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道教之音 张长弓

2015-06-25 13:50:32

古人云:“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对我们有“生”、“养”、“育”之恩,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依我看也就是孝敬父母!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承望他有爱心、有责任吗!他能关爱家庭、社会、能扶危济困帮助他人吗?能爱民族、爱国家吗?

个别不孝之子,成人后,忘记父母养育之恩,不仅不懂报答,反而冷落、虐待父母,他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吗!

故谓: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天理难容终有报,或早或晚定应验。

又云:人生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劝人行孝当及时,莫许来日行孝愿。等到父母去世后,想要尽孝难上难,纵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一、诵经典孝道箴言

1、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2、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3、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0、首孝悌,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1、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6、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7、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8、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2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0、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二、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

修道行善也是孝,孝仗道行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三、子女进孝格言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尽艰辛;

年老衰迈精疲力尽,子女成人理当孝顺;

衣食住行勿使受困,健康状况经常过问;

父母所需竭力奉进,不应吝钱刻薄双亲;

夫妻情重父母恩深,不可宠妻虐待老人;

父母教诲谨记在心,父母有过婉言谏行;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求医诊治搀扶护送;

千方百计减轻病痛,久病不愈坚持始终;

媳对婆翁应与女同,婿待岳丈依照子行;

上有父母下有子孙,前车后鉴将心比心。  

四、中华孝亲成语

爱老慈幼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承欢膝下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五、学“孝行”

古今孝道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包公辞官孝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4、扇枕温衾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8、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9、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10、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11、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12、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13、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14、毛泽东、朱德、宋庆龄、陈毅孝母感天动地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15、“背”着妈妈去上学

在绍兴上虞,16岁的小姑娘曹秋芳被人们称颂为“现代孝女”。4岁开始照料瘫痪的母亲,7岁坚持“背”着母亲上学,从小学到初中继而进入高中,曹秋芳用她稚嫩单薄的肩膀扛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其中的艰难,让无数人动容落泪。  1994年7月,秋芳出生才满两个月,母亲因一次手术意外,引起压缩性椎管斜直,卧床不起。后来父亲外出打工,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了4岁的秋芳身上。

7岁那年,秋芳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带着妈妈上小学。每天清晨,当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秋芳就一骨碌起床,洗衣服、做早饭、搞卫生、给母亲喂早饭。安顿好母亲后,她才匆匆扒上几口出门去学校。13岁时,她又“背”着妈妈进了初中。上高中了,秋芳仍义无反顾地“背”着母亲上学。

秋芳的孝行感动了上苍,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奇迹发生了:2009年2月12日,母亲竟能下床,缓慢行走几步了。小秋芳说:“我永远不会放弃妈妈!我与妈妈患难一体,我到哪她就到哪,即便今后我上了大学!”

16、贴身照顾瘫痪母亲11年

在杭州拱墅区老人公寓,住着一对特殊的母女――83岁的老母亲和女儿黄菊花。83岁的老母亲全身瘫痪在病床上躺了11年,女儿黄菊花就照顾了她11年。

老母亲是2007年搬进老人公寓的,为照顾母亲,黄菊花也一道住了进来。她没有雇护工,所有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因为瘫痪,母亲的嘴没有咀嚼功能,不能吃硬的东西,黄菊花就天天给她煮入口松软的食物。母亲每次大小便失禁,黄菊花都要给老人换尿不湿、擦身,把她打理得干干净净。每天晚上,只有看到母亲安详入睡了,黄菊花才安下心。

很多瘫痪的老人,因为常年不动,身上很容易长褥疮。但这些年来,黄菊花的母亲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11年里,黄菊花把自己每月的退休工资都花在了老母亲身上,没去逛过一次西湖,也没真正休息过。

17、替友行孝半世纪

1962年5月,24岁的奉化青年应俞斌不幸患肝癌晚期。临终前,他含泪把照顾双亲的最后心愿托付给同单位的哥们李国兴。快50年了,李国兴始终牢记这个嘱托,尽心尽力孝敬好友的双亲。

已经89岁的应奶奶说:“儿子(指李国兴)和儿媳一直侍奉在我身边,从来就感觉不到是外姓人。现如今他们两口子也是70多岁的人了,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我。”

邻居们表扬说:李国兴一家老少对老太太的好是有目共睹的。邻居们早就忘了他们不是亲生母子。

半个世纪了,李国兴从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说:“我的孩子们还年轻,他们会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一起照顾老奶奶,为她养老送终。”

六、国外关于孝顺的名言、警句

1、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2、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前苏联)高尔基

5、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6、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6、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7、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9、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10、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人生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行孝当及时,莫许来日行孝愿。

等到父母去世后,想要尽孝难上难,

纵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

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百善孝为先

道教之音 张长弓

2015-06-25 13:50:32

|
百善孝为先
|

古人云:“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对我们有“生”、“养”、“育”之恩,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依我看也就是孝敬父母!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承望他有爱心、有责任吗!他能关爱家庭、社会、能扶危济困帮助他人吗?能爱民族、爱国家吗?

个别不孝之子,成人后,忘记父母养育之恩,不仅不懂报答,反而冷落、虐待父母,他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吗!

故谓: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天理难容终有报,或早或晚定应验。

又云:人生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劝人行孝当及时,莫许来日行孝愿。等到父母去世后,想要尽孝难上难,纵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一、诵经典孝道箴言

1、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2、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3、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0、首孝悌,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1、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6、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7、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8、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2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0、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二、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

修道行善也是孝,孝仗道行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三、子女进孝格言

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尽艰辛;

年老衰迈精疲力尽,子女成人理当孝顺;

衣食住行勿使受困,健康状况经常过问;

父母所需竭力奉进,不应吝钱刻薄双亲;

夫妻情重父母恩深,不可宠妻虐待老人;

父母教诲谨记在心,父母有过婉言谏行;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求医诊治搀扶护送;

千方百计减轻病痛,久病不愈坚持始终;

媳对婆翁应与女同,婿待岳丈依照子行;

上有父母下有子孙,前车后鉴将心比心。  

四、中华孝亲成语

爱老慈幼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承欢膝下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死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五、学“孝行”

古今孝道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包公辞官孝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4、扇枕温衾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8、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9、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10、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11、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12、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13、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14、毛泽东、朱德、宋庆龄、陈毅孝母感天动地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15、“背”着妈妈去上学

在绍兴上虞,16岁的小姑娘曹秋芳被人们称颂为“现代孝女”。4岁开始照料瘫痪的母亲,7岁坚持“背”着母亲上学,从小学到初中继而进入高中,曹秋芳用她稚嫩单薄的肩膀扛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其中的艰难,让无数人动容落泪。  1994年7月,秋芳出生才满两个月,母亲因一次手术意外,引起压缩性椎管斜直,卧床不起。后来父亲外出打工,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了4岁的秋芳身上。

7岁那年,秋芳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带着妈妈上小学。每天清晨,当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秋芳就一骨碌起床,洗衣服、做早饭、搞卫生、给母亲喂早饭。安顿好母亲后,她才匆匆扒上几口出门去学校。13岁时,她又“背”着妈妈进了初中。上高中了,秋芳仍义无反顾地“背”着母亲上学。

秋芳的孝行感动了上苍,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奇迹发生了:2009年2月12日,母亲竟能下床,缓慢行走几步了。小秋芳说:“我永远不会放弃妈妈!我与妈妈患难一体,我到哪她就到哪,即便今后我上了大学!”

16、贴身照顾瘫痪母亲11年

在杭州拱墅区老人公寓,住着一对特殊的母女――83岁的老母亲和女儿黄菊花。83岁的老母亲全身瘫痪在病床上躺了11年,女儿黄菊花就照顾了她11年。

老母亲是2007年搬进老人公寓的,为照顾母亲,黄菊花也一道住了进来。她没有雇护工,所有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因为瘫痪,母亲的嘴没有咀嚼功能,不能吃硬的东西,黄菊花就天天给她煮入口松软的食物。母亲每次大小便失禁,黄菊花都要给老人换尿不湿、擦身,把她打理得干干净净。每天晚上,只有看到母亲安详入睡了,黄菊花才安下心。

很多瘫痪的老人,因为常年不动,身上很容易长褥疮。但这些年来,黄菊花的母亲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11年里,黄菊花把自己每月的退休工资都花在了老母亲身上,没去逛过一次西湖,也没真正休息过。

17、替友行孝半世纪

1962年5月,24岁的奉化青年应俞斌不幸患肝癌晚期。临终前,他含泪把照顾双亲的最后心愿托付给同单位的哥们李国兴。快50年了,李国兴始终牢记这个嘱托,尽心尽力孝敬好友的双亲。

已经89岁的应奶奶说:“儿子(指李国兴)和儿媳一直侍奉在我身边,从来就感觉不到是外姓人。现如今他们两口子也是70多岁的人了,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我。”

邻居们表扬说:李国兴一家老少对老太太的好是有目共睹的。邻居们早就忘了他们不是亲生母子。

半个世纪了,李国兴从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说:“我的孩子们还年轻,他们会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一起照顾老奶奶,为她养老送终。”

六、国外关于孝顺的名言、警句

1、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2、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前苏联)高尔基

5、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6、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6、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7、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9、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10、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人生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行孝当及时,莫许来日行孝愿。

等到父母去世后,想要尽孝难上难,

纵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

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