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阿炳“回家”引发的争论

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

2011-09-19 16:35:00

华彦钧众所周知,阿炳是个卖唱艺人。他出生于道教世家,虽然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凭着对音乐的不懈追求和非凡技艺,终以一曲《二泉映月》享誉全球。

  日前有网友发帖,建议将阿炳墓迁移到无锡市中心的公花园,这样可以与阿炳纪念馆拉近距离,扩大影响力。阿炳纪念馆内有阿炳故居,然而,这个让阿炳“回家”的建议,却引出了一片争议。有网友认为,可能是有人看上阿炳墓那块地,但碍于是文物不好下手,所以才想出这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招数。阿炳墓所在公园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阿炳墓外迁的建议并不是今年才有,此举很有可能是出于商业目的。无锡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则表示,目前他们尚未收到相关的书面建议。

  □快报记者 金辰 薛晟 文/摄

  新闻由来

  网友发帖建议:

  阿炳墓迁到市中心

  日前,在无锡一知名网站上,一位网友发帖称,应该把阿炳墓迁到公花园,这样可以和位于崇安寺步行街的阿炳纪念馆拉近距离,能让更多国内外人士有个凭吊、瞻仰、了解阿炳的场所和机会。

  发帖网友认为,阿炳墓现位于锡惠公园。据其统计,每年专程到阿炳墓前祭拜者不足5000人,与其他世界名人墓的参拜人数相差太多。而公花园、崇安寺则是无锡的闹市区,如果能把阿炳墓迁移过去,可以更加扩大影响力。

  这位网友甚至为迁移到公花园的阿炳墓进行了重新设计:地点位于公花园中山路入口处,以边长57米×57米的正方形建筑(范围包括绿地道路等地面面积)为基调,寓意阿炳终年57岁,建筑高度为12.04米,寓意阿炳去世时间1950年12月4日(据阿炳纪念馆介绍,阿炳病逝时间应为1950年12 月12日)。墓碑刻石高度为8.20米,寓意阿炳出生时间1893年8月20日,形状以半圆为主,寓意一半坎坷一半圆满。四周以草坪或开阔地面为主。假如公花园内增造阿炳说书处、阿炳弹琴轩、阿炳避风堂等景观,还能极大丰满公花园的文化韵势和名人氛围。

  “建议帖”一发出,就引来一片争议。关于阿炳墓迁到公花园建议的投票显示,近9成的网友表示反对。

  阿炳墓迁到公花园?那十三陵是不是可以迁回紫禁城了?坟墓迁回家脑残,偌大的市中心和商业中心放个坟墓更是脑残。

  ——网友“色即是空”

  如果这个“建议帖”真能实施,以后无锡名人墓是不是都要迁到公花园去?到时候,公花园干脆改成“城中公墓”好了。

  ——网友“忍不住就说”

  是不是有人看上阿炳墓那块地,碍于是文物不好下手,才想出这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招数?——其他网友

  阿炳墓所在公园:

  迁墓背后可能有利益

  阿炳墓位于无锡锡惠公园的一角,墓地面积700多平方米,1986年成为无锡市文保单位。墓园内打扫得很干净,小广场上安置着由雕塑大师钱绍武制作的阿炳雕像。拾级而上就是阿炳墓,墓碑上写着“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之墓”。根据碑文上所写,阿炳墓是在1983年10月由别处迁移至此的。

  墓园外面,专门辟出一块空地建造了二泉音乐广场。正在健身的市民朱女士表示,这里绿化好、空气好,每天清晨都有很多人来锻炼身体。阿炳和《二泉映月》这个无锡人的骄傲,当然也是大家时不时谈到的话题,特别是有外地人来参观阿炳墓时,他们更是会主动当义务讲解员。

  金石声在锡惠公园工作了29年,他的父亲当年曾听过阿炳弹唱。金石声认为,虽然现在的阿炳墓是从别处迁移而来的,但20多年下来,已和锡惠公园融为一体,“每年都有不少国内外的知名人士来这里祭拜阿炳,普通老百姓清明时会自发前来扫墓,有的专门送上花圈,有的带来鲜花祭拜。”

  “阿炳是道士出身,1950年病逝后,安葬在当时无锡西郊璨山脚下的‘一和山房’道士墓地,可惜后来墓地遭破坏。有人拾到墓碑后,政府相当重视,组织力量寻找阿炳尸骨。1983年时,在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的现址重新安葬。”金石声表示,虽然阿炳的《二泉映月》和锡惠公园内的“天下第二泉”并没关系,但现在“天下第二泉”和阿炳的《二泉映月》都已举世闻名,阿炳长眠于二泉之畔,也算得上是众望所归。

  对于“全年祭拜阿炳墓的游客只有区区5000人”这个说法,锡惠公园管理处主任成士虎并不认同。据介绍,2004年至2006年,公园方共投资 270多万元,对阿炳墓园的广场、道路等进行修缮,还建造了音乐广场。“公园每天的入园人数要两三万人次,只要有10%的人去参观(阿炳墓),一天就有两三千人次。”

  在采访中,也有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其实把阿炳墓外迁的建议并不是今年才有的,好几年前就有人写信专门提过这事。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几年一直有人拿阿炳墓外迁说事,让人不得不怀疑其背后动机,很有可能是出于商业目的的考虑。由于此事一直没有成功,他们对这种“迁墓说”更多的是一笑了之。

  民间专家:

  不要想当然画蛇添足

  今年83岁高龄的华钰麟老人,从小就认识阿炳,目前是对阿炳最有研究的民间专家之一。老人2009年出版的《无锡旧事》一书中,收录了《我所了解的“瞎子阿炳”十个谜》、《富有民族正义感的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等多篇作品,回忆了阿炳鲜为人知的轶事。当老人听说有人建议要将阿炳墓迁到公花园时,连称不可行。

  “阿炳病逝后,妻子董催娣本想接回自己的老家江阴安葬,不过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葬在了璨山脚下的‘一和山房’道士墓地。”华钰麟老人说,文革期间阿炳墓遭到破坏,后来发现他的墓碑后再重新安葬,现在的墓址离原先的也不远,而且环境、风景都适合,又过了这么多年,怎么会想到要再次迁移呢?

  78岁的任海根老人告诉记者,阿炳墓重新安葬的时候,他正好在无锡市文化局工作,对阿炳墓地迁址的事也有所知晓,当时之所以选择在锡惠公园,很大的原因也是阿炳所作《二泉映月》的关系,安葬在“天下第二泉”附近,而地方又在惠山脚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现在有人建议为了便于祭拜而把阿炳墓迁到无锡市中心的公花园,老人表示反对,对于阿炳墓和阿炳纪念馆,一定要尊重历史,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画蛇添足。

  阿炳纪念馆:

  迁墓是无中生有

  位于无锡市崇安寺步行街区的阿炳纪念馆,由无锡市崇安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是目前无锡有关阿炳投资最多的纪念场所,这里也是阿炳的故居。阿炳故居修缮项目于2004年4月正式立项,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于2006年8月启动,2007年3月完工。设于阿炳故居内的阿炳纪念馆由李岚清题字,整个纪念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还原阿炳的生活场景,介绍阿炳的人生经历,展示阿炳的艺术成就。

  在外人看来,如果阿炳墓迁至公花园,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崇安寺步行街区。不过,无锡市崇安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飚表示,他已经看到了网上的帖子,但并不认同“迁墓”的说法。

  王飚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阿炳故居、挖掘阿炳这一无锡文化品牌内涵,光阿炳纪念馆的一二期工程,就投资7000万元。“现在整个崇安寺步行街和公花园已经是融为一体了,无中生有地把阿炳墓迁过来,太过牵强。目前,就介绍阿炳生平、展示艺术成就方面,阿炳纪念馆已经可以做到。”

  无锡文广新局:

  尚未收到书面建议

  对于阿炳墓搬迁建议所引发的争议,无锡市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认为,这说明大家对阿炳、对无锡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应该算是件好事。叶建兴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向他们提出有关无锡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他们都会慎重对待。遇到有价值的建议,就会组织相关专家做进一步的论证。

  叶建兴认为,目前无锡的文化可挖掘的资源很丰富,不过历史文化资源是需要沉淀提炼的,其特殊的人文价值并不是仅仅靠政府的行政干预来提升的,政府部门可以起引导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是最好的方法。

  “想把阿炳墓迁到公花园的这个说法,我们现在还没有收到有关的书面建议。”叶建兴说,阿炳墓是市级文保单位、阿炳纪念馆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有任何的变动都要通过省级或国家级部门的审批,而且之前也要通过他们转交上去。目前他们还没有见到有这样的书面建议或申请。

  记者手记

  打“阿炳牌”

  殊途能否同归?

  提出“阿炳墓搬迁”建议的只是一位网友,在随后的采访过程中,相关多个方面均否认了此事。

  从目前各方的表态来看,阿炳墓应该暂时不用搬迁。不过,正如无锡市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所说,此事引发的争议,正好说明了大家对阿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阿炳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物。据华钰麟老人回忆,“无锡沦陷期间,有人因为阿炳给日本兵拉琴,并用二胡拉出‘谢谢’的发音,指责他没有骨气,其实阿炳实在是没办法,因为他当时从城外卖唱回来,城门却已经关上。但到了第二天下午,阿炳就敢在当时无锡最热闹的地方,面对上百听众破口大骂‘东洋赤佬’。”

  对于1948年阿炳被国民政府“强制戒烟”,华钰麟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国民政府想从阿炳身上逼问无锡地下党的消息。因为当时地下党人在进行秘密活动时,阿炳和妻子董催娣会在门口望风,一旦发现有可疑人物出现,阿炳就会拉琴向地下党人示警。

  毫无疑问,阿炳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阿炳是无锡的,《二泉映月》则是全球的,如何才能打好阿炳这张牌,这恐怕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的事情。据了解,目前无锡和阿炳有关的,除了崇安寺步行街上的阿炳纪念馆、锡惠公园内的阿炳墓,还有位于锡山区东亭的阿炳旧居,以及位于南长老街上的南水仙庙。除此以外,无锡新区还正在打造二胡制造业,这同样离不开阿炳。

  无锡多个地方都在做有关阿炳的纪念和保护,在外人看来,这有些相互争的味道。不过叶建兴表示,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是“形散而神不散”,虽然各自的表现手法和途径不一样,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假以时日,即使是殊途也会同归。

  殊途究竟会不会同归,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图片提供:张永春道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一场由阿炳“回家”引发的争论

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

2011-09-19 16:35:00

|
一场由阿炳“回家”引发的争论
|

华彦钧众所周知,阿炳是个卖唱艺人。他出生于道教世家,虽然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凭着对音乐的不懈追求和非凡技艺,终以一曲《二泉映月》享誉全球。

  日前有网友发帖,建议将阿炳墓迁移到无锡市中心的公花园,这样可以与阿炳纪念馆拉近距离,扩大影响力。阿炳纪念馆内有阿炳故居,然而,这个让阿炳“回家”的建议,却引出了一片争议。有网友认为,可能是有人看上阿炳墓那块地,但碍于是文物不好下手,所以才想出这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招数。阿炳墓所在公园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阿炳墓外迁的建议并不是今年才有,此举很有可能是出于商业目的。无锡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则表示,目前他们尚未收到相关的书面建议。

  □快报记者 金辰 薛晟 文/摄

  新闻由来

  网友发帖建议:

  阿炳墓迁到市中心

  日前,在无锡一知名网站上,一位网友发帖称,应该把阿炳墓迁到公花园,这样可以和位于崇安寺步行街的阿炳纪念馆拉近距离,能让更多国内外人士有个凭吊、瞻仰、了解阿炳的场所和机会。

  发帖网友认为,阿炳墓现位于锡惠公园。据其统计,每年专程到阿炳墓前祭拜者不足5000人,与其他世界名人墓的参拜人数相差太多。而公花园、崇安寺则是无锡的闹市区,如果能把阿炳墓迁移过去,可以更加扩大影响力。

  这位网友甚至为迁移到公花园的阿炳墓进行了重新设计:地点位于公花园中山路入口处,以边长57米×57米的正方形建筑(范围包括绿地道路等地面面积)为基调,寓意阿炳终年57岁,建筑高度为12.04米,寓意阿炳去世时间1950年12月4日(据阿炳纪念馆介绍,阿炳病逝时间应为1950年12 月12日)。墓碑刻石高度为8.20米,寓意阿炳出生时间1893年8月20日,形状以半圆为主,寓意一半坎坷一半圆满。四周以草坪或开阔地面为主。假如公花园内增造阿炳说书处、阿炳弹琴轩、阿炳避风堂等景观,还能极大丰满公花园的文化韵势和名人氛围。

  “建议帖”一发出,就引来一片争议。关于阿炳墓迁到公花园建议的投票显示,近9成的网友表示反对。

  阿炳墓迁到公花园?那十三陵是不是可以迁回紫禁城了?坟墓迁回家脑残,偌大的市中心和商业中心放个坟墓更是脑残。

  ——网友“色即是空”

  如果这个“建议帖”真能实施,以后无锡名人墓是不是都要迁到公花园去?到时候,公花园干脆改成“城中公墓”好了。

  ——网友“忍不住就说”

  是不是有人看上阿炳墓那块地,碍于是文物不好下手,才想出这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招数?——其他网友

  阿炳墓所在公园:

  迁墓背后可能有利益

  阿炳墓位于无锡锡惠公园的一角,墓地面积700多平方米,1986年成为无锡市文保单位。墓园内打扫得很干净,小广场上安置着由雕塑大师钱绍武制作的阿炳雕像。拾级而上就是阿炳墓,墓碑上写着“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之墓”。根据碑文上所写,阿炳墓是在1983年10月由别处迁移至此的。

  墓园外面,专门辟出一块空地建造了二泉音乐广场。正在健身的市民朱女士表示,这里绿化好、空气好,每天清晨都有很多人来锻炼身体。阿炳和《二泉映月》这个无锡人的骄傲,当然也是大家时不时谈到的话题,特别是有外地人来参观阿炳墓时,他们更是会主动当义务讲解员。

  金石声在锡惠公园工作了29年,他的父亲当年曾听过阿炳弹唱。金石声认为,虽然现在的阿炳墓是从别处迁移而来的,但20多年下来,已和锡惠公园融为一体,“每年都有不少国内外的知名人士来这里祭拜阿炳,普通老百姓清明时会自发前来扫墓,有的专门送上花圈,有的带来鲜花祭拜。”

  “阿炳是道士出身,1950年病逝后,安葬在当时无锡西郊璨山脚下的‘一和山房’道士墓地,可惜后来墓地遭破坏。有人拾到墓碑后,政府相当重视,组织力量寻找阿炳尸骨。1983年时,在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的现址重新安葬。”金石声表示,虽然阿炳的《二泉映月》和锡惠公园内的“天下第二泉”并没关系,但现在“天下第二泉”和阿炳的《二泉映月》都已举世闻名,阿炳长眠于二泉之畔,也算得上是众望所归。

  对于“全年祭拜阿炳墓的游客只有区区5000人”这个说法,锡惠公园管理处主任成士虎并不认同。据介绍,2004年至2006年,公园方共投资 270多万元,对阿炳墓园的广场、道路等进行修缮,还建造了音乐广场。“公园每天的入园人数要两三万人次,只要有10%的人去参观(阿炳墓),一天就有两三千人次。”

  在采访中,也有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其实把阿炳墓外迁的建议并不是今年才有的,好几年前就有人写信专门提过这事。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几年一直有人拿阿炳墓外迁说事,让人不得不怀疑其背后动机,很有可能是出于商业目的的考虑。由于此事一直没有成功,他们对这种“迁墓说”更多的是一笑了之。

  民间专家:

  不要想当然画蛇添足

  今年83岁高龄的华钰麟老人,从小就认识阿炳,目前是对阿炳最有研究的民间专家之一。老人2009年出版的《无锡旧事》一书中,收录了《我所了解的“瞎子阿炳”十个谜》、《富有民族正义感的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等多篇作品,回忆了阿炳鲜为人知的轶事。当老人听说有人建议要将阿炳墓迁到公花园时,连称不可行。

  “阿炳病逝后,妻子董催娣本想接回自己的老家江阴安葬,不过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葬在了璨山脚下的‘一和山房’道士墓地。”华钰麟老人说,文革期间阿炳墓遭到破坏,后来发现他的墓碑后再重新安葬,现在的墓址离原先的也不远,而且环境、风景都适合,又过了这么多年,怎么会想到要再次迁移呢?

  78岁的任海根老人告诉记者,阿炳墓重新安葬的时候,他正好在无锡市文化局工作,对阿炳墓地迁址的事也有所知晓,当时之所以选择在锡惠公园,很大的原因也是阿炳所作《二泉映月》的关系,安葬在“天下第二泉”附近,而地方又在惠山脚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现在有人建议为了便于祭拜而把阿炳墓迁到无锡市中心的公花园,老人表示反对,对于阿炳墓和阿炳纪念馆,一定要尊重历史,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画蛇添足。

  阿炳纪念馆:

  迁墓是无中生有

  位于无锡市崇安寺步行街区的阿炳纪念馆,由无锡市崇安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是目前无锡有关阿炳投资最多的纪念场所,这里也是阿炳的故居。阿炳故居修缮项目于2004年4月正式立项,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于2006年8月启动,2007年3月完工。设于阿炳故居内的阿炳纪念馆由李岚清题字,整个纪念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还原阿炳的生活场景,介绍阿炳的人生经历,展示阿炳的艺术成就。

  在外人看来,如果阿炳墓迁至公花园,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崇安寺步行街区。不过,无锡市崇安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飚表示,他已经看到了网上的帖子,但并不认同“迁墓”的说法。

  王飚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阿炳故居、挖掘阿炳这一无锡文化品牌内涵,光阿炳纪念馆的一二期工程,就投资7000万元。“现在整个崇安寺步行街和公花园已经是融为一体了,无中生有地把阿炳墓迁过来,太过牵强。目前,就介绍阿炳生平、展示艺术成就方面,阿炳纪念馆已经可以做到。”

  无锡文广新局:

  尚未收到书面建议

  对于阿炳墓搬迁建议所引发的争议,无锡市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认为,这说明大家对阿炳、对无锡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应该算是件好事。叶建兴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向他们提出有关无锡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他们都会慎重对待。遇到有价值的建议,就会组织相关专家做进一步的论证。

  叶建兴认为,目前无锡的文化可挖掘的资源很丰富,不过历史文化资源是需要沉淀提炼的,其特殊的人文价值并不是仅仅靠政府的行政干预来提升的,政府部门可以起引导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是最好的方法。

  “想把阿炳墓迁到公花园的这个说法,我们现在还没有收到有关的书面建议。”叶建兴说,阿炳墓是市级文保单位、阿炳纪念馆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有任何的变动都要通过省级或国家级部门的审批,而且之前也要通过他们转交上去。目前他们还没有见到有这样的书面建议或申请。

  记者手记

  打“阿炳牌”

  殊途能否同归?

  提出“阿炳墓搬迁”建议的只是一位网友,在随后的采访过程中,相关多个方面均否认了此事。

  从目前各方的表态来看,阿炳墓应该暂时不用搬迁。不过,正如无锡市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所说,此事引发的争议,正好说明了大家对阿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阿炳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物。据华钰麟老人回忆,“无锡沦陷期间,有人因为阿炳给日本兵拉琴,并用二胡拉出‘谢谢’的发音,指责他没有骨气,其实阿炳实在是没办法,因为他当时从城外卖唱回来,城门却已经关上。但到了第二天下午,阿炳就敢在当时无锡最热闹的地方,面对上百听众破口大骂‘东洋赤佬’。”

  对于1948年阿炳被国民政府“强制戒烟”,华钰麟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国民政府想从阿炳身上逼问无锡地下党的消息。因为当时地下党人在进行秘密活动时,阿炳和妻子董催娣会在门口望风,一旦发现有可疑人物出现,阿炳就会拉琴向地下党人示警。

  毫无疑问,阿炳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阿炳是无锡的,《二泉映月》则是全球的,如何才能打好阿炳这张牌,这恐怕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的事情。据了解,目前无锡和阿炳有关的,除了崇安寺步行街上的阿炳纪念馆、锡惠公园内的阿炳墓,还有位于锡山区东亭的阿炳旧居,以及位于南长老街上的南水仙庙。除此以外,无锡新区还正在打造二胡制造业,这同样离不开阿炳。

  无锡多个地方都在做有关阿炳的纪念和保护,在外人看来,这有些相互争的味道。不过叶建兴表示,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是“形散而神不散”,虽然各自的表现手法和途径不一样,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假以时日,即使是殊途也会同归。

  殊途究竟会不会同归,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图片提供:张永春道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