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教义,推动道教健康传承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国民族报 袁志鸿

2014-02-08 13:20:02

道教在当代社会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人才培养问题,二是经济能力问题,三是如何更好地弘扬教义精神的问题。道教界的“清整”,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教风”建设,关键在于教义内涵的挖掘和弘扬,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说这是“教义革新”和建设也可以。就“教风”而言,制度建设尤为重要,全真创教后注重戒律,实际上是看清了修道者不是神仙而是人,是人就有弱点,所以需要有戒律约束。今天的道教徒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更需要等同戒律的规章制度的观照。

历史上许多宗教家都曾对自身信仰的教义内容进行思考,反思原有教义内容,结合时代进行阐释。在当今时代,道教界更应该开阔思路,既要树立起“独具特色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形象”,也要继承传统、超越世俗、拒绝庸俗,更要迎接时代的挑战,用符合社会进步的教义精神回应新时代的呼唤。比如道教致力于社会祥和、稳定的教义,道教热心于社会慈善事业的精神,道教劝人行善的行为规则等等,这些在当今都应大力弘扬。

然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当代中国道教界迄今仍然未能形成有影响、能统一当代道教思想的中心命题,也未能建构起既继承传统、又面对现代的教义体系。教义建设的滞后,使得道教界在面对许多现实问题时无所适从。比如道教现代化与世俗化的界线如何划分,关怀现实人生与保持道教信仰的神圣性怎么统一,等等。

道教的教义思想是经历代祖师不断强化神圣内容而凝练形成的。我们作为后学,更应勇猛精进效法祖师精神。这不是要淡化而是更要促进道教的神圣化建设,应该毫不犹豫地祭起“道风”建设的旗帜,提升道教的“信仰”境界,维护道教教义的神圣性,以保证传统的、延续数千年的道教文化特色得以正常传承。道教这一传统宗教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节奏,适应时代的气息,服务时代的需求,不能适应时代就必然会落伍而被边缘化,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当代道教要能体现并表达教徒神圣信仰的需求,要能为教徒的心灵提供思想的安顿和精神的依皈,要有引导教徒信众“入正教、守正信”的方式和渠道,从而使道教徒符合教义的“正行”,更好地展现道教有益社会进步的精神,使道教能在正确的轨道、健康地传承发展。

当然,宗教的经典教义中提倡的思想道德和渗透出的人生哲理,以及宗教徒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可能被社会人士所认同效法,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宗教所提倡的教义,绝不可能完全为社会所接受,比如道教中的“神仙”之说。“神仙”是道教的信仰,是道教徒长生延寿、长生久视的美好愿望和心灵企求。如果宗教的信仰都能完全融会于社会生活之中,或者宗教的形式被社会生活的形式所同化或代替,那么宗教就不存在了。

对于道教那些社会上所不能接受的,一般是认为其不科学的、迷信的方面。客观地说,看相、抽签、算命等方式实际上也是附在道教肌体上的内容。但我们道教界要明白、社会人士也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从来就不是道教的主流。我们北京东岳庙2008年恢复道教活动以来,注重弘扬道教有益社会的进步教义精神和文化内容,遵照《北京市宗教事务条例》,不允许道士看相、抽签、算

道教过去有山、医、卜、星、相“五术”之说。“山”指画符、念咒、通灵等道术;“医”是炼丹及气功养生治病之术;“卜”是占卜测算过去与未来事,扶乩是其中一种;“星”是历法及观星学,包括紫微斗数算命学;“相”就是面相及掌相。作为信仰内容,道教界现在还有许多人遵循这“五术”去做,比如在看风水方面,建造宫观庙宇时,格局的布置,大殿安排,殿宇间的摆放,庙宇朝向等等都有讲究。老百姓建房造屋也是要请专业人士去帮助的。但是,关键是要明白这不是道教的主流,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来谋生的手段,道教徒若以之作招摇撞骗的工具,那定然是不能允许的违规犯戒

世间万物时变而事变,一切都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道教的教义思想,当然要用合乎时代的语言去阐述。比如道教养生,追求“长生久视”,如果你非要说其含义就是“不死”长生,那就有失偏颇了。实际上,太上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明确的表白:什么是“长生”?“死而不亡者寿”。人的肉体怎么能成不朽?庄子所说:“千年厌世,去而上仙”,老庄所言之“寿”与“仙”,都是指即使人的躯体消亡了,但由于人处世过程中的功德,而能使人流芳万古,精神常在。关于道教教义新时代的阐释,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是依据经典阐释有据,根本的宗旨是要引导教众“正信、正言、正行”。道教经典的根本无非教人处世要符合自然规律,劝人行善积功德,做好人,行正道,做好事,与人方便,与人为善,不愚弄人,不魔障人,不做违背天地良心的事情,而且反对一切歪门邪道。

据说去年广东罗浮山发生过搞歪门邪道的事:社会上有人办一个天价的“养生班”,借罗浮山是道教养生胜地的美誉,组织一群人在那里搞“男女双修”。不知这些人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男女双修”怎能这样理解呢?道教全真派的“双修”,讲到“男女”是以之此喻“乾坤”、“天地”、“阴阳”、“日月”。东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讲“房中”的内容很多,但那是时代使然。当时巴蜀之地沃野千里,地旷人稀,为了增加“二十四治”的人口,壮大天师道教团组织,他讲“房中”是为了人口繁衍,同时,他在《想尔注》中更多强调的是房事健康卫生等等内容。实际上,道文化讲阴阳,讲阴阳平衡。搞歪门邪道的人心淫自淫,心秽自秽,但好经是读不歪的。

要实现教义的革新,道教界真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首先要对经典进行梳理,弄清到底哪些方面的东西急需诠释,比如要诠释全真派传戒,就要对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的经籍文本进行梳理。有人说“丹道”需要诠释,但我认为“丹道”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因为现在无论是道教界还是社会上,对于“丹道”应该有很清醒的认识,难道还会有人主张服食金丹而长寿不死?那不是太荒唐了吗?但是人们是否要认识道教的“炼丹术”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呢?化学、冶炼学、药物学,火药的发明等等,都与道士“炼丹”有关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道教界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全清楚哪些方面需要梳理和解释。

还有道教“养生”文化内涵,为什么现在的人涉及就容易犯错?张悟本是社会中的人,他的对与错自有社会评说。李一的事情,哪些是市场经济浪潮的惯性,哪些是值得警觉和深思的问题,我们教内又应该弄明白些什么呢?又比如“房中”养生,如果在正常的家庭当中,正当年龄、正常夫妇之间,何罪之有?“养生”本来就触及人的躯体和心灵。道教有关于“养生”的丰富资源,关键还是要疏理和诠释,在梳理过程中,将有益社会之精华发挥弘扬,剔除出的糟粕封存并作研究。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革新教义,推动道教健康传承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国民族报 袁志鸿

2014-02-08 13:20:02

|
革新教义,推动道教健康传承发展的必然途径
|

道教在当代社会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人才培养问题,二是经济能力问题,三是如何更好地弘扬教义精神的问题。道教界的“清整”,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教风”建设,关键在于教义内涵的挖掘和弘扬,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说这是“教义革新”和建设也可以。就“教风”而言,制度建设尤为重要,全真创教后注重戒律,实际上是看清了修道者不是神仙而是人,是人就有弱点,所以需要有戒律约束。今天的道教徒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更需要等同戒律的规章制度的观照。

历史上许多宗教家都曾对自身信仰的教义内容进行思考,反思原有教义内容,结合时代进行阐释。在当今时代,道教界更应该开阔思路,既要树立起“独具特色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形象”,也要继承传统、超越世俗、拒绝庸俗,更要迎接时代的挑战,用符合社会进步的教义精神回应新时代的呼唤。比如道教致力于社会祥和、稳定的教义,道教热心于社会慈善事业的精神,道教劝人行善的行为规则等等,这些在当今都应大力弘扬。

然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当代中国道教界迄今仍然未能形成有影响、能统一当代道教思想的中心命题,也未能建构起既继承传统、又面对现代的教义体系。教义建设的滞后,使得道教界在面对许多现实问题时无所适从。比如道教现代化与世俗化的界线如何划分,关怀现实人生与保持道教信仰的神圣性怎么统一,等等。

道教的教义思想是经历代祖师不断强化神圣内容而凝练形成的。我们作为后学,更应勇猛精进效法祖师精神。这不是要淡化而是更要促进道教的神圣化建设,应该毫不犹豫地祭起“道风”建设的旗帜,提升道教的“信仰”境界,维护道教教义的神圣性,以保证传统的、延续数千年的道教文化特色得以正常传承。道教这一传统宗教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节奏,适应时代的气息,服务时代的需求,不能适应时代就必然会落伍而被边缘化,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当代道教要能体现并表达教徒神圣信仰的需求,要能为教徒的心灵提供思想的安顿和精神的依皈,要有引导教徒信众“入正教、守正信”的方式和渠道,从而使道教徒符合教义的“正行”,更好地展现道教有益社会进步的精神,使道教能在正确的轨道、健康地传承发展。

当然,宗教的经典教义中提倡的思想道德和渗透出的人生哲理,以及宗教徒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可能被社会人士所认同效法,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宗教所提倡的教义,绝不可能完全为社会所接受,比如道教中的“神仙”之说。“神仙”是道教的信仰,是道教徒长生延寿、长生久视的美好愿望和心灵企求。如果宗教的信仰都能完全融会于社会生活之中,或者宗教的形式被社会生活的形式所同化或代替,那么宗教就不存在了。

对于道教那些社会上所不能接受的,一般是认为其不科学的、迷信的方面。客观地说,看相、抽签、算命等方式实际上也是附在道教肌体上的内容。但我们道教界要明白、社会人士也要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从来就不是道教的主流。我们北京东岳庙2008年恢复道教活动以来,注重弘扬道教有益社会的进步教义精神和文化内容,遵照《北京市宗教事务条例》,不允许道士看相、抽签、算

道教过去有山、医、卜、星、相“五术”之说。“山”指画符、念咒、通灵等道术;“医”是炼丹及气功养生治病之术;“卜”是占卜测算过去与未来事,扶乩是其中一种;“星”是历法及观星学,包括紫微斗数算命学;“相”就是面相及掌相。作为信仰内容,道教界现在还有许多人遵循这“五术”去做,比如在看风水方面,建造宫观庙宇时,格局的布置,大殿安排,殿宇间的摆放,庙宇朝向等等都有讲究。老百姓建房造屋也是要请专业人士去帮助的。但是,关键是要明白这不是道教的主流,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来谋生的手段,道教徒若以之作招摇撞骗的工具,那定然是不能允许的违规犯戒

世间万物时变而事变,一切都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道教的教义思想,当然要用合乎时代的语言去阐述。比如道教养生,追求“长生久视”,如果你非要说其含义就是“不死”长生,那就有失偏颇了。实际上,太上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明确的表白:什么是“长生”?“死而不亡者寿”。人的肉体怎么能成不朽?庄子所说:“千年厌世,去而上仙”,老庄所言之“寿”与“仙”,都是指即使人的躯体消亡了,但由于人处世过程中的功德,而能使人流芳万古,精神常在。关于道教教义新时代的阐释,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是依据经典阐释有据,根本的宗旨是要引导教众“正信、正言、正行”。道教经典的根本无非教人处世要符合自然规律,劝人行善积功德,做好人,行正道,做好事,与人方便,与人为善,不愚弄人,不魔障人,不做违背天地良心的事情,而且反对一切歪门邪道。

据说去年广东罗浮山发生过搞歪门邪道的事:社会上有人办一个天价的“养生班”,借罗浮山是道教养生胜地的美誉,组织一群人在那里搞“男女双修”。不知这些人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男女双修”怎能这样理解呢?道教全真派的“双修”,讲到“男女”是以之此喻“乾坤”、“天地”、“阴阳”、“日月”。东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讲“房中”的内容很多,但那是时代使然。当时巴蜀之地沃野千里,地旷人稀,为了增加“二十四治”的人口,壮大天师道教团组织,他讲“房中”是为了人口繁衍,同时,他在《想尔注》中更多强调的是房事健康卫生等等内容。实际上,道文化讲阴阳,讲阴阳平衡。搞歪门邪道的人心淫自淫,心秽自秽,但好经是读不歪的。

要实现教义的革新,道教界真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首先要对经典进行梳理,弄清到底哪些方面的东西急需诠释,比如要诠释全真派传戒,就要对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的经籍文本进行梳理。有人说“丹道”需要诠释,但我认为“丹道”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因为现在无论是道教界还是社会上,对于“丹道”应该有很清醒的认识,难道还会有人主张服食金丹而长寿不死?那不是太荒唐了吗?但是人们是否要认识道教的“炼丹术”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呢?化学、冶炼学、药物学,火药的发明等等,都与道士“炼丹”有关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道教界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全清楚哪些方面需要梳理和解释。

还有道教“养生”文化内涵,为什么现在的人涉及就容易犯错?张悟本是社会中的人,他的对与错自有社会评说。李一的事情,哪些是市场经济浪潮的惯性,哪些是值得警觉和深思的问题,我们教内又应该弄明白些什么呢?又比如“房中”养生,如果在正常的家庭当中,正当年龄、正常夫妇之间,何罪之有?“养生”本来就触及人的躯体和心灵。道教有关于“养生”的丰富资源,关键还是要疏理和诠释,在梳理过程中,将有益社会之精华发挥弘扬,剔除出的糟粕封存并作研究。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