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泰山信仰的当代定位问题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9-04 19:51:22

内容摘要: 泰山原生的信仰和文化,几千年来渗透、辐射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主要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通天辖地,三重空间;(二)三位主神,护国佑民。这是泰山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最富特色的信仰,以此为轴心又向外延形成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礼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背景下,着眼于发挥泰山信仰和文化软实力影响,促进泰安旅游经济发展,丰富人们多元社会生活,笔者认为当代泰山信仰的定位应突出三个方面:(一)确立“泰山是东岳大帝、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核心理念, 大力宣扬“朝泰山,祈平安”、“拜元君,佑子孙”口号,打造国家级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等动态文化名片。(二)恢复山城一脉文化轴线 ,再现三重空间历史风貌。(三)传承泰山石敢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泰山石敢当文化产业。

一、泰山原生信仰和文化的内涵

以我的理解,泰山原生信仰和文化最主要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通天辖地,三重空间;(二)三位主神,护国佑民。这是泰山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最富特色的信仰,以此为轴心又向外延形成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礼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一)通天辖地  三重空间

所谓“通天”,古人认为:“山高则配天”,泰山峻极达于天庭。道书《五岳真形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儒典《孝经援神契》也称:“泰山,一曰天孙,言天帝之孙也。”天孙说,正是古人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所在,泰山神为天帝之孙,正是“泰山”与“天”关系的形象化。 泰山神的职司之一,即更替王朝、稳固江山。几千年来,“泰山安则四海皆安” 的观念深入人心,这里是历代君王上承天命,龙腾之地,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历代帝王的封禅和祭祀活动中。凡改朝换代王者易姓、天降祥瑞国家升平,或者天灾人祸动荡不安等情况,帝王必定或巡狩、或封禅、或祭祀,以期沟通神意,上承天命,固国安民。

所谓“辖地”,是说泰山有阴曹地府,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贵贱。泰山治鬼说大约始于汉代,《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就有:“中国人死者,魂归于岱(泰)山地也” 的记载。泰山阴曹地府在现在的泰安火车站附近的蒿里山,汉朝《乐府歌辞•蒿里曲》中就有“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的诗句。道教记述泰山神东岳大帝管理阴曹地府的文献也不少,例如《云笈七签》中称:“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祀庙是所宗者也。” 《五岳真形图》言泰山神职责,“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

历史上泰城“三重空间”是指阴司、人间、天庭。泰城奈河以西、以南,以奈河桥和蒿里山为标志,属于阴曹地府。中国传统的地府有两处,一是泰山前的蒿里山,再就是今属于重庆的酆都。古人认为,“人死为鬼,魂归泰山”,蒿里山是人死后鬼魂归宿的地方。泰安城(包括原奉高)东半部至岱麓,以原南城门、通天街、岱庙、岱宗坊为中轴,左右对称,布局严整的区域属于繁华热闹的“人间”。自岱宗坊至一天门,便由“人间”开始“登天”,攀登六千余级台阶,经中天门(二天门),至南天门(三天门)便到了“天庭”。这里是泰山信仰和文化集中展示的核心区域,是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的中轴线。

(二)三位主神  护国佑民

“三位主神”是指原生于泰山,后来其信仰又遍及全国乃至海外的东岳大帝、泰山圣母以及泰山石敢当。

东岳大帝是泰山的山岳神。在道教神仙谱系“天神、地祇、人鬼、物灵、仙真”中属于“地祇”神。《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因此,凡社稷、五岳、山林、川泽、河海之神均属地祇。泰山神在地祇神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能兴云致雨,主阴阳交代万物发生。这在《春秋公羊传》中也有记载:“山川能有润千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者,惟泰山尔!” 兴云致雨与万物生长相关,更重要的是,泰山位于“万物始终”、“阴阳交泰”的东方,所以“主万物发生”,是万物生长之源。泰山神历史上长期被列入国家祀典,泰山岱庙则是东岳大帝的神宫祖庭。

关于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来历,还有太昊说、金虹氏说、盘古化身说、黄飞虎说、圆常龙说、少昊说、上清真人说、山图公子说等等。其职司除了前面所说的 “主更替王朝、稳固江山”和“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贵贱”外,还有“封禅泰山,长生成仙”等,但最根本的还是“阴阳交泰,万物发生”。

泰山圣母,民间还称作“泰山老奶奶”、“泰山娘娘”,其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关于她的来历职司,历来众说纷纭。与东岳大帝信仰相联系的东岳大帝之女说、道经载称西天斗姆精运元气化身说、汉代玉叶修真得道说等等自有其道理,不过,我最认可黄帝所遣玉女说。《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1引明王之纲《玉女传》云:“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按《玉女考》、李谔《瑶池记》云,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此说再结合碧霞元君是大汶口母系氏族社会时代部落首领的传说,似乎更见可信,至少可以解释为碧霞元君信仰是泰山周围母系氏族文化的遗存。

从黄帝所遣玉女和氏族社会部落首领的意义上,泰山圣母属于道教的“人鬼”之神。道教是神、人同源的宗教,神具有某些人性,而人也是“四大”(《道德经》云“道大,天大,地大,而人亦大。宇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之一,具有某些神性。道教中有许多神明是由人升迁为神的,可以称为人鬼之神。人鬼之神即本着有功于民则祀之的原则,把有功于国于民之人死而奉祀为神。正如《礼记•祭法》所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其中主要包括各民族的祖先神、圣贤英杰、各行业的祖师和保护神,甚至各家族的先祖等等。泰山圣母当属有功于民的祖先圣贤之神。

泰山圣母的职司,按《元始天尊说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说元君“为化女流,普度群生”而降生,“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而《太上老君说碧霞护世弘济妙经》中则围绕元君禀问“自计酆都连绪,血湖冤魂受报日夜无休。血湖罪苦尽是女魂,饥吞火炭,渴饮溶铜,寒居冰室,热处炎烽,百端异拷,有入无出,为何因意?”太上老君说经,该经中元君职司“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两部道经都以度化“女流”、“女魂”为主旨,可见妇女问题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根本。碧霞元君最具体的职责是使妇女多子,保护妇女儿童。其实,碧霞元君的神职功能不止于此,她还有“统岳府神兵”之威,具“掌人间善恶”之明,有“护国庇民”之职,担“普济保生”之任,小至护民大至护国无所不佑。

泰山圣母在民间信仰极盛,尤其在北方地区,遍及各地的娘娘庙大都为碧霞元君祠。她在民众的心目中地位极高,权力超越一般民间杂神之上,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说“碧霞元君是北方一般香客心目中的女皇”。

泰山石敢当属于道教的物灵神。道教认为,万物有灵,天地山川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等大自然诸物,其珍奇灵异者,皆有神性。泰山石敢当就是镇妖祛邪的灵石神。石敢当的含义应当解释为“ 盖即石可当冲也 ”,即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中国古代有以石驱邪的民俗,《淮南万毕术》云:“岁暮腊埋圆石于宅隅,杂以桃核七枚,则无鬼疫。” 石敢当避邪厌殃之俗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也有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石敢当”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颇为盛行。 另有据《徐氏笔精》卷七“石敢当”条引《姓源珠玑》言,以“石敢当”为泰山一石姓勇士者,不足取。

二、当代泰山信仰的定位问题

泰山信仰和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的丰富和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革存在不同的侧重。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背景下,泰山信仰和文化如何定位及传承发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着眼于发挥泰山信仰和文化软实力影响,促进泰安旅游经济发展,丰富人们多元社会生活,我认为当代泰山信仰的定位应突出三个方面:

(一)确立“泰山是东岳大帝、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核心理念, 大力宣扬“朝泰山,祈平安”、“拜元君,佑子孙”口号,打造国家级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等动态文化名片。

1、确立 “泰山是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指导性理念

泰山神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信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遍布全国及海外华人世界。然而,我们在传承和弘扬这种信仰和文化方面做得不够,应该向佛教四大名山学习。当今,一提起五台山,大家都知道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提到菩陀山都知道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提到峨眉山都知道是菩贤菩萨的道场,提到九华山都知道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信仰明确而突出,四大名山的香客游人逐年攀升。而我们泰山却缺少浓厚的信仰氛围,虽然几年前市里就提出“泰山大旅游应突出宗教文化特色”,但是泰山的信仰定位并不明确、突出。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建议,应确立“道教是泰山信仰和文化的核心”、“泰山是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指导性理念,大力宣扬。

2、喊响“朝泰山,祈平安”、“拜元君,佑子孙”口号,言简意赅地突出泰山的核心信仰和文化。

“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观念,几千年来深入人心,泰山是国泰民安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其它任何山岳都无法比拟的。泰山通天辖地,主人生死贵贱,登山即朝天,赋予人们攀登泰山的神圣意义,这也是泰山独有的信仰和文化意蕴,应着力引导宣传。近年来,“登泰山,保平安”的宣传口号,在部分香客游客中引起积极反响。但这个口号里没有信仰的引导,缺少神圣的意涵,不如“朝泰山,祈平安”更加形象。

“拜元君,佑子孙”,主要是突出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信仰的。泰山圣母,正如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中所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然而她最核心的职能依然是求生育佑护子孙。泰山求子风俗由来已久,据民国时的《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母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娘娘祈诉。”而泰山圣母也是广布恩泽,成为华北各省乃至天下华人共同信奉的送子娘娘。

3、打造国家级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等动态文化名片。

泰山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泰山原生信仰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泰山东岳庙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在民国期间曾一度衰落,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又逐渐兴盛起来。民间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和四月十八日分别是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的神诞日,所以民间多在三四月间举行庙会,来朝山进香,庆贺山神和元君的诞辰,因此一开始泰山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此间香客要吃饭住宿,又要游玩娱乐,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也就随之出现。如今,古老的东岳庙会又被赋予了新内容,汇聚信仰活动、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娱乐休闲、商贸经济于一体,成为泰山旅游的新亮点。今后,借鉴全国各地东岳庙会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内容,扩大规模,突出泰山宗教和文化特色,将之打造成国家级民俗庙会,应成为新的目标。

泰山道教音乐的主体内涵,是以泰山封禅道乐、祭祀泰山神道乐为核心的祭祀音乐。封禅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隆重的政治和宗教大典,为泰山所独有。以道乐为主的封禅音乐和仪式亦为泰山所独有。而清代以前,列入国家祭祀的泰山神信仰中的祭祀道乐也是泰山所独有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封禅和祭祀泰山神的仪式已经中断,但其作为泰山文化活化石,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民间以碧霞元君信仰为核心的庙会祭祀和娱神音乐戏曲,也是泰山道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有着相当影响。然而,泰山道教宫观音乐,因为不像青岛的崂山韵、四川的广成韵、辽宁的东北韵等那样具备地方特色,而是全国通行的十方韵,因此在以泰山封禅道乐、祭祀泰山神道乐为核心的“泰山道教音乐”中不占重要的位置。认清这些基本内涵,才能突出重点,确立战略目标。应确立泰山封禅、祭祀道乐是泰山独特的文化品牌的发展战略,将之打造成像云南丽江纳西古乐那样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二)恢复山城一脉文化轴线 ,再现三重空间历史风貌。

早在2004年,我市就有恢复泰山山城一脉历史文化轴线,再现厚土大德——人间闹市——天堂仙境“三重空间”历史风貌的筹划。不过“三重空间” 中的“阴曹地府”又被赋予新的内涵,称为“厚土大德”。所谓的“厚土大德”,指的是以蒿里山为中心,包括社首山,规划范围北、东至铁路沿线,南至灵山大街两侧,西至泰山大街东首;“人间闹市”也就是古泰城,规划控制范围包括灵应宫、灵山大街、古泰城南门、通天街、岱庙、红门路、红门及通天街南部的南关大街及其以南;“天堂仙境”指的是自一天门经中天门、南天门到岱顶及相关的景点。恢复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再现厚土大德——人间闹市——天堂仙境“三重空间”的历史风貌,可以“充分展示泰山独有的帝王封禅文化和民间优秀文化”。

到2007年,我市《蒿里山历史文化区详细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规划以保护泰安“三重空间”结构和古代帝王禅地文化为重点,将蒿里山建成传承历史文脉,促进旅游发展和居民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蒿里山历史文化区”。在时间和空间上丰富蒿里山的历史文化,并且体现泰山的天地文化,完善泰安原有的三重空间结构体系,以蒿里山、社首山为依托,恢复祭坛、文峰塔等景观,并对山体内现存的历史遗迹进行保护。还将在蒿里山周围地段设置文化商业街区,形成高品位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场所,为旅游者和社区居民提供旅游场所和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使蒿里山具有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同时,还具有文化休闲的功能。

然而遗憾得的是,蒿里山作为中国人生命轮回的地方,“人死为鬼,魂归泰山”的内涵,因种种原因得不到突出。其实,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执政理念,还原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贵贱的内容,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三)传承泰山石敢当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泰山石敢当文化产业。

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泰山最富有代表性的民俗信仰之一。它分布广泛,影响深远,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 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创造力。

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泰山崇拜紧密结合, 泰山石敢当的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等的演变。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关于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在此前提下,它获得了扎根于相关社区、群体的文化传统,世代薪火相传,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泰山石敢当在国内外广大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它们不但具有美学价值、艺术价值,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在民间口头传承的泰山石敢当神话故事和民间艺人创作的相关戏曲、曲艺,则充分表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力。

传承泰山石敢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发展成泰山石敢当文化产业,至少像泰山石产业借助石敢当的信仰习俗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泰安山东梆子剧团排演的《泰山石敢当》剧目等受到观众的赞誉,新的以泰山石敢当等为内容的影视、文学作品也不断涌现等等,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完全可以沿着这条思路发展下去,有计划的做大做强。

以上粗浅的探讨,不过是抛砖引玉。期待关于泰山原生信仰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关于泰山信仰当代定位的探讨引起大家重视,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并指导于实践。

原刊于2009年第3期《中国道教》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谈谈泰山信仰的当代定位问题

道教之音 范恩君

2014-09-04 19:51:22

|
谈谈泰山信仰的当代定位问题
|

内容摘要: 泰山原生的信仰和文化,几千年来渗透、辐射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主要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通天辖地,三重空间;(二)三位主神,护国佑民。这是泰山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最富特色的信仰,以此为轴心又向外延形成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礼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背景下,着眼于发挥泰山信仰和文化软实力影响,促进泰安旅游经济发展,丰富人们多元社会生活,笔者认为当代泰山信仰的定位应突出三个方面:(一)确立“泰山是东岳大帝、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核心理念, 大力宣扬“朝泰山,祈平安”、“拜元君,佑子孙”口号,打造国家级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等动态文化名片。(二)恢复山城一脉文化轴线 ,再现三重空间历史风貌。(三)传承泰山石敢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泰山石敢当文化产业。

一、泰山原生信仰和文化的内涵

以我的理解,泰山原生信仰和文化最主要的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通天辖地,三重空间;(二)三位主神,护国佑民。这是泰山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最富特色的信仰,以此为轴心又向外延形成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礼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一)通天辖地  三重空间

所谓“通天”,古人认为:“山高则配天”,泰山峻极达于天庭。道书《五岳真形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说,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儒典《孝经援神契》也称:“泰山,一曰天孙,言天帝之孙也。”天孙说,正是古人认为泰山为“峻极之地”,是人与天相通的神地所在,泰山神为天帝之孙,正是“泰山”与“天”关系的形象化。 泰山神的职司之一,即更替王朝、稳固江山。几千年来,“泰山安则四海皆安” 的观念深入人心,这里是历代君王上承天命,龙腾之地,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历代帝王的封禅和祭祀活动中。凡改朝换代王者易姓、天降祥瑞国家升平,或者天灾人祸动荡不安等情况,帝王必定或巡狩、或封禅、或祭祀,以期沟通神意,上承天命,固国安民。

所谓“辖地”,是说泰山有阴曹地府,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贵贱。泰山治鬼说大约始于汉代,《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就有:“中国人死者,魂归于岱(泰)山地也” 的记载。泰山阴曹地府在现在的泰安火车站附近的蒿里山,汉朝《乐府歌辞•蒿里曲》中就有“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的诗句。道教记述泰山神东岳大帝管理阴曹地府的文献也不少,例如《云笈七签》中称:“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祀庙是所宗者也。” 《五岳真形图》言泰山神职责,“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

历史上泰城“三重空间”是指阴司、人间、天庭。泰城奈河以西、以南,以奈河桥和蒿里山为标志,属于阴曹地府。中国传统的地府有两处,一是泰山前的蒿里山,再就是今属于重庆的酆都。古人认为,“人死为鬼,魂归泰山”,蒿里山是人死后鬼魂归宿的地方。泰安城(包括原奉高)东半部至岱麓,以原南城门、通天街、岱庙、岱宗坊为中轴,左右对称,布局严整的区域属于繁华热闹的“人间”。自岱宗坊至一天门,便由“人间”开始“登天”,攀登六千余级台阶,经中天门(二天门),至南天门(三天门)便到了“天庭”。这里是泰山信仰和文化集中展示的核心区域,是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的中轴线。

(二)三位主神  护国佑民

“三位主神”是指原生于泰山,后来其信仰又遍及全国乃至海外的东岳大帝、泰山圣母以及泰山石敢当。

东岳大帝是泰山的山岳神。在道教神仙谱系“天神、地祇、人鬼、物灵、仙真”中属于“地祇”神。《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因此,凡社稷、五岳、山林、川泽、河海之神均属地祇。泰山神在地祇神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能兴云致雨,主阴阳交代万物发生。这在《春秋公羊传》中也有记载:“山川能有润千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者,惟泰山尔!” 兴云致雨与万物生长相关,更重要的是,泰山位于“万物始终”、“阴阳交泰”的东方,所以“主万物发生”,是万物生长之源。泰山神历史上长期被列入国家祀典,泰山岱庙则是东岳大帝的神宫祖庭。

关于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来历,还有太昊说、金虹氏说、盘古化身说、黄飞虎说、圆常龙说、少昊说、上清真人说、山图公子说等等。其职司除了前面所说的 “主更替王朝、稳固江山”和“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贵贱”外,还有“封禅泰山,长生成仙”等,但最根本的还是“阴阳交泰,万物发生”。

泰山圣母,民间还称作“泰山老奶奶”、“泰山娘娘”,其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关于她的来历职司,历来众说纷纭。与东岳大帝信仰相联系的东岳大帝之女说、道经载称西天斗姆精运元气化身说、汉代玉叶修真得道说等等自有其道理,不过,我最认可黄帝所遣玉女说。《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1引明王之纲《玉女传》云:“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按《玉女考》、李谔《瑶池记》云,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此说再结合碧霞元君是大汶口母系氏族社会时代部落首领的传说,似乎更见可信,至少可以解释为碧霞元君信仰是泰山周围母系氏族文化的遗存。

从黄帝所遣玉女和氏族社会部落首领的意义上,泰山圣母属于道教的“人鬼”之神。道教是神、人同源的宗教,神具有某些人性,而人也是“四大”(《道德经》云“道大,天大,地大,而人亦大。宇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之一,具有某些神性。道教中有许多神明是由人升迁为神的,可以称为人鬼之神。人鬼之神即本着有功于民则祀之的原则,把有功于国于民之人死而奉祀为神。正如《礼记•祭法》所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其中主要包括各民族的祖先神、圣贤英杰、各行业的祖师和保护神,甚至各家族的先祖等等。泰山圣母当属有功于民的祖先圣贤之神。

泰山圣母的职司,按《元始天尊说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说元君“为化女流,普度群生”而降生,“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昭报,感应速彰。”而《太上老君说碧霞护世弘济妙经》中则围绕元君禀问“自计酆都连绪,血湖冤魂受报日夜无休。血湖罪苦尽是女魂,饥吞火炭,渴饮溶铜,寒居冰室,热处炎烽,百端异拷,有入无出,为何因意?”太上老君说经,该经中元君职司“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两部道经都以度化“女流”、“女魂”为主旨,可见妇女问题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根本。碧霞元君最具体的职责是使妇女多子,保护妇女儿童。其实,碧霞元君的神职功能不止于此,她还有“统岳府神兵”之威,具“掌人间善恶”之明,有“护国庇民”之职,担“普济保生”之任,小至护民大至护国无所不佑。

泰山圣母在民间信仰极盛,尤其在北方地区,遍及各地的娘娘庙大都为碧霞元君祠。她在民众的心目中地位极高,权力超越一般民间杂神之上,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说“碧霞元君是北方一般香客心目中的女皇”。

泰山石敢当属于道教的物灵神。道教认为,万物有灵,天地山川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等大自然诸物,其珍奇灵异者,皆有神性。泰山石敢当就是镇妖祛邪的灵石神。石敢当的含义应当解释为“ 盖即石可当冲也 ”,即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中国古代有以石驱邪的民俗,《淮南万毕术》云:“岁暮腊埋圆石于宅隅,杂以桃核七枚,则无鬼疫。” 石敢当避邪厌殃之俗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也有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石敢当”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颇为盛行。 另有据《徐氏笔精》卷七“石敢当”条引《姓源珠玑》言,以“石敢当”为泰山一石姓勇士者,不足取。

二、当代泰山信仰的定位问题

泰山信仰和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的丰富和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革存在不同的侧重。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背景下,泰山信仰和文化如何定位及传承发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着眼于发挥泰山信仰和文化软实力影响,促进泰安旅游经济发展,丰富人们多元社会生活,我认为当代泰山信仰的定位应突出三个方面:

(一)确立“泰山是东岳大帝、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核心理念, 大力宣扬“朝泰山,祈平安”、“拜元君,佑子孙”口号,打造国家级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等动态文化名片。

1、确立 “泰山是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指导性理念

泰山神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信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遍布全国及海外华人世界。然而,我们在传承和弘扬这种信仰和文化方面做得不够,应该向佛教四大名山学习。当今,一提起五台山,大家都知道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提到菩陀山都知道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提到峨眉山都知道是菩贤菩萨的道场,提到九华山都知道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信仰明确而突出,四大名山的香客游人逐年攀升。而我们泰山却缺少浓厚的信仰氛围,虽然几年前市里就提出“泰山大旅游应突出宗教文化特色”,但是泰山的信仰定位并不明确、突出。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建议,应确立“道教是泰山信仰和文化的核心”、“泰山是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的道场”的指导性理念,大力宣扬。

2、喊响“朝泰山,祈平安”、“拜元君,佑子孙”口号,言简意赅地突出泰山的核心信仰和文化。

“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观念,几千年来深入人心,泰山是国泰民安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其它任何山岳都无法比拟的。泰山通天辖地,主人生死贵贱,登山即朝天,赋予人们攀登泰山的神圣意义,这也是泰山独有的信仰和文化意蕴,应着力引导宣传。近年来,“登泰山,保平安”的宣传口号,在部分香客游客中引起积极反响。但这个口号里没有信仰的引导,缺少神圣的意涵,不如“朝泰山,祈平安”更加形象。

“拜元君,佑子孙”,主要是突出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信仰的。泰山圣母,正如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中所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然而她最核心的职能依然是求生育佑护子孙。泰山求子风俗由来已久,据民国时的《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母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娘娘祈诉。”而泰山圣母也是广布恩泽,成为华北各省乃至天下华人共同信奉的送子娘娘。

3、打造国家级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等动态文化名片。

泰山东岳庙会和泰山封禅道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泰山原生信仰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泰山东岳庙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在民国期间曾一度衰落,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又逐渐兴盛起来。民间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和四月十八日分别是东岳大帝和泰山圣母的神诞日,所以民间多在三四月间举行庙会,来朝山进香,庆贺山神和元君的诞辰,因此一开始泰山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此间香客要吃饭住宿,又要游玩娱乐,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也就随之出现。如今,古老的东岳庙会又被赋予了新内容,汇聚信仰活动、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娱乐休闲、商贸经济于一体,成为泰山旅游的新亮点。今后,借鉴全国各地东岳庙会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内容,扩大规模,突出泰山宗教和文化特色,将之打造成国家级民俗庙会,应成为新的目标。

泰山道教音乐的主体内涵,是以泰山封禅道乐、祭祀泰山神道乐为核心的祭祀音乐。封禅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隆重的政治和宗教大典,为泰山所独有。以道乐为主的封禅音乐和仪式亦为泰山所独有。而清代以前,列入国家祭祀的泰山神信仰中的祭祀道乐也是泰山所独有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封禅和祭祀泰山神的仪式已经中断,但其作为泰山文化活化石,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民间以碧霞元君信仰为核心的庙会祭祀和娱神音乐戏曲,也是泰山道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有着相当影响。然而,泰山道教宫观音乐,因为不像青岛的崂山韵、四川的广成韵、辽宁的东北韵等那样具备地方特色,而是全国通行的十方韵,因此在以泰山封禅道乐、祭祀泰山神道乐为核心的“泰山道教音乐”中不占重要的位置。认清这些基本内涵,才能突出重点,确立战略目标。应确立泰山封禅、祭祀道乐是泰山独特的文化品牌的发展战略,将之打造成像云南丽江纳西古乐那样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二)恢复山城一脉文化轴线 ,再现三重空间历史风貌。

早在2004年,我市就有恢复泰山山城一脉历史文化轴线,再现厚土大德——人间闹市——天堂仙境“三重空间”历史风貌的筹划。不过“三重空间” 中的“阴曹地府”又被赋予新的内涵,称为“厚土大德”。所谓的“厚土大德”,指的是以蒿里山为中心,包括社首山,规划范围北、东至铁路沿线,南至灵山大街两侧,西至泰山大街东首;“人间闹市”也就是古泰城,规划控制范围包括灵应宫、灵山大街、古泰城南门、通天街、岱庙、红门路、红门及通天街南部的南关大街及其以南;“天堂仙境”指的是自一天门经中天门、南天门到岱顶及相关的景点。恢复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再现厚土大德——人间闹市——天堂仙境“三重空间”的历史风貌,可以“充分展示泰山独有的帝王封禅文化和民间优秀文化”。

到2007年,我市《蒿里山历史文化区详细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规划以保护泰安“三重空间”结构和古代帝王禅地文化为重点,将蒿里山建成传承历史文脉,促进旅游发展和居民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蒿里山历史文化区”。在时间和空间上丰富蒿里山的历史文化,并且体现泰山的天地文化,完善泰安原有的三重空间结构体系,以蒿里山、社首山为依托,恢复祭坛、文峰塔等景观,并对山体内现存的历史遗迹进行保护。还将在蒿里山周围地段设置文化商业街区,形成高品位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场所,为旅游者和社区居民提供旅游场所和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使蒿里山具有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同时,还具有文化休闲的功能。

然而遗憾得的是,蒿里山作为中国人生命轮回的地方,“人死为鬼,魂归泰山”的内涵,因种种原因得不到突出。其实,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执政理念,还原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贵贱的内容,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三)传承泰山石敢当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泰山石敢当文化产业。

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泰山最富有代表性的民俗信仰之一。它分布广泛,影响深远,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 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创造力。

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泰山崇拜紧密结合, 泰山石敢当的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等的演变。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关于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在此前提下,它获得了扎根于相关社区、群体的文化传统,世代薪火相传,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泰山石敢当在国内外广大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它们不但具有美学价值、艺术价值,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在民间口头传承的泰山石敢当神话故事和民间艺人创作的相关戏曲、曲艺,则充分表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力。

传承泰山石敢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发展成泰山石敢当文化产业,至少像泰山石产业借助石敢当的信仰习俗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泰安山东梆子剧团排演的《泰山石敢当》剧目等受到观众的赞誉,新的以泰山石敢当等为内容的影视、文学作品也不断涌现等等,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完全可以沿着这条思路发展下去,有计划的做大做强。

以上粗浅的探讨,不过是抛砖引玉。期待关于泰山原生信仰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关于泰山信仰当代定位的探讨引起大家重视,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并指导于实践。

原刊于2009年第3期《中国道教》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