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圣”、“素王”孔子尊号竟来自道家

齐鲁晚报 佚名

2014-10-08 09:21:57

一切真正的荣誉,都是功业在人心上的投影。

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和贡献自不待言。从孔子在世的时候起,但凡真正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的人,无不给他以积极评价。历史上,他不断受到民间和官方的封谥,极尽尊荣。客观看,那是一种民意的表达。

孔子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看做圣人了。他在世时,他的弟子子贡在与太宰对话时,就把孔子称为天纵的圣人。孔子之后,孟子也称他是“圣之时者”。在古代,“圣”既标明了道德,也显示了智慧,是儒家最高道德人格的化身。

我们都知道,传统中国以儒家思想立国,历代帝王都崇奉儒家,儒者到处宣扬仁义之道,纷纷充任帝王之师。官方曾尊孔子为“文圣尼父”、“先圣”、“至圣先师”等。这本不足为奇,但孔子还有两个尊号,是来源于一部道家经典,这就显得珍贵难得了。这部道家经典,叫《庄子》。这两个来源独特的尊号,一个是“素王”,一个是“玄圣”。

《庄子·天道》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无为而治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以此对待上天就是“帝王天子”,以此对待百姓就是“玄圣素王”。后世权威解释,都说“所谓玄圣素王,自贵者也,即老君尼父是也”。

老君,就是老子;尼父,就是孔子。这里,庄子把老子和孔子二人都当做了“玄圣素王”。

西汉有位王爷,叫刘安,他是汉武帝的叔叔,受封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写了一部将各家流派思想混杂在一起的书,定名《淮南子》。这部书尽管属于“杂书”,但以道家思想为主。在这部书里,刘安正式称孔子为“素王”。“素王”,意思就是有其实无其名的君王,这主要是指孔子制礼作乐,替君王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此后,董仲舒、王充等人都以“素王”称孔子。汉代谶纬神学流行,一些谶纬学家还为“素王”孔子建立了一个仿真朝廷:以左丘明为“素臣”,以颜渊为“司徒”,以子路为“司空”。尽管后来谶纬神学逐渐衰微,但孔子的“素王”荣誉却被保留了下来,一直被广为称道。

再说“玄圣”。在意思上,“玄圣”与“素王”是一样的,但这个称号始终没有广为人知,尽管如此,这个称号却得到过官方认可。宋真宗时,他在唐代追尊孔子为“文宣王”的基础上,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来,宋真宗给自己的远祖起了个名字叫“赵玄朗”,这样一来,孔子的尊号就和皇帝祖宗的名字犯忌讳了,所以,几年以后,宋真宗又把司马迁赠给孔子的“至圣”之称拿过来,把孔子尊号改成了“至圣文宣王”。杨家将里的六郎杨延朗,也是由于犯忌讳,和孔子一起改名,成了杨延昭。

分量重的人,其头衔往往不多,且比较固定。他们的头衔,要么来自制度,要么来自人心。孔子在历代都有新的名号,但他作为圣人的地位是不曾变化的,他的这个历史定位,既是官方的高度认可,也符合民心众意。只是他这位儒家思想的最重要代表人物,竟然还有两个尊号来自道家经典,的确有趣,也值得关注。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玄圣”、“素王”孔子尊号竟来自道家

齐鲁晚报 佚名

2014-10-08 09:21:57

|
“玄圣”、“素王”孔子尊号竟来自道家
|

一切真正的荣誉,都是功业在人心上的投影。

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和贡献自不待言。从孔子在世的时候起,但凡真正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的人,无不给他以积极评价。历史上,他不断受到民间和官方的封谥,极尽尊荣。客观看,那是一种民意的表达。

孔子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看做圣人了。他在世时,他的弟子子贡在与太宰对话时,就把孔子称为天纵的圣人。孔子之后,孟子也称他是“圣之时者”。在古代,“圣”既标明了道德,也显示了智慧,是儒家最高道德人格的化身。

我们都知道,传统中国以儒家思想立国,历代帝王都崇奉儒家,儒者到处宣扬仁义之道,纷纷充任帝王之师。官方曾尊孔子为“文圣尼父”、“先圣”、“至圣先师”等。这本不足为奇,但孔子还有两个尊号,是来源于一部道家经典,这就显得珍贵难得了。这部道家经典,叫《庄子》。这两个来源独特的尊号,一个是“素王”,一个是“玄圣”。

《庄子·天道》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无为而治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以此对待上天就是“帝王天子”,以此对待百姓就是“玄圣素王”。后世权威解释,都说“所谓玄圣素王,自贵者也,即老君尼父是也”。

老君,就是老子;尼父,就是孔子。这里,庄子把老子和孔子二人都当做了“玄圣素王”。

西汉有位王爷,叫刘安,他是汉武帝的叔叔,受封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写了一部将各家流派思想混杂在一起的书,定名《淮南子》。这部书尽管属于“杂书”,但以道家思想为主。在这部书里,刘安正式称孔子为“素王”。“素王”,意思就是有其实无其名的君王,这主要是指孔子制礼作乐,替君王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此后,董仲舒、王充等人都以“素王”称孔子。汉代谶纬神学流行,一些谶纬学家还为“素王”孔子建立了一个仿真朝廷:以左丘明为“素臣”,以颜渊为“司徒”,以子路为“司空”。尽管后来谶纬神学逐渐衰微,但孔子的“素王”荣誉却被保留了下来,一直被广为称道。

再说“玄圣”。在意思上,“玄圣”与“素王”是一样的,但这个称号始终没有广为人知,尽管如此,这个称号却得到过官方认可。宋真宗时,他在唐代追尊孔子为“文宣王”的基础上,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来,宋真宗给自己的远祖起了个名字叫“赵玄朗”,这样一来,孔子的尊号就和皇帝祖宗的名字犯忌讳了,所以,几年以后,宋真宗又把司马迁赠给孔子的“至圣”之称拿过来,把孔子尊号改成了“至圣文宣王”。杨家将里的六郎杨延朗,也是由于犯忌讳,和孔子一起改名,成了杨延昭。

分量重的人,其头衔往往不多,且比较固定。他们的头衔,要么来自制度,要么来自人心。孔子在历代都有新的名号,但他作为圣人的地位是不曾变化的,他的这个历史定位,既是官方的高度认可,也符合民心众意。只是他这位儒家思想的最重要代表人物,竟然还有两个尊号来自道家经典,的确有趣,也值得关注。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