄粱梦》,并已于2014年在上海各道教庙会和江苏省道教艺术节中精彩上演。师生们还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道教学院萌道基金”,捐资行善,以营造学道之士公心为众、慈爱济困的良好氛围。如此上下沟通、师生和谐,不仅使道门学子能够快乐成长,也历练了他们在各方面的办事才干。

四、 上海道教学院未来愿景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海道教学院开办三十年以来,各项教育工作可谓兢兢业业,扎实迈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道门中人的高度评价。当然,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如引进人才缺乏编制,办学经费尚有缺口,教内师资数量稀少,硬件设施水平较低等。为力争将本学院早日办成名符其实的全国一流道教院校,我们对道教学院未来的发展作了以下的规划设想:

1、设计建设一座可供教学、修持和弘道使用的上海道教学院新校区,作为长期教学场所,满足办学需求。购置现代化的电教、网络、影像和各类图书资料,切实提升学院硬件设备水平。非常高兴的是,在上海市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特别是在闵行区和浦江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个项目今天就要顺利启动。新校区按照“前观后学”的格局规划设计,占地9430㎡,建筑面积11316㎡,总投资近亿元,各类教学功能设施完备,能同时容纳240名学生就读,满足道教院校“学修一体”的教学要求。待会,我们将举行奠基仪式。在此,我代表上海市道教协会和上海道教学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道教学院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集聚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有序开展大专、本科、研究生的阶梯式教学,更多地举办现有道士培训,突出自身教育特色,力争将本学院办成华东七省市乃至于全国的道教人才培养中心。

3、整合资源,借鉴友教办学经验,利用社会大学的科研资源,不断增进与学术界的联系,积极开展道教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将本学院办成当代道教研究的重镇。

4、开拓进取,宣道弘道,推进道教艺术、道教思想、道教养生等方面的弘扬力度,开办各种文化讲座和体道课程,将本学院打造成道教信众和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教育基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忆往昔,逝者如斯;望前景,大道兴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道门人士的积极努力下,上海道教学院一定会克服前进路途上的种种困难,秉承玄风,砥砺前行。经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上海道教学院合院道众发愿,以追思道祖之感念心、探玄修真之赤诚心、度化众生之无量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道教复兴点燃智慧的灯火!

相关链接:

上海道教学院成立30周年庆典暨鹤坡观奠基仪式举行

(本文依据吉宏忠道长上海道教学院三十周年庆典致辞整理)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