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林:与时俱进,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

《中国民族报》 张凤林

2018-05-10 11:18:19

道教中国化方向的主要含义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任务更加特殊。

宗教中国化应当有3个维度:一是地域性,即是中国的宗教而不是外国宗教在中国。二是民族性,即宗教是中华民族的宗教而不是移植其他民族的信仰。三是时代性,即宗教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并助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从地域性和民族性上来看,道教是天然的中国宗教,并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先天优势。从时代性上来看,道教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适应程度和应当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大空间。因此,道教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就是当代化、时代化的问题,就是在保持本有的中国特色基础上,不断推进道教与时俱进;就是要创新道教教义思想,更好地适应新社会、服务新时代。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当代道教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种宗教或者文化,能否生存发展、流传久远,根本上取决于它与所处社会文化制度的相适应程度。道教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寇谦之天师、王重阳祖师、王常月祖师等,围绕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情况而不断革新道教、振衰起弊,才使道教延绵至今。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对道教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坚定中国化方向不放松,在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适应和服务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找准定位、赢得主动、把握机遇、焕发新机,道教才能长久流传下去。

其次,坚持中国化方向是社会大众对新时代道教的新期望。在传统社会中,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标识。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呈现新特点,广大信众对道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道教界只有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方向,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用适合当代的教义思想和新的方式方法来回应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当今时代立足和发展。

第三,坚持中国化方向是解决道教目前突出问题的顶层设计。当前道教领域发生的道风不振、戒律松弛、人才不兴和商业化等突出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在适应当代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固有的教义体系、组织模式、清规戒律、人才队伍、服务模式等有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无法有效回答和回应社会问题。因此,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在不断发展中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是去腐生肌、强身健体的过程,是道教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创新推进、创造发展的过程。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具体要求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必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情况,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方向、时代特征和战略目标。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适应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全面谋划。

首先,必须坚决服从党对道教工作的领导。爱国爱教、佐国佑民是道教的优良传统核心教义。从古至今,道教都与国家保持了密切关系,并在国家组织、支持下,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前提,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维护党的权威,将“爱国爱教、兴国兴教、圣人之治、物阜民丰、天下太平”的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当中。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在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尊重宪法和法律权威、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宗教和谐、民族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与党同心同行,用实际行动作出应有贡献。

其次,必须坚持道教的核心教义和文化传统。道教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道教是重生贵生乐生的宗教,倡导人们关注今生、重视生命、热爱生活,倡导神圣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道教的“道”是生生不息的天道,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之道,也是蕴含在日常行为中的方法、规律和准则。从传统上来看,道教的教理教义、清规戒律、礼仪服饰等内容都是围绕人的社会生活展开,也因之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道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和鲜明风格。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坚持这些中国文化的特征,更要坚持好蕴含其中的道教真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信教群众对道教的信仰和要求,寄托着对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义理,坚持弘道利生、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同时,创造出新的辉煌。

第三,必须坚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道教是包容性的宗教,在历史上不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吸收,进而丰富自己的教义体系和表现形式,形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今天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必须坚持继承和发扬包容精神,促进道教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努力挖掘道教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资源,丰富和创新其表现形式;要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吸收其他文化中有利于道教当代化、时代化的文化特质;要主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继承和学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举措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关键还是要靠实际行动。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构现代道教教义思想体系。道教教义是对道教信仰的理论阐述,在道教文化居于核心地位。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亘古不变的,但对信仰所作的理论阐述,则因应时代的变迁而有不同的体系建构。当前,制约着道教文化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还没有建立一个适合当今时代的教义体系。比如许多教义的解释互相矛盾或者难分主次,教内各执一词,给人感觉杂而多端、无从下手。所以今天我们推进教义思想体系的现代建构工程,并非简单编一套丛书,而是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提炼出道教文化的脉络和主干,将看似分散的文化有效串联起来,实现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升华。同时在教内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更好地增强道教文化发展的内源动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当代社会。

二是建构现代道教清规戒律体系、礼仪制度。清规戒律是道教徒的基本行为准则。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传统上的许多清规戒律已经与国家法律、宗教政策和生活方式脱节,亟须进行系统梳理。要革除与时代脱节、流于表面、大多数道教徒都不能遵守的条文,形成标准统一、具体可行的当代清规戒律体系,使之成为当代道教徒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清代王常月祖师改良原本道装,规定全真派穿戴混元巾和对襟道装以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延续了教团组织和发服制度,才有“龙门中兴”之盛况。当然,这种革新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坚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的革新。

三是建构当代道教组织管理模式。道教组织(团体、院校、宫观)是道教教职人员和道教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决定道教能否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组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目标明确、责权清晰、管理有序、行为协同、快速高效。相比之下,各级各类道教组织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组织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有的甚至形同虚设,有的不能坚持传统管理制度又不能找到适应新模式,造成管理混乱。因此,应以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为依据,进一步加强道教组织自身建设,理顺道教团体、道教院校、道教宫观和教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明晰各级道教组织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道教组织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模式;要吸收当代管理学等先进方法,优化道教组织的结构设置,充分发挥组织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使道教组织成为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驱动者、保障者和引导者。

四是积极建构现代道教服务社会新模式。道教本质上是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文化和信仰,要集中力量开展道医养生、武术健身、生态环保、临终关怀、心灵慰藉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让道教服务当代社会从理论探索转变为现实行动,从面面俱到转变为突出优势;改变传统服务输出模式,由被动式的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主动吸引广大信众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要鼓励各地道教界扎根基层、投身一线,发展专业性的公益慈善组织、信仰和文化咨询机构、社会服务组织,鼓励教职人员面向基层信众讲经说法、释疑解惑,以规范管理、透明运作、专业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广大信众的拥护,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促进道教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五是坚决治理好道教领域的商业化问题。道教是神圣的宗教信仰,道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道教活动场所是满足信众宗教信仰需求的场地,道教教职人员是道教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传扬者,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都应坚持公益属性。但是当前道教领域出现的商业化现象,已经严重干扰道教正常活动秩序,危害到道教信仰的神圣性,损害道教的整体形象和健康发展。这些商业化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商业资本的入侵导致的被商业化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道教界自身风险意识不够、抵御能力不强,没有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商业化问题如解决不好,道教必将失去生存发展的土壤,甚至有消亡的危险。所以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要引导广大道众和信众进一步认清商业化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严重危害,有效区分合法自养与商业化问题,增强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要以《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为标准,全面审视、解决好道教领域的商业化问题。

六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道教人才队伍。一个宗教能否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要看接班人队伍的培养。传统社会中,道教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模式占据主流,人才类型也比较单一和同质化。当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也对道教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就必须在组织管理、文化研究、讲经说法、清修实证、科学技术、外语交流等方面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好道教文化。

七是积极对外交流,努力做当代中国宗教和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当前,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教,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经成为世界性宗教。道教要承担起中国本土宗教的历史重任,通过成立世界道教联合会,举办国际道教论坛、“道行天下”、文明对话等活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风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张凤林道长   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张凤林:与时俱进,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

《中国民族报》 张凤林

2018-05-10 11:18:19

|
张凤林:与时俱进,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
|

道教中国化方向的主要含义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任务更加特殊。

宗教中国化应当有3个维度:一是地域性,即是中国的宗教而不是外国宗教在中国。二是民族性,即宗教是中华民族的宗教而不是移植其他民族的信仰。三是时代性,即宗教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并助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从地域性和民族性上来看,道教是天然的中国宗教,并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先天优势。从时代性上来看,道教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适应程度和应当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大空间。因此,道教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就是当代化、时代化的问题,就是在保持本有的中国特色基础上,不断推进道教与时俱进;就是要创新道教教义思想,更好地适应新社会、服务新时代。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当代道教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种宗教或者文化,能否生存发展、流传久远,根本上取决于它与所处社会文化制度的相适应程度。道教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寇谦之天师、王重阳祖师、王常月祖师等,围绕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情况而不断革新道教、振衰起弊,才使道教延绵至今。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对道教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坚定中国化方向不放松,在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适应和服务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找准定位、赢得主动、把握机遇、焕发新机,道教才能长久流传下去。

其次,坚持中国化方向是社会大众对新时代道教的新期望。在传统社会中,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标识。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呈现新特点,广大信众对道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道教界只有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方向,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用适合当代的教义思想和新的方式方法来回应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当今时代立足和发展。

第三,坚持中国化方向是解决道教目前突出问题的顶层设计。当前道教领域发生的道风不振、戒律松弛、人才不兴和商业化等突出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在适应当代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固有的教义体系、组织模式、清规戒律、人才队伍、服务模式等有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无法有效回答和回应社会问题。因此,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在不断发展中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是去腐生肌、强身健体的过程,是道教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创新推进、创造发展的过程。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具体要求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必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情况,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方向、时代特征和战略目标。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适应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全面谋划。

首先,必须坚决服从党对道教工作的领导。爱国爱教、佐国佑民是道教的优良传统核心教义。从古至今,道教都与国家保持了密切关系,并在国家组织、支持下,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前提,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维护党的权威,将“爱国爱教、兴国兴教、圣人之治、物阜民丰、天下太平”的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当中。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在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尊重宪法和法律权威、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宗教和谐、民族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与党同心同行,用实际行动作出应有贡献。

其次,必须坚持道教的核心教义和文化传统。道教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道教是重生贵生乐生的宗教,倡导人们关注今生、重视生命、热爱生活,倡导神圣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道教的“道”是生生不息的天道,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之道,也是蕴含在日常行为中的方法、规律和准则。从传统上来看,道教的教理教义、清规戒律、礼仪服饰等内容都是围绕人的社会生活展开,也因之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道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和鲜明风格。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坚持这些中国文化的特征,更要坚持好蕴含其中的道教真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信教群众对道教的信仰和要求,寄托着对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义理,坚持弘道利生、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同时,创造出新的辉煌。

第三,必须坚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道教是包容性的宗教,在历史上不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吸收,进而丰富自己的教义体系和表现形式,形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今天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必须坚持继承和发扬包容精神,促进道教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努力挖掘道教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资源,丰富和创新其表现形式;要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吸收其他文化中有利于道教当代化、时代化的文化特质;要主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继承和学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举措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关键还是要靠实际行动。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构现代道教教义思想体系。道教教义是对道教信仰的理论阐述,在道教文化居于核心地位。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亘古不变的,但对信仰所作的理论阐述,则因应时代的变迁而有不同的体系建构。当前,制约着道教文化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还没有建立一个适合当今时代的教义体系。比如许多教义的解释互相矛盾或者难分主次,教内各执一词,给人感觉杂而多端、无从下手。所以今天我们推进教义思想体系的现代建构工程,并非简单编一套丛书,而是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提炼出道教文化的脉络和主干,将看似分散的文化有效串联起来,实现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升华。同时在教内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更好地增强道教文化发展的内源动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当代社会。

二是建构现代道教清规戒律体系、礼仪制度。清规戒律是道教徒的基本行为准则。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传统上的许多清规戒律已经与国家法律、宗教政策和生活方式脱节,亟须进行系统梳理。要革除与时代脱节、流于表面、大多数道教徒都不能遵守的条文,形成标准统一、具体可行的当代清规戒律体系,使之成为当代道教徒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清代王常月祖师改良原本道装,规定全真派穿戴混元巾和对襟道装以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延续了教团组织和发服制度,才有“龙门中兴”之盛况。当然,这种革新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坚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的革新。

三是建构当代道教组织管理模式。道教组织(团体、院校、宫观)是道教教职人员和道教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决定道教能否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组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目标明确、责权清晰、管理有序、行为协同、快速高效。相比之下,各级各类道教组织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组织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有的甚至形同虚设,有的不能坚持传统管理制度又不能找到适应新模式,造成管理混乱。因此,应以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为依据,进一步加强道教组织自身建设,理顺道教团体、道教院校、道教宫观和教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明晰各级道教组织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道教组织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模式;要吸收当代管理学等先进方法,优化道教组织的结构设置,充分发挥组织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使道教组织成为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驱动者、保障者和引导者。

四是积极建构现代道教服务社会新模式。道教本质上是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文化和信仰,要集中力量开展道医养生、武术健身、生态环保、临终关怀、心灵慰藉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让道教服务当代社会从理论探索转变为现实行动,从面面俱到转变为突出优势;改变传统服务输出模式,由被动式的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主动吸引广大信众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要鼓励各地道教界扎根基层、投身一线,发展专业性的公益慈善组织、信仰和文化咨询机构、社会服务组织,鼓励教职人员面向基层信众讲经说法、释疑解惑,以规范管理、透明运作、专业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广大信众的拥护,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促进道教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五是坚决治理好道教领域的商业化问题。道教是神圣的宗教信仰,道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道教活动场所是满足信众宗教信仰需求的场地,道教教职人员是道教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传扬者,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都应坚持公益属性。但是当前道教领域出现的商业化现象,已经严重干扰道教正常活动秩序,危害到道教信仰的神圣性,损害道教的整体形象和健康发展。这些商业化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商业资本的入侵导致的被商业化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道教界自身风险意识不够、抵御能力不强,没有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商业化问题如解决不好,道教必将失去生存发展的土壤,甚至有消亡的危险。所以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要引导广大道众和信众进一步认清商业化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严重危害,有效区分合法自养与商业化问题,增强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要以《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为标准,全面审视、解决好道教领域的商业化问题。

六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道教人才队伍。一个宗教能否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要看接班人队伍的培养。传统社会中,道教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模式占据主流,人才类型也比较单一和同质化。当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也对道教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就必须在组织管理、文化研究、讲经说法、清修实证、科学技术、外语交流等方面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好道教文化。

七是积极对外交流,努力做当代中国宗教和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当前,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教,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经成为世界性宗教。道教要承担起中国本土宗教的历史重任,通过成立世界道教联合会,举办国际道教论坛、“道行天下”、文明对话等活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国风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张凤林道长   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