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清心寡欲抱朴守真修道心,何须还定要令庙堂金碧又辉煌?

道教之音整理 艺格

2012-04-14 19:20:14

既有清心寡欲抱朴守真修道心,何须还定要令庙堂金碧又辉煌?

北京凤凰岭桃源观

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养性、内丹、外丹等等。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修道,无非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都需要安静,不受外界干扰。大部分道教徒为了避开嘈杂的城市,纷纷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修道。所以虽然城市中也有道观,但大部分道观也同佛寺一样位于安静、空旷、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与世俗繁华隔绝,极力营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清修,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纯为绿色食品,时间长了,自然集天地灵气于自身,成就仙风道骨,益寿延年。同时优美的环境对于寻访名道的病人而言也大有裨益。山上空气清新,住所幽静,正适合病人静养。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参拜神仙,观摩法术,心病一除,身体自然恢复健康。

很多宫观历经千百年依旧古朴秀丽,紫气袅袅,苍松劲柏中掩映着隐约的庙宇,而后的进一步修缮扩建,焕然一新,旨在追寻先祖的遗迹,举办道教发源、道教文化的宣传活动,并逐步被打造为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的著名旅游圣地。而近日,这样的大规模修缮扩建工程又被指出是为非法圈地。那么,倾力使庙堂金碧辉煌的行为举措究竟是对是错?

总的来说,对于道教徒的修道,对其场所环境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其主要体现在道观首先需要清静庄严,通达天地,整洁朴素。而并未对其规模,陈设,装饰等做出特殊、必要的要求。道观在风水上十分讲究,关于整体、局部的建筑布局都是很有章法,借以表达道文化深厚而精要的哲学思想及内涵,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大量耗资耗力去扩建,去装饰点缀。

道教本身就讲求:见素抱朴,返璞归真。刻意地在道观规模及装潢陈设方面花心思,下功夫,无疑是与道教思想的矛盾、冲突。首先,道观修一个大殿即可,方便做道场,讲经,没有必要修那么大,应该本着“即够方可”的原则,而不是要尽可能气势恢宏,富丽堂皇,那样既费时费力,又耗材尽资;其次,目前耕地面积在日益减少,如果再仅仅为了扩建庙观,而进行圈地占地,实在是给国家土地,建设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也实在不该是作为宗教该给国家、政府带来的效应和起到的作用;最后,道众的修行、信仰是与自身有关,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有关,而在环境上,是与有无能供修行的庙观有关,而与庙观大小无关。

一个“朴”字,即完全涵盖了道教修行修炼该有的生活态度,生活状况。如若利用宫观所得的信众布施款一味地建设庙宇,不断提高庙观的设施水平,物质生活质量,一方面,会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及非议,对于出家人的概念会越来越集中为是只知贪婪无尽地接受广大信众供养的“米虫”,富足剩余的功德款便成了提高庙观物质建设的保证,渐渐丧失对宗教,对道教本有的敬畏,神秘感觉;另一方面,修行修炼本身该是一个吃“苦”,经历磨难及考验的过程,如果身处的环境过于安逸舒适,反而会令修行人迷失道心,不思进取,有碍提升自我。

因此,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以“基本保护古迹”的原则对庙观进行修缮,且尽量保持其原貌,自然态,这也是秉承“顺其自然”的道理,不做妄加刻意的修饰、加缀。大可不必耗费大量能力使庙观在建筑构造上力求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真正的庄严肃穆之气,是由庙观中的道气所筑,它来自于慕道者、信仰者的至心皈命的虔诚之心,修行者、主持者安宁清静的修道之心。道风若正,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庙观自然而然会流露显示出一派非凡无以名状,更无法描摹的气势。

注:本文道教之音特约评论员艺格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既有清心寡欲抱朴守真修道心,何须还定要令庙堂金碧又辉煌?

道教之音整理 艺格

2012-04-14 19:20:14

|
既有清心寡欲抱朴守真修道心,何须还定要令庙堂金碧又辉煌?
|

既有清心寡欲抱朴守真修道心,何须还定要令庙堂金碧又辉煌?

北京凤凰岭桃源观

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养性、内丹、外丹等等。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修道,无非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都需要安静,不受外界干扰。大部分道教徒为了避开嘈杂的城市,纷纷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修道。所以虽然城市中也有道观,但大部分道观也同佛寺一样位于安静、空旷、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与世俗繁华隔绝,极力营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清修,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纯为绿色食品,时间长了,自然集天地灵气于自身,成就仙风道骨,益寿延年。同时优美的环境对于寻访名道的病人而言也大有裨益。山上空气清新,住所幽静,正适合病人静养。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参拜神仙,观摩法术,心病一除,身体自然恢复健康。

很多宫观历经千百年依旧古朴秀丽,紫气袅袅,苍松劲柏中掩映着隐约的庙宇,而后的进一步修缮扩建,焕然一新,旨在追寻先祖的遗迹,举办道教发源、道教文化的宣传活动,并逐步被打造为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的著名旅游圣地。而近日,这样的大规模修缮扩建工程又被指出是为非法圈地。那么,倾力使庙堂金碧辉煌的行为举措究竟是对是错?

总的来说,对于道教徒的修道,对其场所环境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其主要体现在道观首先需要清静庄严,通达天地,整洁朴素。而并未对其规模,陈设,装饰等做出特殊、必要的要求。道观在风水上十分讲究,关于整体、局部的建筑布局都是很有章法,借以表达道文化深厚而精要的哲学思想及内涵,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大量耗资耗力去扩建,去装饰点缀。

道教本身就讲求:见素抱朴,返璞归真。刻意地在道观规模及装潢陈设方面花心思,下功夫,无疑是与道教思想的矛盾、冲突。首先,道观修一个大殿即可,方便做道场,讲经,没有必要修那么大,应该本着“即够方可”的原则,而不是要尽可能气势恢宏,富丽堂皇,那样既费时费力,又耗材尽资;其次,目前耕地面积在日益减少,如果再仅仅为了扩建庙观,而进行圈地占地,实在是给国家土地,建设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也实在不该是作为宗教该给国家、政府带来的效应和起到的作用;最后,道众的修行、信仰是与自身有关,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有关,而在环境上,是与有无能供修行的庙观有关,而与庙观大小无关。

一个“朴”字,即完全涵盖了道教修行修炼该有的生活态度,生活状况。如若利用宫观所得的信众布施款一味地建设庙宇,不断提高庙观的设施水平,物质生活质量,一方面,会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及非议,对于出家人的概念会越来越集中为是只知贪婪无尽地接受广大信众供养的“米虫”,富足剩余的功德款便成了提高庙观物质建设的保证,渐渐丧失对宗教,对道教本有的敬畏,神秘感觉;另一方面,修行修炼本身该是一个吃“苦”,经历磨难及考验的过程,如果身处的环境过于安逸舒适,反而会令修行人迷失道心,不思进取,有碍提升自我。

因此,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以“基本保护古迹”的原则对庙观进行修缮,且尽量保持其原貌,自然态,这也是秉承“顺其自然”的道理,不做妄加刻意的修饰、加缀。大可不必耗费大量能力使庙观在建筑构造上力求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真正的庄严肃穆之气,是由庙观中的道气所筑,它来自于慕道者、信仰者的至心皈命的虔诚之心,修行者、主持者安宁清静的修道之心。道风若正,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庙观自然而然会流露显示出一派非凡无以名状,更无法描摹的气势。

注:本文道教之音特约评论员艺格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