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教书籍专卖

上海城隍庙:在现代化洗礼中服务社会


来源:宗教周刊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6-19 17:50:50      繁體中文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宗教周刊于本期起开设“宗教中国化的经验”栏目,宣传报道各大宗教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化的做法和经验。

喧闹的上海豫园,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尽显盛世繁华。

豫园南面方浜中路249号的上海城隍庙,青烟袅袅,香火旺盛。

2017年10月,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城隍庙举行活动,纪念为当代中国道教发展、为上海道教复兴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玄门高道陈莲笙

陈莲笙是上海城隍庙前住持,中国道教正一派一代宗师。陈莲笙曾言,“欣逢盛世,国运昌隆,人民安泰,道教亦有振兴复苏之兆。……道教之存续不能企望于对社会提出要求,而只能磨练自身去顺应时代之变迁。……道教的生存和发展,就要看道教自己是否‘争气’,就要看我们当今的道士是否适应社会、把握自己。为了适应社会、把握自己,我们欲做之事多不胜举,只能企盼同道挑起振兴之重担,奋起直追。”

“师之所言,吾能志之。”上海城隍庙住持吉宏忠道长表示,“我们要不忘大师教诲,坚持中国化方向,努力发掘和弘扬道教教义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团结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古老的城隍庙,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接受着现代化的洗礼,诠释着新时代道教中国化的内涵。

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义工慰问老人

让慈善公益常态化 

5月27日上午9时,陈蓉按时来到上海城隍庙三官殿楼,与其他穿着蓝马甲的义工们集合。这天,他们要去上门探望豫园街道89岁的王阿婆。

两年前,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与王阿婆对接上。此后,王阿婆原来对居委会干部的依赖,逐步改变为对城隍庙慈爱功德会义工的依赖。

整整一上午,陈蓉陪老人聊天、读报,为老人量血压。

“每次义工到来之前,王阿婆都会精心打扮一番,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她恨不得义工一整天都能待在她家里,她说愿意包义工的午饭、晚饭。”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慈爱行”项目负责人苏婵娟说,“王阿婆愿意有人听她说话,分享她的喜怒哀乐。 ”

“慈爱行”是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每周日、周二上午的固定活动,义工们准时上门探望社区独居老人。“独居老人需要陪伴和聆听。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来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帮助老人消除寂寞,提升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苏婵娟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慈爱行”已设立了6个小组,结对独居老人30余位。

“慈爱行”项目只是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微‘孝’老城厢”3个子项目当中的1项。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负责人蒋钧介绍,慈爱功德会的慈善项目已包括“四大传统节日慰问困难群体”“微‘孝’老城厢”、慈爱助学、慈爱超市、慈爱慰问等十大项目、数十个子项目。截至2017年,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已有注册会员600余名,形成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义工队伍,举行了公益慈善活动250余场,4500余人次参加活动,受助对象达 1.1万多人次。

4月6日,上海城隍庙举行戊戌年“祭城隍”大典,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天,“慈爱·好运专项基金”成立,首批注入善款200万元,专项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帮扶等公益慈善项目。同时,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善款100万元,并向受助家庭代表发放补助款。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行善积德,济度众生。”上海城隍庙秉承着道教界悠久的慈善公益传统。“我国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大多是应急性、突发性的。城隍庙要让慈善公益常态化。”吉宏忠对记者说,“做慈善不是说一定要等到有足够的资金了才去做,关键是要用心去做,持续地做下去。”

上海城隍庙于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在“知道堂”内举行“写经”活动

把庙观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 

4月26日,记者在上海城隍庙厢房二楼看到20余位道长和居士正在戏台区进行紧张排练。而排练厅左方,是“江南丝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5月10日,上海城隍庙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举行专场演出。上海城隍庙道乐团为社区群众献上《春景融和》《迎仙客》《玉芙蓉》《献供偈》《谨奉礼》《银烛光耀红》《香花灯》《龙腾虎跃》等传统道教仪式音乐与改编曲目,完美呈现了上海道教音乐浓郁的江南地方风格和特点。

上海城隍庙道乐团是上海市首批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乐团收集、整理、传承道教音乐,为“上海道教音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乐团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及欧洲,将上海道教音乐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弘扬到国外。

“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道教中国化的任务。”乐团团长吉宏忠说,“在新时代,将丰富的道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矿藏挖掘出来,变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人民大众能够享用的精神食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在传统文化中,“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好日子,也是道教“五腊”之中的“道德腊”和“魁星”圣诞。2017年农历七月初七,上海城隍庙举行第二期“拜月老·顺姻缘”祈福法会。善信们在月老殿随道长祈福,并获赠牵线红绳。随后是“穿针引线”乞巧、女宾凤仙花汁美甲、男宾“踢魁斗”等传统文化活动。心理咨询师现场为善信们讲解姻缘、婚恋的趣味知识。

目前,上海城隍庙正在着力将其打造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祭城隍”大典、清信弟子皈依法会、春节期间系列法会、清明普度法会、中元节太平公醮、下元节谢太岁法会和冬至普度法会,以及举办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传统民俗活动,上海城隍庙努力适应时代,复苏和更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价值观和道德观。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次年,上海城隍庙面向社会开设免费公益国学班。如今,国学班已有茶道班、太极拳班、经典学习班、插花班、亲子诵读班、二胡班、打击乐班、书法班、古琴班、中医班、国画班等,均由专业人士讲授。

在上海城隍庙的示范下,上海白云观、青浦城隍庙、虹庙、崇福道院、长宁三泾庙、川沙城隍庙也相继向社会开设了免费公益国学班。各大宫观渐次打造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习所。

上海城隍庙还主动走出庙观,把国学班办到学校里。松江区江虹居委会的“国学·竹笛班”,黄浦区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敬业中学的“国学系列班”,上海城隍庙成为传播国学的平台。

培养适应中国化的人才 

“要培养适应中国化、能挑起中国化大梁的各类人才。当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道教发展的瓶颈,需要我们马上采取措施加以解决。”4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道教协会指导,上海城隍庙承办的第七届“长三角地区道教论坛——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吉宏忠作上述表示。

6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0204教室,哲学院教授温金玉正在讲佛教“律宗研究”课。这是一门佛教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但课堂上,听讲的学生除了佛教界的法师们,更多的是其他几大宗教的教职人员。来自上海城隍庙的王鑫道长便是其中一位,他正在攻读宗教学硕士学位。

而早在2011年,上海城隍庙的李纪道长就被推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接受为期4个月的脱产学习。2012年,培训班学习结束后,李纪道长又参加研究生考试,并于2016年6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习,让我对宗教方面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在与各大宗教的同学们的接触当中,更加对于道教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国家服务,为信众服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道教界人士如何在新时代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深入的认识。”

现已成为上海城隍庙管委会委员的李纪道长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城隍庙26名教职人员全部在上海道教学院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都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宗教学专业本科成人教育学历。

“人才培养就是在夯实道门基础。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信仰纯正、品德优良、才能出众的道教人才队伍,才能使道教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吉宏忠说。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上海城隍庙能够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制度。庙管会下设“四部一会一中心”,有宗教活动部、消防安全部、法物流通部、后勤保障部、慈爱功德会、弘道文化中心,各部门负责人竞聘上岗,一年一聘,改变了传统道观人事由方丈任命的模式。

现代管理体制和专业人才,保证了上海城隍庙各种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上海城隍庙的一整套现代管理体制得以实行,与教职人员的现代化素质有直接关系。”道教领域知名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刘仲宇说。

(转自宗教周刊)

道教之音,道教界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神仙介绍
道教养生

图文动态

更多
学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