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碧霞元君信仰(4)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泰山之“泰”,《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风俗通义》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五岳之中泰山为“东岳”,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为春,五常为仁,八卦属震,二十八宿为苍龙。“東”字从“木”,“日”在其中,甲骨文中“木”与“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说;“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礼记·乡饮酒义》);“仁”乃天地大德;“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腾飞之地。于是东方主生的思想就具体到泰山,泰山即成了“天地大德”、“帝王腾飞之地”。碧霞元君出于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继承了东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东土,禀木德,而玉女坤质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与妇女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旧时中国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无子嗣是当时家庭的一个大问题。元君主宰生儿育女,成为家庭的护佑神。
泰山碧霞祠奉祀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其神三位一体。或说皆为元君化身,或说系三姊妹,或说眼光、送子两神为元君下属。传说眼光娘娘主治眼疾,又演化为无病不治。史载明神宗之母曾患眼疾,遣官祷于神前得愈,特铸金阙、铜钟答谢神恩。至今仍有不少得香客于神前讨香灰作“药引子”。也有说眼光娘娘主光明的,延伸为主宰人的前程,所以求富求贵求平安者不乏其人。“送子娘娘”,顾名思义即赐子的神,而且她还能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碧霞护世弘济妙经》称“若人缺嗣继世,虔诚求请看念此经,便生福寿智慧之男,舍欲为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看诵碧霞经,就可得神赐子。泰山有“拴娃娃”、“压枝(子)”习俗,都是此信仰的流演。

明清两朝,上自帝王皇室,下到村氓民夫无不崇祀元君。明朝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云:“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者声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曰:‘有事于元君’。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可见当时百姓信仰元君之盛。查明查志隆《岱史》卷九“御祝文”,弘治十六年(1504)、嘉靖十一年(1533),皇帝、皇太后分别遣太监、官员“以香帛用伸告祭”祈“永佑康宁,福佑家邦”,“俾子孙发育,早锡元良”。皇室尊信元君由此可见一斑。清代元君信仰较明代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乾隆三十六年(1171),帝为恭贺皇太后八十寿诞,于春二月奉皇太后至岱,登山祀元君。单乾隆帝就祭泰山十次,其中六次登岱顶礼元君。乾隆五十五年(1790),帝逢八十大寿,春三月特东巡谒岱庙,登岱祀元君。礼毕后,大宴君臣,犒赏三军,回銮所经沿途减租税,赐银与父老数以万计。清朝韩锡胙《元君记》载:“统古今天上神祗,首东岳,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下。”

除了到泰山进香朝拜外,全国还有成千上万座元君庙。京师娘娘庙旧有“五顶”之说,《天府广记》卷38载:“碧霞元君庙在城外东南弘仁桥,成化时建。弘仁桥元时呼为马驹桥。都人最重元君祠,其在麦庄桥北者曰西顶,在草桥者曰中顶,在东直门外者曰北顶。又西直门高梁桥北亦有祠,每月朔望,士女云集。”元君之祀以四月为盛,《天咫偶闻》记京师妙峰山下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顶,香火之盛闻天下:“岁以四月朔开山,至二十八日封山,环畿三百里间,奔走络绎,方轨叠迹,日夜不止。”京都如此,其它各地元君庙兴盛景况亦类此。

碧霞元君信仰如此兴盛,其实质是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普遍的求助心理的反映。明代《东岳碧霞宫碑》云:“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属,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也亦靡诚弗应。”清光绪十二年(1886)《万善同归》铭称“凡男、女欲祈年、免病、求嗣、保寿,竭诚于元君前者,元君即如其意佑之”。两通碑铭所载信徒所祈之事皆是非人力所能为,关系到他们现实生活的困难。其实无论普通百姓,还是帝王士大夫都存在非人力所能解决的困惑和对美好生活的欲求,只不过百姓多为个人求神佑,而帝王除个人信仰外,更多的是祈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罢了。碧霞元君恰能适应人们的心理,《玉女卷》称:“父严而母慈,胞孕乳哺出于母,而其出之者母不自知也;天尊而地亲,五材百贷产于地,而其产之者地不自明之,所谓神也。”元君在信徒心目中成了慈善贤良孕育万物的泰山主宰。元君的职司也随着香客的意识而扩大,由最初主管妇女和生育问题,发展为护国佑民普济群生了。碧霞元君信仰的平民意识构筑起它雄存的社会基础,既是对现实世界人们生活欲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特别是妇女,对未来幸福的追求。

应该特别强调的一点,碧霞元君灵应九州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内容之一。明代《东岳碧霞宫碑》称元君“而神也亦靡诚弗应”;清代《万善同归》铭亦云:“谒诚于元君前者,元君即如其意佑之……其灵应何昭昭也。”旧时流行的《泰山宝卷》专述元君灵验故事;明弘治年间拓建昭真观(即今泰山碧霞祠)敕改额“碧霞灵应宫”,都是因为元君的灵应。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论碧霞元君信仰(4)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
    论碧霞元君信仰(4)
    |

    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泰山之“泰”,《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风俗通义》言:“泰山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五岳之中泰山为“东岳”,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为春,五常为仁,八卦属震,二十八宿为苍龙。“東”字从“木”,“日”在其中,甲骨文中“木”与“桑”通,故有日出扶桑之说;“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礼记·乡饮酒义》);“仁”乃天地大德;“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腾飞之地。于是东方主生的思想就具体到泰山,泰山即成了“天地大德”、“帝王腾飞之地”。碧霞元君出于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继承了东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东土,禀木德,而玉女坤质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与妇女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旧时中国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无子嗣是当时家庭的一个大问题。元君主宰生儿育女,成为家庭的护佑神。
    泰山碧霞祠奉祀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其神三位一体。或说皆为元君化身,或说系三姊妹,或说眼光、送子两神为元君下属。传说眼光娘娘主治眼疾,又演化为无病不治。史载明神宗之母曾患眼疾,遣官祷于神前得愈,特铸金阙、铜钟答谢神恩。至今仍有不少得香客于神前讨香灰作“药引子”。也有说眼光娘娘主光明的,延伸为主宰人的前程,所以求富求贵求平安者不乏其人。“送子娘娘”,顾名思义即赐子的神,而且她还能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碧霞护世弘济妙经》称“若人缺嗣继世,虔诚求请看念此经,便生福寿智慧之男,舍欲为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看诵碧霞经,就可得神赐子。泰山有“拴娃娃”、“压枝(子)”习俗,都是此信仰的流演。

    明清两朝,上自帝王皇室,下到村氓民夫无不崇祀元君。明朝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云:“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者声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曰:‘有事于元君’。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可见当时百姓信仰元君之盛。查明查志隆《岱史》卷九“御祝文”,弘治十六年(1504)、嘉靖十一年(1533),皇帝、皇太后分别遣太监、官员“以香帛用伸告祭”祈“永佑康宁,福佑家邦”,“俾子孙发育,早锡元良”。皇室尊信元君由此可见一斑。清代元君信仰较明代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乾隆三十六年(1171),帝为恭贺皇太后八十寿诞,于春二月奉皇太后至岱,登山祀元君。单乾隆帝就祭泰山十次,其中六次登岱顶礼元君。乾隆五十五年(1790),帝逢八十大寿,春三月特东巡谒岱庙,登岱祀元君。礼毕后,大宴君臣,犒赏三军,回銮所经沿途减租税,赐银与父老数以万计。清朝韩锡胙《元君记》载:“统古今天上神祗,首东岳,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下。”

    除了到泰山进香朝拜外,全国还有成千上万座元君庙。京师娘娘庙旧有“五顶”之说,《天府广记》卷38载:“碧霞元君庙在城外东南弘仁桥,成化时建。弘仁桥元时呼为马驹桥。都人最重元君祠,其在麦庄桥北者曰西顶,在草桥者曰中顶,在东直门外者曰北顶。又西直门高梁桥北亦有祠,每月朔望,士女云集。”元君之祀以四月为盛,《天咫偶闻》记京师妙峰山下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顶,香火之盛闻天下:“岁以四月朔开山,至二十八日封山,环畿三百里间,奔走络绎,方轨叠迹,日夜不止。”京都如此,其它各地元君庙兴盛景况亦类此。

    碧霞元君信仰如此兴盛,其实质是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普遍的求助心理的反映。明代《东岳碧霞宫碑》云:“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属,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也亦靡诚弗应。”清光绪十二年(1886)《万善同归》铭称“凡男、女欲祈年、免病、求嗣、保寿,竭诚于元君前者,元君即如其意佑之”。两通碑铭所载信徒所祈之事皆是非人力所能为,关系到他们现实生活的困难。其实无论普通百姓,还是帝王士大夫都存在非人力所能解决的困惑和对美好生活的欲求,只不过百姓多为个人求神佑,而帝王除个人信仰外,更多的是祈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罢了。碧霞元君恰能适应人们的心理,《玉女卷》称:“父严而母慈,胞孕乳哺出于母,而其出之者母不自知也;天尊而地亲,五材百贷产于地,而其产之者地不自明之,所谓神也。”元君在信徒心目中成了慈善贤良孕育万物的泰山主宰。元君的职司也随着香客的意识而扩大,由最初主管妇女和生育问题,发展为护国佑民普济群生了。碧霞元君信仰的平民意识构筑起它雄存的社会基础,既是对现实世界人们生活欲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特别是妇女,对未来幸福的追求。

    应该特别强调的一点,碧霞元君灵应九州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内容之一。明代《东岳碧霞宫碑》称元君“而神也亦靡诚弗应”;清代《万善同归》铭亦云:“谒诚于元君前者,元君即如其意佑之……其灵应何昭昭也。”旧时流行的《泰山宝卷》专述元君灵验故事;明弘治年间拓建昭真观(即今泰山碧霞祠)敕改额“碧霞灵应宫”,都是因为元君的灵应。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