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述道教信仰的渊源

道教之音 顾全琮

2014-08-15 10:49:49

道教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本土宗教,数千年来对中国的民俗信仰和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关于道教的起源及时间,教内外一直有着不同看法。史学界通常认为道教是东汉末年由老祖天师-张陵所创,大约为1800年左右。而道教内部却有着不同的说法,认为道教应该是起源于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今年是道历4711年。

对于这两种观点的持有者,自然都有着他们各自的依据,在此不一一说明。但当我们深入探究下道教的信仰的渊源,就会发现,说道教源自上古时代,也绝非完全臆想和后人附会,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我们都知道是道教信仰的根本思想,而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是何时兴起的?一般都认为是老子的《道德经》所提出的。《道德经》成书于春秋还是战国一直以来就有争议。其实,至少同时期的其他著作中也已经存在了道的概念,如《周易系。系辞》中就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语,尽管这个概念还很抽象,也并无像《道德经》中的那样系统。《周易》作为上古三经之一(另两经为《黄帝内经》和《山海经》)相传系周文王所作,其成书时代应该在西周初年,虽也有说其《系辞》部分成书于战国。但至少可以确定,道的概念不会晚于战国。而求仙问道的传说更是远在东汉之前就已有的。

除了道之外,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又一主要信仰,并更具体化和形象化。道教奉祀的神,一般而言分为先天神和后天神。先天神如三清、四御,其实就是自然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说法很牵强,因为道家奉祀的神祗似乎和我们印象中的上古大神联系不大。但如果我们细细对比就会发现,很多道家神仙都或多或少有着上古大神和远古信仰的影子。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道教的两位至高女神,西王母和九天玄女。西王母最早的记载见于,上古三经之一的《山海经 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就是 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虽然这一记载中的西王母和后来的瑶池金母无论形象和职能上都大相径庭,却不可否定后来的瑶池金母确是由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而演化的。九天玄女的记载虽然较晚,如见于晋葛洪仙师《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说的是黄帝论道养生,询问过玄女和素女。但远在葛洪仙师之前,《诗经》中就有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思是说,天帝命玄鸟,生契建商而降人间。而在《太平御览》卷十五《黄帝玄女战法》曰:“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在这里,九天玄女的形象就是人首鸟身,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由此认为九天玄女起源于玄鸟信仰。         

又如,上古的天帝是六位,(东方伏羲、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及另一位叫帝俊)道教也有六御(北宋以后改为四御),虽然人物不同,却在数字上却如此巧合。而更直接的像五岳大帝则是对山神的崇拜、风雨雷电等雷部诸神是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二十八宿是对星辰的崇拜等,这些崇拜早在上古就都是有的。

再说,后天神;如四大天师、吕祖、三茅真君、南岳魏夫人等是凡人修道成仙。这里要特别说下还有一类后天神如关帝、城隍(城隍信仰属天神,起源于周代八神祭祀的水、庸;但如今的多数城隍大神都是历史人物属后天神)生前并未修真,却有大功德于世,故后受人祭祀的,这就是道教的有功则祀。后天神,非一派祖师,既为忠臣义士,可以说是起源于中华民族对先贤和祖先的崇拜。此外,也有后天神为先天神化身的,其最明显的是老子,他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化身。但道家的老子其实并非专指一人,而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化身,如上古为广成子、周代为伯阳父、春秋是李耳(知名度最高的老子),战国是周太史赡等。

除了,思想和神祗的信仰外,符咒和科仪也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符箓、咒语和科仪都起源于上古的巫觋(巫者,女为巫,男为觋)。现代人对巫者可能有着反感和贬义,其实,巫字原意为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这一群体在上古,既是沟通天地的神职人员,同时也是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群体,兼负着,医者、史官、科学家等职能。种种迹象显示如今的道士正是上古巫者的传承者。比如上古医巫不分,今日的道士也仍有十道九医之说。无独有偶,道教科仪中经常使用的符箓、咒语、罡步也都由巫傩仪式发展而来。这些仪式也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通过以上列举,笔者以为,可以得出结论;道教作为西方意义的宗教应该确实源于东汉末年老祖天师鹤鸣山建二十四道治,创五斗米道。但道教的信仰渊源则完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巫者信仰及中国人固有且流传至今的敬天法祖观念。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小述道教信仰的渊源

道教之音 顾全琮

2014-08-15 10:49:49

|
小述道教信仰的渊源
|

道教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本土宗教,数千年来对中国的民俗信仰和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关于道教的起源及时间,教内外一直有着不同看法。史学界通常认为道教是东汉末年由老祖天师-张陵所创,大约为1800年左右。而道教内部却有着不同的说法,认为道教应该是起源于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今年是道历4711年。

对于这两种观点的持有者,自然都有着他们各自的依据,在此不一一说明。但当我们深入探究下道教的信仰的渊源,就会发现,说道教源自上古时代,也绝非完全臆想和后人附会,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我们都知道是道教信仰的根本思想,而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是何时兴起的?一般都认为是老子的《道德经》所提出的。《道德经》成书于春秋还是战国一直以来就有争议。其实,至少同时期的其他著作中也已经存在了道的概念,如《周易系。系辞》中就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语,尽管这个概念还很抽象,也并无像《道德经》中的那样系统。《周易》作为上古三经之一(另两经为《黄帝内经》和《山海经》)相传系周文王所作,其成书时代应该在西周初年,虽也有说其《系辞》部分成书于战国。但至少可以确定,道的概念不会晚于战国。而求仙问道的传说更是远在东汉之前就已有的。

除了道之外,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又一主要信仰,并更具体化和形象化。道教奉祀的神,一般而言分为先天神和后天神。先天神如三清、四御,其实就是自然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说法很牵强,因为道家奉祀的神祗似乎和我们印象中的上古大神联系不大。但如果我们细细对比就会发现,很多道家神仙都或多或少有着上古大神和远古信仰的影子。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道教的两位至高女神,西王母和九天玄女。西王母最早的记载见于,上古三经之一的《山海经 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就是 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虽然这一记载中的西王母和后来的瑶池金母无论形象和职能上都大相径庭,却不可否定后来的瑶池金母确是由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而演化的。九天玄女的记载虽然较晚,如见于晋葛洪仙师《抱朴子内篇·极言》云: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说的是黄帝论道养生,询问过玄女和素女。但远在葛洪仙师之前,《诗经》中就有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思是说,天帝命玄鸟,生契建商而降人间。而在《太平御览》卷十五《黄帝玄女战法》曰:“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在这里,九天玄女的形象就是人首鸟身,神话学家袁珂先生由此认为九天玄女起源于玄鸟信仰。         

又如,上古的天帝是六位,(东方伏羲、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及另一位叫帝俊)道教也有六御(北宋以后改为四御),虽然人物不同,却在数字上却如此巧合。而更直接的像五岳大帝则是对山神的崇拜、风雨雷电等雷部诸神是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二十八宿是对星辰的崇拜等,这些崇拜早在上古就都是有的。

再说,后天神;如四大天师、吕祖、三茅真君、南岳魏夫人等是凡人修道成仙。这里要特别说下还有一类后天神如关帝、城隍(城隍信仰属天神,起源于周代八神祭祀的水、庸;但如今的多数城隍大神都是历史人物属后天神)生前并未修真,却有大功德于世,故后受人祭祀的,这就是道教的有功则祀。后天神,非一派祖师,既为忠臣义士,可以说是起源于中华民族对先贤和祖先的崇拜。此外,也有后天神为先天神化身的,其最明显的是老子,他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化身。但道家的老子其实并非专指一人,而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化身,如上古为广成子、周代为伯阳父、春秋是李耳(知名度最高的老子),战国是周太史赡等。

除了,思想和神祗的信仰外,符咒和科仪也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符箓、咒语和科仪都起源于上古的巫觋(巫者,女为巫,男为觋)。现代人对巫者可能有着反感和贬义,其实,巫字原意为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这一群体在上古,既是沟通天地的神职人员,同时也是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群体,兼负着,医者、史官、科学家等职能。种种迹象显示如今的道士正是上古巫者的传承者。比如上古医巫不分,今日的道士也仍有十道九医之说。无独有偶,道教科仪中经常使用的符箓、咒语、罡步也都由巫傩仪式发展而来。这些仪式也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通过以上列举,笔者以为,可以得出结论;道教作为西方意义的宗教应该确实源于东汉末年老祖天师鹤鸣山建二十四道治,创五斗米道。但道教的信仰渊源则完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巫者信仰及中国人固有且流传至今的敬天法祖观念。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