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耀:云南道教文化呈现多元融合的特质

道教之音 陆永耀

2016-12-17 21:10:51

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开幕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来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地缘相邻,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亟待更加多元和深度的学术成果加以支撑。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举办“首届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研讨会”,对于弘扬道教和平共荣、重道贵生的精神;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道教文化交流;搭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发挥宗教在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友好交流交往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云南对外影响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宗教活动贯穿于人类文明中,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重要资源。通过弘扬中国化的宗教文化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道教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道教文化是中国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教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弘扬中国化的宗教文化,也可以通过道教文化的交流,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中国道教在世界宗教领域的影响力。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间信仰和大众文化有着血肉般的密切关系,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民众性格和生活习俗。

云南道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时,道教便已传入云南。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中原移民为道教在云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唐宋时期,统治者尊崇扶植道教,中原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与唐宋王朝关系密切的南诏、大理政权也深受影响。大理巍山至今流传着太上老君点化细奴罗的民间故事。明清时期,云南道教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一些著名高道如张三丰刘渊然等相继进入云南弘道,并培养出了沈万三、余飞霞、邵以正等颇有影响的高徒。清朝至民国时期,云南道教则逐渐走向衰微。道教信仰在今天的云南依旧普遍。

云南道教呈现多元与融合的特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道教传播到云南各地,为汉族、彝族、瑶族、白族、壮族、纳西族、布依族、阿昌族等部分群众所信仰,曾对云南人民的生活风俗产生过较深的影响。道教文化在传播中也逐渐与云南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影响,成为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道教文化。

云南道教也是开发与交流的道教。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域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云南道教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道教关系更是源远流长,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天然的桥梁和纽带。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道教活动兴盛,曾一度传播到东南亚国家,至今在云南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仍可以见到道教流传的痕迹。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长春派,其法脉也传至缅甸、越南一带。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云南道教的对外交流活动十分活跃,不仅每年都有大批来自缅甸、越南、泰国的信众与云南道教进行交流、合作,而且已经逐渐远传至法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美国、法国、瑞士、韩国、日本等道教组织与云南道教界的交往日趋密切。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有着悠久历史的云南道教焕发新姿:全省各级道教组织得以建立, 一大批道观得到恢复和修缮,一批批中青年道教人士正茁壮成长,道教活动健康有序,道教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呈现出风生水起、欣欣向荣的别致景象。全省共有道教信众28.6万多人,教职人员603人,道教活动场所163处,道教团体19个。云南山水地貌丰富,民族文化多样,社会人文环境和谐,为持守道法自然的云南道教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保有云南独特的魅力,是道教界人士参访学习,专家学者调查研究最为理想之地。一方面,云南道教承扬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抱朴守真、慈俭不争、清静无为等根本教义思想;另一方面,云南道教还着重弘扬生命健康、社会平等、天人和谐、齐同慈爱的现代社会价值,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道教文化内涵,从而建立起切合社会文明的教义体系,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平与安宁。

昆明不仅是气候宜人的春城,也是中国道教与南亚东南亚道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是云南道教的主要流传区域,也是云南特有道派—长春派的主要流传区域。素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的昆明龙泉观,被视为云南道教祖庭。今天我们在昆明举办“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研讨会”。弘扬道教和平共荣、重道贵生精神,共同增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友谊和理解,促进道教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道教界、学术界的交流,共同探讨道教文化在促进国际和平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营造和平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链接:

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昆明市龙泉观开光庆典 

(本文依据云南省民宗委副主任陆永耀在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的致辞整理,有删节)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陆永耀:云南道教文化呈现多元融合的特质

道教之音 陆永耀

2016-12-17 21:10:51

|
陆永耀:云南道教文化呈现多元融合的特质
|

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开幕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来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地缘相邻,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亟待更加多元和深度的学术成果加以支撑。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举办“首届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研讨会”,对于弘扬道教和平共荣、重道贵生的精神;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道教文化交流;搭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发挥宗教在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友好交流交往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云南对外影响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宗教活动贯穿于人类文明中,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重要资源。通过弘扬中国化的宗教文化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道教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道教文化是中国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教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弘扬中国化的宗教文化,也可以通过道教文化的交流,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中国道教在世界宗教领域的影响力。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间信仰和大众文化有着血肉般的密切关系,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民众性格和生活习俗。

云南道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时,道教便已传入云南。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中原移民为道教在云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唐宋时期,统治者尊崇扶植道教,中原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与唐宋王朝关系密切的南诏、大理政权也深受影响。大理巍山至今流传着太上老君点化细奴罗的民间故事。明清时期,云南道教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一些著名高道如张三丰刘渊然等相继进入云南弘道,并培养出了沈万三、余飞霞、邵以正等颇有影响的高徒。清朝至民国时期,云南道教则逐渐走向衰微。道教信仰在今天的云南依旧普遍。

云南道教呈现多元与融合的特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道教传播到云南各地,为汉族、彝族、瑶族、白族、壮族、纳西族、布依族、阿昌族等部分群众所信仰,曾对云南人民的生活风俗产生过较深的影响。道教文化在传播中也逐渐与云南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影响,成为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道教文化。

云南道教也是开发与交流的道教。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域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云南道教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道教关系更是源远流长,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天然的桥梁和纽带。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道教活动兴盛,曾一度传播到东南亚国家,至今在云南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仍可以见到道教流传的痕迹。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长春派,其法脉也传至缅甸、越南一带。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云南道教的对外交流活动十分活跃,不仅每年都有大批来自缅甸、越南、泰国的信众与云南道教进行交流、合作,而且已经逐渐远传至法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美国、法国、瑞士、韩国、日本等道教组织与云南道教界的交往日趋密切。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有着悠久历史的云南道教焕发新姿:全省各级道教组织得以建立, 一大批道观得到恢复和修缮,一批批中青年道教人士正茁壮成长,道教活动健康有序,道教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呈现出风生水起、欣欣向荣的别致景象。全省共有道教信众28.6万多人,教职人员603人,道教活动场所163处,道教团体19个。云南山水地貌丰富,民族文化多样,社会人文环境和谐,为持守道法自然的云南道教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保有云南独特的魅力,是道教界人士参访学习,专家学者调查研究最为理想之地。一方面,云南道教承扬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抱朴守真、慈俭不争、清静无为等根本教义思想;另一方面,云南道教还着重弘扬生命健康、社会平等、天人和谐、齐同慈爱的现代社会价值,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道教文化内涵,从而建立起切合社会文明的教义体系,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平与安宁。

昆明不仅是气候宜人的春城,也是中国道教与南亚东南亚道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是云南道教的主要流传区域,也是云南特有道派—长春派的主要流传区域。素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的昆明龙泉观,被视为云南道教祖庭。今天我们在昆明举办“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研讨会”。弘扬道教和平共荣、重道贵生精神,共同增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友谊和理解,促进道教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道教界、学术界的交流,共同探讨道教文化在促进国际和平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营造和平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链接:

云南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昆明市龙泉观开光庆典 

(本文依据云南省民宗委副主任陆永耀在中国云南道教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的致辞整理,有删节)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