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碧霞元君信仰(3)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元君来历诸说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内容之一。黄帝所遣玉女说、简狄说和部落首领说都源于祖先崇拜。玉女、简狄、部落首领皆远古社会的英雄、氏族祖先,由对她们的崇拜、祭祀而形成的碧霞元君信仰,继承了原始宗教祀祖的传统。玉女说中玉女所迎“西昆真人”即西王母;“玉叶说”中“尝礼西王母”,都言及西王母。泰山山前有王母池道观,山后有玉函山,传说均为西王母神府。“西王母”是掌管女仙名籍的最高女神,《墉城集仙录》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教修道成仙思想,并且“玉叶说”所反映的平民意识使她更加易受普通百姓欢迎。至于“泰山之女说”,把碧霞元君同东岳大帝以父女关系结合在一起,恰是两神同主泰山的一种联系,溯其源当系泰山崇拜和东方主生信仰。到明末以后,碧霞元君信仰超过东岳泰山神,随之碧霞元君是玉皇上帝之妹,黄帝时降临人世的说法又兴起了(也有说元君是天帝之女的,而道教《五岳真形图》称泰山神乃“天之孙”)。《周易·系辞》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五行思想与泰山崇拜结合便产生了“坤道成女说”。“西天斗母元气化生”是元君信仰鼎盛时期流传最广的说法。元君为惩恶度人,由神而化为人,再由人修炼成仙,这一方面是道教神仙思想,另一方面“神道设教”色彩极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道教正在发生的变化。民间所谓青莲老母即碧霞元君说,正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依附于道教,道教信仰下移的体现。“华山玉女说”流行不广,《重修纬书集成》卷三《诗·含神雾》称:“太华之山上,有明星玉女,主持玉浆,服之神仙”,这种观念被道教吸收,认为名山上必有仙人玉女在焉。岱顶有玉女池,传说为玉女梳洗池,池旁原曾有玉女像,大概与此信仰有关。

总之,碧霞元君其神来历众说纷纭,反而适应了社会各阶层各自的信仰需求,但同时也形成了历史上道教、民间和帝王士大夫对碧霞元君信仰的差异,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再讲。

元君的职司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另一项内容。《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元君“为化女流,普度群生”而降生,“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而《碧霞护世弘济妙经》中则围绕元君禀问“自计酆都连绪,血湖冤魂受报日夜无休。血湖罪苦尽是女魂,饥吞火炭,渴饮溶铜,寒居冰室,热处炎烽,百端异拷,有入无出,为何因意?”(《中国道教》1994年第1期《泰山<碧霞护世弘济妙经>铜钟》)太上老君说经,该经中元君职司“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两部道经都以度化“女流”、“女魂”为主旨。妇女问题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根本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始终被束缚在狭隘的天地中,重男轻女思想不仅使她们在社会上受歧视,而且在家庭中同样地位不高。在家庭与社会双重重负下,与男性相比,她们更渴望得到解脱,寻觅精神上的慰藉。到明朝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发生新变化;政治上,中枢王权控制松弛,上层有所谓“土木堡之变”、“夺门复辟”,社会上层则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学术上,一直被崇奉为官学正统的程朱理学逐渐走向衰落,以挽救世风人心为己任的王阳明心学乘机兴起;宗教上,形形色色的民间宗教风起云涌,民间信仰思潮泛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碧霞元君信仰兴盛也就不难理解了。而碧霞元君的职司也就由香客意识的转变逐渐扩大,到了明清时期“小之一家人口的寿夭祸福,四方农民禾稼的丰歉;大之社会的良窳,国家的治乱”,差不多人间一切的祸福碧霞元君都能管了,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信仰体系。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论碧霞元君信仰(3)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
    论碧霞元君信仰(3)
    |

    元君来历诸说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内容之一。黄帝所遣玉女说、简狄说和部落首领说都源于祖先崇拜。玉女、简狄、部落首领皆远古社会的英雄、氏族祖先,由对她们的崇拜、祭祀而形成的碧霞元君信仰,继承了原始宗教祀祖的传统。玉女说中玉女所迎“西昆真人”即西王母;“玉叶说”中“尝礼西王母”,都言及西王母。泰山山前有王母池道观,山后有玉函山,传说均为西王母神府。“西王母”是掌管女仙名籍的最高女神,《墉城集仙录》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教修道成仙思想,并且“玉叶说”所反映的平民意识使她更加易受普通百姓欢迎。至于“泰山之女说”,把碧霞元君同东岳大帝以父女关系结合在一起,恰是两神同主泰山的一种联系,溯其源当系泰山崇拜和东方主生信仰。到明末以后,碧霞元君信仰超过东岳泰山神,随之碧霞元君是玉皇上帝之妹,黄帝时降临人世的说法又兴起了(也有说元君是天帝之女的,而道教《五岳真形图》称泰山神乃“天之孙”)。《周易·系辞》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五行思想与泰山崇拜结合便产生了“坤道成女说”。“西天斗母元气化生”是元君信仰鼎盛时期流传最广的说法。元君为惩恶度人,由神而化为人,再由人修炼成仙,这一方面是道教神仙思想,另一方面“神道设教”色彩极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道教正在发生的变化。民间所谓青莲老母即碧霞元君说,正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依附于道教,道教信仰下移的体现。“华山玉女说”流行不广,《重修纬书集成》卷三《诗·含神雾》称:“太华之山上,有明星玉女,主持玉浆,服之神仙”,这种观念被道教吸收,认为名山上必有仙人玉女在焉。岱顶有玉女池,传说为玉女梳洗池,池旁原曾有玉女像,大概与此信仰有关。

    总之,碧霞元君其神来历众说纷纭,反而适应了社会各阶层各自的信仰需求,但同时也形成了历史上道教、民间和帝王士大夫对碧霞元君信仰的差异,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再讲。

    元君的职司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另一项内容。《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元君“为化女流,普度群生”而降生,“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而《碧霞护世弘济妙经》中则围绕元君禀问“自计酆都连绪,血湖冤魂受报日夜无休。血湖罪苦尽是女魂,饥吞火炭,渴饮溶铜,寒居冰室,热处炎烽,百端异拷,有入无出,为何因意?”(《中国道教》1994年第1期《泰山<碧霞护世弘济妙经>铜钟》)太上老君说经,该经中元君职司“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两部道经都以度化“女流”、“女魂”为主旨。妇女问题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根本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始终被束缚在狭隘的天地中,重男轻女思想不仅使她们在社会上受歧视,而且在家庭中同样地位不高。在家庭与社会双重重负下,与男性相比,她们更渴望得到解脱,寻觅精神上的慰藉。到明朝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发生新变化;政治上,中枢王权控制松弛,上层有所谓“土木堡之变”、“夺门复辟”,社会上层则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学术上,一直被崇奉为官学正统的程朱理学逐渐走向衰落,以挽救世风人心为己任的王阳明心学乘机兴起;宗教上,形形色色的民间宗教风起云涌,民间信仰思潮泛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碧霞元君信仰兴盛也就不难理解了。而碧霞元君的职司也就由香客意识的转变逐渐扩大,到了明清时期“小之一家人口的寿夭祸福,四方农民禾稼的丰歉;大之社会的良窳,国家的治乱”,差不多人间一切的祸福碧霞元君都能管了,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信仰体系。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