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户县出土元代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碑

户县文管所 王亚周

2011-07-13 11:50:52

道教之音陕西讯  日前,西安市户县甘河镇甘河村出土一通(蒙古)元宪宗时期的道教全真教真人道行碑。

2011年6月19日,该村在修建村东部洪济桥时,从桥墩下挖出此碑。该碑青石质,身首一体,通高3.95米,碑身呈梯形,上宽1.16米、下宽1.22米,碑厚0.36米;碑首为六龙攀护浮雕,高1.04米,宽1.22米,中下部为圭形碑额,额内阴刻篆书大字“终南山重阳遇仙宫于真人碑”;龟座缺头,高0.69米。碑身正书32行,满行65字。碑文主要记述了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的生平、修道、演教、修建宫观等重要事迹。上款书“洞真真人于先生碑”,下款书“岁次甲寅十月三日门人……”。

重阳遇仙宫位于户县甘河镇甘河村,传说时任甘河镇酒监的王重阳,在甘河桥巧遇吕洞宾等二仙而得道,后人将此桥命名为遇仙桥。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蒙古窝阔台汗灭金后,重阳万寿宫主持于洞真在此地建遇仙宫以彰大祖师王重阳仙迹。遇仙桥及遇仙宫明代石造像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其主要生平:于善庆少不茹荤,长通经史。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马丹阳自终南归宁海,居金莲堂,于善庆投其门下,其父母与姊亦随之入道。马丹阳去世后,刘处玄王处一令于善庆入关中寻访丘处机。于善庆先至终南祖庭拜见李灵阳,继遵其嘱往平凉参见崔羊头,后赴陇山龙门洞,以丘处机为师。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丘处机令他往洛阳致书于谭处端,不久谭处端去世,复返关中,翌年随丘处机居终南祖庭。明昌二年(1191年)丘处机被迫返山东,嘱于善庆往沂阳石门全真堂,与蒲察道渊为道伴,其间隐居陇州吴岳,凿洞而居。他还前往燕京礼拜王处一,成为全真七子中除郝、孙而外五子的共同弟子。泰和三年(1203年),陇州牧保奏他为“冲虚大师”。泰和五年(1205年)赴山东栖霞礼拜丘处机,经丘催促西还。过相州林虑(今河南林县),隐居天平观。次年,丘处机遣时任终南祖庭住持的毕知常持帖前往天平观,催其速返汧陇。于善庆见丘处机寄大任于己,无奈从命,更名志道,西返关中。泰和八年(1208年),金廷对南宋用兵得手。宋金和议以后,大批宋俘滞留关陇,许多人前往吴岳求度为道士。于善庆收留数百人,使他们于汧、陇、凤翔各地分立道观。正大三年(1226年),金廷遣中使专召,就任中太一宫提点。天兴二年(1233年),大梁降于蒙古。蒙古朝廷遣使访求三教名人,于善庆名列榜首,被召北上。太宗十年(1235年),朝廷选试道释,于善庆被授“通玄广德洞真真人”号。当年七月,任终南祖庭重阳宫住持并主领陕右教门事。此后的15年里,于善庆对重阳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磻溪长春成道宫,在重阳官承办了会葬王重阳大典,主持了罗天大醮。还应巩昌(今甘肃陇西)总帅汪德臣之请,赴陇传授全真道教义。遗著有《洪钟集》。

由于该碑做桥基长期受到重压和振动,出土时碑身已成两截,除少部分字迹漫漶不清外,整体保存较好。惜撰文、书丹和篆额者文字内容模糊不清,经查碑文与户县重阳宫和汧(千)阳县玉清宫内的《洞真于真人道行碑》和《洞真真人于先生碑》,碑文相同,由此可知撰文者为杨奂。书丹和篆额者待考。

根据碑文“真人卒于庚戌年……”,为元海迷失后称制三年,“明年春……懇文石”可知撰文时间为元宪宗元年,立碑时间“岁次甲寅”为宪宗四年,即公元1254年。

该碑的发现,为研究全真教及其祖庭重阳宫、下院遇仙宫等宫观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進一步丰富了当地宗教文化内涵。

目前,户县文物管理部门已与甘河村协商碑石栽立保护事宜,拟在遇仙宫原址实施保护。

(户县文物管理所王亚周供稿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西安户县出土元代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碑

户县文管所 王亚周

2011-07-13 11:50:52

|
西安户县出土元代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碑
|

道教之音陕西讯  日前,西安市户县甘河镇甘河村出土一通(蒙古)元宪宗时期的道教全真教真人道行碑。

2011年6月19日,该村在修建村东部洪济桥时,从桥墩下挖出此碑。该碑青石质,身首一体,通高3.95米,碑身呈梯形,上宽1.16米、下宽1.22米,碑厚0.36米;碑首为六龙攀护浮雕,高1.04米,宽1.22米,中下部为圭形碑额,额内阴刻篆书大字“终南山重阳遇仙宫于真人碑”;龟座缺头,高0.69米。碑身正书32行,满行65字。碑文主要记述了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的生平、修道、演教、修建宫观等重要事迹。上款书“洞真真人于先生碑”,下款书“岁次甲寅十月三日门人……”。

重阳遇仙宫位于户县甘河镇甘河村,传说时任甘河镇酒监的王重阳,在甘河桥巧遇吕洞宾等二仙而得道,后人将此桥命名为遇仙桥。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蒙古窝阔台汗灭金后,重阳万寿宫主持于洞真在此地建遇仙宫以彰大祖师王重阳仙迹。遇仙桥及遇仙宫明代石造像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其主要生平:于善庆少不茹荤,长通经史。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马丹阳自终南归宁海,居金莲堂,于善庆投其门下,其父母与姊亦随之入道。马丹阳去世后,刘处玄王处一令于善庆入关中寻访丘处机。于善庆先至终南祖庭拜见李灵阳,继遵其嘱往平凉参见崔羊头,后赴陇山龙门洞,以丘处机为师。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丘处机令他往洛阳致书于谭处端,不久谭处端去世,复返关中,翌年随丘处机居终南祖庭。明昌二年(1191年)丘处机被迫返山东,嘱于善庆往沂阳石门全真堂,与蒲察道渊为道伴,其间隐居陇州吴岳,凿洞而居。他还前往燕京礼拜王处一,成为全真七子中除郝、孙而外五子的共同弟子。泰和三年(1203年),陇州牧保奏他为“冲虚大师”。泰和五年(1205年)赴山东栖霞礼拜丘处机,经丘催促西还。过相州林虑(今河南林县),隐居天平观。次年,丘处机遣时任终南祖庭住持的毕知常持帖前往天平观,催其速返汧陇。于善庆见丘处机寄大任于己,无奈从命,更名志道,西返关中。泰和八年(1208年),金廷对南宋用兵得手。宋金和议以后,大批宋俘滞留关陇,许多人前往吴岳求度为道士。于善庆收留数百人,使他们于汧、陇、凤翔各地分立道观。正大三年(1226年),金廷遣中使专召,就任中太一宫提点。天兴二年(1233年),大梁降于蒙古。蒙古朝廷遣使访求三教名人,于善庆名列榜首,被召北上。太宗十年(1235年),朝廷选试道释,于善庆被授“通玄广德洞真真人”号。当年七月,任终南祖庭重阳宫住持并主领陕右教门事。此后的15年里,于善庆对重阳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磻溪长春成道宫,在重阳官承办了会葬王重阳大典,主持了罗天大醮。还应巩昌(今甘肃陇西)总帅汪德臣之请,赴陇传授全真道教义。遗著有《洪钟集》。

由于该碑做桥基长期受到重压和振动,出土时碑身已成两截,除少部分字迹漫漶不清外,整体保存较好。惜撰文、书丹和篆额者文字内容模糊不清,经查碑文与户县重阳宫和汧(千)阳县玉清宫内的《洞真于真人道行碑》和《洞真真人于先生碑》,碑文相同,由此可知撰文者为杨奂。书丹和篆额者待考。

根据碑文“真人卒于庚戌年……”,为元海迷失后称制三年,“明年春……懇文石”可知撰文时间为元宪宗元年,立碑时间“岁次甲寅”为宪宗四年,即公元1254年。

该碑的发现,为研究全真教及其祖庭重阳宫、下院遇仙宫等宫观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進一步丰富了当地宗教文化内涵。

目前,户县文物管理部门已与甘河村协商碑石栽立保护事宜,拟在遇仙宫原址实施保护。

(户县文物管理所王亚周供稿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