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道教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塑像重达25吨 可申报吉尼斯

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林立

2012-05-14 10:01:05

桐柏宫住持向记者讲述塑像背后的道家文化

说到“道教南宗祖师爷紫阳真人”,看过《西游记》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的人应该记得:有一回,唐僧师徒四人行至朱紫国,却遇见了一个伤心伤到生病的国王,因为他的皇后金圣娘娘被妖怪金毛犼掳走。但妖怪却动不了娘娘一根手指头,因为娘娘穿了一件都是毒刺的蓑衣……

是的,给娘娘那件蓑衣的正是“紫阳真人张伯端”。

这位在天台桐柏山开创了“道教南宗”的祖师爷,如今又将为天台留下一个新的传说:一尊由千年花梨木所雕,周长8米,高7.5米,直径2.6米,重达25吨的“紫阳真人”塑像。

为了一睹这尊传奇的雕塑,记者前往天台的“南宗祖庭桐柏宫”,登山问“道”。

登山叩访,初见张道长

车下天台高速便能见到一排景点指向标,在“国清寺”、“琼台仙谷”等景点之下,“桐柏宫”低调地处于最底下一排,向左方打了一个箭头。

穿越市区,眼前是通往“桐柏山”的路,车沿山路转着大大小小的弯,在满山树海鸟鸣声中行驶约10分钟,靠着悬崖边的道观立于眼前。

山中的宁静让人不敢高声言语,进殿后,正疑惑这是否就是“紫阳真人”塑像,一阵似远似近的箫声引着记者穿过神殿,进入露天中庭。看似不修边幅的庭院里站着两位道人,一位踩在桌上往檐廊刷着油漆,另一位正是吹箫人。庭院左边能俯瞰半山下天台县城,右边则是一扇洞开的石门,透过门缝可见另一间神殿中神像的半身。冒昧地打断道长的吹奏,记者自报家门,说明和桐柏宫住持张高澄道长有约。

跟着这位年轻道人,穿过庭院来到后院一间茶室,稍坐片刻,一阵中气十足笑声打破了山中的沉默。挽着发髻,戴着道帽,身着青色道服的张高澄道长走到记者跟前,连说:“贵客,贵客。”

看着这位满面红光眼角带笑的出家人,记者感觉不虚此行。

道教对现代人有什么用?

开始访谈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关于“紫阳真人”塑像,而是“道教对于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有什么启示作用”。

眼前这位有道之士,青年时曾是成都大学的优等毕业生,所学虽是自然科学专业,但对中国历史上行使着社会科学职能的道教心向往之。1982年张高澄于浙江大学任教期间,来到天台桐柏宫寻师访道,拜当时桐柏宫住持谢希纯为师。其后,于1986年留学美国深造,在获得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同时,又在佛罗里达州珊瑚泉城创立了“中国天台山桐柏宫美洲下院”,又陆续在美国、加拿大各地,先后建立了几十处杏坛。2001年返回天台桐柏宫,任主持至今。一座当初只有几间陋室的南宗祖庭,正在扩建成将超越以往任何一代规模的新桐柏宫:占地15亩的庙宇群、道教学院、国际道家养生交流中心。

“对生命、对大自然不重视,对传统文化没信心,欲望得不到满足,大家都得了‘焦虑’这种慢性病。”张道长喝了一口茶,“人们的心很难安静。”

记者求解,是否学道家的“清静无为”就能获得安静,但如果什么都“无为”,年轻人如何立足呢?

“种地,是不是每天都要锄地?丰收,是不是每天都要拔苗?想看参天大树,起码得等十年。无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事和做人都要掌握分寸,找到那个规律。”张道长笑说,修道之人,就是要找到那个规律,那个平衡点,这个过程中就能体会“安静”。

道长说起他的一些洋弟子,非常拜服于中国道家的智慧。

“修行、思索的最后,需要做到的则是‘忘记’。”

张道长这句话,让人困惑。在沉默间歇,两位弟子的来访,则让记者看到了启示。

在这里,找到自己

“我记得道长说过一句话,要感到活着淡淡的喜悦,才是真正的放松。是吧,道长?”葛女士笑望张高澄,道长想了想,笑道:“是么,我想不起来了。”

葛女士不会忘记刚认识张高澄时的日子。

“两三间旧道观,没有香火,徒弟和师傅吃饭都成问题。”出于天台人对桐柏宫的崇敬之情,她三天两头上山帮忙,“帮师傅印过很多5元钱的门票,一张都卖不出去。”日子过得很快,如今女士已从机关单位退居二线,在天台慈善总会任职。而桐柏宫建设新殿、修“紫阳真人像”,重振南宗盛景指日可待。

葛女士坦言,这些年新建的不只是桐柏宫,还有她那颗曾经疲惫、焦虑的心。

在慈善总会,葛女士通过帮助弱势群体实践“修行”,她说她的满足无法言喻。

从北京而来,带着母亲和4岁的儿子来修行的黄小姐,现在能吹奏好几首箫曲了。刚到桐柏宫的时候,她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北京生活的各种压力让她喘不过气,道长们却让她学吹箫。然后,通过一管洞箫的吹奏,她在呼吸吐纳间找到了自己。

张道长告诉记者,道教对音乐的重视,不仅拓宽了道文化的层次,对传统民乐的影响更是历代有之。目前桐柏宫有一支由企业赞助百名信徒组成的“百箫团”,学习吹箫的人都获得了不同的益处。

这样的例子虽然有些玄,但在我们聊天过程中,黄小姐那4岁的儿子所表现出的让人惊喜的气质,则是一个实例。半小时的时间里,小家伙安安静静地叠着一条白手绢,当你看他时,他也看你,眼神清澈,举止温和,不时微笑。

“来这里后,他待人接物自然而然地礼貌,也很少吵闹。”黄小姐说。

在这个4岁小男孩身上,记者看到了淡淡的喜悦。

那尊塑像可申报吉尼斯

1959年因修建蓄水量1100多万立方米的桐柏水库,自三国吴赤乌元年就建立的后经历代翻修的桐柏宫原址被淹于水下。在天台县政府和诸多企业以及张高澄道长的齐心协力下,在旧址偏东方向的方瀛山上,在碧波荡漾的水库后,宏伟的新桐柏宫正在建立中。

而那尊将可申报吉尼斯纪录的“花梨木紫阳真人”塑像,正是要供奉于新建的“紫阳殿”中。

贡献这根花梨木的,也是出资修建“紫阳殿”的民企老板陈总。张道长说,像陈总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很多。他们舍钱财以传中华文明,却不愿彰显其名的精神,体现的正是张道长最感激也最向往的“道德”。

下山时,我去看了正在山脚雕刻的“紫阳真人”像。这根千年花梨木由于钙化,硬度达到了30度,借用资料数据说明一下,普通钢铁的硬度是45度。国家级“非遗”天台山干漆夹苎优秀传承人汤春甫大师,和多名天台顶级工匠用专用工具雕琢出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面貌。

古圣先贤的境界,于我辈实属“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传说。然而从张道长以及所有尊重生命、崇敬自然、传承中华文明的善信高人身上,我领悟到了“道”的一点信息。

端详目前只有半身轮廓的塑像之时,记者心想,等新桐柏宫和塑像竣工后,一定要前来朝圣。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天台道教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塑像重达25吨 可申报吉尼斯

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林立

2012-05-14 10:01:05

|
天台道教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塑像重达25吨 可申报吉尼斯
|

桐柏宫住持向记者讲述塑像背后的道家文化

说到“道教南宗祖师爷紫阳真人”,看过《西游记》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的人应该记得:有一回,唐僧师徒四人行至朱紫国,却遇见了一个伤心伤到生病的国王,因为他的皇后金圣娘娘被妖怪金毛犼掳走。但妖怪却动不了娘娘一根手指头,因为娘娘穿了一件都是毒刺的蓑衣……

是的,给娘娘那件蓑衣的正是“紫阳真人张伯端”。

这位在天台桐柏山开创了“道教南宗”的祖师爷,如今又将为天台留下一个新的传说:一尊由千年花梨木所雕,周长8米,高7.5米,直径2.6米,重达25吨的“紫阳真人”塑像。

为了一睹这尊传奇的雕塑,记者前往天台的“南宗祖庭桐柏宫”,登山问“道”。

登山叩访,初见张道长

车下天台高速便能见到一排景点指向标,在“国清寺”、“琼台仙谷”等景点之下,“桐柏宫”低调地处于最底下一排,向左方打了一个箭头。

穿越市区,眼前是通往“桐柏山”的路,车沿山路转着大大小小的弯,在满山树海鸟鸣声中行驶约10分钟,靠着悬崖边的道观立于眼前。

山中的宁静让人不敢高声言语,进殿后,正疑惑这是否就是“紫阳真人”塑像,一阵似远似近的箫声引着记者穿过神殿,进入露天中庭。看似不修边幅的庭院里站着两位道人,一位踩在桌上往檐廊刷着油漆,另一位正是吹箫人。庭院左边能俯瞰半山下天台县城,右边则是一扇洞开的石门,透过门缝可见另一间神殿中神像的半身。冒昧地打断道长的吹奏,记者自报家门,说明和桐柏宫住持张高澄道长有约。

跟着这位年轻道人,穿过庭院来到后院一间茶室,稍坐片刻,一阵中气十足笑声打破了山中的沉默。挽着发髻,戴着道帽,身着青色道服的张高澄道长走到记者跟前,连说:“贵客,贵客。”

看着这位满面红光眼角带笑的出家人,记者感觉不虚此行。

道教对现代人有什么用?

开始访谈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关于“紫阳真人”塑像,而是“道教对于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有什么启示作用”。

眼前这位有道之士,青年时曾是成都大学的优等毕业生,所学虽是自然科学专业,但对中国历史上行使着社会科学职能的道教心向往之。1982年张高澄于浙江大学任教期间,来到天台桐柏宫寻师访道,拜当时桐柏宫住持谢希纯为师。其后,于1986年留学美国深造,在获得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同时,又在佛罗里达州珊瑚泉城创立了“中国天台山桐柏宫美洲下院”,又陆续在美国、加拿大各地,先后建立了几十处杏坛。2001年返回天台桐柏宫,任主持至今。一座当初只有几间陋室的南宗祖庭,正在扩建成将超越以往任何一代规模的新桐柏宫:占地15亩的庙宇群、道教学院、国际道家养生交流中心。

“对生命、对大自然不重视,对传统文化没信心,欲望得不到满足,大家都得了‘焦虑’这种慢性病。”张道长喝了一口茶,“人们的心很难安静。”

记者求解,是否学道家的“清静无为”就能获得安静,但如果什么都“无为”,年轻人如何立足呢?

“种地,是不是每天都要锄地?丰收,是不是每天都要拔苗?想看参天大树,起码得等十年。无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事和做人都要掌握分寸,找到那个规律。”张道长笑说,修道之人,就是要找到那个规律,那个平衡点,这个过程中就能体会“安静”。

道长说起他的一些洋弟子,非常拜服于中国道家的智慧。

“修行、思索的最后,需要做到的则是‘忘记’。”

张道长这句话,让人困惑。在沉默间歇,两位弟子的来访,则让记者看到了启示。

在这里,找到自己

“我记得道长说过一句话,要感到活着淡淡的喜悦,才是真正的放松。是吧,道长?”葛女士笑望张高澄,道长想了想,笑道:“是么,我想不起来了。”

葛女士不会忘记刚认识张高澄时的日子。

“两三间旧道观,没有香火,徒弟和师傅吃饭都成问题。”出于天台人对桐柏宫的崇敬之情,她三天两头上山帮忙,“帮师傅印过很多5元钱的门票,一张都卖不出去。”日子过得很快,如今女士已从机关单位退居二线,在天台慈善总会任职。而桐柏宫建设新殿、修“紫阳真人像”,重振南宗盛景指日可待。

葛女士坦言,这些年新建的不只是桐柏宫,还有她那颗曾经疲惫、焦虑的心。

在慈善总会,葛女士通过帮助弱势群体实践“修行”,她说她的满足无法言喻。

从北京而来,带着母亲和4岁的儿子来修行的黄小姐,现在能吹奏好几首箫曲了。刚到桐柏宫的时候,她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北京生活的各种压力让她喘不过气,道长们却让她学吹箫。然后,通过一管洞箫的吹奏,她在呼吸吐纳间找到了自己。

张道长告诉记者,道教对音乐的重视,不仅拓宽了道文化的层次,对传统民乐的影响更是历代有之。目前桐柏宫有一支由企业赞助百名信徒组成的“百箫团”,学习吹箫的人都获得了不同的益处。

这样的例子虽然有些玄,但在我们聊天过程中,黄小姐那4岁的儿子所表现出的让人惊喜的气质,则是一个实例。半小时的时间里,小家伙安安静静地叠着一条白手绢,当你看他时,他也看你,眼神清澈,举止温和,不时微笑。

“来这里后,他待人接物自然而然地礼貌,也很少吵闹。”黄小姐说。

在这个4岁小男孩身上,记者看到了淡淡的喜悦。

那尊塑像可申报吉尼斯

1959年因修建蓄水量1100多万立方米的桐柏水库,自三国吴赤乌元年就建立的后经历代翻修的桐柏宫原址被淹于水下。在天台县政府和诸多企业以及张高澄道长的齐心协力下,在旧址偏东方向的方瀛山上,在碧波荡漾的水库后,宏伟的新桐柏宫正在建立中。

而那尊将可申报吉尼斯纪录的“花梨木紫阳真人”塑像,正是要供奉于新建的“紫阳殿”中。

贡献这根花梨木的,也是出资修建“紫阳殿”的民企老板陈总。张道长说,像陈总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很多。他们舍钱财以传中华文明,却不愿彰显其名的精神,体现的正是张道长最感激也最向往的“道德”。

下山时,我去看了正在山脚雕刻的“紫阳真人”像。这根千年花梨木由于钙化,硬度达到了30度,借用资料数据说明一下,普通钢铁的硬度是45度。国家级“非遗”天台山干漆夹苎优秀传承人汤春甫大师,和多名天台顶级工匠用专用工具雕琢出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面貌。

古圣先贤的境界,于我辈实属“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传说。然而从张道长以及所有尊重生命、崇敬自然、传承中华文明的善信高人身上,我领悟到了“道”的一点信息。

端详目前只有半身轮廓的塑像之时,记者心想,等新桐柏宫和塑像竣工后,一定要前来朝圣。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