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完美谢幕

人民网 佚名

2011-03-03 22:38:11

人民网青岛2月19日电  2月15日—19日,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中圆满结束。十万人的集体狂欢,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以“多元文化?欢乐崂山”为主题的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打造成为“文化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充分展示出崂山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成为崂山区新的文化旅游品牌。

与首届相比,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呈现以下五个亮点:节会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本届非遗节承首届的成功模式,开幕式、青岛市锣鼓大赛、兔年剪兔剪纸大赛、“乐在崂山”主题日活动、元宵猜灯谜、专题展销、民间绝活杂耍展示等系列板块次第展开、整体联动,天天有看点、场场都精彩,共同集结成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崂山民俗风情画卷,为岛城市民奉上精彩绝伦的新春文化盛宴。据统计,在五天的活动期间,参与演出的群众艺术队伍达103支,演出场次达160场,前来参观的市民与游客达到10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崂山中心主城区的人气指数,丽达购物中心、乐天玛特等场所人流涌动,客流量较平时增加2成,商品的销售量与营业额增加20%,强力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届非遗节不仅将节会、展销、商街、景观等形成有机的互动,成为展示崂山风光物态、民情习俗的一扇窗口,而且对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生活品质之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高水平策划的开幕式更具吸引力。开幕式上,非遗节原创主题歌《千百年的守望》首次唱响,使现场观众在悠扬旋律的共鸣中感受到崂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崂山道教武术、地功拳等本土项目为观众展示出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经过精心编排的沙子口祭海仪式成为开幕式的一大看点,完整再现了传统的“请龙牌”仪式。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等环节摒除了迷信成份,被赋予深具时代特质的崭新内涵,在祈求平安丰收的同时,更增添了回报大海,倡导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幕式上命名了沙子口艺术团、牟家鼓乐队等首批崂山区十佳特色文艺团队。来自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的北京京西太平鼓、吴桥杂技、沧州舞狮、海城高跷秧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亮相,尽显本届非遗节“多元文化”的主题。2011位市民头戴“兔儿奇”,齐声贺岁,成了开幕式上的亮丽一景。

版块设置更契合群众需求。为增强本届非遗节的吸引力,提高群众参与度,组委会创新设置了多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版块。传统的崂山区锣鼓大赛被升格为首届青岛锣鼓大赛,为全市众多优秀锣鼓队伍提供了展示才艺、切磋交流的广阔平台。除崂山区本地9支队伍外,市南、四方、李沧等地的16支优秀锣鼓队伍报名参加了比赛,整个比赛表演内容推陈出新,节奏紧凑富于变化,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表现力,使现场观众感受到令人耳目一新锣鼓文化。“乐在崂山”主题日搭建起全新的展示舞台,吸引了50支群众队伍参加表演,充分展示出各街道的文艺队伍、特色产品和建设成果。来自市南、李沧、崂山、胶南、平度等区市的30余名剪纸艺人以剪代笔,以纸为界,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上乘艺术之作。戏曲、曲艺专场和民间杂耍展示、猜灯谜等传统活动引得观众频频驻足,赢得广泛好评。

参节群众队伍的技艺水平更高。本届非遗节鼓励优秀群众文化队伍积极参与、展示才艺。中韩街道的《盛世牡丹》、王哥庄街道的《蒸蒸日上的日子》等舞蹈,均是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彰显了我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外地队伍的演出也极具看点。第二次参加非遗节的河北沧州舞狮融入了“南狮”舞动技法,与“北狮”形成对抗。辽宁海城高跷秧歌则将高跷提高至1.5米,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系数与视觉冲击力。首次亮相的京西太平鼓、河北吴桥杂技、淄博蹴鞠、日照拉线狮子,使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尤其是作为足球起源的淄博蹴鞠吸引了众多观众,蹴鞠队员将转乾坤、燕归巢等动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再现了“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盛景。市场化运营模式和节会协调保障机制更加成熟。本届非遗节成功引入了商业冠名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对节会的各种活动名称进行分类包装,激励企业获取活动冠名权,成为赞助商。丽达购物中心、青岛皮草城、金马台球会馆等企业纷纷选择活动版块冠名,成为今后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经营模式、变“节会活动”为“节会经济”的一次有益实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活动筹备情况,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实地查看场地、安保、卫生等有关情况。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区财政局、区城乡建设局、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区市政公用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机关事务局、崂山公安分局、崂山工商分局、崂山广电中心等成员单位团结一致,通力协作,使大型文化活动的协调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磨合、完善,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保证。治安保卫、卫生监督、环境整治等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了活动期间政治、治安、信访、卫生、设施、人身、交通等诸各面的安全,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展示出现代化新城区的良好形象。

媒体宣传报道更加立体化。本届非遗节的品牌知名度、社会影响力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国内第一搜索引擎百度的检索量已超过1万余条。据不完全统计,节会期间,省、市、区各媒体和网站发稿量达500余条,《人民网》、《新浪网》、《大众网》、《青岛新闻网》等各大网站点击率达3万余人次。《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青岛早报》、《都市便民报》等媒体都推出了节会特刊,多次在头版版心位置配大幅照片跨版面、专版报道,高密度强势推介这一民俗节日盛事,为扩大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影响力,推进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乔丕亮 王涛 于志)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完美谢幕

人民网 佚名

2011-03-03 22:38:11

|
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完美谢幕
|

人民网青岛2月19日电  2月15日—19日,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中圆满结束。十万人的集体狂欢,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以“多元文化?欢乐崂山”为主题的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打造成为“文化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充分展示出崂山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成为崂山区新的文化旅游品牌。

与首届相比,2011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呈现以下五个亮点:节会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本届非遗节承首届的成功模式,开幕式、青岛市锣鼓大赛、兔年剪兔剪纸大赛、“乐在崂山”主题日活动、元宵猜灯谜、专题展销、民间绝活杂耍展示等系列板块次第展开、整体联动,天天有看点、场场都精彩,共同集结成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崂山民俗风情画卷,为岛城市民奉上精彩绝伦的新春文化盛宴。据统计,在五天的活动期间,参与演出的群众艺术队伍达103支,演出场次达160场,前来参观的市民与游客达到10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崂山中心主城区的人气指数,丽达购物中心、乐天玛特等场所人流涌动,客流量较平时增加2成,商品的销售量与营业额增加20%,强力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届非遗节不仅将节会、展销、商街、景观等形成有机的互动,成为展示崂山风光物态、民情习俗的一扇窗口,而且对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生活品质之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高水平策划的开幕式更具吸引力。开幕式上,非遗节原创主题歌《千百年的守望》首次唱响,使现场观众在悠扬旋律的共鸣中感受到崂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崂山道教武术、地功拳等本土项目为观众展示出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经过精心编排的沙子口祭海仪式成为开幕式的一大看点,完整再现了传统的“请龙牌”仪式。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等环节摒除了迷信成份,被赋予深具时代特质的崭新内涵,在祈求平安丰收的同时,更增添了回报大海,倡导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幕式上命名了沙子口艺术团、牟家鼓乐队等首批崂山区十佳特色文艺团队。来自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的北京京西太平鼓、吴桥杂技、沧州舞狮、海城高跷秧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亮相,尽显本届非遗节“多元文化”的主题。2011位市民头戴“兔儿奇”,齐声贺岁,成了开幕式上的亮丽一景。

版块设置更契合群众需求。为增强本届非遗节的吸引力,提高群众参与度,组委会创新设置了多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版块。传统的崂山区锣鼓大赛被升格为首届青岛锣鼓大赛,为全市众多优秀锣鼓队伍提供了展示才艺、切磋交流的广阔平台。除崂山区本地9支队伍外,市南、四方、李沧等地的16支优秀锣鼓队伍报名参加了比赛,整个比赛表演内容推陈出新,节奏紧凑富于变化,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表现力,使现场观众感受到令人耳目一新锣鼓文化。“乐在崂山”主题日搭建起全新的展示舞台,吸引了50支群众队伍参加表演,充分展示出各街道的文艺队伍、特色产品和建设成果。来自市南、李沧、崂山、胶南、平度等区市的30余名剪纸艺人以剪代笔,以纸为界,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上乘艺术之作。戏曲、曲艺专场和民间杂耍展示、猜灯谜等传统活动引得观众频频驻足,赢得广泛好评。

参节群众队伍的技艺水平更高。本届非遗节鼓励优秀群众文化队伍积极参与、展示才艺。中韩街道的《盛世牡丹》、王哥庄街道的《蒸蒸日上的日子》等舞蹈,均是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彰显了我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外地队伍的演出也极具看点。第二次参加非遗节的河北沧州舞狮融入了“南狮”舞动技法,与“北狮”形成对抗。辽宁海城高跷秧歌则将高跷提高至1.5米,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系数与视觉冲击力。首次亮相的京西太平鼓、河北吴桥杂技、淄博蹴鞠、日照拉线狮子,使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尤其是作为足球起源的淄博蹴鞠吸引了众多观众,蹴鞠队员将转乾坤、燕归巢等动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再现了“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盛景。市场化运营模式和节会协调保障机制更加成熟。本届非遗节成功引入了商业冠名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对节会的各种活动名称进行分类包装,激励企业获取活动冠名权,成为赞助商。丽达购物中心、青岛皮草城、金马台球会馆等企业纷纷选择活动版块冠名,成为今后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经营模式、变“节会活动”为“节会经济”的一次有益实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活动筹备情况,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实地查看场地、安保、卫生等有关情况。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区财政局、区城乡建设局、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区市政公用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机关事务局、崂山公安分局、崂山工商分局、崂山广电中心等成员单位团结一致,通力协作,使大型文化活动的协调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磨合、完善,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保证。治安保卫、卫生监督、环境整治等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了活动期间政治、治安、信访、卫生、设施、人身、交通等诸各面的安全,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展示出现代化新城区的良好形象。

媒体宣传报道更加立体化。本届非遗节的品牌知名度、社会影响力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国内第一搜索引擎百度的检索量已超过1万余条。据不完全统计,节会期间,省、市、区各媒体和网站发稿量达500余条,《人民网》、《新浪网》、《大众网》、《青岛新闻网》等各大网站点击率达3万余人次。《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青岛早报》、《都市便民报》等媒体都推出了节会特刊,多次在头版版心位置配大幅照片跨版面、专版报道,高密度强势推介这一民俗节日盛事,为扩大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影响力,推进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乔丕亮 王涛 于志)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