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悟福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

2011-02-16 08:12:48

句容悟福(图)
 
人之与地恰如人之与人,日久生情。在句容工作五年余,自以为对茅山的山水形胜、人文掌故颇有所知,然近来批阅诸多有关茅山之典籍,还是有始料不及之欣喜:茅山文化况味之醇厚,遗迹传说之丰富,名人雅士之众多,让我心有戚戚焉。一座并无过人雄姿美色的山脉,何以聚集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声名显赫的人物,这种超浓度的文化聚集又向我们后人显示了什么未知却又值得探寻的奥秘?

对芸芸众生而言,与天争寿、长生不老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茅山似乎有望将之幻化成真。据《史记》载:“老子百六十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道家向来以“长生不老”、“无量度人”作为大追求,在天人合一的原则中顺应天地。毫无疑问,茅山在醉心修炼之人眼中是“追求道、体悟真”的绝好去处。虽然茅山的脉脉青山、潺潺流水,与世间群山相比,看似无可惊奇,甚至显得那么低调而不争、自隐而无求,但进而观之,其间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却充满了神秘难言的魅力,仿佛能让玄言具象,让哲理入境,从而构成道家修真养生最完美的气场,而为历代求仙者、求道者、求高隐者、求远观世相而得觉悟者所私寻珍爱。在与日月同在、与山水共存的采气天地中,追求养生之道者在此进入“内养心性、外炼形体”的佳境。

对志士贤达而言,仕与隐始终是一大人生难题,而茅山则提供了化解这道难题的成功样范。对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卓有大志、希求对于社会人生有所贡献,同时对于来自生命过程的种种考验也不能不忧谗畏讥者而言,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如影随至的问题。人们运用各种智慧试图解决这个难题,如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穷中藏达,达中含危,穷与达又岂能断然分割?如何能够在保持自我自由心性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才智,就成了历代智者不断探求的人生命题。而这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人生需要,恰恰被齐梁间的陶弘景出色地解决了他既“隐居以求其志”,拿起书本出世,以黄老之道怡性养心;又“行义以达其道”,放下身段入世,以周孔之道治天下。他与梁武帝书信来往,辅政于青山之间,在“隐居”与“济世”中实现了完美平衡。终其一生,可谓“隐”与“仕”都极尽辉煌。他打破了传统文人“进而仕、退而隐”的纠结困惑,在完成经世致用的实用目标之外,保全了优游林下、诗酒自娱的洒脱,为后世士林提供了独特的人生路向,成为人们景仰追慕的成功范例。“山中宰相”这一中国历史上仅见的称谓,不仅是对他独到的治国方式的肯定,也让三茅大地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美誉。

对鸿儒大哲而言,立言是不朽的事业,而论道茅山则仿佛可接地气、得天助,在虚静澄明之境中,让智慧火花喷薄而出。或许,茅山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特殊能量。在清风明月、烟霞泉石间,葛洪孜求苍生思索中华文化之绝学;在山冈叠翠、溪涧盈溢间,王安石观雨听花憬悟修齐治平之道;在山水云壑、泉石峥淙间,康有为持志清修彻悟变法维新之多艰……诗化的山水,亘古的大美,无边的静绿,常年的流风,给思者带来绝尘脱俗的氛围,也让他们的心灵进入一种宁静致远、静思生智的状态。最终,他们中的智者在此经历了如醍醐灌顶、脱胎换骨般的思想喜悦。茅山,因此成了骋思神游的胜地,成了“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福地。在这里,时时处处活跃着希求“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的智者贤士。他们将深邃的思想放飞在悠远的时空里,千年万载,生生不息……

“神于天,圣于地,和于人”。也许是契合了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茅山遂成为天下名山、第一福地。

(作者系句容市人民政府市长)

作者:作者系句容市人民政府市长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句容悟福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

2011-02-16 08:12:48

|
句容悟福
|

句容悟福(图)
 
人之与地恰如人之与人,日久生情。在句容工作五年余,自以为对茅山的山水形胜、人文掌故颇有所知,然近来批阅诸多有关茅山之典籍,还是有始料不及之欣喜:茅山文化况味之醇厚,遗迹传说之丰富,名人雅士之众多,让我心有戚戚焉。一座并无过人雄姿美色的山脉,何以聚集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声名显赫的人物,这种超浓度的文化聚集又向我们后人显示了什么未知却又值得探寻的奥秘?

对芸芸众生而言,与天争寿、长生不老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在茅山似乎有望将之幻化成真。据《史记》载:“老子百六十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道家向来以“长生不老”、“无量度人”作为大追求,在天人合一的原则中顺应天地。毫无疑问,茅山在醉心修炼之人眼中是“追求道、体悟真”的绝好去处。虽然茅山的脉脉青山、潺潺流水,与世间群山相比,看似无可惊奇,甚至显得那么低调而不争、自隐而无求,但进而观之,其间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却充满了神秘难言的魅力,仿佛能让玄言具象,让哲理入境,从而构成道家修真养生最完美的气场,而为历代求仙者、求道者、求高隐者、求远观世相而得觉悟者所私寻珍爱。在与日月同在、与山水共存的采气天地中,追求养生之道者在此进入“内养心性、外炼形体”的佳境。

对志士贤达而言,仕与隐始终是一大人生难题,而茅山则提供了化解这道难题的成功样范。对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卓有大志、希求对于社会人生有所贡献,同时对于来自生命过程的种种考验也不能不忧谗畏讥者而言,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如影随至的问题。人们运用各种智慧试图解决这个难题,如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穷中藏达,达中含危,穷与达又岂能断然分割?如何能够在保持自我自由心性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才智,就成了历代智者不断探求的人生命题。而这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人生需要,恰恰被齐梁间的陶弘景出色地解决了他既“隐居以求其志”,拿起书本出世,以黄老之道怡性养心;又“行义以达其道”,放下身段入世,以周孔之道治天下。他与梁武帝书信来往,辅政于青山之间,在“隐居”与“济世”中实现了完美平衡。终其一生,可谓“隐”与“仕”都极尽辉煌。他打破了传统文人“进而仕、退而隐”的纠结困惑,在完成经世致用的实用目标之外,保全了优游林下、诗酒自娱的洒脱,为后世士林提供了独特的人生路向,成为人们景仰追慕的成功范例。“山中宰相”这一中国历史上仅见的称谓,不仅是对他独到的治国方式的肯定,也让三茅大地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美誉。

对鸿儒大哲而言,立言是不朽的事业,而论道茅山则仿佛可接地气、得天助,在虚静澄明之境中,让智慧火花喷薄而出。或许,茅山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特殊能量。在清风明月、烟霞泉石间,葛洪孜求苍生思索中华文化之绝学;在山冈叠翠、溪涧盈溢间,王安石观雨听花憬悟修齐治平之道;在山水云壑、泉石峥淙间,康有为持志清修彻悟变法维新之多艰……诗化的山水,亘古的大美,无边的静绿,常年的流风,给思者带来绝尘脱俗的氛围,也让他们的心灵进入一种宁静致远、静思生智的状态。最终,他们中的智者在此经历了如醍醐灌顶、脱胎换骨般的思想喜悦。茅山,因此成了骋思神游的胜地,成了“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福地。在这里,时时处处活跃着希求“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的智者贤士。他们将深邃的思想放飞在悠远的时空里,千年万载,生生不息……

“神于天,圣于地,和于人”。也许是契合了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茅山遂成为天下名山、第一福地。

(作者系句容市人民政府市长)

作者:作者系句容市人民政府市长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