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富:加强道教文化建设 适应新时代需要

道教之音 李光富道长

2017-11-16 08:33:00

李光富:加强道教文化建设 适应新时代需要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宗教界代表,我非常荣幸地受邀列席了本次大会的开幕会及闭幕会,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既是我个人的光荣,也是全体道教界的荣幸,充分体现了党对宗教工作的重视和对宗教界人士的关怀与尊重。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十九大报告中有近80余处提到“文化”,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文化建设,是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重视道教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道教良好社会形象、发挥道教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为做好道教文化建设工作,完成新时代赋予道教的“新使命”,中国道教协会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文化自信,挖掘道教文化中的优秀元素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古以来,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纽带。对中国人的观念、思维、习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练,内涵丰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技、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时期,应当重视道教优秀文化的传承,深入发掘道教优秀文化元素,如道教文化中的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慈爱宽容、劝善济世等,有益于净化人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新时期的道教文化应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推动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返本开新、面向未来,为更好地构筑中华优秀文化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自强,树立道教文化良好形象

道教自立教以来,由于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积极革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教规教义和文化内涵,使得道教文化传承至今。道教教义所倡导的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天人和谐的生态理念等,都是中华文化典型特征,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智慧。

文化自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缺一不可。道教徒应当坚定信仰、诚心修持,“言顾行,行顾言”,信仰虔诚,方显道教文化自信;同时要加强道风建设,道风直接体现出道教界的形象,潜心向道、严守戒律、坚决抵制金钱、商业化的冲击,才能够更好地做好道教文化建设;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必须以人为载体,人才匮乏制约着当代道教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重视人才培养和道教院校建设,加强道教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应当积极引进和用好道教人才,使得文化自强更加深入。

文化创新,使道教文化适应新时代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更应当跟上时代,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道教文化应当找准自身新的立足点和文化定位,尤其是应当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对道教的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同时,道教文化应当契合时代精神,提升道教文化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价值取向、忠孝诚实、家庭伦理等方面为众生提供处世智慧,挖掘道教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而自觉弘扬道教文化中契合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内容,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交流,促进道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道教文化自古以来,就保持着与中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补,使得自身不断精进,发展至今。蒙元时期,丘处机祖师不远万里,一言止杀的壮举,至今为世人所称道。当今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道教文化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道教文化的发展既要立足于中华文化,又应该着眼于走出去,与其他文化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

西安,十三朝古都,古丝路的起点,道教文化在西安有着深厚的底蕴。此次在西安举办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对传播弘扬道教文化、促进道教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同时,道教应当结合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部署,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把道教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古老的东方智慧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文章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关链接: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专题报道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李光富:加强道教文化建设 适应新时代需要

道教之音 李光富道长

2017-11-16 08:33:00

|
李光富:加强道教文化建设 适应新时代需要
|

李光富:加强道教文化建设 适应新时代需要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宗教界代表,我非常荣幸地受邀列席了本次大会的开幕会及闭幕会,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既是我个人的光荣,也是全体道教界的荣幸,充分体现了党对宗教工作的重视和对宗教界人士的关怀与尊重。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十九大报告中有近80余处提到“文化”,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文化建设,是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重视道教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道教良好社会形象、发挥道教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为做好道教文化建设工作,完成新时代赋予道教的“新使命”,中国道教协会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文化自信,挖掘道教文化中的优秀元素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古以来,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纽带。对中国人的观念、思维、习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练,内涵丰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技、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时期,应当重视道教优秀文化的传承,深入发掘道教优秀文化元素,如道教文化中的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慈爱宽容、劝善济世等,有益于净化人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新时期的道教文化应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推动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返本开新、面向未来,为更好地构筑中华优秀文化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自强,树立道教文化良好形象

道教自立教以来,由于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积极革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教规教义和文化内涵,使得道教文化传承至今。道教教义所倡导的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天人和谐的生态理念等,都是中华文化典型特征,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智慧。

文化自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缺一不可。道教徒应当坚定信仰、诚心修持,“言顾行,行顾言”,信仰虔诚,方显道教文化自信;同时要加强道风建设,道风直接体现出道教界的形象,潜心向道、严守戒律、坚决抵制金钱、商业化的冲击,才能够更好地做好道教文化建设;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必须以人为载体,人才匮乏制约着当代道教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重视人才培养和道教院校建设,加强道教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应当积极引进和用好道教人才,使得文化自强更加深入。

文化创新,使道教文化适应新时代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更应当跟上时代,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道教文化应当找准自身新的立足点和文化定位,尤其是应当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对道教的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同时,道教文化应当契合时代精神,提升道教文化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价值取向、忠孝诚实、家庭伦理等方面为众生提供处世智慧,挖掘道教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而自觉弘扬道教文化中契合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内容,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交流,促进道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道教文化自古以来,就保持着与中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补,使得自身不断精进,发展至今。蒙元时期,丘处机祖师不远万里,一言止杀的壮举,至今为世人所称道。当今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道教文化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道教文化的发展既要立足于中华文化,又应该着眼于走出去,与其他文化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

西安,十三朝古都,古丝路的起点,道教文化在西安有着深厚的底蕴。此次在西安举办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对传播弘扬道教文化、促进道教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同时,道教应当结合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部署,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把道教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古老的东方智慧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文章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关链接:第二届道教文化艺术周专题报道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