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碧霞元君信仰(5)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二、碧霞元君信仰的形成及演化

碧霞元君信仰产生于泰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泰山悠久的文化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历代帝王封禅祭告等宗教政治活动都赋予碧霞元君信仰以显明的特色。

泰山东临黄海、西襟黄河,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乃华夏神山、天下大宗。大约四、五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泰山周围有了“大汶口文化”,继而出现了“龙山文化”。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朝在今泰安市满庄一带建“相土之东都”。西周分封诸侯,周公长子伯禽在泰山前建立鲁国,贵戚姜太公在泰山后建齐国。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吞并泰山周围四十余小诸侯国,在泰山南北分水岭建筑起著名的齐长城。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齐鲁文化之邦”美称。

泰山乃孔孟之乡,稷下故里。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岩岩有泰山之相,孔孟儒家思想在鲁国系官学正统。而齐国稷下学宫道家学术思想占主导地位,燕齐方仙道则直接是道教的前身。泰山地处齐、鲁交界,齐文化、鲁文化在此交汇,儒道思想融合形成泰山道教的特色。

神仙思想在泰山出现的很早,据顾炎武《考古录》称: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岱阴鹿町山有“黄伯阳洞”,即因战国方土黄伯阳修隐于此而得名。东汉蔡邕《琴操》载“泰山方士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言战国方士聂政穴居岱阴岩洞,遍访道仙,遇东岳真人,即拜其为师,修道学琴习武,后刺韩王报父仇。泰山女神的出现也很早,据《岱览》载;秦始皇即帝位三年(公元前219)东封泰山时,丞相李斯在岱顶发现了一女神石像,尊之“神州姥姥”;并进行祭祀。神仙思想的兴起,氏族祖先部落首领的传说,女神形象的出现为碧霞元君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泰山是最早的名山,《虞典》称“岱宗”,《尔雅》以“泰山为东岳”。周代以前,孔子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史记·封禅书》)。班固《白虎通·封禅篇》云:“封禅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传统思想就有泰山主阴阳交替万物发育的观念,战国时期随着“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五德终始论”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泰山主生的思想更加完善,深入人心。主生思想与神仙信仰结合再加上妇女问题和生育观念,最终于唐宋时期形成了道教碧霞元君信仰。

泰山女神信仰历史悠久,联系元君来历中简狄说,部落首领说、黄帝所遣玉女说,很可能秦朝李斯祭祀的“神州姥姥”是作为氏族祖先和部落英雄崇拜的。《周礼》载:“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周朝人们所崇拜的鬼神已经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秦代的“神州姥姥”基本上仍然属“人鬼”系统。不过受神仙学说影响,“神州姥姥”开始发生某些演化。秦始皇崇信神仙方术,当时的宗教思想与泰山信仰融合,氏族祖先和部落首领逐渐被神化。汉魏两晋两北朝是道教大发展时期,完成了由民间道教向正统道教的转化,建立起较完善的义理体系。隋唐内丹道兴起,反映在碧霞元君来历上便有了黄帝所遣玉女“修而得道者”和玉叶修炼三年得道,永镇泰山等说法,这时已有“元君”称呼。唐朝刘禹锡《送东岳张炼师》诗云:“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情淡雅世间稀。堪为烈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紫微……”。可见,到唐代泰山已建庙祀“元君”,唐代高道杜光庭编撰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泰山列五岳之首,道教神仙洞府“三十六洞天”中泰山称“蓬玄洞天”,列为第二洞天。泰山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泰山道教的发展,都表明碧霞元君信仰在唐代已经形成为泰山主生思想和道教神仙思想相结合的道教信仰。不过,从有限的记载元君的资料来看,其神当时尚未引起广泛注意。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论碧霞元君信仰(5)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
    论碧霞元君信仰(5)
    |

    二、碧霞元君信仰的形成及演化

    碧霞元君信仰产生于泰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泰山悠久的文化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历代帝王封禅祭告等宗教政治活动都赋予碧霞元君信仰以显明的特色。

    泰山东临黄海、西襟黄河,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乃华夏神山、天下大宗。大约四、五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泰山周围有了“大汶口文化”,继而出现了“龙山文化”。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朝在今泰安市满庄一带建“相土之东都”。西周分封诸侯,周公长子伯禽在泰山前建立鲁国,贵戚姜太公在泰山后建齐国。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吞并泰山周围四十余小诸侯国,在泰山南北分水岭建筑起著名的齐长城。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齐鲁文化之邦”美称。

    泰山乃孔孟之乡,稷下故里。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岩岩有泰山之相,孔孟儒家思想在鲁国系官学正统。而齐国稷下学宫道家学术思想占主导地位,燕齐方仙道则直接是道教的前身。泰山地处齐、鲁交界,齐文化、鲁文化在此交汇,儒道思想融合形成泰山道教的特色。

    神仙思想在泰山出现的很早,据顾炎武《考古录》称: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岱阴鹿町山有“黄伯阳洞”,即因战国方土黄伯阳修隐于此而得名。东汉蔡邕《琴操》载“泰山方士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言战国方士聂政穴居岱阴岩洞,遍访道仙,遇东岳真人,即拜其为师,修道学琴习武,后刺韩王报父仇。泰山女神的出现也很早,据《岱览》载;秦始皇即帝位三年(公元前219)东封泰山时,丞相李斯在岱顶发现了一女神石像,尊之“神州姥姥”;并进行祭祀。神仙思想的兴起,氏族祖先部落首领的传说,女神形象的出现为碧霞元君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泰山是最早的名山,《虞典》称“岱宗”,《尔雅》以“泰山为东岳”。周代以前,孔子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史记·封禅书》)。班固《白虎通·封禅篇》云:“封禅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传统思想就有泰山主阴阳交替万物发育的观念,战国时期随着“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五德终始论”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泰山主生的思想更加完善,深入人心。主生思想与神仙信仰结合再加上妇女问题和生育观念,最终于唐宋时期形成了道教碧霞元君信仰。

    泰山女神信仰历史悠久,联系元君来历中简狄说,部落首领说、黄帝所遣玉女说,很可能秦朝李斯祭祀的“神州姥姥”是作为氏族祖先和部落英雄崇拜的。《周礼》载:“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周朝人们所崇拜的鬼神已经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秦代的“神州姥姥”基本上仍然属“人鬼”系统。不过受神仙学说影响,“神州姥姥”开始发生某些演化。秦始皇崇信神仙方术,当时的宗教思想与泰山信仰融合,氏族祖先和部落首领逐渐被神化。汉魏两晋两北朝是道教大发展时期,完成了由民间道教向正统道教的转化,建立起较完善的义理体系。隋唐内丹道兴起,反映在碧霞元君来历上便有了黄帝所遣玉女“修而得道者”和玉叶修炼三年得道,永镇泰山等说法,这时已有“元君”称呼。唐朝刘禹锡《送东岳张炼师》诗云:“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情淡雅世间稀。堪为烈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紫微……”。可见,到唐代泰山已建庙祀“元君”,唐代高道杜光庭编撰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泰山列五岳之首,道教神仙洞府“三十六洞天”中泰山称“蓬玄洞天”,列为第二洞天。泰山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泰山道教的发展,都表明碧霞元君信仰在唐代已经形成为泰山主生思想和道教神仙思想相结合的道教信仰。不过,从有限的记载元君的资料来看,其神当时尚未引起广泛注意。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