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网络诗词楹联能否走向复兴

新华网 佚名

2011-12-07 16:36:52

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是由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旨在回归传统经典,弘扬诗词文化,让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时代古典诗词。

此次大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大陆的诗词爱好者投稿踊跃,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也积极参与。至截稿日止,大赛一共收到作品12万件,创下同类赛事收稿最多的纪录。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赵焱森兴奋地说:“这次大赛将成为中国诗词楹联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繁荣探索一条新路。”

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如何赢得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和人气?诗词楹联将会由此走向复兴吗?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网络打开了创作空间

曾经有人预言,网络将成为纯文学的墓地,古典诗词在网络世界中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然而在长沙举办的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收到作品12万件。更令人惊叹的是,大赛以网络投稿为主,占来稿总量的85%。目前已有超过560万人次登录浏览大赛网站。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组委会也比较忐忑,毕竟全程采用网络平台运作,这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但是最后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汤厚松告诉记者。现代科技手段与古典诗词结合所迸发出的火光,是这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现代科技手段面前,现代科技如何为古典诗词提供空间,并对古典诗词进行改造?

记者在互联网上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目前凡是有文学BBS的地方就能找到古典诗词栏目,聊天室也成为网络诗人每天即兴吟咏交流的场所。其中以天涯诗词比兴、榕树下的诗词曲赋、中华诗词网、国学网、中华国粹网、九天文化网等最为鼎盛,其次还有数十家有名的诗词论坛,还有专业的楹联论坛——联都网等等。

对此,赵焱森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曾经有很多人不看好诗词在网络中的生存。然而综合考察各大诗词网站,可以发现实际网络中的古典诗词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有了明显的复兴迹象。这种现象多多少少纠正了我们以前的一种误解,反而是网络给古典情结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更无功利趋向的空间。”

有学者指出,网络的普遍性、公众性和互动性,降低了过去古典诗的“高门槛”,这些都给古典诗词带来了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从1996年到现在,古典诗词创作在数量上突飞猛进。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前后,为宣扬中华文化,各地举办了各种古典诗词大赛,其中“为奥运喝彩,我们的文明网络诗歌大赛”45天里即收到一千多位作者的3000余首诗词。此次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更有10万首作品为网络投稿。

创作呈现新特色

专家指出,在数量大大提高的同时,以网络为载体的古典诗词创作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色。

网络为所有文学爱好者创造了一个文学平台,每一个游弋在网络中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一些作者把生活中发生的琐碎小事,如买菜坐车回家、占了人家两元钱便宜等也可以成为其诗词创作的由头,诗词成为了倾诉自我的一种日常消遣。如网上“名家”霸王书生有一篇非常流行的作品《菩萨蛮·下班顺途于乐购买菜,欲乘免费班车》云:“七毛买棵黄芽菜,悠然独步长廊外。见我上车门,司机忽发昏。前街常堵塞,何况无他客。赠汝两元钱,请乘巴士还。”

作者自我的娱乐是这类诗词创作的目的之一,这让诗词一改往昔典雅抒怀、怡情养志的“贵族化”表达方式,逐渐走进真正的民间。

人们都知道,经典古诗词多率性而写,自然天成,一些好诗词虽平仄并不工整,但仍能流传千古。然而,断代的继承关系使新从事古典诗词写作的作者们往往注重于一些基本的理论,这种注重甚至变成了一种拘泥。由此还诞生了网络写作的两个派别:学院派和江湖派。学院派以来自大学校园的师生居多,写作上注重格律平仄,务求合规合式。江湖派多来自工作岗位或大学非文科专业,题材集中于婉约一类,不太讲求格律平仄,写作较为随意。2000年左右,两派曾在网络上爆发了一次关于格律、音韵的争论。以天涯虚拟社区的诗词比兴为主战场,覆盖到其他文学网站。网上的争议和现实的争议一样,自然是没有公认的结果,但也反映了诗词在网络上的深入发展。

在许多人心里,古典诗词创作以老年人为主,湖南诗词协会及长沙一些诗词协会会员也多是中老年人。但是网络古典诗词创作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比如年轻学生们,他们一般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游弋于网络而且兴致比较固定。

数量巨大 精品难求

“胜状如初,名楼若幻,楚风吴韵兴哉。玉盘螺影,堆雪浪犁来。唐宋明清阁榭,城墙暗、醉柳徘徊。轻舟过,长廊十里,山水自安排。烟波凌日耀,渔歌隐隐,鸟语猜猜。对诗碑吟唱,几许奇才。滕范骚魂远矣,何由了、忧乐情怀?和风里,欢声笑语,涌动汴河街。”

这首《满庭芳·岳阳楼观景》是此次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人气较旺的一首词,“在网络古典诗词中,像这种精品之作并不多。”赵焱森说,古典诗词艺术毕竟有其独特要求,其发展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古典诗词不是随手就可以写来的,它需要很多诸如平仄、对仗一类的古典文化基础。这对于网络上的年轻作者而言,只能靠作者自己在工作生活之余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揣摩。

一名省老干诗协的资深会员也向记者道出了当前网络诗词创作的无奈。“现在的网络诗词创作有些明显的现实窘困。因为就网络本身而言,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本是一个让人放松和发展兴趣的地方,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创作不得不考虑现实。网络中,人们喜欢去点击阅读一些简单的、好玩的、搞笑的东西,一些‘下里巴人’的作品往往能获得网友的追捧,‘阳春白雪’反而无人问津。这必然会降低我们创作精品的热情。并且我们很多的创作者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而无法保证上网时间,其写作兴致也就慢慢被消磨掉了。目前,网络诗词创作的作者群,几乎每过一年,就会更换一批,但是写作的水平和内容却没有很大的改变,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

虽说网络古典诗词创作看似热闹非凡,但是大多数人的写作仅为浅尝辄止,且往往只是单纯为抒发个人情感而写作,比较随意,这样也很难出精品。同时,赵焱森也指出,这些网络诗词的个人风格很不固定。“女作者们就一味地伤春伤秋,男作者们则游离在豪放和婉约之间,极少能拓宽视野,进而将个人的感情放置其中。”

诗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更好地借用最新的现代技术、传播手段去介绍她、欣赏她和继承她,是我们需要做的。而在现实和网络诗词爱好者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如何保留诗词中的古典文化所独具的美、独有的韵味,同时绽放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芳华,更需要我们去思考。

(记者 龙军 特约记者 禹爱华)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借助网络诗词楹联能否走向复兴

新华网 佚名

2011-12-07 16:36:52

|
借助网络诗词楹联能否走向复兴
|

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是由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旨在回归传统经典,弘扬诗词文化,让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时代古典诗词。

此次大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大陆的诗词爱好者投稿踊跃,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也积极参与。至截稿日止,大赛一共收到作品12万件,创下同类赛事收稿最多的纪录。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赵焱森兴奋地说:“这次大赛将成为中国诗词楹联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繁荣探索一条新路。”

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如何赢得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和人气?诗词楹联将会由此走向复兴吗?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网络打开了创作空间

曾经有人预言,网络将成为纯文学的墓地,古典诗词在网络世界中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然而在长沙举办的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收到作品12万件。更令人惊叹的是,大赛以网络投稿为主,占来稿总量的85%。目前已有超过560万人次登录浏览大赛网站。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组委会也比较忐忑,毕竟全程采用网络平台运作,这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但是最后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汤厚松告诉记者。现代科技手段与古典诗词结合所迸发出的火光,是这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现代科技手段面前,现代科技如何为古典诗词提供空间,并对古典诗词进行改造?

记者在互联网上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目前凡是有文学BBS的地方就能找到古典诗词栏目,聊天室也成为网络诗人每天即兴吟咏交流的场所。其中以天涯诗词比兴、榕树下的诗词曲赋、中华诗词网、国学网、中华国粹网、九天文化网等最为鼎盛,其次还有数十家有名的诗词论坛,还有专业的楹联论坛——联都网等等。

对此,赵焱森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曾经有很多人不看好诗词在网络中的生存。然而综合考察各大诗词网站,可以发现实际网络中的古典诗词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有了明显的复兴迹象。这种现象多多少少纠正了我们以前的一种误解,反而是网络给古典情结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更无功利趋向的空间。”

有学者指出,网络的普遍性、公众性和互动性,降低了过去古典诗的“高门槛”,这些都给古典诗词带来了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从1996年到现在,古典诗词创作在数量上突飞猛进。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前后,为宣扬中华文化,各地举办了各种古典诗词大赛,其中“为奥运喝彩,我们的文明网络诗歌大赛”45天里即收到一千多位作者的3000余首诗词。此次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更有10万首作品为网络投稿。

创作呈现新特色

专家指出,在数量大大提高的同时,以网络为载体的古典诗词创作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色。

网络为所有文学爱好者创造了一个文学平台,每一个游弋在网络中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一些作者把生活中发生的琐碎小事,如买菜坐车回家、占了人家两元钱便宜等也可以成为其诗词创作的由头,诗词成为了倾诉自我的一种日常消遣。如网上“名家”霸王书生有一篇非常流行的作品《菩萨蛮·下班顺途于乐购买菜,欲乘免费班车》云:“七毛买棵黄芽菜,悠然独步长廊外。见我上车门,司机忽发昏。前街常堵塞,何况无他客。赠汝两元钱,请乘巴士还。”

作者自我的娱乐是这类诗词创作的目的之一,这让诗词一改往昔典雅抒怀、怡情养志的“贵族化”表达方式,逐渐走进真正的民间。

人们都知道,经典古诗词多率性而写,自然天成,一些好诗词虽平仄并不工整,但仍能流传千古。然而,断代的继承关系使新从事古典诗词写作的作者们往往注重于一些基本的理论,这种注重甚至变成了一种拘泥。由此还诞生了网络写作的两个派别:学院派和江湖派。学院派以来自大学校园的师生居多,写作上注重格律平仄,务求合规合式。江湖派多来自工作岗位或大学非文科专业,题材集中于婉约一类,不太讲求格律平仄,写作较为随意。2000年左右,两派曾在网络上爆发了一次关于格律、音韵的争论。以天涯虚拟社区的诗词比兴为主战场,覆盖到其他文学网站。网上的争议和现实的争议一样,自然是没有公认的结果,但也反映了诗词在网络上的深入发展。

在许多人心里,古典诗词创作以老年人为主,湖南诗词协会及长沙一些诗词协会会员也多是中老年人。但是网络古典诗词创作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比如年轻学生们,他们一般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游弋于网络而且兴致比较固定。

数量巨大 精品难求

“胜状如初,名楼若幻,楚风吴韵兴哉。玉盘螺影,堆雪浪犁来。唐宋明清阁榭,城墙暗、醉柳徘徊。轻舟过,长廊十里,山水自安排。烟波凌日耀,渔歌隐隐,鸟语猜猜。对诗碑吟唱,几许奇才。滕范骚魂远矣,何由了、忧乐情怀?和风里,欢声笑语,涌动汴河街。”

这首《满庭芳·岳阳楼观景》是此次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人气较旺的一首词,“在网络古典诗词中,像这种精品之作并不多。”赵焱森说,古典诗词艺术毕竟有其独特要求,其发展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古典诗词不是随手就可以写来的,它需要很多诸如平仄、对仗一类的古典文化基础。这对于网络上的年轻作者而言,只能靠作者自己在工作生活之余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揣摩。

一名省老干诗协的资深会员也向记者道出了当前网络诗词创作的无奈。“现在的网络诗词创作有些明显的现实窘困。因为就网络本身而言,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本是一个让人放松和发展兴趣的地方,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创作不得不考虑现实。网络中,人们喜欢去点击阅读一些简单的、好玩的、搞笑的东西,一些‘下里巴人’的作品往往能获得网友的追捧,‘阳春白雪’反而无人问津。这必然会降低我们创作精品的热情。并且我们很多的创作者因为工作或者生活的压力而无法保证上网时间,其写作兴致也就慢慢被消磨掉了。目前,网络诗词创作的作者群,几乎每过一年,就会更换一批,但是写作的水平和内容却没有很大的改变,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

虽说网络古典诗词创作看似热闹非凡,但是大多数人的写作仅为浅尝辄止,且往往只是单纯为抒发个人情感而写作,比较随意,这样也很难出精品。同时,赵焱森也指出,这些网络诗词的个人风格很不固定。“女作者们就一味地伤春伤秋,男作者们则游离在豪放和婉约之间,极少能拓宽视野,进而将个人的感情放置其中。”

诗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更好地借用最新的现代技术、传播手段去介绍她、欣赏她和继承她,是我们需要做的。而在现实和网络诗词爱好者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如何保留诗词中的古典文化所独具的美、独有的韵味,同时绽放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芳华,更需要我们去思考。

(记者 龙军 特约记者 禹爱华)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