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帮扶、善作善成,上海民族宗教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上海民宗公众号 佚名

2020-11-10 11:01:56

道教之音上海讯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多年来,市民族宗教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指示精神,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工作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工作方针,将“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助学育人

2016年以来上海民族宗教系统在推动对口地区教育事业上持续发力,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是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黄浦两坊清真寺对贵州、新疆、云南等地小学生的帮扶,受益学生400多人次。宝山区金皇讲寺和太平禅寺多年来对云南和贵州开展的助学项目,受益学生7877人次。浦东新区小普陀寺对青海果洛、西藏日喀则等地捐资助学53.06万元。青浦区民族联、报国寺、朱家角城隍庙、明因寺等团体和场所多年来对云南多地学生给予资助。金山东林寺多年来资助云南宁洱、墨江等地中小学学生。这些爱心项目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为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二是提升学校配套设施。上海民族宗教系统集中力量帮助民族地区提升困难学校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和浴室等方面。上海城隍庙帮扶贵州赫章县小学39万元建设图书馆。

沉香阁资助贵州贫困学校建设“科普书屋”。下海庙5年来捐资137万元帮助贵州赤水市、云南省马关县等多地修建学生浴室解决学生们洗澡难的问题。

普陀区玉佛禅寺为了增长民族地区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促进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玉佛寺设立专项基金,在云南、贵州、青海等边远山区建立“觉群爱心图书室”,并启动乡村教师来沪进修项目,迄今基金会已建立起307所爱心图书馆。

长宁区民族联多年来为贵州黎平县捐资图书室等项目12万元。奉贤区万佛阁为贵州务川县茅天镇光明小学教学楼改建捐资50万元。上海市基督教天爱基金会积极组织参加云南德宏州瑞丽、贵州三都等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图书室307个,投入资金超过出资486万元。这些项目填补了当地教育设施的短板,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活,真情暖人

扶贫帮困是上海民族宗教系统的爱心体现,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上海民族宗教界主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帮助偏远地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类困难,造福当地百姓。

一是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静安寺多年来为贫困地区群众捐赠过冬羽绒服,其中捐赠新疆、西藏、贵州、云南、青海等帮扶地区共6万余件。虹口区基督教两会多年来赴云南怒江慰问困难群众,投入金额总计42万元。嘉定曹王禅寺、万佛寺等多次前往云南大姚县、双柏县开展慈善捐助活动。长宁区民族联多次到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进行帮困扶贫活动。

二是开展医疗助残活动。松江区民族联在云南屏边开展助残活动,共捐赠价值9万元的康复器材和清洁用品。东海观音寺在青海果洛出资230万元助残、助医等活动,在新疆和遵义捐赠救护车等设备,方便当地群众就医。徐汇区民族联、万佛阁等团体和场所在云南、贵州等地举办义诊活动,利用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当地群众开展医疗服务,这些项目坚持多年,已形成品牌。

帮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惠人

上海民族宗教系统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大力开展产业扶持,提高经济造血功能,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一是提升当地特色产业项目。2018年以来,上海五教联席会议的帮扶基金在云南临沧开展了低产茶园改造、四季蜜桔种植、羊肚菌种植等项目;在新疆喀什开展了反季蔬菜瓜果大棚种植、饲料颗粒机秸秆粉碎机购置、红枣种植等项目;在西藏开展了8个行政村奶牛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及购买饲草料项目;在青海开展了高原纯牦牛风干肉项目、大黄种植产业项目。通过各种特色产业的推进,进一步提高了对口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

二是提升当地基础设施。黄浦区民族联和城隍庙、白云观、基督教沐恩堂等场所,为云南省普洱市沧澜县哈尼族村寨进行道路修建、村舍改造等工程,为孟连县芒信镇制定村级产业发展互助项目,为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浦东新区民族联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开展帮扶工作,助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三是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崇明区天主教堂务管理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崇明区佛教协会等团体在云南省临沧县和沧源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项目,帮扶当地培养野茶、甘蔗、橘子、核桃等产业专业人员。

长宁区在新疆莎车县为当地村民进行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提高群众就业增收能力。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派遣有关专业人员赴云南开展产品设计、玉器加工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设立“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把人才教育培训进一步深化为人员创业和产业发展,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

对口支援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作出的一种安排,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与生动实践。市民族宗教局始终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新时代贯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统筹规划,并在工作中形成了若干思考与体会。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自觉服务服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才能更好集合上海市民族宗教系统之力,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关键环节。市民族宗教局充分依托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市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方、领导决策的作用,使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协调、联络沟通都有了抓手。

三是整合多方资源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有效模式。市民族宗教局通过“社会动员、各方参与”的形式,发挥上海市民族宗教系统的整体优势,多方筹集帮扶资金,确保工作可持续推进。

四是严格规范程序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制度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申报审批,并加强对资金的科学管理。项目完成后,我们及时进行实地检查,并由专业部门进行严格验收,确保项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转自上海民宗微信公众号)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倾情帮扶、善作善成,上海民族宗教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上海民宗公众号 佚名

2020-11-10 11:01:56

|
倾情帮扶、善作善成,上海民族宗教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道教之音上海讯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多年来,市民族宗教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指示精神,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工作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工作方针,将“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助学育人

2016年以来上海民族宗教系统在推动对口地区教育事业上持续发力,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是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黄浦两坊清真寺对贵州、新疆、云南等地小学生的帮扶,受益学生400多人次。宝山区金皇讲寺和太平禅寺多年来对云南和贵州开展的助学项目,受益学生7877人次。浦东新区小普陀寺对青海果洛、西藏日喀则等地捐资助学53.06万元。青浦区民族联、报国寺、朱家角城隍庙、明因寺等团体和场所多年来对云南多地学生给予资助。金山东林寺多年来资助云南宁洱、墨江等地中小学学生。这些爱心项目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为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二是提升学校配套设施。上海民族宗教系统集中力量帮助民族地区提升困难学校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学校图书馆和浴室等方面。上海城隍庙帮扶贵州赫章县小学39万元建设图书馆。

沉香阁资助贵州贫困学校建设“科普书屋”。下海庙5年来捐资137万元帮助贵州赤水市、云南省马关县等多地修建学生浴室解决学生们洗澡难的问题。

普陀区玉佛禅寺为了增长民族地区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促进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玉佛寺设立专项基金,在云南、贵州、青海等边远山区建立“觉群爱心图书室”,并启动乡村教师来沪进修项目,迄今基金会已建立起307所爱心图书馆。

长宁区民族联多年来为贵州黎平县捐资图书室等项目12万元。奉贤区万佛阁为贵州务川县茅天镇光明小学教学楼改建捐资50万元。上海市基督教天爱基金会积极组织参加云南德宏州瑞丽、贵州三都等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图书室307个,投入资金超过出资486万元。这些项目填补了当地教育设施的短板,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活,真情暖人

扶贫帮困是上海民族宗教系统的爱心体现,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上海民族宗教界主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帮助偏远地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类困难,造福当地百姓。

一是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静安寺多年来为贫困地区群众捐赠过冬羽绒服,其中捐赠新疆、西藏、贵州、云南、青海等帮扶地区共6万余件。虹口区基督教两会多年来赴云南怒江慰问困难群众,投入金额总计42万元。嘉定曹王禅寺、万佛寺等多次前往云南大姚县、双柏县开展慈善捐助活动。长宁区民族联多次到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进行帮困扶贫活动。

二是开展医疗助残活动。松江区民族联在云南屏边开展助残活动,共捐赠价值9万元的康复器材和清洁用品。东海观音寺在青海果洛出资230万元助残、助医等活动,在新疆和遵义捐赠救护车等设备,方便当地群众就医。徐汇区民族联、万佛阁等团体和场所在云南、贵州等地举办义诊活动,利用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当地群众开展医疗服务,这些项目坚持多年,已形成品牌。

帮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惠人

上海民族宗教系统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大力开展产业扶持,提高经济造血功能,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一是提升当地特色产业项目。2018年以来,上海五教联席会议的帮扶基金在云南临沧开展了低产茶园改造、四季蜜桔种植、羊肚菌种植等项目;在新疆喀什开展了反季蔬菜瓜果大棚种植、饲料颗粒机秸秆粉碎机购置、红枣种植等项目;在西藏开展了8个行政村奶牛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及购买饲草料项目;在青海开展了高原纯牦牛风干肉项目、大黄种植产业项目。通过各种特色产业的推进,进一步提高了对口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

二是提升当地基础设施。黄浦区民族联和城隍庙、白云观、基督教沐恩堂等场所,为云南省普洱市沧澜县哈尼族村寨进行道路修建、村舍改造等工程,为孟连县芒信镇制定村级产业发展互助项目,为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浦东新区民族联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开展帮扶工作,助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三是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崇明区天主教堂务管理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崇明区佛教协会等团体在云南省临沧县和沧源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项目,帮扶当地培养野茶、甘蔗、橘子、核桃等产业专业人员。

长宁区在新疆莎车县为当地村民进行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提高群众就业增收能力。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派遣有关专业人员赴云南开展产品设计、玉器加工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设立“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把人才教育培训进一步深化为人员创业和产业发展,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

对口支援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作出的一种安排,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与生动实践。市民族宗教局始终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新时代贯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统筹规划,并在工作中形成了若干思考与体会。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自觉服务服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才能更好集合上海市民族宗教系统之力,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关键环节。市民族宗教局充分依托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市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方、领导决策的作用,使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协调、联络沟通都有了抓手。

三是整合多方资源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有效模式。市民族宗教局通过“社会动员、各方参与”的形式,发挥上海市民族宗教系统的整体优势,多方筹集帮扶资金,确保工作可持续推进。

四是严格规范程序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制度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申报审批,并加强对资金的科学管理。项目完成后,我们及时进行实地检查,并由专业部门进行严格验收,确保项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转自上海民宗微信公众号)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