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茶文化与道家养生

文登大众 孔军强

2014-06-23 11:37:49

眼下正是春茶成熟季节,昆嵛山春茶也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嫩绿新芽,散发出诱人的清香,等待人们焙烘品尝。

昆嵛山位于北纬37度28分,堪称我国最高纬度的露天茶场,茶叶品质几乎可与南方高海拔茶叶相媲美。早在金代,昆嵛山就开始产茶,昆嵛山茶文化底蕴深厚,且与全真教结缘。昆嵛山茶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使昆嵛山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文化内涵。

昆嵛山茶流芳八百年

山东省果茶站技术员赵瑞雪介绍说,山东茶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山东是古代茶树生长北限。元、明时期,昆嵛山地区还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茶场提举”。

昆嵛山的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是我国南北植物的交汇点。昆嵛山森林莽莽苍苍,景观千姿百态,无污染,生态平衡,是令人神往的生态名山。由于这里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足的时间积累养分,所以昆嵛山茶鲜茶茶叶厚实,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因、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研究所章传政等专家考证,多种典籍中最迟在金代山东就有种茶的记载。

金元时期,朝廷特别重视对山东半岛的“经营”。那时,恰逢金朝与南宋对峙,金人不想让白银流入南宋,就限制南北之间的茶叶交易。无奈之下,金在宁海州等地设立茶坊,专营茶叶生产销售,并种植大量茶树。金史记载:金章宗承安间,命设官制茶。牟平、文登等地是金代宁海州地界。金章宗在承安三年八月“遂命设官制之”。承安四年(1199)三月,金国“于淄、密、宁海(牟平、文登)、蔡州,各置一坊造新茶。”足见,距今八百年前,牟平、文登等地已有茶树生长。

承安五年(1200)贾铉上书论山东采茶事,认为山东“茶树随山皆有……”章宗倡导山东等地自产茶叶,亲自尝茶且加以提倡。泰和四年(1204),章宗对宰臣说:“朕尝新茶,味虽不嘉,亦岂不可食也。”当年的茶树种植点就在昆嵛山。由于金代推行节俭的国策,几年后,茶坊撤销,但官府规定不得随意砍伐茶树。

金代在昆嵛山修炼的全真道教王玉阳有诗云:深蒙颁惠好香茶,同愿回光养瑞芽,雷震一声分造化,琼浆玉液溉丹砂。

《海嵎蠹识》昆嵛山部分也记载:元初宁海州设茶场提举。文登姚玑尝于至元四年任宁海州茶场副使。及清末,茶树尚存,但制茶之法基本失传。据光绪二十三年的《文登县志·土产》条载:“昆嵛山产茶,土人不谙制法,西商购去装至江南制造。”

今昆嵛山上仍有野生茶树。前不久,一群喜爱户外运动的烟台“驴友”在昆嵛山徒步旅游的时候,发现了一片古茶树。有关部门邀请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通过现场勘查、比对史料和走访老农,确认昆嵛山现今保留的野茶树就是金朝栽植后遗留的。

历经风雪再飘香

日本刊物《茶》1940年8月号23页记载:1940年4月初,日本侵华期间,为了确立在山东省开发茶业的计划,必须了解土质、气候等条件是否适合茶树栽培,从而获得适植条件下播种、栽培、加工等茶园经营的全套资料。为此,日本石川县茶业组合副组长本山亮一(大圣寺町瑞苹园主),来到中国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沿线北纬36°以南的平原上进行调查。随同调查的人员有农事试验场李场长、田中氏、本山氏、伪高胶县(现在高密、胶州)县长、宪兵一应人等,在伪高胶县境内发现了一棵大茶树,粗有三抱,高达五丈余。据传此树已有600余年,当地人把它奉为神树,尊为“茶树爷(茶树神)”,每年5月5日新芽竞发时,采之煎饮,以除病魔、延年益寿。调查人员在大茶树下拍了照片。日本《茶》杂志在1940年第8期以《世界第一大茶树》为题做了报道。这株世界第一大茶树,被认为是金代种植茶树在当地的遗物。而普遍认为,高密、胶州地带冬季比威海冷,这世界第一大茶树坚定了北方茶叶种植者的信心。

据了解,前几年,由于受冬季低温和春旱的影响,威海九成的茶园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冻害和干旱的影响。但是,威海果茶站站长王林军说,现在北方茶叶越冬技术日臻成熟,在“白露”前后开始施基肥,“立冬”前后浇灌越冬水,在“大雪”前后扣棚覆盖薄膜,或蓬面盖草,打防风障,进行地面铺草,以减轻冻土层。

界石镇新庄村的王大娘指着村西告诉记者,那里至今有生产队时引种的茶树,现仍在生长。上世纪南茶北引又引发茶叶种植高潮,但在80年代中期差点销声匿迹。

王林军说,自2004年前后,威海又开始从南方大面积引进茶树试种,经权威部门调查测定,威海是北方茶区少有的适宜种植地区之一,茶叶适栽面积在40万亩左右。经过近10年发展,目前茶园总面积2.38万亩左右。威海的茶叶种植区,大约一半分布在乳山,荣成也有8000多亩。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绿色茶业科技产业化与区域规划及区域经济专家王广智研究员说,昆嵛山地处沿海,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茶树喜欢的漫射光相当于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条件,茶园是茶叶的富硒地,而且这个地区是清洁地区,符合有机茶的生产标准。

全真教与茶文化

昆嵛山茶起源久远,历史悠长,文化底蕴深厚,且与全真教结缘。

昆嵛山是闻名全国的一座道教名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据《宁海州志》记载:自隋唐以来,昆嵛山便寺观林立,洞庵毗连,香火缭绕,朝暮不断。金大定七年,全真鼻祖王重阳从陕西咸阳到昆嵛山,聚徒讲道于烟霞洞中,创立了全真教。

被誉为昆嵛山最后一名道士、曾在昆嵛山神清观出家的道士周培明在生前接受采访时回忆,当年神清观一带还栽着大片的茶树。周培明记得在峰后栽了一夼,有很粗的茶树,起码有一百来年才能长那么粗。周培明出家当道士时,他就经常和道士们一起加工茶叶,将茶叶子蒸一次放在那儿用手硬搓,搓了不见日光,阴干了再加工蒸,蒸出来放在大笸箩厢里,使劲搓,得蒸九次,搓九次,有苦丁味,但是好喝。

道家千年传承道茶,贵在道茶养生之道。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反映出道家茶礼的悠久文化。道家人物或为茶注入了深邃的道家理念,或以茶修道,都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将茶与养生艺术化。晋代著名的道士许逊,被尊为 “真君大帝”、“茶神”,是以茶养生、治病救人的典范。

全真道教与茶文化融合,培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昆嵛山养生茶文化。如马丹阳的词《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这里的品茶,已经具有了清洁身心的伦理功能和增加道法的修炼功能。全真道教文献中大量的养生著作和道教养生方术,便是他们努力研究和不断实践的结果,形成了清静、运动、性命双修和众术合修等修炼观点。健康养生、绿色消费理念与传统道教养生文化相结合,提高了昆嵛山茶养生文化的品位,健康养生应作为昆嵛山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定位。昆嵛山茶增力、增智、增美的养生效应,促进了昆嵛山养生茶文化——排遣躁忧,心灵得以抚慰,把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渗透到养生茶文化的发展中。

如今,走进昆嵛山,在林海松涛中,谒道观古迹,泡一壶香茗,体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养生,让你细细感受昆嵛山道家的健康养生文化。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昆嵛山茶文化与道家养生

文登大众 孔军强

2014-06-23 11:37:49

|
昆嵛山茶文化与道家养生
|

眼下正是春茶成熟季节,昆嵛山春茶也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嫩绿新芽,散发出诱人的清香,等待人们焙烘品尝。

昆嵛山位于北纬37度28分,堪称我国最高纬度的露天茶场,茶叶品质几乎可与南方高海拔茶叶相媲美。早在金代,昆嵛山就开始产茶,昆嵛山茶文化底蕴深厚,且与全真教结缘。昆嵛山茶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使昆嵛山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文化内涵。

昆嵛山茶流芳八百年

山东省果茶站技术员赵瑞雪介绍说,山东茶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山东是古代茶树生长北限。元、明时期,昆嵛山地区还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茶场提举”。

昆嵛山的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是我国南北植物的交汇点。昆嵛山森林莽莽苍苍,景观千姿百态,无污染,生态平衡,是令人神往的生态名山。由于这里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足的时间积累养分,所以昆嵛山茶鲜茶茶叶厚实,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因、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研究所章传政等专家考证,多种典籍中最迟在金代山东就有种茶的记载。

金元时期,朝廷特别重视对山东半岛的“经营”。那时,恰逢金朝与南宋对峙,金人不想让白银流入南宋,就限制南北之间的茶叶交易。无奈之下,金在宁海州等地设立茶坊,专营茶叶生产销售,并种植大量茶树。金史记载:金章宗承安间,命设官制茶。牟平、文登等地是金代宁海州地界。金章宗在承安三年八月“遂命设官制之”。承安四年(1199)三月,金国“于淄、密、宁海(牟平、文登)、蔡州,各置一坊造新茶。”足见,距今八百年前,牟平、文登等地已有茶树生长。

承安五年(1200)贾铉上书论山东采茶事,认为山东“茶树随山皆有……”章宗倡导山东等地自产茶叶,亲自尝茶且加以提倡。泰和四年(1204),章宗对宰臣说:“朕尝新茶,味虽不嘉,亦岂不可食也。”当年的茶树种植点就在昆嵛山。由于金代推行节俭的国策,几年后,茶坊撤销,但官府规定不得随意砍伐茶树。

金代在昆嵛山修炼的全真道教王玉阳有诗云:深蒙颁惠好香茶,同愿回光养瑞芽,雷震一声分造化,琼浆玉液溉丹砂。

《海嵎蠹识》昆嵛山部分也记载:元初宁海州设茶场提举。文登姚玑尝于至元四年任宁海州茶场副使。及清末,茶树尚存,但制茶之法基本失传。据光绪二十三年的《文登县志·土产》条载:“昆嵛山产茶,土人不谙制法,西商购去装至江南制造。”

今昆嵛山上仍有野生茶树。前不久,一群喜爱户外运动的烟台“驴友”在昆嵛山徒步旅游的时候,发现了一片古茶树。有关部门邀请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通过现场勘查、比对史料和走访老农,确认昆嵛山现今保留的野茶树就是金朝栽植后遗留的。

历经风雪再飘香

日本刊物《茶》1940年8月号23页记载:1940年4月初,日本侵华期间,为了确立在山东省开发茶业的计划,必须了解土质、气候等条件是否适合茶树栽培,从而获得适植条件下播种、栽培、加工等茶园经营的全套资料。为此,日本石川县茶业组合副组长本山亮一(大圣寺町瑞苹园主),来到中国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沿线北纬36°以南的平原上进行调查。随同调查的人员有农事试验场李场长、田中氏、本山氏、伪高胶县(现在高密、胶州)县长、宪兵一应人等,在伪高胶县境内发现了一棵大茶树,粗有三抱,高达五丈余。据传此树已有600余年,当地人把它奉为神树,尊为“茶树爷(茶树神)”,每年5月5日新芽竞发时,采之煎饮,以除病魔、延年益寿。调查人员在大茶树下拍了照片。日本《茶》杂志在1940年第8期以《世界第一大茶树》为题做了报道。这株世界第一大茶树,被认为是金代种植茶树在当地的遗物。而普遍认为,高密、胶州地带冬季比威海冷,这世界第一大茶树坚定了北方茶叶种植者的信心。

据了解,前几年,由于受冬季低温和春旱的影响,威海九成的茶园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冻害和干旱的影响。但是,威海果茶站站长王林军说,现在北方茶叶越冬技术日臻成熟,在“白露”前后开始施基肥,“立冬”前后浇灌越冬水,在“大雪”前后扣棚覆盖薄膜,或蓬面盖草,打防风障,进行地面铺草,以减轻冻土层。

界石镇新庄村的王大娘指着村西告诉记者,那里至今有生产队时引种的茶树,现仍在生长。上世纪南茶北引又引发茶叶种植高潮,但在80年代中期差点销声匿迹。

王林军说,自2004年前后,威海又开始从南方大面积引进茶树试种,经权威部门调查测定,威海是北方茶区少有的适宜种植地区之一,茶叶适栽面积在40万亩左右。经过近10年发展,目前茶园总面积2.38万亩左右。威海的茶叶种植区,大约一半分布在乳山,荣成也有8000多亩。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绿色茶业科技产业化与区域规划及区域经济专家王广智研究员说,昆嵛山地处沿海,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茶树喜欢的漫射光相当于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条件,茶园是茶叶的富硒地,而且这个地区是清洁地区,符合有机茶的生产标准。

全真教与茶文化

昆嵛山茶起源久远,历史悠长,文化底蕴深厚,且与全真教结缘。

昆嵛山是闻名全国的一座道教名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据《宁海州志》记载:自隋唐以来,昆嵛山便寺观林立,洞庵毗连,香火缭绕,朝暮不断。金大定七年,全真鼻祖王重阳从陕西咸阳到昆嵛山,聚徒讲道于烟霞洞中,创立了全真教。

被誉为昆嵛山最后一名道士、曾在昆嵛山神清观出家的道士周培明在生前接受采访时回忆,当年神清观一带还栽着大片的茶树。周培明记得在峰后栽了一夼,有很粗的茶树,起码有一百来年才能长那么粗。周培明出家当道士时,他就经常和道士们一起加工茶叶,将茶叶子蒸一次放在那儿用手硬搓,搓了不见日光,阴干了再加工蒸,蒸出来放在大笸箩厢里,使劲搓,得蒸九次,搓九次,有苦丁味,但是好喝。

道家千年传承道茶,贵在道茶养生之道。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反映出道家茶礼的悠久文化。道家人物或为茶注入了深邃的道家理念,或以茶修道,都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将茶与养生艺术化。晋代著名的道士许逊,被尊为 “真君大帝”、“茶神”,是以茶养生、治病救人的典范。

全真道教与茶文化融合,培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昆嵛山养生茶文化。如马丹阳的词《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这里的品茶,已经具有了清洁身心的伦理功能和增加道法的修炼功能。全真道教文献中大量的养生著作和道教养生方术,便是他们努力研究和不断实践的结果,形成了清静、运动、性命双修和众术合修等修炼观点。健康养生、绿色消费理念与传统道教养生文化相结合,提高了昆嵛山茶养生文化的品位,健康养生应作为昆嵛山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定位。昆嵛山茶增力、增智、增美的养生效应,促进了昆嵛山养生茶文化——排遣躁忧,心灵得以抚慰,把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渗透到养生茶文化的发展中。

如今,走进昆嵛山,在林海松涛中,谒道观古迹,泡一壶香茗,体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养生,让你细细感受昆嵛山道家的健康养生文化。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