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潮名宦白叔敏与太岁信仰

道教之音 郑海斌

2014-07-28 18:28:45

白叔敏,也称白敏,出生于明代闽南之地,洪武十八年(1385),白叔敏任潮州知府。他在任期间兴办学校,劝桑课务,清正廉洁,受得潮州百姓的爱戴。

《(嘉靖)潮州府志》记载:时潮多绝户荒田,税粮令民睦纳,至鬻子女不能给。敏奏除之,人怀其德。《黄通志》称:人怀其惠。“德”与“惠”各有侧重,白叔敏“持身清白,不敢干以私”,是官德,又“兴学校,课农桑”,上奏朝廷的允许免除税粮,是惠民。可以看出,白叔敏既是一个清正廉洁又实干的好官。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对官员的要求十分苛刻,尽管如此洪武年间,的确出现不少清廉的官员。

在2005年上海城隍庙出版的《六十太岁传略》中,白叔敏被称为白敏大将军,丙戌太岁。上海的陈耀庭教授在该书的文言翻译中,说白敏将军在明代时降生在闽地(今福建省),洪武十八年(1385)白敏任潮洲知府(今福建省潮洲市)。此处应该是笔误和错别字。据《周志》载:白叔敏,晋安人。洪武十八年知潮州。

虽说潮州各类地方志和《永乐大典》中称潮人怀其德,这是个十分空泛的说法。笔者多次请教不少方家,大家对白叔敏此人还是比较陌生,至于他与道教太岁信仰的关系更鲜为人知,就别说普通民众了。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一个轮回六十年,称为一甲子,道教认为每年都有一位太岁值年,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祸福,六十年就有六十位太岁,所以统称为六十甲子神、六十太岁。清乾隆年间,由乾隆作序文,组织人员编撰校訂的《钦定协纪辨方书》中说:顾太岁者,岁之神;岁星,岁之星。这指出了一个是自然客观的“岁星”,一个是崇拜的信仰“岁神”,太岁信仰的两方面内容,《钦定协纪辨方书》又说“举太岁以表岁星则可,谓太岁即岁星则不可”体现人们对星辰转移所产生客观吉凶的信仰和冲犯之说。

早在《史记•天官书第五》中指出:岁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而在道教经典《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更加直接提出: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宫星官之所主掌。由此我们可见“太岁”的重要性。

而关于“岁神”——六十太岁却在道教和民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六十太岁,名号都是三字。到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名字也全部更换了,变成都为二字名号。在民间流传的黄历版本中,丙戌太岁为向敏。而在《道教神仙画集》、《道藏辑要·岁君解厄延生法忏》、《殷雷镇宅中宫秘符-正一五雷显应坛》和清朝宮廷如意馆所出六十元辰像等,都指出丙戌太岁为白敏。

在古代,民间不可以私印黄历的,但是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造成信息不及时。民间流传的资料未能及时校正,而官方或宮中秘书又不传于民。因此,民间多有私抄黄历的习惯。又,我们方言甚多,各地话语不同,抄写过程难免时有差错。综合这些因素,道教神仙画集》、《道藏辑要·岁君解厄延生法忏》、《殷雷镇宅中宫秘符-正一五雷显应坛》和清朝宮廷如意馆藏本等都经威权校对,所以正确的提法,应该只有一种,“丙戌太岁白敏”。白叔敏,为丙戌年太岁大将军无疑。

《太岁灵华岁德宝忏》上云:“切以昭昭者天,照临下土,统九野以居尊,周八荒而丕冒。定晨昏之象者,日宫月府;司生杀之权者,北斗南辰。五星四曜,二帝三垣,以至二十八宿,十二宫辰,六十甲子,三十二天。乍高乍下,托其宇而奉幽宗之职;左旋右绕,安其位而呈光景之新。万象森罗,群曜纷陈。或为动而或为静,或有会归之势;作之灾而作之福,不无主算之殊。运年建月,值日衡时。旁临正照,旋转轮回。命宫既判于所属,运限比藉乎虔修。仰祈银河碧汉之真仙,致禳金井玉衡之主宰。转祸为福,破煞开关。”这把太岁信仰的主要内容提了出来,并把六十太岁的“职责”说明了。“生杀之权” 、“万象森罗”、“ 转祸为福,破煞开关”,这些都充分地指出这种信仰在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换句说:与人的生死祸福相连。

我们这位仕潮州名宦恰恰便是这“神职重要”的六十太岁之一。只有史书上只说我们“怀其德”“怀其惠”,却没有立祠,也没有其它具体的怀念形式。而他在民间信仰和道教信仰中,却是一名享受香火的岁神时,潮人却不知,甚是可惜!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仕潮名宦白叔敏与太岁信仰

道教之音 郑海斌

2014-07-28 18:28:45

|
仕潮名宦白叔敏与太岁信仰
|

白叔敏,也称白敏,出生于明代闽南之地,洪武十八年(1385),白叔敏任潮州知府。他在任期间兴办学校,劝桑课务,清正廉洁,受得潮州百姓的爱戴。

《(嘉靖)潮州府志》记载:时潮多绝户荒田,税粮令民睦纳,至鬻子女不能给。敏奏除之,人怀其德。《黄通志》称:人怀其惠。“德”与“惠”各有侧重,白叔敏“持身清白,不敢干以私”,是官德,又“兴学校,课农桑”,上奏朝廷的允许免除税粮,是惠民。可以看出,白叔敏既是一个清正廉洁又实干的好官。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对官员的要求十分苛刻,尽管如此洪武年间,的确出现不少清廉的官员。

在2005年上海城隍庙出版的《六十太岁传略》中,白叔敏被称为白敏大将军,丙戌太岁。上海的陈耀庭教授在该书的文言翻译中,说白敏将军在明代时降生在闽地(今福建省),洪武十八年(1385)白敏任潮洲知府(今福建省潮洲市)。此处应该是笔误和错别字。据《周志》载:白叔敏,晋安人。洪武十八年知潮州。

虽说潮州各类地方志和《永乐大典》中称潮人怀其德,这是个十分空泛的说法。笔者多次请教不少方家,大家对白叔敏此人还是比较陌生,至于他与道教太岁信仰的关系更鲜为人知,就别说普通民众了。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一个轮回六十年,称为一甲子,道教认为每年都有一位太岁值年,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祸福,六十年就有六十位太岁,所以统称为六十甲子神、六十太岁。清乾隆年间,由乾隆作序文,组织人员编撰校訂的《钦定协纪辨方书》中说:顾太岁者,岁之神;岁星,岁之星。这指出了一个是自然客观的“岁星”,一个是崇拜的信仰“岁神”,太岁信仰的两方面内容,《钦定协纪辨方书》又说“举太岁以表岁星则可,谓太岁即岁星则不可”体现人们对星辰转移所产生客观吉凶的信仰和冲犯之说。

早在《史记•天官书第五》中指出:岁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而在道教经典《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更加直接提出: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宫星官之所主掌。由此我们可见“太岁”的重要性。

而关于“岁神”——六十太岁却在道教和民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六十太岁,名号都是三字。到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名字也全部更换了,变成都为二字名号。在民间流传的黄历版本中,丙戌太岁为向敏。而在《道教神仙画集》、《道藏辑要·岁君解厄延生法忏》、《殷雷镇宅中宫秘符-正一五雷显应坛》和清朝宮廷如意馆所出六十元辰像等,都指出丙戌太岁为白敏。

在古代,民间不可以私印黄历的,但是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造成信息不及时。民间流传的资料未能及时校正,而官方或宮中秘书又不传于民。因此,民间多有私抄黄历的习惯。又,我们方言甚多,各地话语不同,抄写过程难免时有差错。综合这些因素,道教神仙画集》、《道藏辑要·岁君解厄延生法忏》、《殷雷镇宅中宫秘符-正一五雷显应坛》和清朝宮廷如意馆藏本等都经威权校对,所以正确的提法,应该只有一种,“丙戌太岁白敏”。白叔敏,为丙戌年太岁大将军无疑。

《太岁灵华岁德宝忏》上云:“切以昭昭者天,照临下土,统九野以居尊,周八荒而丕冒。定晨昏之象者,日宫月府;司生杀之权者,北斗南辰。五星四曜,二帝三垣,以至二十八宿,十二宫辰,六十甲子,三十二天。乍高乍下,托其宇而奉幽宗之职;左旋右绕,安其位而呈光景之新。万象森罗,群曜纷陈。或为动而或为静,或有会归之势;作之灾而作之福,不无主算之殊。运年建月,值日衡时。旁临正照,旋转轮回。命宫既判于所属,运限比藉乎虔修。仰祈银河碧汉之真仙,致禳金井玉衡之主宰。转祸为福,破煞开关。”这把太岁信仰的主要内容提了出来,并把六十太岁的“职责”说明了。“生杀之权” 、“万象森罗”、“ 转祸为福,破煞开关”,这些都充分地指出这种信仰在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换句说:与人的生死祸福相连。

我们这位仕潮州名宦恰恰便是这“神职重要”的六十太岁之一。只有史书上只说我们“怀其德”“怀其惠”,却没有立祠,也没有其它具体的怀念形式。而他在民间信仰和道教信仰中,却是一名享受香火的岁神时,潮人却不知,甚是可惜!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