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成為全國政協對外交往的重要平台之一

人民政协报 包鬆婭 廉維亮

2013-02-20 02:04:44

提要

在全國政協對外交往的舞台上,活躍著一個重要的團體——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簡稱“中宗和”),這個由我國五大宗教代表性人士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積極發展同世界性、地區性宗教和平組織及各國宗教界的友好交往,不斷鞏固和提高中國宗教界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國際場合中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中宗和”積極參與人民政協的公共外交實踐,成為全國政協對外交往重要平台之一。

成立於1994年的“中宗和”由中國五大宗教代表性人士組成,其中多數成員為全國政協宗教界委員。“中宗和”成立當年即加入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世宗和”),1996年加入亞洲宗教和平會議(“亞宗和”),是在上述兩組織內代表中國的國家成員組織。

面對國際宗教領域復雜形勢,“中宗和”在全國政協的領導下,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的主體作用,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進展。

“中宗和”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現在:通過我國宗教界人士向國際宗教界積極宣介中國的和平發展,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宣介我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包容、理解的心態廣交各國宗教界的朋友﹔在國際宗教組織中積極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捍衛國家尊嚴。“中宗和”在國際宗教界所做的大量工作,為營造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正面宣介,讓國際宗教界進一步全面了解中國的宗教政策和信仰自由的真實狀況

2010年5月,“中宗和”首次承辦的“亞宗和”執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了與會的“亞宗和”高層人士,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介紹了中國的民族宗教政策,表達了我國政府支持“中宗和”發展與“亞宗和”、“世宗和”及各國宗教界友好合作的態度。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剛也會見了“亞宗和”的重要客人,介紹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亞洲宗教界這些有地位、有影響的人士表示,通過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這次會議,大大加深了對中國各方面情況的了解,認為中國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符合中國的國情,在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印度一位宗教領袖對賈慶林主席說,中國之行使我們了解了一個偉大的國家,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一些對中國的不實之詞不攻自破。

向國外宗教界進行正面宣介,建立在我們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礎之上,將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真實地告訴世界宗教界,爭取理解和支持,進而正面影響越來越多的不持偏見的人們。這是“中宗和”對外開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的特點。

在“請進來”“走出去”的雙邊、多邊宗教界對外交流活動中,除介紹中國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宗和”還十分注重介紹中國的發展道路,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情況等內容。通過“中宗和”的努力,許多國際宗教和平組織逐漸了解、理解,並尊重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和我國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中宗和”將一個發展的中國、開放的中國、文明的中國展示給世界跨宗教和平組織。

在向國際宗教界正面宣介的工作中,“中宗和”注意求同存異。在宗教信仰自由和依法管理等方面,中國宗教界和國際宗教界的朋友有著很多共同語言。國際宗教界有些人對中國存在偏見、誤解,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長期以來的隔閡和敵對勢力的抹黑。這需要我們面對問題,主動回應質疑,敢於正面討論甚至交鋒,這樣才有可能消除深層的誤解和偏見。中國宗教界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宗教界之間有更多的共同經歷,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隻要我們把道理講明白,以理服人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中宗和”在對外交往中深切體會到這一點。

在正面宣介中國形象上,“中宗和”具有獨特優勢。比如“中宗和”代表團可以進入到國外的宗教場所直接與外國宗教界朋友討論有關問題。在巴黎最有影響的大清真寺裡,當主人提出達賴問題時,代表團中的佛教人士就達賴是個什麼人物,所謂“西藏問題”的來龍去脈和藏傳佛教的真實情況作了耐心的解答,在場的法國宗教界領袖表示這是第一次聽到對這個問題的系統介紹,有助於他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中宗和”將正面宣介工作貫穿於對外交往的各個方面。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世宗和”)、亞洲宗教和平會議(“亞宗和”)組織的多邊會議講壇上,在“中宗和”與有關國家宗教和平組織的雙邊會談中,“中宗和”都正面闡述中國的宗教政策和信仰自由的真實情況,宣介中國宗教界在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廣交各國宗教界的朋友

“中宗和”的對外交往工作具有公共外交特點。“中宗和”這樣的民間社團參加國際宗教界活動,更便於獲得世界宗教界人士的認同。每每參加國際交流活動,“中宗和”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人士等都很容易與相應宗教的國際人士找到共同語言,一起禱告,一起參加宗教活動,一起商討相關問題,文化上的認同使他們之間交流起來更加順暢。

“中宗和”開展公共外交,注意在交往中照顧到各方利益,體現中國人的寬容胸懷。以前,“中宗和”代表團在國際宗教會議期間,經常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受到挑戰,有時還要採取“退席”形式以示抗議。近年來,“中宗和”通過與“世宗和”、“亞宗和”簽署友好文件,為解決一些突發敏感問題創造了條件,並與有的外國宗教和平組織建立起正常的雙邊交流機制。這得益於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的提高,也是“中宗和”長期交朋友、做工作的結果。

2006年“中宗和”與“世宗和”簽訂友好文件經歷了曲折過程。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剛開始時雙方差距很大,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中宗和”對“世宗和”負責人耐心做工作,真誠相待,表達了與其友好合作的良好意願,一方面堅持在原則問題上決不退讓,另一方面有理有力有節,在非原則問題上態度靈活,一直將工作做到這位負責人的家宴上。最終,這位負責人在“世宗和”領導層做了一些說服工作,在“中宗和”代表團即將回國的最后時間簽署了這份友好合作文件,解決了我們多年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重大問題。這份友好合作文件在有關原則問題上的系統表述,被有關部門評價為民間社團對外合作文件的一個很好的范本。

在“交朋友”的問題上,“中宗和”講友誼,重友情,但又堅持原則,也正是憑著這種堅持原則、敢於碰硬的勁頭,才逐漸贏得了“世宗和”、“亞宗和”以及有關國家宗教組織的尊重和支持。韓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俄羅斯……無論與周邊鄰國、發展中國家還是西方發達國家宗教界交往,“中宗和”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誠友好的原則,廣交朋友、深交朋友,增加了解、增強互信、增進友誼。

2011年,“中宗和”訪問“世宗和”紐約總部時,“世宗和”秘書長溫德利熱情接待了代表團,探討了佛教理念對當代社會的積極意義。

訪問加拿大時,加拿大宗教和平組織請來當地主要宗教的20多位代表與“中宗和”代表團見面,雙方就宗教與社會關系、不同文明對話等議題廣泛交流。

訪問比利時期間,歐洲宗教和平會議主席、比利時宗教和平組織主席陪同“中宗和”代表團走訪布魯塞爾副市長,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等活動場所,與各宗教領袖座談,代表團坦誠地回應了各種問題。

在與俄羅斯東正教外聯委的會談中,“中宗和”與俄羅斯宗教領袖探討了在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框架內相互支持、支持對方維護核心利益問題。

在中日關系遇到困難的背景下,“中宗和”安排來訪的日本宗教和平組織領導人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客人寫下了表達日本宗教界支持發展日中友好關系良好意願的留言。

提高宗教界國際影響力,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中宗和”的對外交往之路是從斗爭中走出去的,各種針對中國的挑戰如影隨形,路途復雜艱苦可想而知,但“中宗和”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捍衛國家尊嚴的信心從來沒有動搖過。

每五年召開一次的“亞宗和”大會是亞洲宗教界的一次盛會。2008年10月,“亞宗和”第七屆會議在菲律賓召開。賈慶林主席、王剛副主席、錢運錄副主席兼 秘書長等領導同志十分關心此次會議,支持“中宗和”向亞洲宗教界闡述中國宗教界關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構建亞洲和平的主張。

這次會議在籌備階段曾出現一些反華雜音。“亞宗和”個別有影響的人物企圖在“亞宗和”舉行的大會籌備會議上散發並討論涉藏問題的聲明,借拉薩“3·14” 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說事,歪曲事實,對我國內部事務指手畫腳。在會前打掉這個聲明是一個緊迫的硬任務。“中宗和”代表團從下飛機起就開始與“亞宗和”高 層人士進行緊張而富有成效的溝通、協商,把工作做到前頭。在之后與“亞宗和”幾位負責人的會談中,“中宗和”代表介紹了拉薩“3·14”打砸搶燒嚴重暴力 事件的真相和中國中央政府的西藏政策,堅決反對把“亞宗和”變為干涉一個國家內部事務的工具,嚴正指出維護“亞宗和”的團結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最終贏 得了廣泛支持,完成了在會前挫敗一些人的政治企圖,維護我國的尊嚴和核心利益的重要任務。

在國際宗教界維護我國核心利益,是“中宗和”重要、艱巨、復雜的工作任務,也是近年來的工作亮點。在2010年北京“亞宗和”執委會議前,“中宗和”得知 “亞宗和”高層有人要在會上挑起涉藏話題,主動與其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艱難溝通,多方面講理講情,終於使對方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想。在“中宗和”每 次參加“世宗和”、“亞宗和”活動中,都遇到這樣的挑戰,“中宗和”都妥善應對,維護了國家尊嚴。

“中宗和”的對外交往任重道遠。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推進,我國宗教界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中宗和”對外交往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敵對勢力 利用宗教問題遏制我國和平發展,不斷制造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事態。“中宗和”將繼續按照全國政協的部署,攻堅克難,開拓前進。“中宗和”工作大有可為。(包鬆婭  廉維亮)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成為全國政協對外交往的重要平台之一

人民政协报 包鬆婭 廉維亮

2013-02-20 02:04:44

|
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成為全國政協對外交往的重要平台之一
|

提要

在全國政協對外交往的舞台上,活躍著一個重要的團體——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簡稱“中宗和”),這個由我國五大宗教代表性人士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積極發展同世界性、地區性宗教和平組織及各國宗教界的友好交往,不斷鞏固和提高中國宗教界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國際場合中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中宗和”積極參與人民政協的公共外交實踐,成為全國政協對外交往重要平台之一。

成立於1994年的“中宗和”由中國五大宗教代表性人士組成,其中多數成員為全國政協宗教界委員。“中宗和”成立當年即加入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世宗和”),1996年加入亞洲宗教和平會議(“亞宗和”),是在上述兩組織內代表中國的國家成員組織。

面對國際宗教領域復雜形勢,“中宗和”在全國政協的領導下,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的主體作用,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進展。

“中宗和”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現在:通過我國宗教界人士向國際宗教界積極宣介中國的和平發展,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宣介我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包容、理解的心態廣交各國宗教界的朋友﹔在國際宗教組織中積極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捍衛國家尊嚴。“中宗和”在國際宗教界所做的大量工作,為營造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正面宣介,讓國際宗教界進一步全面了解中國的宗教政策和信仰自由的真實狀況

2010年5月,“中宗和”首次承辦的“亞宗和”執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了與會的“亞宗和”高層人士,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介紹了中國的民族宗教政策,表達了我國政府支持“中宗和”發展與“亞宗和”、“世宗和”及各國宗教界友好合作的態度。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剛也會見了“亞宗和”的重要客人,介紹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亞洲宗教界這些有地位、有影響的人士表示,通過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這次會議,大大加深了對中國各方面情況的了解,認為中國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符合中國的國情,在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印度一位宗教領袖對賈慶林主席說,中國之行使我們了解了一個偉大的國家,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一些對中國的不實之詞不攻自破。

向國外宗教界進行正面宣介,建立在我們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礎之上,將中國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狀況真實地告訴世界宗教界,爭取理解和支持,進而正面影響越來越多的不持偏見的人們。這是“中宗和”對外開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的特點。

在“請進來”“走出去”的雙邊、多邊宗教界對外交流活動中,除介紹中國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宗和”還十分注重介紹中國的發展道路,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情況等內容。通過“中宗和”的努力,許多國際宗教和平組織逐漸了解、理解,並尊重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和我國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中宗和”將一個發展的中國、開放的中國、文明的中國展示給世界跨宗教和平組織。

在向國際宗教界正面宣介的工作中,“中宗和”注意求同存異。在宗教信仰自由和依法管理等方面,中國宗教界和國際宗教界的朋友有著很多共同語言。國際宗教界有些人對中國存在偏見、誤解,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長期以來的隔閡和敵對勢力的抹黑。這需要我們面對問題,主動回應質疑,敢於正面討論甚至交鋒,這樣才有可能消除深層的誤解和偏見。中國宗教界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宗教界之間有更多的共同經歷,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隻要我們把道理講明白,以理服人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中宗和”在對外交往中深切體會到這一點。

在正面宣介中國形象上,“中宗和”具有獨特優勢。比如“中宗和”代表團可以進入到國外的宗教場所直接與外國宗教界朋友討論有關問題。在巴黎最有影響的大清真寺裡,當主人提出達賴問題時,代表團中的佛教人士就達賴是個什麼人物,所謂“西藏問題”的來龍去脈和藏傳佛教的真實情況作了耐心的解答,在場的法國宗教界領袖表示這是第一次聽到對這個問題的系統介紹,有助於他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中宗和”將正面宣介工作貫穿於對外交往的各個方面。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世宗和”)、亞洲宗教和平會議(“亞宗和”)組織的多邊會議講壇上,在“中宗和”與有關國家宗教和平組織的雙邊會談中,“中宗和”都正面闡述中國的宗教政策和信仰自由的真實情況,宣介中國宗教界在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廣交各國宗教界的朋友

“中宗和”的對外交往工作具有公共外交特點。“中宗和”這樣的民間社團參加國際宗教界活動,更便於獲得世界宗教界人士的認同。每每參加國際交流活動,“中宗和”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人士等都很容易與相應宗教的國際人士找到共同語言,一起禱告,一起參加宗教活動,一起商討相關問題,文化上的認同使他們之間交流起來更加順暢。

“中宗和”開展公共外交,注意在交往中照顧到各方利益,體現中國人的寬容胸懷。以前,“中宗和”代表團在國際宗教會議期間,經常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受到挑戰,有時還要採取“退席”形式以示抗議。近年來,“中宗和”通過與“世宗和”、“亞宗和”簽署友好文件,為解決一些突發敏感問題創造了條件,並與有的外國宗教和平組織建立起正常的雙邊交流機制。這得益於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的提高,也是“中宗和”長期交朋友、做工作的結果。

2006年“中宗和”與“世宗和”簽訂友好文件經歷了曲折過程。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剛開始時雙方差距很大,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中宗和”對“世宗和”負責人耐心做工作,真誠相待,表達了與其友好合作的良好意願,一方面堅持在原則問題上決不退讓,另一方面有理有力有節,在非原則問題上態度靈活,一直將工作做到這位負責人的家宴上。最終,這位負責人在“世宗和”領導層做了一些說服工作,在“中宗和”代表團即將回國的最后時間簽署了這份友好合作文件,解決了我們多年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重大問題。這份友好合作文件在有關原則問題上的系統表述,被有關部門評價為民間社團對外合作文件的一個很好的范本。

在“交朋友”的問題上,“中宗和”講友誼,重友情,但又堅持原則,也正是憑著這種堅持原則、敢於碰硬的勁頭,才逐漸贏得了“世宗和”、“亞宗和”以及有關國家宗教組織的尊重和支持。韓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俄羅斯……無論與周邊鄰國、發展中國家還是西方發達國家宗教界交往,“中宗和”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誠友好的原則,廣交朋友、深交朋友,增加了解、增強互信、增進友誼。

2011年,“中宗和”訪問“世宗和”紐約總部時,“世宗和”秘書長溫德利熱情接待了代表團,探討了佛教理念對當代社會的積極意義。

訪問加拿大時,加拿大宗教和平組織請來當地主要宗教的20多位代表與“中宗和”代表團見面,雙方就宗教與社會關系、不同文明對話等議題廣泛交流。

訪問比利時期間,歐洲宗教和平會議主席、比利時宗教和平組織主席陪同“中宗和”代表團走訪布魯塞爾副市長,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等活動場所,與各宗教領袖座談,代表團坦誠地回應了各種問題。

在與俄羅斯東正教外聯委的會談中,“中宗和”與俄羅斯宗教領袖探討了在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框架內相互支持、支持對方維護核心利益問題。

在中日關系遇到困難的背景下,“中宗和”安排來訪的日本宗教和平組織領導人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客人寫下了表達日本宗教界支持發展日中友好關系良好意願的留言。

提高宗教界國際影響力,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中宗和”的對外交往之路是從斗爭中走出去的,各種針對中國的挑戰如影隨形,路途復雜艱苦可想而知,但“中宗和”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捍衛國家尊嚴的信心從來沒有動搖過。

每五年召開一次的“亞宗和”大會是亞洲宗教界的一次盛會。2008年10月,“亞宗和”第七屆會議在菲律賓召開。賈慶林主席、王剛副主席、錢運錄副主席兼 秘書長等領導同志十分關心此次會議,支持“中宗和”向亞洲宗教界闡述中國宗教界關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構建亞洲和平的主張。

這次會議在籌備階段曾出現一些反華雜音。“亞宗和”個別有影響的人物企圖在“亞宗和”舉行的大會籌備會議上散發並討論涉藏問題的聲明,借拉薩“3·14” 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說事,歪曲事實,對我國內部事務指手畫腳。在會前打掉這個聲明是一個緊迫的硬任務。“中宗和”代表團從下飛機起就開始與“亞宗和”高 層人士進行緊張而富有成效的溝通、協商,把工作做到前頭。在之后與“亞宗和”幾位負責人的會談中,“中宗和”代表介紹了拉薩“3·14”打砸搶燒嚴重暴力 事件的真相和中國中央政府的西藏政策,堅決反對把“亞宗和”變為干涉一個國家內部事務的工具,嚴正指出維護“亞宗和”的團結已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最終贏 得了廣泛支持,完成了在會前挫敗一些人的政治企圖,維護我國的尊嚴和核心利益的重要任務。

在國際宗教界維護我國核心利益,是“中宗和”重要、艱巨、復雜的工作任務,也是近年來的工作亮點。在2010年北京“亞宗和”執委會議前,“中宗和”得知 “亞宗和”高層有人要在會上挑起涉藏話題,主動與其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艱難溝通,多方面講理講情,終於使對方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想。在“中宗和”每 次參加“世宗和”、“亞宗和”活動中,都遇到這樣的挑戰,“中宗和”都妥善應對,維護了國家尊嚴。

“中宗和”的對外交往任重道遠。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推進,我國宗教界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中宗和”對外交往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敵對勢力 利用宗教問題遏制我國和平發展,不斷制造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事態。“中宗和”將繼續按照全國政協的部署,攻堅克難,開拓前進。“中宗和”工作大有可為。(包鬆婭  廉維亮)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