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常云: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当代道教发展的新境界

新浪网 丁常云

2017-09-10 15:17:00

在去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强调要发挥宗教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宗教界自觉推进宗教中国化。这就是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发展。当然,这也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我国宗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各宗教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坚持中国化方向理论的提出,是对宗教在中国传承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涵,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认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并非仅仅是对境外传入中国的宗教而言,而是包括了所有中国境内的宗教。这就是说,外来的宗教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同样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所不同的是,道教中国化主要解决的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问题。坚持道教中国化,就是要在保持本有的中国特色基础上,不断推进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发挥时代价值,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传承爱国思想,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要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四是要推进道教创新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坚持道教文化的自信,坚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融合与发展,从而发挥出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

本次会议以“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为主题,就是对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的一次深入研讨,旨在促进宗教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助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发挥出宗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应用的时代价值,探讨我国各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发展之路,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坚实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在。中国化的根基是中国,如果不爱中国,就没有基础可言,更谈不上中国化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这就是说,爱国主义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方向,这是根本,不能动摇。近现代中国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具体体现在:广大道教徒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拥护,以及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自觉遵守。要通过凝心聚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把广大道教徒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坚实基础。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积极传承道教的爱国传统。爱国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道教同祖国共命运的牢固精神纽带,也是道教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传统。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已经有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即所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这里的“助国”、“保国”表示以某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治理,或者保护国家安全,是一种自觉的爱国行为。此后的《老君音诵诫经》还说:“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这里的“佐”即辅佐,“佐国”就是辅佐国家治理,“扶命”即扶持国家命脉的延续,其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还有《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提出“兴国爱民,普济群生”的思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提出“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主张,都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道教经典名称出现“护国”二字。如《太上护国祈雨消灾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真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等,这里的“护国”即以道教所特有的方式保卫国家的安全,同样彰显着道教强烈的爱国情怀。可见,爱国主义始终是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优良传统。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大力弘扬道教的爱国思想。传统道教的爱国思想是朴实而真诚的,这是历代道教徒爱国情怀的真情流露。元代丘处机“一言止杀”的爱国、爱民功绩,成为千古佳话。面对当今社会,我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与历史上的祖国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传统道教的爱国思想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作出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阐述。当代社会,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广大道教徒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道教的爱国思想,不断推进道教爱国思想的创新发展,积极引领广大道教徒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我们道教界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做爱国的表率,自觉担当起传扬爱国思想的先行者,不断助推道教中国化方向的时代进程。

二、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始终保持道教与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条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关键在于引导,重点在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指明了方向,为我国传统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明确了路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继续传承道教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我国各宗教的历史来看,中国化是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也是各宗教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人类历史上,前前后后曾出现过许多宗教,其中有的生存至今,有的夭折消逝,有的从一个地区或者一种民族的宗教演变为世界宗教,有的却仅是残留在史籍记载或者考古遗迹之中。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宗教本身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其教义、组织和仪式等内容,继续发挥其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道教历史表明,中国道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中不断变化着的。早期道教在东汉中叶时主要流行于民间,反映了大多数的农民阶级和下层知识分子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早期道教自然同当时的农民阶级和下层知识分子的利益相适应,并曾经为农民起义所利用,而这在当时统治阶级眼中却是大逆不道的,所以最终遭到镇压。魏晋以后,统治阶级扶持部分道教徒,使道教教义逐渐与纲常名教观念相结合,把道教改造成了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相适应并为其所服务的一种宗教,此后的道教,一直趋于变化和与社会相适应之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道教思想、组织和仪式、规戒等都相继发生,而且在继续发生着适应社会的根本变化。改革开放之后,道教更是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回应社会和信教群众需求,继续传承道教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思想上自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不断推进道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代道教必须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这个适应又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首先,是道教人才的适应。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归根结底是道教徒的相适应。当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道教,需要培养一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一定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道教教职人员队伍。当代道教,必须要站在与时俱进的新高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道教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道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推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次,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适应。道教历史表明,道教的教义思想也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道教以“道”名教,以“道”为其教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表明它的基本信仰是“道”。我们学道之人,对于“道”的崇拜和信仰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对于“道”的内容是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物质本原、宇宙起源以及生命奥秘等都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大大扩展了我们对“道”的认识。我们当代道教徒,应该对“道”作出适应时代进步的阐释,要在继承传统道教教义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前辈道长们对于“道”的论述,增添新的时代内涵,阐扬新的时代精神。当代道教徒,必须要积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索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道教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自觉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继续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

三、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积极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当代道教文化建设,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内容。宗教历史表明,宗教文化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灵魂。道教历史同样表明,道教文化中国化,也是道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当然,在道教文化中国化方面,与其他外来宗教相比,道教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因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古老的道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东方文化的文明智慧与民族精神,古老的道教从文化上顺利的实现了中国化进程。当今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道教文化思想,阐扬道教思想精华,赋予时代精神,增添时代价值,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积极传承道教优秀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深刻的影响。道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和组成部分。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表明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当代社会,我们要积极传承道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们要积极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命、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倡导和平向善、慈爱和同、济世利人的理念,培育自尊自信、宽容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建立符合道教基本教义、继承道教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道教思想体系,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爱岗敬业,尊重科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用实际行动见证道教信仰,彰显道教文化内涵,以道教优秀文化助推道教中国化进程。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助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历久弥新,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样,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是助推中华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大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继续发挥道教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首先,我们要善用道教的道德伦理,助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道教的道德文化是一种宗教性的道德伦理,它是在传统道德和世俗伦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道教的道德伦理要比世俗性道德伦理来得严格,要求也更高。道教的道德伦理主要集中体现在对于“尊道贵德”的倡导和对于“行善积德”的规劝。道教“尊道贵德”的道德伦理,强调个人道德品质和内在修养,是一种积极向善的社会道德人生观,也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道教“行善积德”的道德伦理,强调的是劝善伦理,是一种道德式的说教,可以促进社会人心向善,促进社会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其次,我们要善用道教的和谐伦理助推和谐文化建设。道教和谐伦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道教倡导“慈同慈爱,异骨成亲”和“济世利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在人际关系上,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诚实守信”。道教视天、地、人为一个统一整体,尊重自然,善待万物,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倡导道教“众生平等”,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再次,是要善用道教的生态伦理助推生态文化建设。《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意为纯任自然,自己如此。“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讲的是一种主张天、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遵循“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强调自然、生命、和谐,反映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的自然关系。可见,道教的优秀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相互影响,共生共荣。我们要充分发挥道教传统文化优势,展示道教文化魅力,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四、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道教创新发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行业规章制度、社会行为准则、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基本遵循,发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人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建设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法治观等,融合吸收了中华文化中的仁爱、贵和、诚信、敬业等思想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资源。当代社会,我们要积极推进道教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发挥道教特殊优势,引领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努力推进当代道教的创新发展。明清代之后,道教渐趋衰微,近代“新文化”运动又彻底动摇了道教赖以生存的根基,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中国道教更是雪上加霜,几乎是荡然无存。改革开放之后,道教重新得到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道教的现状不容乐观,道教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与社会的期待和民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其他宗教相比更是显得力量薄弱,道教日趋边缘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道教的生存与发展。面对道教现状, 我们当代道教徒,必须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主动肩负起道教振兴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认真研究道教历史发展之经验,客观分析目前道教发展之现状,主动借鉴其他宗教成功之模式,积极探索当代道教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当代道教的现代转型,促进道教事业的创新发展。所谓“现代转型”,就是要积极主动处理好道教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问题,更好地促进道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发挥出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所谓“创新发展”,就是要积极实现道教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转型,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弘道兴教的历史责任,不断推进道教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当代道教,必须要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中完成现代转型,要在不断适应时代进程中实现创新发展,这是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和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道教复兴发展的关键所在。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就是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当代体现。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大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发挥道教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当代道教,必须要有所作为,要有使命担当。要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开拓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推动道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道教化导世俗的社会功能。通过开展讲经讲道活动,引导人类,净化社会,提升人格,传播道教正能量。通过倡导道教道德伦理,自觉担当起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睦,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发挥道教关爱人类的普世情怀。通过主动担当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的责任,主动担当保护自然、关爱自然、维护生态和谐的责任。通过倡导“少私寡欲”的思想理念,树立适度消费观念和健康心态,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提供力量源泉。

总之,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代道教,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助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道教优秀文化,推进道教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完善道教中国化进程,促进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转自新浪网)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丁常云: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当代道教发展的新境界

新浪网 丁常云

2017-09-10 15:17:00

|
丁常云: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当代道教发展的新境界
|

在去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强调要发挥宗教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宗教界自觉推进宗教中国化。这就是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发展。当然,这也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我国宗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各宗教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坚持中国化方向理论的提出,是对宗教在中国传承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涵,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认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并非仅仅是对境外传入中国的宗教而言,而是包括了所有中国境内的宗教。这就是说,外来的宗教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同样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所不同的是,道教中国化主要解决的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问题。坚持道教中国化,就是要在保持本有的中国特色基础上,不断推进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发挥时代价值,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传承爱国思想,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要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四是要推进道教创新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坚持道教文化的自信,坚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融合与发展,从而发挥出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

本次会议以“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为主题,就是对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的一次深入研讨,旨在促进宗教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助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发挥出宗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应用的时代价值,探讨我国各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发展之路,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坚实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在。中国化的根基是中国,如果不爱中国,就没有基础可言,更谈不上中国化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这就是说,爱国主义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方向,这是根本,不能动摇。近现代中国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具体体现在:广大道教徒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拥护,以及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自觉遵守。要通过凝心聚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把广大道教徒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坚实基础。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积极传承道教的爱国传统。爱国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道教同祖国共命运的牢固精神纽带,也是道教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传统。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已经有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即所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这里的“助国”、“保国”表示以某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治理,或者保护国家安全,是一种自觉的爱国行为。此后的《老君音诵诫经》还说:“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这里的“佐”即辅佐,“佐国”就是辅佐国家治理,“扶命”即扶持国家命脉的延续,其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还有《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提出“兴国爱民,普济群生”的思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提出“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主张,都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道教经典名称出现“护国”二字。如《太上护国祈雨消灾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真经》、《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等,这里的“护国”即以道教所特有的方式保卫国家的安全,同样彰显着道教强烈的爱国情怀。可见,爱国主义始终是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优良传统。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大力弘扬道教的爱国思想。传统道教的爱国思想是朴实而真诚的,这是历代道教徒爱国情怀的真情流露。元代丘处机“一言止杀”的爱国、爱民功绩,成为千古佳话。面对当今社会,我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与历史上的祖国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传统道教的爱国思想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作出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阐述。当代社会,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广大道教徒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道教的爱国思想,不断推进道教爱国思想的创新发展,积极引领广大道教徒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我们道教界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做爱国的表率,自觉担当起传扬爱国思想的先行者,不断助推道教中国化方向的时代进程。

二、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始终保持道教与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条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关键在于引导,重点在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指明了方向,为我国传统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明确了路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继续传承道教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我国各宗教的历史来看,中国化是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也是各宗教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人类历史上,前前后后曾出现过许多宗教,其中有的生存至今,有的夭折消逝,有的从一个地区或者一种民族的宗教演变为世界宗教,有的却仅是残留在史籍记载或者考古遗迹之中。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宗教本身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其教义、组织和仪式等内容,继续发挥其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道教历史表明,中国道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中不断变化着的。早期道教在东汉中叶时主要流行于民间,反映了大多数的农民阶级和下层知识分子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早期道教自然同当时的农民阶级和下层知识分子的利益相适应,并曾经为农民起义所利用,而这在当时统治阶级眼中却是大逆不道的,所以最终遭到镇压。魏晋以后,统治阶级扶持部分道教徒,使道教教义逐渐与纲常名教观念相结合,把道教改造成了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相适应并为其所服务的一种宗教,此后的道教,一直趋于变化和与社会相适应之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道教思想、组织和仪式、规戒等都相继发生,而且在继续发生着适应社会的根本变化。改革开放之后,道教更是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回应社会和信教群众需求,继续传承道教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思想上自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不断推进道教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代道教必须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这个适应又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首先,是道教人才的适应。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归根结底是道教徒的相适应。当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道教,需要培养一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一定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道教教职人员队伍。当代道教,必须要站在与时俱进的新高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道教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道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推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次,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适应。道教历史表明,道教的教义思想也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道教以“道”名教,以“道”为其教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表明它的基本信仰是“道”。我们学道之人,对于“道”的崇拜和信仰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对于“道”的内容是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物质本原、宇宙起源以及生命奥秘等都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大大扩展了我们对“道”的认识。我们当代道教徒,应该对“道”作出适应时代进步的阐释,要在继承传统道教教义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前辈道长们对于“道”的论述,增添新的时代内涵,阐扬新的时代精神。当代道教徒,必须要积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索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道教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自觉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继续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

三、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积极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当代道教文化建设,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内容。宗教历史表明,宗教文化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灵魂。道教历史同样表明,道教文化中国化,也是道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当然,在道教文化中国化方面,与其他外来宗教相比,道教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因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古老的道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东方文化的文明智慧与民族精神,古老的道教从文化上顺利的实现了中国化进程。当今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道教文化思想,阐扬道教思想精华,赋予时代精神,增添时代价值,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积极传承道教优秀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天文、地理、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深刻的影响。道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和组成部分。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表明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当代社会,我们要积极传承道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们要积极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命、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倡导和平向善、慈爱和同、济世利人的理念,培育自尊自信、宽容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建立符合道教基本教义、继承道教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道教思想体系,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爱岗敬业,尊重科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用实际行动见证道教信仰,彰显道教文化内涵,以道教优秀文化助推道教中国化进程。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助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历久弥新,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样,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是助推中华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大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继续发挥道教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首先,我们要善用道教的道德伦理,助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道教的道德文化是一种宗教性的道德伦理,它是在传统道德和世俗伦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道教的道德伦理要比世俗性道德伦理来得严格,要求也更高。道教的道德伦理主要集中体现在对于“尊道贵德”的倡导和对于“行善积德”的规劝。道教“尊道贵德”的道德伦理,强调个人道德品质和内在修养,是一种积极向善的社会道德人生观,也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道教“行善积德”的道德伦理,强调的是劝善伦理,是一种道德式的说教,可以促进社会人心向善,促进社会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其次,我们要善用道教的和谐伦理助推和谐文化建设。道教和谐伦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道教倡导“慈同慈爱,异骨成亲”和“济世利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在人际关系上,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诚实守信”。道教视天、地、人为一个统一整体,尊重自然,善待万物,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倡导道教“众生平等”,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再次,是要善用道教的生态伦理助推生态文化建设。《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意为纯任自然,自己如此。“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讲的是一种主张天、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遵循“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强调自然、生命、和谐,反映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的自然关系。可见,道教的优秀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相互影响,共生共荣。我们要充分发挥道教传统文化优势,展示道教文化魅力,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四、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道教创新发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行业规章制度、社会行为准则、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基本遵循,发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人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建设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法治观等,融合吸收了中华文化中的仁爱、贵和、诚信、敬业等思想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资源。当代社会,我们要积极推进道教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发挥道教特殊优势,引领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努力推进当代道教的创新发展。明清代之后,道教渐趋衰微,近代“新文化”运动又彻底动摇了道教赖以生存的根基,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中国道教更是雪上加霜,几乎是荡然无存。改革开放之后,道教重新得到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道教的现状不容乐观,道教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与社会的期待和民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其他宗教相比更是显得力量薄弱,道教日趋边缘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道教的生存与发展。面对道教现状, 我们当代道教徒,必须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主动肩负起道教振兴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认真研究道教历史发展之经验,客观分析目前道教发展之现状,主动借鉴其他宗教成功之模式,积极探索当代道教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当代道教的现代转型,促进道教事业的创新发展。所谓“现代转型”,就是要积极主动处理好道教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问题,更好地促进道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发挥出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所谓“创新发展”,就是要积极实现道教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转型,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弘道兴教的历史责任,不断推进道教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当代道教,必须要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中完成现代转型,要在不断适应时代进程中实现创新发展,这是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和融入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道教复兴发展的关键所在。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必须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就是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当代体现。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大力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发挥道教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当代道教,必须要有所作为,要有使命担当。要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开拓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推动道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道教化导世俗的社会功能。通过开展讲经讲道活动,引导人类,净化社会,提升人格,传播道教正能量。通过倡导道教道德伦理,自觉担当起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睦,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发挥道教关爱人类的普世情怀。通过主动担当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的责任,主动担当保护自然、关爱自然、维护生态和谐的责任。通过倡导“少私寡欲”的思想理念,树立适度消费观念和健康心态,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提供力量源泉。

总之,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代道教,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助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道教优秀文化,推进道教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完善道教中国化进程,促进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转自新浪网)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