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荣道长: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道教发展

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陆文荣道长

2016-09-12 08:15:59

道教之音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要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当代道教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建设发展起来的,其长足的进步举世瞩目。与新中国成立以前相比,当代道教不仅宫观建筑更宏伟,道众的生活条件改善并且更有保障,精神面貌更阳光,而且道教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也更开明、舒展,道教文化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大幅提高。总结这一系列的成就,不难发现,当代道教在适应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中,自身也在进行着渐进式的变革。这些变革,既推动了道教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向道教提出了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在变革中自我调整、自我整合的时代课题。当前,如何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示,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道教与当代中国发展相适应,是道教界需要思考的焦点问题。

第一,要推动道教教理教义系统化、规范化。道教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缺乏体系化、规范化的现代诠释,有些内容深奥难懂,现代解释又任人自说是非,所以道教信仰的神圣性、教理教义的逻辑性、修行方法的规范性,在日侵月削中面临着不能自我振兴的困境。这是重新整合道教、振兴道教的一大关键,道教界要凝聚全教共识,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真正达到治标进而治本的效果。

第二,要推动道教组织增强凝聚力、认同感。当前,一些道教组织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山头主义和门户观念普遍存在,不能发挥道教作为一个信仰共同体的合力。因此,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时,道教常常凸显出整体的弱势,不利于树立社会对于道教的信心。在这个问题上,道教界一定要妥善处理“属地管理”原则与教务一体化的关系。要认识到,作为中国固有的传统宗教,认同中国社会是道教的先天属性,中华民族的良性发展、华夏同胞的幸福康宁,就是道教徒弘道阐教的基本目标。“属地管理”原则与道教不仅是相互适应的,而且是强化道教与中国社会紧密相连的纽带。因此,道教界要在服从地方政府管理的同时,维护道教徒的身份和信仰,从而以信仰共同体的合力,发挥教务一体化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同时也能推动弘道阐教再上新台阶。

第三,要推动道教界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当前,道教人才培养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力量薄弱,师资匮乏,人才短缺,知识更新速度慢,创造精神产品后续乏力。这主要由于教内还未真正意识到精神产品以及对社会的文化反馈,是道教存在并且获得发展机缘的根基。教内重心普遍还停留在处理各项事务的层面,对人才培养缺乏系统、可行的规划,缺乏投入、执行的力度。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道教界既需要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规划,也需要有善于利用现有条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势成事的措施。就长期规划而言,建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略,聘请教外尊重道教信仰和文化的学者,从教内遴选可造之材,制定培训目标和具体计划,对于教内好学且文化基础较好的青年道友,要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尽可能为其提供深造的机会。教内人才遴选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机制。建议正面面对教内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的现实,发掘教内人才术业有专攻的优势,例如书画、武术、养生、心理咨询等等,集中交流,有序提升,形成规范和谐的团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第四,推动道教界多出大师、引领精神。当前,道教界内部存在着高道、大师相对缺乏的问题,也缺乏凸显高道、大师的机制,因此不能产生吸引社会知识精英的广泛效应。纵观道教史,一代宗师往往是在社会动乱的特殊时期应运而生的,道门宗师秉承道教的精神慧命,为世人指点迷津,从而带来道教的兴盛。在现代社会,道教如何走出历史常规,如何一方面扩大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以高道、大师作为精神领袖,培植强健的内在精神,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当代道教界来说,亟需能代表、象征道教精神的高道大德。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挖掘道教中所蕴含的信仰和文化的担当精神,忠诚有效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这是道教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使命,道教界必须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教内同仁勠力同心、群策群力,不麻木、不回避,道教才能真正与当代中国相适应,顺应时代的步伐,迈上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进程。

(作者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陆文荣道长: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道教发展

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陆文荣道长

2016-09-12 08:15:59

|
陆文荣道长: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道教发展
|

道教之音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要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当代道教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建设发展起来的,其长足的进步举世瞩目。与新中国成立以前相比,当代道教不仅宫观建筑更宏伟,道众的生活条件改善并且更有保障,精神面貌更阳光,而且道教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也更开明、舒展,道教文化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大幅提高。总结这一系列的成就,不难发现,当代道教在适应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中,自身也在进行着渐进式的变革。这些变革,既推动了道教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向道教提出了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在变革中自我调整、自我整合的时代课题。当前,如何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示,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道教与当代中国发展相适应,是道教界需要思考的焦点问题。

第一,要推动道教教理教义系统化、规范化。道教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缺乏体系化、规范化的现代诠释,有些内容深奥难懂,现代解释又任人自说是非,所以道教信仰的神圣性、教理教义的逻辑性、修行方法的规范性,在日侵月削中面临着不能自我振兴的困境。这是重新整合道教、振兴道教的一大关键,道教界要凝聚全教共识,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真正达到治标进而治本的效果。

第二,要推动道教组织增强凝聚力、认同感。当前,一些道教组织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山头主义和门户观念普遍存在,不能发挥道教作为一个信仰共同体的合力。因此,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时,道教常常凸显出整体的弱势,不利于树立社会对于道教的信心。在这个问题上,道教界一定要妥善处理“属地管理”原则与教务一体化的关系。要认识到,作为中国固有的传统宗教,认同中国社会是道教的先天属性,中华民族的良性发展、华夏同胞的幸福康宁,就是道教徒弘道阐教的基本目标。“属地管理”原则与道教不仅是相互适应的,而且是强化道教与中国社会紧密相连的纽带。因此,道教界要在服从地方政府管理的同时,维护道教徒的身份和信仰,从而以信仰共同体的合力,发挥教务一体化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同时也能推动弘道阐教再上新台阶。

第三,要推动道教界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当前,道教人才培养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力量薄弱,师资匮乏,人才短缺,知识更新速度慢,创造精神产品后续乏力。这主要由于教内还未真正意识到精神产品以及对社会的文化反馈,是道教存在并且获得发展机缘的根基。教内重心普遍还停留在处理各项事务的层面,对人才培养缺乏系统、可行的规划,缺乏投入、执行的力度。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道教界既需要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规划,也需要有善于利用现有条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势成事的措施。就长期规划而言,建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略,聘请教外尊重道教信仰和文化的学者,从教内遴选可造之材,制定培训目标和具体计划,对于教内好学且文化基础较好的青年道友,要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尽可能为其提供深造的机会。教内人才遴选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机制。建议正面面对教内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的现实,发掘教内人才术业有专攻的优势,例如书画、武术、养生、心理咨询等等,集中交流,有序提升,形成规范和谐的团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第四,推动道教界多出大师、引领精神。当前,道教界内部存在着高道、大师相对缺乏的问题,也缺乏凸显高道、大师的机制,因此不能产生吸引社会知识精英的广泛效应。纵观道教史,一代宗师往往是在社会动乱的特殊时期应运而生的,道门宗师秉承道教的精神慧命,为世人指点迷津,从而带来道教的兴盛。在现代社会,道教如何走出历史常规,如何一方面扩大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以高道、大师作为精神领袖,培植强健的内在精神,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当代道教界来说,亟需能代表、象征道教精神的高道大德。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挖掘道教中所蕴含的信仰和文化的担当精神,忠诚有效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这是道教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使命,道教界必须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教内同仁勠力同心、群策群力,不麻木、不回避,道教才能真正与当代中国相适应,顺应时代的步伐,迈上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进程。

(作者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