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现代养生之探讨

道教之音 刘嗣传

2018-01-01 16:44:46

传统武术与现代养生之探讨

笔者最近参加了“京津冀国学传承与区域发展研讨暨河北省首届玄门内家拳交流会”和贵州黔南州的“2017年福泉山国际武林大会”有些感受先分享一下。分别在2017年9月15-17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福泉市主办了一场有七个外国团队,八个国内传统武术派别,十五个地方拳种的近两千人的武林大会。规模巨大、影响远广,国内、省内,史上均属少见。随后9月27-29日,在河北北戴河举办的内家拳交流活动,都是有当今传播文化的意义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之作用,也是武术界汇演、展示,比较学习,同时开拓见识,思考中国传统武术出路的机缘。这种融传统性,民族性,娱乐性,和市场化的做法,使发展武术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好方法。但仅就武术的本质,特色,技击,竞技,养生,与健身诸多意义来讲就分而述之。我就借此机会,仅我学修和思考的问题同大家学习探讨。大家也知道今年武术界在五一前后发生的“徐雷游戏”及其网络大战。所以我们相关人士有必要思考和面对一些自己相关的问题。

燕赵自古是慷慨壮士和武林豪杰多出之地,贵州福泉山是太极宗师张三丰祖师的隐修之处。河北近代内家拳繁衍兴盛之地,杨无敌三代使太极拳名播天下;董海川肇起八卦掌流演华夏;“半蹦拳打天下”的郭云深等众多形意拳高手流行河北。高手遍地。无论是聆听李杰主任的肺腑直言,还是感受燕赵沧州武术之乡,印象深刻中还有一个给中央高层写信,建议“文治武功”的丁新民会长(中国传统武术研究会)都给我们以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一、武术名词传统内涵与当代的社会作用

武术是当代名词,是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堪称的国术武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近现代用了这样一个专用名词。加上文学和影视艺术的传播,现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原始本质是一种杀敌自卫的生存本领。很显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就是一个包容体,当代在西方分类学体系下,中国传统武术就是难按照奥运体例去考量的。

武术是由原始的搏击术延伸而来的一种中国特色的自卫防身术。演绎的众多不同风格的拳种。宋元明之前有内外之说不具体。我们今天探讨与养生有特别密切关联的拳种之一——内家拳,我认为三个层面来解读:一是明末清初流传的黄宗羲为他儿子的师父写“墓志铭”时所涉及的内家拳,就是流传于江浙的黄百家流传出的内家拳。二是我们在清末民初看到的太极、形意、八卦三大拳种和宗师显示出的内家拳功夫;三是我们在“新文化运动”以后乃至今天所认识和知道的概念性的内家拳。当下因传统文化素复兴的提法和时政健康养生而风靡一时。号称“内家拳”代表三大拳种,在当下差不多风生水起。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当代的武术是表演、比赛和健身。在要真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问题上我们要做思考。笔者致力于践行太极武术及丹道养生文化,誓愿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人群服务和造福后继,在“把传统文化作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变”的时代精神指引下,把握我们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在本人传承、学修、体悟的内家、及太极拳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尽量用功力和修炼实践了说明内家拳的功能。在此,首先要理清武术功能的几方面的问题。

在最近的这些国内外交流活动中,与友人们谈及我们搞传统武术的人对现在武术晋级、竞技体育等机制的看法。我们要承认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适应现代体制。传统武术的艺术化和表演化已成定势,当代竞技武术的形式已不是传统武术的本质,市场的形势导致武术的商业化在所难免。养生性、健身型、美舞化是当代武术的趋势。真功夫也体现在能力耐久、能量巨大、技巧突出、式样美化、动作优美上。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再用古人功夫与现代武林中人作比较,应当理解当代运用传统武术来传承优秀文化、强化审美艺术,陶冶人文修养、提升全民健身水准等方面的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人文修养尤其重要。

现在学院体系的科班生已经将民间武术和传统武术等同(其实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学院培养出的现代体育性的武术也越来越受认同,考试成才的路径,加上主流媒体的赞誉,形成当今主流价值观。这种认同和价值体系无可厚非,我们要适应这样的游戏规则和时代要求;我们解读传统武术的动作和理论,也要运用当代科学知识(包括人体科学、传统中医以及运动力学)。还有传统武术的话语权及语境问题,这都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应该承认现代体育的科学性,在利用和挖掘人体潜能方面,现代体育的奥林匹克精神有它优势的一面,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体科学观不能忽视,真正传统武术的内涵也是与奥林匹克精神接近的,我们今天的主流武术价值体系是:以高等研究院校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在国际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用新中国六十几年的经历、经验,来评判传统武术的优劣,再结合已经证实的科学化论题对照当代武术的理论及实际,在借古鉴今、古为今用和实践真知的基础上,推广现代武术;用现代武术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传统武术的功能在转变,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我们身在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受与电子网络商业化的冲击,穿越农耕社会修炼功夫的人们,武侠梦导演的现代科幻层出不穷的怪异。特别有感于近日媒体报道,日本把刺枪术和实用棍术加进小学生课程,我们国内还沉迷在传统武术和器械的艺术展示中。网路媒体炒作事件“徐雷之战”的反思,都是我们可以作为素材分析和面临的课题。首先,我们从当前的太极热现象,分析太极拳的体用架构与当代武术的四大功能:拳架是太极拳的形和体,即是学会一个或几个套路的太极拳架,只是“形”的第一步,如果停留在太极舞或太极操的面上,充其量就只有健身的初步功能(健身功能);于是就要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松、活、慢等原因和机理,这样就能增加一点太极拳的功力。在练习和体悟拳架中类比生活和事物原理,参透物我相关的文化内涵,由此就增添了修养功能;明白和掌握拳架基本方法和要求也只是告诉你的练习途径,而且是循序渐进的练;把拳架、招式练熟了,才开始练习推手,掌握懂劲和听劲。推手是体用太极拳的一个中间转折过程,(可以说是第三步,也是可以展示拳技的武术之艺术功能)。这样可以基本用太极拳健身养生了。接下来就是要养功了培植劲道;增加内动,就是健身养生的关键,也是用于“打”的基础。这里面就要掌握技击的方法、原理;再加上功力(内劲内功及整劲),就能体现自卫防身乃至技击杀敌的武术本质的原始(杀敌自卫)功能。综合分析太极拳的体用,就是把学与练、用与养、演与打的构架清晰起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天赋实际、从爱好、目标去追求理想化的功能体现。达到自己学习太极拳的人生目标。所以我是经常强调练太极拳要内涵,特别重提太极拳的练、养、打、用这个架构说法,是想让习练者从太极拳的操练中,学会人生修养,锻炼身心,加强内练体验和人生毅力,然后成就人生目标,用于社会生活。关于太极拳的修炼与养用以及内劲的练、用和打。我最近在整理我的一本新小册子《太极拳整劲与内功》,这些就是本书宗旨内容。其宗旨和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简单的操作方法,简便认识接受的道理,告诉练功者培植内力,增加内劲,养好内功。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拳技和功夫,达到修养身心、健康养生;能艺术展示和防身自卫的综合功能。

二、内家拳的分析定位与现代体育和养生之功用

我们提到了内家拳出现是黄宗羲的《雷南文集》,当代以浙江温州一带、上海王维盛系、四川松溪派系,以及三大流行拳种的衍生。传统上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是外来为外家,道教是本土为内家;第二种是外壮力量型与内气神功型。我认为说到内家拳,一者是由内劲、内功体现出的风格而已;二者是交手双方两人的圈内发力打击的特色,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因表现形式和练功途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所以有内外家之分争。内家是以松沉、内气和重意念而练习皮肤内的膜、筋、脉气等配合一定形式的整体发力和无形之运劲之拳架;外家是练肢体曲直发力、用劲的手眼身步的大开合、个体部位突现力量,以及皮肤和骨肉的坚韧和强壮。公正地讲,拳术的内外家是相对而分,真正的拳术之道是内外合一的。没有内外之分。内家拳也要外在形架的体现,外家拳也要内力和内功的支撑。内外是相对一个整体而分的。正如太极图所示的,既含阴阳,又是一整体。

内家拳的优秀代表太极拳,抓住了内家主要特点,重在“内”的内涵意义上至少有三层:一者是人生性命双修的哲学实践;二者是人体内外兼备的拳术体系;三者才是综合技能的实用打斗拳术。这个拳术的练法独特、注重内意、养气用神、打法科学。要明白这三者含义,首先知晓拳架形体的外在作用——攻防意义,再看化发内涵——阴阳相济的原理,还有内在力道、气流和心神意所到——神气合一的整劲。

作为哲学术语的太极名词,肯定包含内外之说。用在这个拳技打法的功夫上,就必须明白“太极之体”与“太极之用”。太极拳的内劲与外形,明白太极内涵及体用关系。我们认为,太极之体,一层是指太极拳架、套路、推手等系列有形体存在的功法。二者它有“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构”、即阴阳相济而以整体的理论意义。三方面它还是包容广大和变化多端的一个集合,甚至也可以说它是随心所欲的一个空无而有实的拳种。太极之用,同样多层意义表明:它是心灵学问和修养人生之用,告诉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认识观。它是可练功、可却疾、可养心、能健身,也能自卫防身的功法和拳术。它也是含有阴阳变化而多功能的用途之技。关键的它是“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的整体和变化。它用在心理而外与形合。

传统文化中的国术武学,演绎当代武术形式,有很多古对比和思考的东西:俗话说的“中看不中用,实用不好看”的现象。特别是内功中与古人修炼提及的“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外练横身劲)。需要现代科学解读。精,到底指什么?是人体精华,是精微的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可以说是细胞核。(如此等等步展开分析。气,人体细胞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是人体细胞里的二氧化氮。古人也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呼吸之气),现代医学分了营气与卫气,虽多类似说法,但又不能完全等同。因为现代科学对气体和微物质的分析越来越细、说法也增多,而且专业名词不具有普通性,实际上是气的不稳定性和暗物质的产生有关,所以所有的解释都有限。神,是泛指所有的心理活动,内心意识和一种外在气势。当代沿袭了描述一种有气势的神态,再把心理活动和内心意识分述出来,在夜市随着学科分类后的细化。现代物理学对力、内劲、内功的科学定义也是与力学原理、人体机理、生理规律所得出的,还有更前卫的量子场理论,内力的反作用力等科学说法。以及综合气场,人体量子集合,能量的聚集和方向牵引等有神秘内涵的东西。

无论内外家拳术,都是以技击为本。技击的实质是利用主干和四肢进行技击及发力动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色是由内在心意、神气再同外在的形体一起表现出来、甚至突出和明显以内心、内动、内气为主要风格的训练方式。内家拳的内劲、内功、整劲是因传承不同而有各自的炼功方法和途径。内劲内功绝不是那种软绵绵,慢腾腾的无力式,而是刚而不僵,能柔能刚的弹射力、抖动劲。其效果是乘势借力,柔化刚发,犯者立扑。内家拳的技击特色就在这“犯者立扑”上。

虽然用人体外在四肢体现力量,但主要是内在精气神和筋骨皮的合一表现。另一个方面是武术拳架的技击作用是针对外力和外在对象,而利用整劲就是和外在对象的合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力打力。中华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智慧战胜对手,不完全是用力量来战胜对方,所以就外在力量,内在智慧之说。

三,内家拳的独特练功法——心静、放松、呼吸与养生之好处

内家拳讲究的整劲、内劲及内功都是从训练松静入手,经过系统途径,主要体现在由松柔入手,静心敛神,聚气合声,协调身形,整体试力发劲,慢慢随心所欲,达到内外合一,阴阳合体,整体一致,完整统一的效果。所以整劲内功是在经较长时间的练习拳架基础上,得到一种积柔成刚,集意成气,可收放随心的一种体能劲力。通常内练、内养和重内多些而称内劲。它与拳架合一体现在人身上就是内功。

先松放,再练功。只有松,才能灵活,只有灵活才能快速;只有心静,才有神气聚。只有神气聚才能练内功,才能出更大力,只有神气聚才能出内力,真清静,内功生。周身一家,完整一气。这是整劲、同动的要求。我们经常强调这一点。练拳时气流周身,神意圆满,以中线而左右相对、阴阳相济,要认真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拳架中往往容易忽视,这里用上下相随,左右相称,手脚配合,(相合一致)。

在谈到内气,外气等神奇功法,我们看到一些气功拳,就是当代有养生类太极拳和气功类的拳术。按照一定基本程序和要求操练,手掌会有发麻、发热、发红的感觉和现象,这就是内气引起的反映,内气在操练过程中,可能和需要呼吸气和心意一起作引导式的流向运动,如“气沉丹田”就是咽气、沉腰、想膻中、鼓丹田之气、松胯曲膝,有这一系列动作,可能做如一遍“气沉丹田”,至于沿臂膀和肢体来发气技击是另当别论。当代我见得不多,假的多是“境界描述”,夸大神奇。所以,慢慢揉揉的气功拳,只是养生气功,不是武术实质上的拳术。这点上我们要注意。及时练习者自己慢慢感觉以体会气感。时时抱球揉球也可体会气感,对着物体练习四手摸鱼拳可以体会气感。但是,内气不是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对内气和保和、运行起着不可须臾分离的作用。呼吸之气在心意导引和调控下,沿着一定路线,想象流动,而在体内有感觉流向一个方向,但能否有力量的显现,也就是武术上的作用力点。气功拳没有这个力量,产生不了大的打击力。所以气功拳不能等同内家拳。气功师养生健身的。不是武术和外在体能的。(时间关系,没能展开深入细说,加上修炼功力有限,一家之言,诸家批评指正。大家互勉共进。)

(本文系刘嗣传道长在2018年元旦“龙泉杯”太极拳械大赛暨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刘嗣传道长现任广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江门市道教协会会长、江门市新会紫云观住持。历任地方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第八、第九届理事,第九届中国道教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广东道教学院和澳门道教协会特聘教师。江门市武术协会副会长。著有《武当三丰太极拳》系列书及《零基础学推手》,一本《道教文化阐释》文集,发表道教和学术文章若干。)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传统武术与现代养生之探讨

道教之音 刘嗣传

2018-01-01 16:44:46

|
传统武术与现代养生之探讨
|

传统武术与现代养生之探讨

笔者最近参加了“京津冀国学传承与区域发展研讨暨河北省首届玄门内家拳交流会”和贵州黔南州的“2017年福泉山国际武林大会”有些感受先分享一下。分别在2017年9月15-17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福泉市主办了一场有七个外国团队,八个国内传统武术派别,十五个地方拳种的近两千人的武林大会。规模巨大、影响远广,国内、省内,史上均属少见。随后9月27-29日,在河北北戴河举办的内家拳交流活动,都是有当今传播文化的意义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之作用,也是武术界汇演、展示,比较学习,同时开拓见识,思考中国传统武术出路的机缘。这种融传统性,民族性,娱乐性,和市场化的做法,使发展武术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好方法。但仅就武术的本质,特色,技击,竞技,养生,与健身诸多意义来讲就分而述之。我就借此机会,仅我学修和思考的问题同大家学习探讨。大家也知道今年武术界在五一前后发生的“徐雷游戏”及其网络大战。所以我们相关人士有必要思考和面对一些自己相关的问题。

燕赵自古是慷慨壮士和武林豪杰多出之地,贵州福泉山是太极宗师张三丰祖师的隐修之处。河北近代内家拳繁衍兴盛之地,杨无敌三代使太极拳名播天下;董海川肇起八卦掌流演华夏;“半蹦拳打天下”的郭云深等众多形意拳高手流行河北。高手遍地。无论是聆听李杰主任的肺腑直言,还是感受燕赵沧州武术之乡,印象深刻中还有一个给中央高层写信,建议“文治武功”的丁新民会长(中国传统武术研究会)都给我们以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一、武术名词传统内涵与当代的社会作用

武术是当代名词,是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堪称的国术武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近现代用了这样一个专用名词。加上文学和影视艺术的传播,现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原始本质是一种杀敌自卫的生存本领。很显然,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就是一个包容体,当代在西方分类学体系下,中国传统武术就是难按照奥运体例去考量的。

武术是由原始的搏击术延伸而来的一种中国特色的自卫防身术。演绎的众多不同风格的拳种。宋元明之前有内外之说不具体。我们今天探讨与养生有特别密切关联的拳种之一——内家拳,我认为三个层面来解读:一是明末清初流传的黄宗羲为他儿子的师父写“墓志铭”时所涉及的内家拳,就是流传于江浙的黄百家流传出的内家拳。二是我们在清末民初看到的太极、形意、八卦三大拳种和宗师显示出的内家拳功夫;三是我们在“新文化运动”以后乃至今天所认识和知道的概念性的内家拳。当下因传统文化素复兴的提法和时政健康养生而风靡一时。号称“内家拳”代表三大拳种,在当下差不多风生水起。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当代的武术是表演、比赛和健身。在要真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问题上我们要做思考。笔者致力于践行太极武术及丹道养生文化,誓愿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人群服务和造福后继,在“把传统文化作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变”的时代精神指引下,把握我们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在本人传承、学修、体悟的内家、及太极拳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尽量用功力和修炼实践了说明内家拳的功能。在此,首先要理清武术功能的几方面的问题。

在最近的这些国内外交流活动中,与友人们谈及我们搞传统武术的人对现在武术晋级、竞技体育等机制的看法。我们要承认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适应现代体制。传统武术的艺术化和表演化已成定势,当代竞技武术的形式已不是传统武术的本质,市场的形势导致武术的商业化在所难免。养生性、健身型、美舞化是当代武术的趋势。真功夫也体现在能力耐久、能量巨大、技巧突出、式样美化、动作优美上。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再用古人功夫与现代武林中人作比较,应当理解当代运用传统武术来传承优秀文化、强化审美艺术,陶冶人文修养、提升全民健身水准等方面的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人文修养尤其重要。

现在学院体系的科班生已经将民间武术和传统武术等同(其实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学院培养出的现代体育性的武术也越来越受认同,考试成才的路径,加上主流媒体的赞誉,形成当今主流价值观。这种认同和价值体系无可厚非,我们要适应这样的游戏规则和时代要求;我们解读传统武术的动作和理论,也要运用当代科学知识(包括人体科学、传统中医以及运动力学)。还有传统武术的话语权及语境问题,这都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应该承认现代体育的科学性,在利用和挖掘人体潜能方面,现代体育的奥林匹克精神有它优势的一面,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体科学观不能忽视,真正传统武术的内涵也是与奥林匹克精神接近的,我们今天的主流武术价值体系是:以高等研究院校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在国际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用新中国六十几年的经历、经验,来评判传统武术的优劣,再结合已经证实的科学化论题对照当代武术的理论及实际,在借古鉴今、古为今用和实践真知的基础上,推广现代武术;用现代武术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传统武术的功能在转变,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我们身在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受与电子网络商业化的冲击,穿越农耕社会修炼功夫的人们,武侠梦导演的现代科幻层出不穷的怪异。特别有感于近日媒体报道,日本把刺枪术和实用棍术加进小学生课程,我们国内还沉迷在传统武术和器械的艺术展示中。网路媒体炒作事件“徐雷之战”的反思,都是我们可以作为素材分析和面临的课题。首先,我们从当前的太极热现象,分析太极拳的体用架构与当代武术的四大功能:拳架是太极拳的形和体,即是学会一个或几个套路的太极拳架,只是“形”的第一步,如果停留在太极舞或太极操的面上,充其量就只有健身的初步功能(健身功能);于是就要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松、活、慢等原因和机理,这样就能增加一点太极拳的功力。在练习和体悟拳架中类比生活和事物原理,参透物我相关的文化内涵,由此就增添了修养功能;明白和掌握拳架基本方法和要求也只是告诉你的练习途径,而且是循序渐进的练;把拳架、招式练熟了,才开始练习推手,掌握懂劲和听劲。推手是体用太极拳的一个中间转折过程,(可以说是第三步,也是可以展示拳技的武术之艺术功能)。这样可以基本用太极拳健身养生了。接下来就是要养功了培植劲道;增加内动,就是健身养生的关键,也是用于“打”的基础。这里面就要掌握技击的方法、原理;再加上功力(内劲内功及整劲),就能体现自卫防身乃至技击杀敌的武术本质的原始(杀敌自卫)功能。综合分析太极拳的体用,就是把学与练、用与养、演与打的构架清晰起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天赋实际、从爱好、目标去追求理想化的功能体现。达到自己学习太极拳的人生目标。所以我是经常强调练太极拳要内涵,特别重提太极拳的练、养、打、用这个架构说法,是想让习练者从太极拳的操练中,学会人生修养,锻炼身心,加强内练体验和人生毅力,然后成就人生目标,用于社会生活。关于太极拳的修炼与养用以及内劲的练、用和打。我最近在整理我的一本新小册子《太极拳整劲与内功》,这些就是本书宗旨内容。其宗旨和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简单的操作方法,简便认识接受的道理,告诉练功者培植内力,增加内劲,养好内功。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拳技和功夫,达到修养身心、健康养生;能艺术展示和防身自卫的综合功能。

二、内家拳的分析定位与现代体育和养生之功用

我们提到了内家拳出现是黄宗羲的《雷南文集》,当代以浙江温州一带、上海王维盛系、四川松溪派系,以及三大流行拳种的衍生。传统上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是外来为外家,道教是本土为内家;第二种是外壮力量型与内气神功型。我认为说到内家拳,一者是由内劲、内功体现出的风格而已;二者是交手双方两人的圈内发力打击的特色,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因表现形式和练功途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所以有内外家之分争。内家是以松沉、内气和重意念而练习皮肤内的膜、筋、脉气等配合一定形式的整体发力和无形之运劲之拳架;外家是练肢体曲直发力、用劲的手眼身步的大开合、个体部位突现力量,以及皮肤和骨肉的坚韧和强壮。公正地讲,拳术的内外家是相对而分,真正的拳术之道是内外合一的。没有内外之分。内家拳也要外在形架的体现,外家拳也要内力和内功的支撑。内外是相对一个整体而分的。正如太极图所示的,既含阴阳,又是一整体。

内家拳的优秀代表太极拳,抓住了内家主要特点,重在“内”的内涵意义上至少有三层:一者是人生性命双修的哲学实践;二者是人体内外兼备的拳术体系;三者才是综合技能的实用打斗拳术。这个拳术的练法独特、注重内意、养气用神、打法科学。要明白这三者含义,首先知晓拳架形体的外在作用——攻防意义,再看化发内涵——阴阳相济的原理,还有内在力道、气流和心神意所到——神气合一的整劲。

作为哲学术语的太极名词,肯定包含内外之说。用在这个拳技打法的功夫上,就必须明白“太极之体”与“太极之用”。太极拳的内劲与外形,明白太极内涵及体用关系。我们认为,太极之体,一层是指太极拳架、套路、推手等系列有形体存在的功法。二者它有“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构”、即阴阳相济而以整体的理论意义。三方面它还是包容广大和变化多端的一个集合,甚至也可以说它是随心所欲的一个空无而有实的拳种。太极之用,同样多层意义表明:它是心灵学问和修养人生之用,告诉了你的世界观、人生认识观。它是可练功、可却疾、可养心、能健身,也能自卫防身的功法和拳术。它也是含有阴阳变化而多功能的用途之技。关键的它是“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的整体和变化。它用在心理而外与形合。

传统文化中的国术武学,演绎当代武术形式,有很多古对比和思考的东西:俗话说的“中看不中用,实用不好看”的现象。特别是内功中与古人修炼提及的“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外练横身劲)。需要现代科学解读。精,到底指什么?是人体精华,是精微的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可以说是细胞核。(如此等等步展开分析。气,人体细胞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是人体细胞里的二氧化氮。古人也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呼吸之气),现代医学分了营气与卫气,虽多类似说法,但又不能完全等同。因为现代科学对气体和微物质的分析越来越细、说法也增多,而且专业名词不具有普通性,实际上是气的不稳定性和暗物质的产生有关,所以所有的解释都有限。神,是泛指所有的心理活动,内心意识和一种外在气势。当代沿袭了描述一种有气势的神态,再把心理活动和内心意识分述出来,在夜市随着学科分类后的细化。现代物理学对力、内劲、内功的科学定义也是与力学原理、人体机理、生理规律所得出的,还有更前卫的量子场理论,内力的反作用力等科学说法。以及综合气场,人体量子集合,能量的聚集和方向牵引等有神秘内涵的东西。

无论内外家拳术,都是以技击为本。技击的实质是利用主干和四肢进行技击及发力动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色是由内在心意、神气再同外在的形体一起表现出来、甚至突出和明显以内心、内动、内气为主要风格的训练方式。内家拳的内劲、内功、整劲是因传承不同而有各自的炼功方法和途径。内劲内功绝不是那种软绵绵,慢腾腾的无力式,而是刚而不僵,能柔能刚的弹射力、抖动劲。其效果是乘势借力,柔化刚发,犯者立扑。内家拳的技击特色就在这“犯者立扑”上。

虽然用人体外在四肢体现力量,但主要是内在精气神和筋骨皮的合一表现。另一个方面是武术拳架的技击作用是针对外力和外在对象,而利用整劲就是和外在对象的合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力打力。中华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智慧战胜对手,不完全是用力量来战胜对方,所以就外在力量,内在智慧之说。

三,内家拳的独特练功法——心静、放松、呼吸与养生之好处

内家拳讲究的整劲、内劲及内功都是从训练松静入手,经过系统途径,主要体现在由松柔入手,静心敛神,聚气合声,协调身形,整体试力发劲,慢慢随心所欲,达到内外合一,阴阳合体,整体一致,完整统一的效果。所以整劲内功是在经较长时间的练习拳架基础上,得到一种积柔成刚,集意成气,可收放随心的一种体能劲力。通常内练、内养和重内多些而称内劲。它与拳架合一体现在人身上就是内功。

先松放,再练功。只有松,才能灵活,只有灵活才能快速;只有心静,才有神气聚。只有神气聚才能练内功,才能出更大力,只有神气聚才能出内力,真清静,内功生。周身一家,完整一气。这是整劲、同动的要求。我们经常强调这一点。练拳时气流周身,神意圆满,以中线而左右相对、阴阳相济,要认真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拳架中往往容易忽视,这里用上下相随,左右相称,手脚配合,(相合一致)。

在谈到内气,外气等神奇功法,我们看到一些气功拳,就是当代有养生类太极拳和气功类的拳术。按照一定基本程序和要求操练,手掌会有发麻、发热、发红的感觉和现象,这就是内气引起的反映,内气在操练过程中,可能和需要呼吸气和心意一起作引导式的流向运动,如“气沉丹田”就是咽气、沉腰、想膻中、鼓丹田之气、松胯曲膝,有这一系列动作,可能做如一遍“气沉丹田”,至于沿臂膀和肢体来发气技击是另当别论。当代我见得不多,假的多是“境界描述”,夸大神奇。所以,慢慢揉揉的气功拳,只是养生气功,不是武术实质上的拳术。这点上我们要注意。及时练习者自己慢慢感觉以体会气感。时时抱球揉球也可体会气感,对着物体练习四手摸鱼拳可以体会气感。但是,内气不是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对内气和保和、运行起着不可须臾分离的作用。呼吸之气在心意导引和调控下,沿着一定路线,想象流动,而在体内有感觉流向一个方向,但能否有力量的显现,也就是武术上的作用力点。气功拳没有这个力量,产生不了大的打击力。所以气功拳不能等同内家拳。气功师养生健身的。不是武术和外在体能的。(时间关系,没能展开深入细说,加上修炼功力有限,一家之言,诸家批评指正。大家互勉共进。)

(本文系刘嗣传道长在2018年元旦“龙泉杯”太极拳械大赛暨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刘嗣传道长现任广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江门市道教协会会长、江门市新会紫云观住持。历任地方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第八、第九届理事,第九届中国道教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广东道教学院和澳门道教协会特聘教师。江门市武术协会副会长。著有《武当三丰太极拳》系列书及《零基础学推手》,一本《道教文化阐释》文集,发表道教和学术文章若干。)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