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碧霞元君信仰(6)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碧霞元君”封号始于宋代。真宗皇帝崇道,大中祥符元年(1008)六月六日“天书”降于泰山,于是真宗封禅“谢天书”。据《蒿庵闲话》载:“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玉女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以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真宗帝所涤玉女石像系“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为池”之像。可知汉代就已经有玉女像配祀泰山神,时泰山神封号“泰山元帅”。泰山祭祀历史悠久,三代以前为坛而祭,唐虞、夏后氏五年一巡狩,周十二年一巡狩。周代祭礼规定,“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天子曰明堂、壁雍”(《史记·封禅书》)。汉宣帝诏制五岳,汉武帝时形成五岳祭祀制度,之后历代相沿。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五岳记》云:“东岳泰山岳神天齐王领仙宫仙女九万人”。至宋真宗,碧霞元君神成为“天齐仁圣帝”(宋真宗晋加泰山神之号)之女,明确依附于东岳大帝信仰。至此,碧霞元君信仰因为封建帝王的奉祀影响日渐扩大。

从古老的泰山氏族祖先、部落首领的传说,到秦代李斯丞相所祀的“神州姥姥”,再到唐朝女冠张炼师所事之“元君”,一直到宋真宗所奉的“玉女”,我们可以看出:对碧霞元君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无时不在发生着演化,不断地适应着人们信仰的需求。这就决定了碧霞元君能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从而最终导致其信仰世俗化。

宋真宗敕玉女封号,创建昭真祠(今泰山碧霞祠),是碧霞元君信仰逐渐兴盛的一次转折。宋代皇室以天神赵玄朗为祖,诸帝均崇道。宋太宗、真宗推行“清静致治”的黄老之道治国。然而辽、西夏、金相继入侵,政局动荡。“澶渊之盟”后,真宗皇帝封禅,不单是宗教活动,也有“镇服四海,夸示戎狄”的政治意图。此时,真宗以帝王之尊奉祀元君亦含神道设教化民的色彩,真宗皇帝以元君“号为圣帝女”,通过“父女关系”确定两神在泰山的地位,玉女依附于东岳大帝,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碧霞元君信仰当时的地位。宋真宗是最后一位举行封禅大典的帝王,后来历金、元、明、清四朝,封禅制嬗变为帝王祭祀或遣官致祭泰山神,以及民间性的朝山进香活动。封禅制嬗变虽然影响到东岳大帝信仰,然而几千年来泰山神一直作为最重要的山岳河渎神列入国家祀典,其信仰在明代以前仍远远超过碧霞元君。

一种信仰观念的存在和发展,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信仰与支持,或者它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接受范围和程度。对碧霞元君的信仰,可谓二者兼有。宋代碧霞元君得到帝王的信仰和扶持,其信徒范围扩展到帝王士大夫阶层,普通百姓的信仰者逐渐增多。金、元、明、清一直保持着来自帝王和民间两方面的信仰迅猛发展的动力。金代维修昭真祠,改额“昭真观”。此时全真道开始传入泰山,龙门祖师长春真人及其女弟子訾守慎先后住持岱麓长春观。元代泰山道教进一步发展,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加泰山神号为“天齐大生仁圣帝”;碧霞元君作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在民间迅速传播;随着全真道的发展,最终包括昭真观在内的泰山宫观大多成为全真道观。金、元分别是女真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在当时异族入侵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许多汉族知识分子纷纷出入佛老,碧霞元君信仰亦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寄托。

明代碧霞元君信仰再次发生明显的转化。明初太祖限制道教,洪武三年(1370)去东岳历代封号,“特以‘东岳泰山之神’名其名,以时祭神”(《去东岳封号碑》)。历金、元至明,元君职司、来历又发生了演化。收入《万历续道藏》的《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元君就已经是“护国庇民普济保生”了。关于元君来历,道教正统的已证太一青玄之位的元君神见末世众生沉沦,为化女流普度群生,分真化气降陟泰山,复炼元真证位天仙,受命玉帝,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之说取代东岳大帝之女说,普遍为道教、帝王和百姓接受,成为元君来历诸说的主流。所以,泰山神地位的相对降低对碧霞元君信仰产生积极的影响。泰山神和碧霞元君同主泰山,那么他们的关系如何呢?《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中通过郁罗真人和元始天尊的问答,称:“下界生民生生化化各有神司,判注天人悉由东岳。碧霞元君亦主泰山,证位缘何?愿闻道因。天尊曰:善哉,斯问。汝复其位,吾为宣说:天地既判,五岳奠方,万物生春,万化始东,东岳注生,燮理元工。上古生人,禀性贞良,克全忠孝,生而多寿,死而径生,元无愆衅,无复幽冥,不失本真,往生善道。末世人民,行违古道,心生巧术,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友兄弟,恃强凌弱,妄行争夺,杀盗奸淫,亵渎三光,不惧神明。及有妇女罔知宿世因缘,今受如是身命,不自悔悟,妄起贪嗔,欲富憎贫,怨天恨地,侮慢公姑,欺辱妯娌,忍为不仁,作践儿女,淫祀邪神,暗行咒诅,为恶种种,报对无停。是时,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气,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气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测,浩德难量,惠溥天民,倾土皈仰。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这段经中关于元君来历与职司,以及她与泰山神的关系就讲得很清楚了。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论碧霞元君信仰(6)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7-29 14:06:24

    |
    论碧霞元君信仰(6)
    |

    “碧霞元君”封号始于宋代。真宗皇帝崇道,大中祥符元年(1008)六月六日“天书”降于泰山,于是真宗封禅“谢天书”。据《蒿庵闲话》载:“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玉女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以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真宗帝所涤玉女石像系“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为池”之像。可知汉代就已经有玉女像配祀泰山神,时泰山神封号“泰山元帅”。泰山祭祀历史悠久,三代以前为坛而祭,唐虞、夏后氏五年一巡狩,周十二年一巡狩。周代祭礼规定,“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天子曰明堂、壁雍”(《史记·封禅书》)。汉宣帝诏制五岳,汉武帝时形成五岳祭祀制度,之后历代相沿。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五岳记》云:“东岳泰山岳神天齐王领仙宫仙女九万人”。至宋真宗,碧霞元君神成为“天齐仁圣帝”(宋真宗晋加泰山神之号)之女,明确依附于东岳大帝信仰。至此,碧霞元君信仰因为封建帝王的奉祀影响日渐扩大。

    从古老的泰山氏族祖先、部落首领的传说,到秦代李斯丞相所祀的“神州姥姥”,再到唐朝女冠张炼师所事之“元君”,一直到宋真宗所奉的“玉女”,我们可以看出:对碧霞元君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无时不在发生着演化,不断地适应着人们信仰的需求。这就决定了碧霞元君能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从而最终导致其信仰世俗化。

    宋真宗敕玉女封号,创建昭真祠(今泰山碧霞祠),是碧霞元君信仰逐渐兴盛的一次转折。宋代皇室以天神赵玄朗为祖,诸帝均崇道。宋太宗、真宗推行“清静致治”的黄老之道治国。然而辽、西夏、金相继入侵,政局动荡。“澶渊之盟”后,真宗皇帝封禅,不单是宗教活动,也有“镇服四海,夸示戎狄”的政治意图。此时,真宗以帝王之尊奉祀元君亦含神道设教化民的色彩,真宗皇帝以元君“号为圣帝女”,通过“父女关系”确定两神在泰山的地位,玉女依附于东岳大帝,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碧霞元君信仰当时的地位。宋真宗是最后一位举行封禅大典的帝王,后来历金、元、明、清四朝,封禅制嬗变为帝王祭祀或遣官致祭泰山神,以及民间性的朝山进香活动。封禅制嬗变虽然影响到东岳大帝信仰,然而几千年来泰山神一直作为最重要的山岳河渎神列入国家祀典,其信仰在明代以前仍远远超过碧霞元君。

    一种信仰观念的存在和发展,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信仰与支持,或者它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接受范围和程度。对碧霞元君的信仰,可谓二者兼有。宋代碧霞元君得到帝王的信仰和扶持,其信徒范围扩展到帝王士大夫阶层,普通百姓的信仰者逐渐增多。金、元、明、清一直保持着来自帝王和民间两方面的信仰迅猛发展的动力。金代维修昭真祠,改额“昭真观”。此时全真道开始传入泰山,龙门祖师长春真人及其女弟子訾守慎先后住持岱麓长春观。元代泰山道教进一步发展,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加泰山神号为“天齐大生仁圣帝”;碧霞元君作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在民间迅速传播;随着全真道的发展,最终包括昭真观在内的泰山宫观大多成为全真道观。金、元分别是女真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在当时异族入侵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许多汉族知识分子纷纷出入佛老,碧霞元君信仰亦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寄托。

    明代碧霞元君信仰再次发生明显的转化。明初太祖限制道教,洪武三年(1370)去东岳历代封号,“特以‘东岳泰山之神’名其名,以时祭神”(《去东岳封号碑》)。历金、元至明,元君职司、来历又发生了演化。收入《万历续道藏》的《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元君就已经是“护国庇民普济保生”了。关于元君来历,道教正统的已证太一青玄之位的元君神见末世众生沉沦,为化女流普度群生,分真化气降陟泰山,复炼元真证位天仙,受命玉帝,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之说取代东岳大帝之女说,普遍为道教、帝王和百姓接受,成为元君来历诸说的主流。所以,泰山神地位的相对降低对碧霞元君信仰产生积极的影响。泰山神和碧霞元君同主泰山,那么他们的关系如何呢?《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经》中通过郁罗真人和元始天尊的问答,称:“下界生民生生化化各有神司,判注天人悉由东岳。碧霞元君亦主泰山,证位缘何?愿闻道因。天尊曰:善哉,斯问。汝复其位,吾为宣说:天地既判,五岳奠方,万物生春,万化始东,东岳注生,燮理元工。上古生人,禀性贞良,克全忠孝,生而多寿,死而径生,元无愆衅,无复幽冥,不失本真,往生善道。末世人民,行违古道,心生巧术,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友兄弟,恃强凌弱,妄行争夺,杀盗奸淫,亵渎三光,不惧神明。及有妇女罔知宿世因缘,今受如是身命,不自悔悟,妄起贪嗔,欲富憎贫,怨天恨地,侮慢公姑,欺辱妯娌,忍为不仁,作践儿女,淫祀邪神,暗行咒诅,为恶种种,报对无停。是时,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气,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气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测,浩德难量,惠溥天民,倾土皈仰。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这段经中关于元君来历与职司,以及她与泰山神的关系就讲得很清楚了。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