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全国唯一以道号命名的紫阳县考察纪略

道教之音 许尚枢

2013-05-14 16:43:51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人尊为“紫阳真人”。北宋天台平桥镇东林上庞村上张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曾任台州府吏,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异人授道,著有《悟真篇》,是中国道教南宗始祖。陕西省紫阳县即因他曾在那里修炼而得名,也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

2013年4月16-22日,笔者偕同天台山桐柏宫住持张高澄道长、浙江大学道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孔令宏教授,桐柏宫道教南宗研究所负责人郑为一先生、卢嗣齐道长以及天台山道教文化研究会徐永恩副秘书长、何道童等一行七人,赴陕西省紫阳县以及湖北省武当山、江苏省常州市红梅阁等地考察,开展道教文化交流。在武当山,考察了金顶和南岩,向办公室张主任详细了解了宫观管理工作。在红梅阁,发现与紫阳真人有关的四方碑石,并与当地学者作了电话交谈。

以下重点记述考察紫阳县的情况及所提供的经验。

一、考察的情况

紫阳县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为“川陕咽喉”,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该县原名任河堡,明正德五年(1510),因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修炼,乃割金州西南及汉阴东南设为“紫阳堡”;七年设县,仍以紫阳为名。诚如《郡县释名》和《陕西通志》所载:“正德壬申立紫阳堡,癸酉升县,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县名本此。”为全国惟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全县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有“茶乡、歌乡、橘乡、板石之乡”的美誉。

考察团一行在紫期间拜访了紫云宫住持、紫阳县道协会会长冯兴钊道长,参观考察了紫云宫、真人宫、文笔山公园、紫阳道教文化养生园,以及北五省会馆、生态茶园等景点。

紫云宫,位于县城北郊的神峰山腰。该宫原在县治东南一里处,清康熙四十五年,为护佑汉江平安的水神之一的杨泗将军而建,习称泗王庙。光绪十一年扩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该建筑因水库淹没,由陕西省古建队按原规格、同方位搬迁复制于今址。复兴后的紫云宫,殿堂陈设古朴高雅,神像庄严祥和,给人以恢弘、肃穆之感。2008年,法国景秀女士来宫从紫阳县道教协会会长冯兴钊住持学道。

仙人洞,又称紫阳洞,在县城南岸瓮儿山观江亭下方,有三洞。早年周围林木森森,溪流潺潺,危石磋峨,修篁掩映,并有高约15米的瀑布飘洒。东临隔沟相望的“文笔参天”,北对高耸挺拔的“神峰秀色”,西连任河、汉江交汇形成的“鸳鸯奇流”。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犹如“蓬莱仙境”。当年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即刘海蟾)点化悟道,云游至此,凿洞面壁,修炼内丹,以此得名仙人洞。南宋以后建有紫阳阁供奉其像,明初禁山后毁。清乾隆间,由县令张志超带头捐资重修。随之又续建了药王殿、八仙殿、慈航殿、戏楼和化钱炉等建筑,占地达千余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因修襄渝铁路和安康水电站遭毁,现上距汉江水面约30米,江岸石壁上仍殘留有北宋以来历代石刻。

民间流传着有关紫阳真人的传说故事,如宋代桂林白龙洞主刘仲远与张真人烹茶论道、传为紫阳爱女的贤能仙姑,明代县令张志超遇仙,清代五道士和三客商仙人洞探险、母带白狗进洞寻子等。城区会仙桥相传即张县令遇仙处,今又为社区名。

紫阳道教文化养生园,即紫阳沟。面积320公顷、纵深4公里。沟内植被丰富,气候宜人,有几百种亚热带植物,是安康地区最大的植物基因库。历经10余年的建设,现已基本完善了开放功能。
紫阳真人宫,在紫阳沟的沟口,遥望横跨沟口的拱形公路桥俨然是真人宫的山门。该处与原紫阳洞朝向相同,环境幽静,适合出家人修行,也是紫阳县道教协会所在地。殿内正中供奉南宗始祖张伯端,两旁各立一道童。石泰、陈楠,薛道光、白玉蟾四位祖师分立左右。另有真武大帝、太上老君、药王爷等神像,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由紫阳县道教管理处主办真人宫庙会,主要内容有道教文化研讨、大型祭祀活动和道教文化宣传活动,历时半个月。距这里约3公里的观音岩庙观,也源源不断地接纳着真人宫应接不暇的香客。

文笔山公园,在原紫阳洞遗址的山上。占地1000余亩。在公园第二平台设置了“八卦型”的“真人诚信广场”。广场有三层台基,寓意道教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地、人”的道学哲理。在第三层台基上安放紫阳真人青铜塑像,像高6.6米,宽度3. 5米,厚度2 .2米,总重4.2吨,石刻基座3.3米,共9.9米,寓意道教“九九归一”,也表征张伯端修道99载而羽化成仙。基座设计为八卦方座,周围雕刻有张伯端生平图文浮雕,正前方坎卦雕刻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协会长任法融题写的“紫阳真人•张伯端”。由福建省莆田市阳航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施工。2012年3月13日,塑像经过1200余公里跋涉运抵紫阳诚信广场落成。

生态茶园,在真人宫附近,其茶亦以紫阳为名,富含富硒,久负盛名,早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有“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成为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的主要源头地。现在又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

据道光《紫阳县志•名胜》记载,县城东15公里处汉江北岸凤凰山余脉还有一处冲天洞,其前有泉。传为张伯端修炼处。明嘉靖中司理周梦旸诗云:“石磴扪萝上,云深古洞门。仙踪无处觅,临眺蹑天根。”

紫阳县人大副主任程楚安,县政协副主席黄振宙、宗教局吴世友局长以及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和紫云宫住持冯兴钊等陪同考察。最后,两县专家学者、高道大德在盘龙茶厂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团一行十分赞赏紫阳山青水秀的美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感谢紫阳县的热情周到的接待,并介绍了天台的道教文化。双方表示,将以“紫阳真人”为媒,通过建立长效的互访机构,不断促进两地的交流,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道教文化。紫阳县政府信息中心等以《紫阳真人故里组团来紫开展道教文化交流活动》和《紫阳真人老家来人了》等显目标题进行报道。

二、经验和启迪

(1)抓住亮点,突出主打品牌,搞活全局。紫阳县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这本身就是一件吸引人的事,而紫阳真人又非一般道士,他开创的金丹派南宗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著的《悟真篇》有“修丹之金科,养生之玉律”的美誉,左右了此后近千年的修炼方向,其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意旨,对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观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紫阳的茶叶,原来就称紫阳茶,并有相关传说;国家首批“非遗”项目紫阳民歌就包括道教歌曲在内;紫阳县的风物、地名有很多与紫阳真人或道教有关。可以说千年的道教文化传承,对紫阳人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启迪作用,对紫阳的民风民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渗入紫阳人的骨髓和血液,代代相传。当代紫阳县从上到下流传的“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的口头禅,更凸显了紫阳人的坦荡胸怀和真诚心志。2012年8月,紫阳县委组织部叶松铖的《紫阳文化的定位以及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初探》提出“紫阳文化的核心是道教,底色是山水,而茶文化和民歌文化以及其它不同形式的文化是点缀和烘托”,无疑是客观的公允之论。因此,打紫阳真人的品牌,其它均围绕着它做文章,是该县的不二选择。

联系我县实际,由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所谓“六地”之说,主打品牌始终不够明确。这就需要群策群力,将执政者的政治智慧与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论证加以明确,或者在一段时间里,突出“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这个大品牌中的某一项也未尝不可。

(2)干群同心,道俗合力,加强中外交流。紫阳县的干群关系和道俗关系十分和谐。县委充分尊重道教,依法管理,十分注意发挥道教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道教徒自觉遵纪守法,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紫云宫住持冯兴钊自幼出家,先后担任擂鼓台、仙人洞、紫云宫、真人宫住持。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八仙宫领导小组成员监管经堂、西安八仙宫“八大执事”之一的经主,在北京开坛传戒被授道号“革新子”,为龙门派丘处机祖师门下第31代弟子、安康市政协委员。为了弘扬道教文化,推动旅游事业发展,他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均为政府所采纳。1997年,县委、县政府接受冯兴钊的建议,批准在紫阳沟的沟口重建紫阳真人宫,翌年又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并于8月17日,举行真人宫开放和紫阳真人神像开光典礼。县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庆典,安康药王殿香溪洞道观、西安市八仙宫经乐团三十多位道长应邀前往祝贺。2009年,冯兴钊与紫阳县部分县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在县城公众活动场所树立一座“紫阳真人”塑像的提案,以便在弘扬道教文化的同时,又把名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紫阳的旅游事业。2011年5月,新的一届县委、县政府刚一组建,书记、县长立即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期我有所干”的施政原则,带领县级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作了实地考察和充分的调研、论证,同时,十分重视在外乡贤的作用,请担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樊光春研究员等参加座谈出主意,最终决定在文笔山公园树立“紫阳真人”塑像。此外,经冯兴钊和他的师侄黄世真奔走呼号,紫阳县道教文化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促成了英国道教协会的成立,并在海外拥有信徒六百余人,出版《龙门》刊物。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国的道友也先后到紫阳朝拜或参访,学汉语,习道经,练太极拳,连饮食也逐渐东方化。1996年6月底至7月28日,冯兴钊应邀与黄世真一道随陕西省道协副会长张明贵组成中国陕西省道教文化参访团访问英国一个月,讲学传道,深受欢迎,并被聘请为英国道教协会顾问。他们还积极帮助紫阳县宗教界和教育界联系到各国友人和香港道教界的多笔大额捐助。

我县本届领导,怀宏志,踏实步,提出了四大战役,相继举行了两岸三地天台宗佛教大会和道教南宗文化周,提高了天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仙道景观方面,也提出了建立大琼台景区的框架,并进行了论证,为天台的跨越式发展描绘了蓝图。今后是如何加以实施的问题。

(3)定高标准,出大手笔,做惊世文章。紫阳县虽则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但县委县政府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充满信心,高标准定位、大手笔规划,构建了“一轴四区多点”的旅游总体布局。该县以创建国家AAA级文笔山景区为抓手,相继完成了真人雕像、文化广场、真人阁以及汉江观景长廊等项目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打造全省唯一道教旅游胜地。2012年4月16日,紫阳县委、县政府在新落成的文笔山公园——真人诚信广场隆重举行了“紫阳置县500年庆典”和“公祭真人•祈福紫阳”活动,以弘扬道教养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胜地金字招牌,提高紫阳知名度。接着又召开有省道协领导、省社科院专家和设计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道教养生文化园规划策划座谈会”,拟在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文化内涵最新理念,将道教文化、养生文化、山水文化、富硒文化、民歌文化渗透其中,使紫阳道教实体文化形成“三宫、五观、一洞天”(即:真人宫、紫云宫、玄天宫,悟真观、玄月观、元通观、吕祖观、观音观,仙人洞)的自然景区。提出要在抢占历史制高点、与道教活动结合、做成大产业上下功夫,突出文化文物理念,着眼长远实施整体策划,按照市场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开发道教文化产业系列产品,充分利用好道文化这张特色名片,实现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联系我县实际,也应该下大决心,化大力气,通过充分挖掘、优化组合、有序开发,将天台山打造成仙佛俱尊的“东方宗教圣地”作为终极目标。而就仙道而言,天台既然为华夏“三仙山”之一,就应该以“桐柏琼台景区一体化”来谋划景区提升整合、旅游线路、旅游活动和旅游项目,首先是继续做大做精桐柏宫和琼台的文章,使之成为天台旅游的龙头项目,以后还要与赤城、桃源、龙川峡、万马渡景区乃至紫阳宫进一步整合,开展“道源问道悟真之旅”,把天台建设“中国仙道文化旅游中心”。

作者许尚枢    系浙江省天台山桐柏宫南宗研究所所长、天台山道教文化研究会会长

唯一以道号命名的紫阳县考察纪略

天台山南宗代表团部分成员与紫阳县领导在真人诚信广场紫阳真人铜像前合影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赴全国唯一以道号命名的紫阳县考察纪略

道教之音 许尚枢

2013-05-14 16:43:51

|
赴全国唯一以道号命名的紫阳县考察纪略
|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人尊为“紫阳真人”。北宋天台平桥镇东林上庞村上张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曾任台州府吏,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异人授道,著有《悟真篇》,是中国道教南宗始祖。陕西省紫阳县即因他曾在那里修炼而得名,也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

2013年4月16-22日,笔者偕同天台山桐柏宫住持张高澄道长、浙江大学道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孔令宏教授,桐柏宫道教南宗研究所负责人郑为一先生、卢嗣齐道长以及天台山道教文化研究会徐永恩副秘书长、何道童等一行七人,赴陕西省紫阳县以及湖北省武当山、江苏省常州市红梅阁等地考察,开展道教文化交流。在武当山,考察了金顶和南岩,向办公室张主任详细了解了宫观管理工作。在红梅阁,发现与紫阳真人有关的四方碑石,并与当地学者作了电话交谈。

以下重点记述考察紫阳县的情况及所提供的经验。

一、考察的情况

紫阳县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为“川陕咽喉”,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该县原名任河堡,明正德五年(1510),因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修炼,乃割金州西南及汉阴东南设为“紫阳堡”;七年设县,仍以紫阳为名。诚如《郡县释名》和《陕西通志》所载:“正德壬申立紫阳堡,癸酉升县,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县名本此。”为全国惟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全县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有“茶乡、歌乡、橘乡、板石之乡”的美誉。

考察团一行在紫期间拜访了紫云宫住持、紫阳县道协会会长冯兴钊道长,参观考察了紫云宫、真人宫、文笔山公园、紫阳道教文化养生园,以及北五省会馆、生态茶园等景点。

紫云宫,位于县城北郊的神峰山腰。该宫原在县治东南一里处,清康熙四十五年,为护佑汉江平安的水神之一的杨泗将军而建,习称泗王庙。光绪十一年扩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该建筑因水库淹没,由陕西省古建队按原规格、同方位搬迁复制于今址。复兴后的紫云宫,殿堂陈设古朴高雅,神像庄严祥和,给人以恢弘、肃穆之感。2008年,法国景秀女士来宫从紫阳县道教协会会长冯兴钊住持学道。

仙人洞,又称紫阳洞,在县城南岸瓮儿山观江亭下方,有三洞。早年周围林木森森,溪流潺潺,危石磋峨,修篁掩映,并有高约15米的瀑布飘洒。东临隔沟相望的“文笔参天”,北对高耸挺拔的“神峰秀色”,西连任河、汉江交汇形成的“鸳鸯奇流”。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犹如“蓬莱仙境”。当年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即刘海蟾)点化悟道,云游至此,凿洞面壁,修炼内丹,以此得名仙人洞。南宋以后建有紫阳阁供奉其像,明初禁山后毁。清乾隆间,由县令张志超带头捐资重修。随之又续建了药王殿、八仙殿、慈航殿、戏楼和化钱炉等建筑,占地达千余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因修襄渝铁路和安康水电站遭毁,现上距汉江水面约30米,江岸石壁上仍殘留有北宋以来历代石刻。

民间流传着有关紫阳真人的传说故事,如宋代桂林白龙洞主刘仲远与张真人烹茶论道、传为紫阳爱女的贤能仙姑,明代县令张志超遇仙,清代五道士和三客商仙人洞探险、母带白狗进洞寻子等。城区会仙桥相传即张县令遇仙处,今又为社区名。

紫阳道教文化养生园,即紫阳沟。面积320公顷、纵深4公里。沟内植被丰富,气候宜人,有几百种亚热带植物,是安康地区最大的植物基因库。历经10余年的建设,现已基本完善了开放功能。
紫阳真人宫,在紫阳沟的沟口,遥望横跨沟口的拱形公路桥俨然是真人宫的山门。该处与原紫阳洞朝向相同,环境幽静,适合出家人修行,也是紫阳县道教协会所在地。殿内正中供奉南宗始祖张伯端,两旁各立一道童。石泰、陈楠,薛道光、白玉蟾四位祖师分立左右。另有真武大帝、太上老君、药王爷等神像,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由紫阳县道教管理处主办真人宫庙会,主要内容有道教文化研讨、大型祭祀活动和道教文化宣传活动,历时半个月。距这里约3公里的观音岩庙观,也源源不断地接纳着真人宫应接不暇的香客。

文笔山公园,在原紫阳洞遗址的山上。占地1000余亩。在公园第二平台设置了“八卦型”的“真人诚信广场”。广场有三层台基,寓意道教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地、人”的道学哲理。在第三层台基上安放紫阳真人青铜塑像,像高6.6米,宽度3. 5米,厚度2 .2米,总重4.2吨,石刻基座3.3米,共9.9米,寓意道教“九九归一”,也表征张伯端修道99载而羽化成仙。基座设计为八卦方座,周围雕刻有张伯端生平图文浮雕,正前方坎卦雕刻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协会长任法融题写的“紫阳真人•张伯端”。由福建省莆田市阳航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施工。2012年3月13日,塑像经过1200余公里跋涉运抵紫阳诚信广场落成。

生态茶园,在真人宫附近,其茶亦以紫阳为名,富含富硒,久负盛名,早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有“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成为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的主要源头地。现在又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

据道光《紫阳县志•名胜》记载,县城东15公里处汉江北岸凤凰山余脉还有一处冲天洞,其前有泉。传为张伯端修炼处。明嘉靖中司理周梦旸诗云:“石磴扪萝上,云深古洞门。仙踪无处觅,临眺蹑天根。”

紫阳县人大副主任程楚安,县政协副主席黄振宙、宗教局吴世友局长以及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和紫云宫住持冯兴钊等陪同考察。最后,两县专家学者、高道大德在盘龙茶厂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团一行十分赞赏紫阳山青水秀的美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感谢紫阳县的热情周到的接待,并介绍了天台的道教文化。双方表示,将以“紫阳真人”为媒,通过建立长效的互访机构,不断促进两地的交流,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道教文化。紫阳县政府信息中心等以《紫阳真人故里组团来紫开展道教文化交流活动》和《紫阳真人老家来人了》等显目标题进行报道。

二、经验和启迪

(1)抓住亮点,突出主打品牌,搞活全局。紫阳县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这本身就是一件吸引人的事,而紫阳真人又非一般道士,他开创的金丹派南宗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著的《悟真篇》有“修丹之金科,养生之玉律”的美誉,左右了此后近千年的修炼方向,其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意旨,对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观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紫阳的茶叶,原来就称紫阳茶,并有相关传说;国家首批“非遗”项目紫阳民歌就包括道教歌曲在内;紫阳县的风物、地名有很多与紫阳真人或道教有关。可以说千年的道教文化传承,对紫阳人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启迪作用,对紫阳的民风民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渗入紫阳人的骨髓和血液,代代相传。当代紫阳县从上到下流传的“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的口头禅,更凸显了紫阳人的坦荡胸怀和真诚心志。2012年8月,紫阳县委组织部叶松铖的《紫阳文化的定位以及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初探》提出“紫阳文化的核心是道教,底色是山水,而茶文化和民歌文化以及其它不同形式的文化是点缀和烘托”,无疑是客观的公允之论。因此,打紫阳真人的品牌,其它均围绕着它做文章,是该县的不二选择。

联系我县实际,由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所谓“六地”之说,主打品牌始终不够明确。这就需要群策群力,将执政者的政治智慧与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论证加以明确,或者在一段时间里,突出“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这个大品牌中的某一项也未尝不可。

(2)干群同心,道俗合力,加强中外交流。紫阳县的干群关系和道俗关系十分和谐。县委充分尊重道教,依法管理,十分注意发挥道教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道教徒自觉遵纪守法,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紫云宫住持冯兴钊自幼出家,先后担任擂鼓台、仙人洞、紫云宫、真人宫住持。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八仙宫领导小组成员监管经堂、西安八仙宫“八大执事”之一的经主,在北京开坛传戒被授道号“革新子”,为龙门派丘处机祖师门下第31代弟子、安康市政协委员。为了弘扬道教文化,推动旅游事业发展,他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均为政府所采纳。1997年,县委、县政府接受冯兴钊的建议,批准在紫阳沟的沟口重建紫阳真人宫,翌年又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并于8月17日,举行真人宫开放和紫阳真人神像开光典礼。县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庆典,安康药王殿香溪洞道观、西安市八仙宫经乐团三十多位道长应邀前往祝贺。2009年,冯兴钊与紫阳县部分县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在县城公众活动场所树立一座“紫阳真人”塑像的提案,以便在弘扬道教文化的同时,又把名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紫阳的旅游事业。2011年5月,新的一届县委、县政府刚一组建,书记、县长立即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民有所期我有所干”的施政原则,带领县级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作了实地考察和充分的调研、论证,同时,十分重视在外乡贤的作用,请担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樊光春研究员等参加座谈出主意,最终决定在文笔山公园树立“紫阳真人”塑像。此外,经冯兴钊和他的师侄黄世真奔走呼号,紫阳县道教文化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促成了英国道教协会的成立,并在海外拥有信徒六百余人,出版《龙门》刊物。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国的道友也先后到紫阳朝拜或参访,学汉语,习道经,练太极拳,连饮食也逐渐东方化。1996年6月底至7月28日,冯兴钊应邀与黄世真一道随陕西省道协副会长张明贵组成中国陕西省道教文化参访团访问英国一个月,讲学传道,深受欢迎,并被聘请为英国道教协会顾问。他们还积极帮助紫阳县宗教界和教育界联系到各国友人和香港道教界的多笔大额捐助。

我县本届领导,怀宏志,踏实步,提出了四大战役,相继举行了两岸三地天台宗佛教大会和道教南宗文化周,提高了天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仙道景观方面,也提出了建立大琼台景区的框架,并进行了论证,为天台的跨越式发展描绘了蓝图。今后是如何加以实施的问题。

(3)定高标准,出大手笔,做惊世文章。紫阳县虽则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但县委县政府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充满信心,高标准定位、大手笔规划,构建了“一轴四区多点”的旅游总体布局。该县以创建国家AAA级文笔山景区为抓手,相继完成了真人雕像、文化广场、真人阁以及汉江观景长廊等项目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打造全省唯一道教旅游胜地。2012年4月16日,紫阳县委、县政府在新落成的文笔山公园——真人诚信广场隆重举行了“紫阳置县500年庆典”和“公祭真人•祈福紫阳”活动,以弘扬道教养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胜地金字招牌,提高紫阳知名度。接着又召开有省道协领导、省社科院专家和设计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道教养生文化园规划策划座谈会”,拟在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文化内涵最新理念,将道教文化、养生文化、山水文化、富硒文化、民歌文化渗透其中,使紫阳道教实体文化形成“三宫、五观、一洞天”(即:真人宫、紫云宫、玄天宫,悟真观、玄月观、元通观、吕祖观、观音观,仙人洞)的自然景区。提出要在抢占历史制高点、与道教活动结合、做成大产业上下功夫,突出文化文物理念,着眼长远实施整体策划,按照市场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开发道教文化产业系列产品,充分利用好道文化这张特色名片,实现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联系我县实际,也应该下大决心,化大力气,通过充分挖掘、优化组合、有序开发,将天台山打造成仙佛俱尊的“东方宗教圣地”作为终极目标。而就仙道而言,天台既然为华夏“三仙山”之一,就应该以“桐柏琼台景区一体化”来谋划景区提升整合、旅游线路、旅游活动和旅游项目,首先是继续做大做精桐柏宫和琼台的文章,使之成为天台旅游的龙头项目,以后还要与赤城、桃源、龙川峡、万马渡景区乃至紫阳宫进一步整合,开展“道源问道悟真之旅”,把天台建设“中国仙道文化旅游中心”。

作者许尚枢    系浙江省天台山桐柏宫南宗研究所所长、天台山道教文化研究会会长

唯一以道号命名的紫阳县考察纪略

天台山南宗代表团部分成员与紫阳县领导在真人诚信广场紫阳真人铜像前合影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