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薛赜墓志铭》探析(2)

《文献》 王永平

2014-10-21 11:01:28

【注释】

①樊光春:《陕西新发现的道教金石》,《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2期,第96-97页。

②张沛编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图第11页,录文第111页。该墓志现藏昭陵博物馆。

③《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薛颐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89页;《新唐书》卷二○四《方技·薛颐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805页。以下所引文献为“薛颐”者,为保持原貌,一律不改。

④《唐会要》卷四十二《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878页。

⑤(唐)杜光庭撰,严一萍辑:《仙传拾遗》卷三,第25页,严一萍编《道教研究资料》第1辑,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年。另据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十三引《仙传拾遗》也作“薛赜”,见《道藏》第32册,第32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⑥(唐)唐临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补遗《唐傅奕》,中华书局,1992年,第91页。

⑦《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傅奕》条引《地狱苦记》,中华书局,1960年,第810页。

⑧(元)张天雨:《玄品录》卷四,见《道藏》第18册,第125页。

⑨《全唐文》卷十《赐王远知玺书》、卷九六四阙名《定朔请从李淳风议奏》,中华书局1983年,第118、10009页。

⑩(唐)道宣:《广弘明集》卷七《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下·唐傅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40页。

(11)《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956页。

(12)《昭陵碑石》,录文第111页。

(13)(唐)林宝撰,岑仲勉校:《元和姓纂》卷十,中华书局,1994年,第1539页。

(14)《新唐书》卷七十三下《宰相世系表三》下,第3044页。

(15)《册府元龟》卷八二二《总录部·尚黄老》,中华书局,1960年,第9768页。

(16)《新唐书》卷一○四《方技·薛颐传》,第5805页。

(17)《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薛颐传》,第5089页。

(18)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四礼部祠部郎中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125页。

(19)《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1092—1093页。

(20)参阅拙著:《道教与唐代社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8页。

(21)《隋书》卷七十七《隐逸·徐则传》,第1760页。

(22)《旧唐书》卷三十五《天文志》上,第1293页。

(23)《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王远知传》,第5125页。

(24)《广弘明集》卷六《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上》:“有唐太史傅奕者,本宗李老,猜忌佛门。……奕本道门起家,……武德之始,西来入京,投道士王岿。岿左道之望,都邑所知。”,第128-129页。又同书卷七《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下》:“唐傅奕,北地泥阳人。其本西凉,随魏人伐齐,平,人周土通道观。隋开皇十三年(593年),与中山李播请为道士。……皇运初,授太史令。”第139页。同书卷十二《辨惑篇》释明《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并表》:“(傅)奕曾为道士,恶妒居怀,故毁圣劣凡,赞愚胜智,以下夸上,用短加长。违理悖情,一至于此。”第175页。

(25)《旧唐书》卷七十九《傅奕传》,第2716页。

(26)《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条:“癸亥,白马道士傅仁均造《戊寅历》成,奏上,行之。”第5814页。又《唐会要》卷四十二《历》:“武德元年五月,太史令唐俭、丞傅奕上言,东都道士傅仁均能为历算。于是下诏,令仁均与俭等议造唐历。”第877页。《新唐书》卷二十五《历志一》:“高祖受禅,将治新历,东都道士傅仁均善推步之学,太史令唐俭、丞傅奕荐之。”第534页。

(27)《全唐文》卷十,第117-118页。

(28)陈垣:《道家金石略》(唐),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53页。

(29)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6页

(30)《冥报记》补遗。又《广弘明集》卷七《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下·唐傅奕》条也引《冥报记》。而《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傅奕》条引《地狱苦记》,内容相同。

(31)《旧唐书》卷七十九《李淳风传》:“李淳风,岐州雍人也。其先自太原徙焉。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32)《唐会要》卷四十二《历》,第878页;《新唐书》卷二十五《历志》一,第536页;《全唐文》卷九六四阙名《定朔请从李淳风议奏》,第10009页。

(33)《册府元龟》卷三五《帝王部·封禅一》,第387-388页。

(34)《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薛颐传》,第5089页。《新唐书》卷二○四《方伎·薛颐传》作:“拜颐太中大夫”。第5805页。

(35)《昭陵碑石》,录文第111页。

(36)参阅拙作:《唐代道士获赠俗职、封爵及紫衣、师号考》,《文献》2000年第3期,第67-79页。

(37)《唐大诏令集》卷六三《赐功臣陪陵地诏》,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316页。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唐代《薛赜墓志铭》探析(2)

    《文献》 王永平

    2014-10-21 11:01:28

    |
    唐代《薛赜墓志铭》探析(2)
    |

    【注释】

    ①樊光春:《陕西新发现的道教金石》,《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2期,第96-97页。

    ②张沛编著:《昭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3年,图第11页,录文第111页。该墓志现藏昭陵博物馆。

    ③《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薛颐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89页;《新唐书》卷二○四《方技·薛颐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805页。以下所引文献为“薛颐”者,为保持原貌,一律不改。

    ④《唐会要》卷四十二《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878页。

    ⑤(唐)杜光庭撰,严一萍辑:《仙传拾遗》卷三,第25页,严一萍编《道教研究资料》第1辑,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年。另据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十三引《仙传拾遗》也作“薛赜”,见《道藏》第32册,第32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⑥(唐)唐临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补遗《唐傅奕》,中华书局,1992年,第91页。

    ⑦《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傅奕》条引《地狱苦记》,中华书局,1960年,第810页。

    ⑧(元)张天雨:《玄品录》卷四,见《道藏》第18册,第125页。

    ⑨《全唐文》卷十《赐王远知玺书》、卷九六四阙名《定朔请从李淳风议奏》,中华书局1983年,第118、10009页。

    ⑩(唐)道宣:《广弘明集》卷七《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下·唐傅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40页。

    (11)《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956页。

    (12)《昭陵碑石》,录文第111页。

    (13)(唐)林宝撰,岑仲勉校:《元和姓纂》卷十,中华书局,1994年,第1539页。

    (14)《新唐书》卷七十三下《宰相世系表三》下,第3044页。

    (15)《册府元龟》卷八二二《总录部·尚黄老》,中华书局,1960年,第9768页。

    (16)《新唐书》卷一○四《方技·薛颐传》,第5805页。

    (17)《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薛颐传》,第5089页。

    (18)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四礼部祠部郎中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125页。

    (19)《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1092—1093页。

    (20)参阅拙著:《道教与唐代社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8页。

    (21)《隋书》卷七十七《隐逸·徐则传》,第1760页。

    (22)《旧唐书》卷三十五《天文志》上,第1293页。

    (23)《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王远知传》,第5125页。

    (24)《广弘明集》卷六《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上》:“有唐太史傅奕者,本宗李老,猜忌佛门。……奕本道门起家,……武德之始,西来入京,投道士王岿。岿左道之望,都邑所知。”,第128-129页。又同书卷七《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下》:“唐傅奕,北地泥阳人。其本西凉,随魏人伐齐,平,人周土通道观。隋开皇十三年(593年),与中山李播请为道士。……皇运初,授太史令。”第139页。同书卷十二《辨惑篇》释明《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并表》:“(傅)奕曾为道士,恶妒居怀,故毁圣劣凡,赞愚胜智,以下夸上,用短加长。违理悖情,一至于此。”第175页。

    (25)《旧唐书》卷七十九《傅奕传》,第2716页。

    (26)《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条:“癸亥,白马道士傅仁均造《戊寅历》成,奏上,行之。”第5814页。又《唐会要》卷四十二《历》:“武德元年五月,太史令唐俭、丞傅奕上言,东都道士傅仁均能为历算。于是下诏,令仁均与俭等议造唐历。”第877页。《新唐书》卷二十五《历志一》:“高祖受禅,将治新历,东都道士傅仁均善推步之学,太史令唐俭、丞傅奕荐之。”第534页。

    (27)《全唐文》卷十,第117-118页。

    (28)陈垣:《道家金石略》(唐),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53页。

    (29)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6页

    (30)《冥报记》补遗。又《广弘明集》卷七《辨惑篇·叙历代王臣滞惑解下·唐傅奕》条也引《冥报记》。而《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傅奕》条引《地狱苦记》,内容相同。

    (31)《旧唐书》卷七十九《李淳风传》:“李淳风,岐州雍人也。其先自太原徙焉。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32)《唐会要》卷四十二《历》,第878页;《新唐书》卷二十五《历志》一,第536页;《全唐文》卷九六四阙名《定朔请从李淳风议奏》,第10009页。

    (33)《册府元龟》卷三五《帝王部·封禅一》,第387-388页。

    (34)《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薛颐传》,第5089页。《新唐书》卷二○四《方伎·薛颐传》作:“拜颐太中大夫”。第5805页。

    (35)《昭陵碑石》,录文第111页。

    (36)参阅拙作:《唐代道士获赠俗职、封爵及紫衣、师号考》,《文献》2000年第3期,第67-79页。

    (37)《唐大诏令集》卷六三《赐功臣陪陵地诏》,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316页。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