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诚青道长在纪念傅圆天大师“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学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道教之音 唐诚青道长

2017-11-11 15:24:00

唐城青道长在纪念傅圆天大师“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学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道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用我们论坛和法会的方式纪念德高望重的傅圆天大师登真二十周年,同时也感恩与大师同时代的老一辈羽化登真的前辈道长,也感恩青城山历代先师以身奉道爱山兴庙教法传薪。我作为四川道教界的一员,也做为青城山的弟子后生,此时此刻,自己可以说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转眼二十年,我本人已经从跟随大师童真入道的无知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过花甲的木钝道人,回顾与大师生活和工作在一起让我有幸亲身聆教的生活场景,大师的躬身劬劳的音容宛在,大师慈俭教诲之言犹在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自己一直在思考,大师人虽离开了我们,但他并未走远,他一直在护持着他所奉献的中国道教,护持着他为之奉献一切的青城山。我也一直在思考,大师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道德经说:“死而不亡者寿”,我认为大师做到了。直到今天,他一直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道教追求长生,道德经说,“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大师以自己公而忘私的一生修行实践,践行着这一梦想。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将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民族、集体、和利益他人的精神文化血脉的大“我”时,自我的生命就会不朽。大师奉道修行的几十年,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历艰辛、困苦、发展、壮大的几十年,大师始终把自己这个小“我”融入到国家与民族的大“我”之中。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大师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一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对大道的追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师知道一个新的世界来到了,国家和民族需要他为道教事业出力,于是,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经营了将近六年的“世外桃源”,欣然赶赴青城山。在十年的动乱之中大师与全山道众一道用智慧和劳动,艰难地维护着这座道教的圣山。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大师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和辛勤的劳作,投生于道教事业的发展。百废待兴的道观一座座修缮一新;散落的队伍重新整理并有了新鲜血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具有道教文化的集体实体,增强了自养的能力。在担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以后,更是用更高的视觉思考中国道教的问题,责任和使命已经让他完全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之中。不知疲惫地穿行于全国乃至海内外的道教宫观,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的指导和生活中需要关怀的不经意的小事;大到道教怎样为祖国统一和发展作贡献,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怀揣着祖国统一,带着重病的身体,在香港回归的前一刻,到香港作了题为《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演讲,祖国统一的信念一直让他的生命维持到香港回归后的第三天。这是一种何等的气节!又是一个怎样的生命!正如大师临终时所说的那样:“总结我一生奉道修行的经历,我悟出一个道理,道士也是社会的一份子,要与历史、时代一起前进。换句话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要行善积德,为人民服务。”大道无形,一个道教徒真正把自己有形的东西忘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道之中时,才算得上真正的道了。

回顾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修成大道,作为后生,所感所悟,虽然肤浅,但我还是认为大师一生有三点值得我们体悟。一是入道自然;二是修道如石;三是行道无我。

入道自然,是大师皈依道门的自然状态。没有功利、没有索取、没有得失,只有一颗道心、一个由心里流出的对道的向往的自然之恋。所以,他才能经得起那么多的磨难,从12岁拜师学道到21岁正式出家奉道;从建国初期道门师徒重新对人生进行大选择到独自一人在荒无人迹、被猎人称为“老虎窝”的地方,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从十年动乱中的镇定到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所取得的辉煌。他一直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接受所有的苦难,除去所有的辉煌。在他看来,如果说自己可以做点事情,那是道的旨意,是自己应该做的。这种不欲以静,常道无为,正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

修道如石,是大师一生修炼的有形之道。大师一生劳作,苦其筋骨,从开荒种地,到科研办企业,从管理到运筹伟业。从不懈怠,不以年长位高而自居,总是“以贱为本”,“处其实,不居其华”,“珞珞如石”。这种舍弃浅薄与浮华,获得敦厚与朴实,坚实踏实得像石头一样的修炼方式,是我们通向无为的有形之道。

行道无我,是大师一生修为的最高人格理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情需要他,只要他能做到的,他都会尽心尽力,忘我投入,不计得失,不提要求。面对教内,他像家长般疼爱和关怀每一个道徒;面对社会,他热心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灾减损的社会公益事业,面对国家大事,他以宗教领袖的非凡气度,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只要有需要,他能给予的,他都会无私的奉献出来。大师这种人格魅力,一直让我们景仰。这种魅力正是体现了道的“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今天缅怀大师,是需要我们把大师的精神总结出来,传承下去。我一直以为自己道性不够,所感所悟,甚为肤浅,但作为一名道教徒,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好时光,恰逢盛世,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宗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更有责任承担起新时期道教事业的责任,更有责任把前辈们创造的事业传承下去,入道自然;修道如石;行道无我。我们会以大师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道教可以作出贡献的有用人才。以此告慰大师的在天之灵,大师的精神会将永远鼓舞着我们为道教美好的明天砥砺前行。

在这里我还要代表四川省道协、成都市道协、代表青城山衷心的感谢……感谢今天你们来参加大师登真二十周年“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学术论坛。

祝大家吉祥如意,谢谢大家!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唐诚青道长在纪念傅圆天大师“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学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道教之音 唐诚青道长

2017-11-11 15:24:00

|
唐诚青道长在纪念傅圆天大师“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学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

唐城青道长在纪念傅圆天大师“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学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道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用我们论坛和法会的方式纪念德高望重的傅圆天大师登真二十周年,同时也感恩与大师同时代的老一辈羽化登真的前辈道长,也感恩青城山历代先师以身奉道爱山兴庙教法传薪。我作为四川道教界的一员,也做为青城山的弟子后生,此时此刻,自己可以说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转眼二十年,我本人已经从跟随大师童真入道的无知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过花甲的木钝道人,回顾与大师生活和工作在一起让我有幸亲身聆教的生活场景,大师的躬身劬劳的音容宛在,大师慈俭教诲之言犹在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自己一直在思考,大师人虽离开了我们,但他并未走远,他一直在护持着他所奉献的中国道教,护持着他为之奉献一切的青城山。我也一直在思考,大师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道德经说:“死而不亡者寿”,我认为大师做到了。直到今天,他一直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道教追求长生,道德经说,“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大师以自己公而忘私的一生修行实践,践行着这一梦想。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将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民族、集体、和利益他人的精神文化血脉的大“我”时,自我的生命就会不朽。大师奉道修行的几十年,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历艰辛、困苦、发展、壮大的几十年,大师始终把自己这个小“我”融入到国家与民族的大“我”之中。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大师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一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对大道的追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师知道一个新的世界来到了,国家和民族需要他为道教事业出力,于是,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经营了将近六年的“世外桃源”,欣然赶赴青城山。在十年的动乱之中大师与全山道众一道用智慧和劳动,艰难地维护着这座道教的圣山。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大师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和辛勤的劳作,投生于道教事业的发展。百废待兴的道观一座座修缮一新;散落的队伍重新整理并有了新鲜血液;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具有道教文化的集体实体,增强了自养的能力。在担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以后,更是用更高的视觉思考中国道教的问题,责任和使命已经让他完全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之中。不知疲惫地穿行于全国乃至海内外的道教宫观,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的指导和生活中需要关怀的不经意的小事;大到道教怎样为祖国统一和发展作贡献,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怀揣着祖国统一,带着重病的身体,在香港回归的前一刻,到香港作了题为《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演讲,祖国统一的信念一直让他的生命维持到香港回归后的第三天。这是一种何等的气节!又是一个怎样的生命!正如大师临终时所说的那样:“总结我一生奉道修行的经历,我悟出一个道理,道士也是社会的一份子,要与历史、时代一起前进。换句话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要行善积德,为人民服务。”大道无形,一个道教徒真正把自己有形的东西忘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道之中时,才算得上真正的道了。

回顾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修成大道,作为后生,所感所悟,虽然肤浅,但我还是认为大师一生有三点值得我们体悟。一是入道自然;二是修道如石;三是行道无我。

入道自然,是大师皈依道门的自然状态。没有功利、没有索取、没有得失,只有一颗道心、一个由心里流出的对道的向往的自然之恋。所以,他才能经得起那么多的磨难,从12岁拜师学道到21岁正式出家奉道;从建国初期道门师徒重新对人生进行大选择到独自一人在荒无人迹、被猎人称为“老虎窝”的地方,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从十年动乱中的镇定到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所取得的辉煌。他一直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接受所有的苦难,除去所有的辉煌。在他看来,如果说自己可以做点事情,那是道的旨意,是自己应该做的。这种不欲以静,常道无为,正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

修道如石,是大师一生修炼的有形之道。大师一生劳作,苦其筋骨,从开荒种地,到科研办企业,从管理到运筹伟业。从不懈怠,不以年长位高而自居,总是“以贱为本”,“处其实,不居其华”,“珞珞如石”。这种舍弃浅薄与浮华,获得敦厚与朴实,坚实踏实得像石头一样的修炼方式,是我们通向无为的有形之道。

行道无我,是大师一生修为的最高人格理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情需要他,只要他能做到的,他都会尽心尽力,忘我投入,不计得失,不提要求。面对教内,他像家长般疼爱和关怀每一个道徒;面对社会,他热心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灾减损的社会公益事业,面对国家大事,他以宗教领袖的非凡气度,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只要有需要,他能给予的,他都会无私的奉献出来。大师这种人格魅力,一直让我们景仰。这种魅力正是体现了道的“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今天缅怀大师,是需要我们把大师的精神总结出来,传承下去。我一直以为自己道性不够,所感所悟,甚为肤浅,但作为一名道教徒,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好时光,恰逢盛世,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宗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更有责任承担起新时期道教事业的责任,更有责任把前辈们创造的事业传承下去,入道自然;修道如石;行道无我。我们会以大师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道教可以作出贡献的有用人才。以此告慰大师的在天之灵,大师的精神会将永远鼓舞着我们为道教美好的明天砥砺前行。

在这里我还要代表四川省道协、成都市道协、代表青城山衷心的感谢……感谢今天你们来参加大师登真二十周年“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学术论坛。

祝大家吉祥如意,谢谢大家!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