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蒙文通与中国宗教研究

中国民族报 张雪松

2015-07-15 21:57:06

近日,巴蜀出社出版了《蒙文通全集》。蒙文通(1894-1968年)先生早年师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博通经、史、诸子,融贯儒释道三教,在上古史、民族史、宗教史方面的成就,尤其令人称道。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蒙文通的学术成就被后世公认。笔者对仅就中国宗教史研究领域,谈一谈蒙文通的开创性贡献。

蒙文通从1923年到1927年,在欧阳竟无主持的“支那内学院”学习四年,就读期间与汤用彤、熊十力、吕澂等佛学家颇多切磋。在支那内学院院刊《内学》的创刊号上,他发布《中国禅学考》、《唯识新罗学》两文,获得广泛赞誉。《中国禅学考》对禅宗传统的“西天二十八祖”说率先提出了质疑;《唯识新罗学》指出,玄奘大师从印度传来的唯识学,不囿于窥基一宗,对玄奘门下圆测(新罗王之孙)一系阐发幽微,得到佛学大家欧阳竞无的激赏。

蒙文通与易心莹道长过从甚密,加之上世纪三十年代《正统道藏》影印出版,嘉惠学林,蒙文通对于道教研究用功更勤。相比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绩,蒙文通在道教研究方面的贡献更大,主要成就有二:率先提出道教的“重玄学派”,蒙文通系统发掘、整理了六朝隋唐重玄道流,使得长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晦暗不明的道教重玄学重见天日,充分展现了道教哲学的理论深度,在海内外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研究的贡献巨大。在道家道教古文献辑轶、钩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道书辑校十种》(一、《老子》徵文;二、严君平《道德指归论》佚文;三、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四、《老子》王弼本校记;五、辑校成玄英《道德经义疏》;六、辑校李荣《道德经注》;七、王介甫《老子注》佚文;八、校理陈景元《老子注》;九、重编阵景元《庄子注》;十、新校张清夜《阴符发秘》),享誉学界。蒙文通收集整理托名鸠摩罗什、僧肇的《老子》注,对于研究佛道关系研究、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学问贵成体系,蒙文通在经学、儒家思想史、上古史等方面都成一家之言,在宗教史的研究方面,也自成系统。特别是在中国道教史研究中提出了“五阶三变”之说:(1)道教汉魏始兴,并提出“道教三源说”即太平道、天师道、神仙道共同构成道教的源头;(2)魏晋玄风大盛,重要的道教徒无不注《老》、解《庄》,道教理论大发展,道教的组织、教仪、经典亦日趋大备;(3)隋唐以降,道教受佛教影响,经历两变,第一变:“隋唐以还道教诸师,皆信轮回之说,不以形躯即身成道为旨要,以不生不死言长生。此为罗什注老以来,道家之一变”;(4)第二变:“道家以三一(精气神)为宗,而归于神与道合,神与道合则不生不死,此余所知于唐、宋道家之说也。隋、唐道士所取于佛法者,为罗什以来之般若宗,司马子微后逮于两宋,道家所取于佛法者为智者之天台宗。不言白日飞升,为隋唐道教之一变。”(5)宋代道教内丹学说全面取代外丹学说,这是道教的第三变,“宋之道教,凡钟吕传道所谓,实近于陈图南之传,远绍子微,而经箓外丹之说以衰,此道教之又一变也。”蒙文通“五阶三变”之说,对中国道教史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特别对于研究道教历史关键性转折时期,给予了很好的提示,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蒙文通在“文革”中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撰写的最后一部书稿是《越史丛考》,1984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后,在海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张雪松:蒙文通与中国宗教研究

中国民族报 张雪松

2015-07-15 21:57:06

|
张雪松:蒙文通与中国宗教研究
|

近日,巴蜀出社出版了《蒙文通全集》。蒙文通(1894-1968年)先生早年师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博通经、史、诸子,融贯儒释道三教,在上古史、民族史、宗教史方面的成就,尤其令人称道。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蒙文通的学术成就被后世公认。笔者对仅就中国宗教史研究领域,谈一谈蒙文通的开创性贡献。

蒙文通从1923年到1927年,在欧阳竟无主持的“支那内学院”学习四年,就读期间与汤用彤、熊十力、吕澂等佛学家颇多切磋。在支那内学院院刊《内学》的创刊号上,他发布《中国禅学考》、《唯识新罗学》两文,获得广泛赞誉。《中国禅学考》对禅宗传统的“西天二十八祖”说率先提出了质疑;《唯识新罗学》指出,玄奘大师从印度传来的唯识学,不囿于窥基一宗,对玄奘门下圆测(新罗王之孙)一系阐发幽微,得到佛学大家欧阳竞无的激赏。

蒙文通与易心莹道长过从甚密,加之上世纪三十年代《正统道藏》影印出版,嘉惠学林,蒙文通对于道教研究用功更勤。相比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绩,蒙文通在道教研究方面的贡献更大,主要成就有二:率先提出道教的“重玄学派”,蒙文通系统发掘、整理了六朝隋唐重玄道流,使得长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晦暗不明的道教重玄学重见天日,充分展现了道教哲学的理论深度,在海内外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研究的贡献巨大。在道家道教古文献辑轶、钩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道书辑校十种》(一、《老子》徵文;二、严君平《道德指归论》佚文;三、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四、《老子》王弼本校记;五、辑校成玄英《道德经义疏》;六、辑校李荣《道德经注》;七、王介甫《老子注》佚文;八、校理陈景元《老子注》;九、重编阵景元《庄子注》;十、新校张清夜《阴符发秘》),享誉学界。蒙文通收集整理托名鸠摩罗什、僧肇的《老子》注,对于研究佛道关系研究、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学问贵成体系,蒙文通在经学、儒家思想史、上古史等方面都成一家之言,在宗教史的研究方面,也自成系统。特别是在中国道教史研究中提出了“五阶三变”之说:(1)道教汉魏始兴,并提出“道教三源说”即太平道、天师道、神仙道共同构成道教的源头;(2)魏晋玄风大盛,重要的道教徒无不注《老》、解《庄》,道教理论大发展,道教的组织、教仪、经典亦日趋大备;(3)隋唐以降,道教受佛教影响,经历两变,第一变:“隋唐以还道教诸师,皆信轮回之说,不以形躯即身成道为旨要,以不生不死言长生。此为罗什注老以来,道家之一变”;(4)第二变:“道家以三一(精气神)为宗,而归于神与道合,神与道合则不生不死,此余所知于唐、宋道家之说也。隋、唐道士所取于佛法者,为罗什以来之般若宗,司马子微后逮于两宋,道家所取于佛法者为智者之天台宗。不言白日飞升,为隋唐道教之一变。”(5)宋代道教内丹学说全面取代外丹学说,这是道教的第三变,“宋之道教,凡钟吕传道所谓,实近于陈图南之传,远绍子微,而经箓外丹之说以衰,此道教之又一变也。”蒙文通“五阶三变”之说,对中国道教史进行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特别对于研究道教历史关键性转折时期,给予了很好的提示,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蒙文通在“文革”中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撰写的最后一部书稿是《越史丛考》,1984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后,在海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