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城隍庙将举办重光以来第二次圣诞庆典

道教之音 雷高承

2013-08-28 15:10:38

道教之音广东讯   《辞海》“城隍”条云:“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班固《两都赋序》记载:“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里称城隍是赏善罚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

最早见于记载的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则形成于南北朝,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正式下旨封城隍为王,并按行政区划将城隍等级化,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格神。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神也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范围。清代统一规定,把城隍祭祀定为正式祭典,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寿诞、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些大日子,官府衙门要循例举行官方祭祀。新上任的地方官员,必须先到城隍庙举行祭典,祈风祈雨、消除灾害,然后履职视事。

坐落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的广州都城隍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距今六百余年。在明清时期是广州城内的标志性建筑,曾盛极一时。清雍正年间广东观风使焦祈年奏请朝廷,将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成为全国级别最高的五处都城隍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民国后期广州都城隍庙淡出人们的视线,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时任市长张广宁要求将城隍庙与南越王宫署古迹进行连片规划和保护,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2010年10月广州都城隍庙经修复重光后正式对市民开放。

按照古代习俗,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为城隍圣诞,而广州却认为七月二十四为城隍诞辰,因为相传这天是广州筑城之日。癸巳年七月二十四(2013年8月30日),正值广州都城隍圣诞盛典,具体庆典法事及相关活动:

1.城隍庙将于29、30日举办系列活动以庆贺朝科。

2.29日晚七时举办先天斛食济炼幽科法会;

3.十点钟于城隍庙院落内再现打地气民俗;子时敬拜头柱香。

4.30日早上九时举办城隍朝科法会;为祈福树开光;同时忠佑广场上九点联合珠江医院开始免费义诊活动;以及为长者派发长寿面活动。

此次的广州城隍圣诞活动为2010年广州都城隍庙重光以来第二次举办,除了道教系列科仪——先天斛食济炼幽科法会的施食炼度、拔度超升、普济十方;城隍朝科法会的祈福禳灾、风调雨顺、民众安康外。此次城隍诞还再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流行的打地气,拜头柱香仪式。(注:据《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中记载,古时每年七月二十四日是城隍诞辰。那些要烧头香的人,连府学东、西街都睡满,叫做“打地气”。亦有从东、西城门起,一步一拜拜到城隍庙前的。)免费义诊和派发长寿面活动则体现了道教齐同慈爱,赠医施药,扶危济困的传统。古时城隍庙香火鼎盛,是官方民间拜祭场所,也是城中百姓娱乐和交易的集市。每年的城隍诞为民间一大盛事,有盛典祭祀,张灯结彩、唱戏酬神、派发寿面,万民同庆等庆典活动。城隍圣诞系列活动努力延续再现这一民俗盛典,以继接城市记忆,传承广府特色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广州都城隍庙将举办重光以来第二次圣诞庆典

道教之音 雷高承

2013-08-28 15:10:38

|
广州都城隍庙将举办重光以来第二次圣诞庆典
|

道教之音广东讯   《辞海》“城隍”条云:“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班固《两都赋序》记载:“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里称城隍是赏善罚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

最早见于记载的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则形成于南北朝,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正式下旨封城隍为王,并按行政区划将城隍等级化,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格神。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神也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范围。清代统一规定,把城隍祭祀定为正式祭典,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寿诞、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些大日子,官府衙门要循例举行官方祭祀。新上任的地方官员,必须先到城隍庙举行祭典,祈风祈雨、消除灾害,然后履职视事。

坐落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的广州都城隍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距今六百余年。在明清时期是广州城内的标志性建筑,曾盛极一时。清雍正年间广东观风使焦祈年奏请朝廷,将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成为全国级别最高的五处都城隍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民国后期广州都城隍庙淡出人们的视线,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时任市长张广宁要求将城隍庙与南越王宫署古迹进行连片规划和保护,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2010年10月广州都城隍庙经修复重光后正式对市民开放。

按照古代习俗,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为城隍圣诞,而广州却认为七月二十四为城隍诞辰,因为相传这天是广州筑城之日。癸巳年七月二十四(2013年8月30日),正值广州都城隍圣诞盛典,具体庆典法事及相关活动:

1.城隍庙将于29、30日举办系列活动以庆贺朝科。

2.29日晚七时举办先天斛食济炼幽科法会;

3.十点钟于城隍庙院落内再现打地气民俗;子时敬拜头柱香。

4.30日早上九时举办城隍朝科法会;为祈福树开光;同时忠佑广场上九点联合珠江医院开始免费义诊活动;以及为长者派发长寿面活动。

此次的广州城隍圣诞活动为2010年广州都城隍庙重光以来第二次举办,除了道教系列科仪——先天斛食济炼幽科法会的施食炼度、拔度超升、普济十方;城隍朝科法会的祈福禳灾、风调雨顺、民众安康外。此次城隍诞还再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流行的打地气,拜头柱香仪式。(注:据《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中记载,古时每年七月二十四日是城隍诞辰。那些要烧头香的人,连府学东、西街都睡满,叫做“打地气”。亦有从东、西城门起,一步一拜拜到城隍庙前的。)免费义诊和派发长寿面活动则体现了道教齐同慈爱,赠医施药,扶危济困的传统。古时城隍庙香火鼎盛,是官方民间拜祭场所,也是城中百姓娱乐和交易的集市。每年的城隍诞为民间一大盛事,有盛典祭祀,张灯结彩、唱戏酬神、派发寿面,万民同庆等庆典活动。城隍圣诞系列活动努力延续再现这一民俗盛典,以继接城市记忆,传承广府特色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